一种无油涡旋空压机冷却结构、系统及无油涡旋空压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21991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10:45
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提供了一种无油涡旋空压机冷却结构、系统及无油涡旋空压机;所述无油涡旋空压机冷却结构,用于无油涡旋空压机,其包括:无油涡旋空压机本体;冷却液道,所述冷却液道开设于所述无油涡旋空压机本体上,用于流通冷却所述无油涡旋空压机本体的冷媒。通过在所述无油涡旋空压机本体上开设冷却液道,进而可以在所述无油涡旋空压机本体中流动冷媒,进而可以将冷媒自所述冷却液道流过所述无油涡旋空压机本体,进而带走所述无油涡旋空压机本体上产生的热量,避免所述无油涡旋空压机因压缩空气或者其零部件产生的热量,干扰所述无油涡旋空压机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油涡旋空压机冷却结构、系统及无油涡旋空压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压机冷却
,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无油涡旋空压机冷却结构、系统及无油涡旋空压机。
技术介绍
目前,无油涡旋式空压机是有两个双函数方程型线的动、静涡盘相互咬合而成。在吸气、压缩、排气的工作过程中,静盘固定在机架上,动盘由偏心轴驱动并由防自传机构制约,围绕静盘基圆中心,作很小半径的平面转动。气体通过空气滤芯吸入静盘的外围,随着偏心轴的旋转,气体在动静盘噬合所组成的若干个月牙形压缩腔内被逐步压缩,然后由静盘中心部件的轴向孔连续排出。可知,在动涡盘相对所述静涡盘转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摩擦情况;同时,空气在动涡盘和静涡盘压缩时放出大量的热量;因此,现有无油涡旋空压机在工作过程中零部件会承受较大的热量,进而干扰无油涡旋空压机的正常运行。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无油涡旋空压机的冷却结构及无油涡旋空压机,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无油涡旋空压机冷却结构、系统及无油涡旋空压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油涡旋空压机运行过程中产生大量热量,干扰无油涡旋空压机的正常运行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无油涡旋空压机冷却结构,用于无油涡旋空压机,其包括:无油涡旋空压机本体;冷却液道,所述冷却液道开设于所述无油涡旋空压机本体上,用于流通冷却所述无油涡旋空压机本体的冷媒。进一步的,所述无油涡旋空压机本体包括:底座;<br>箱体,所述箱体可拆卸设置于所述底座上;转盘,所述转盘可拆卸设置于所述箱体背离所述底座的腔体中;曲轴,所述曲轴可拆卸设置于所述底座、箱体和转盘之间;曲轴油封件,所述曲轴油封件套设于所述曲轴的外周上,且沿所述曲轴的轴向间隔开设有第一密封腔体和第二密封腔体;动涡盘,所述动涡盘滑动设置于所述转盘背离所述箱体的端面上;以及静涡盘,所述静涡盘滑动设置于所述动涡盘背离所述箱体的端面上。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液道包括静涡盘冷却液道和内冷却液道;所述静涡盘冷却液道设置于所述静涡盘背离所述动涡盘的端面处,用于流通冷却所述静涡盘的冷媒;所述内冷却液道设置于所述底座、曲轴、转盘和动涡盘上,用于流通冷却所述底座、曲轴、转盘和动涡盘的冷媒。进一步的,所述静涡盘冷却液道包括开设于所述静涡盘上的第一进液口、冷却液道槽、第一出液口和静涡盘液道板;所述第一进液口与所述第一出液口同侧或异侧设置;所述冷却液道槽设置于所述第一进液口和第一出液口之间;所述静涡盘液道板设置于所述冷却液道槽上,用于密封所述冷却液道槽。进一步的,所述内冷却液道包括相互连通的进液液道和出液液道;冷媒自所述进液液道依次进入底座、曲轴、转盘和动涡盘,然后在所述动涡盘处经所述出液液道依次经过所述转盘、曲轴和底座排出。进一步的,所述进液液道包括依次连通的底座进液口、曲轴进液腔、曲轴进液孔、曲轴进液道、转盘进液腔、转盘进液孔和动涡盘液道;所述底座进液口沿所述底座的径向开设;所述曲轴进液腔设置为所述曲轴油封件的第一密封腔体;所述曲轴进液孔沿所述曲轴的径向开设于所述曲轴上;所述曲轴进液道沿所述曲轴的轴向开设于所述曲轴上;所述转盘朝向所述曲轴的端面延伸有转盘进液密封槽,所述曲轴的轴向延伸有与所述转盘进液槽适配的曲轴密封槽,所述转盘进液密封槽和所述曲轴密封槽密封为转盘进液腔;所述转盘进液孔沿所述转盘的轴向开设于所述转盘上;所述动涡盘液道包括开设于所述动涡盘朝向所述转盘的端面上的动涡盘油涡槽,所述转盘密封所述动涡盘油涡槽形成所述动涡盘液道。进一步的,所述出液液道包括依次连通的转盘轴向出液孔、转盘径向出液孔、转盘出液腔、曲轴出液道、曲轴出液孔、曲轴出液腔和底座出液口;所述转盘轴向出液孔连通所述动涡盘液道,且沿所述转盘的轴向开设于所述转盘上;所述转盘径向出液孔沿所述转盘的径向开设于所述转盘上;所述转盘朝向所述曲轴的端面延伸有转盘出液密封槽,所述曲轴的径向延伸有密封台阶,所述曲轴密封槽、转盘出液密封槽和密封台阶围设形成所述转盘出液腔;所述曲轴出液道沿所述曲轴的轴向开设于所述曲轴上;所述曲轴出液孔沿所述曲轴的径向开设于所述曲轴上;所述曲轴出液腔设置为所述曲轴油封件的第二密封腔体;所述底座出液口沿所述底座的径向开设于所述底座上。进一步的,所述转盘进液腔和转盘出液腔相互隔离密封;所述曲轴进液孔与所述曲轴进液道呈L字型设置;所述曲轴出液孔与所述曲轴出液道呈L字型设置;所述转盘径向出液孔背离所述曲轴的一端穿透所述转盘的侧壁,且所述转盘还设置有用于封堵所述转盘径向出液孔的堵头,所述堵头与所述转盘径向出液孔可拆卸连接。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又一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无油涡旋空压机,其包括如上所述的无油涡旋空压机冷却结构。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又一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无油涡旋空压机冷却系统,其包括如上所述的无油涡旋空压机,以及散热机构和液压机构;所述散热机构的一端连接所述冷却液道,用于对吸收所述无油涡旋空压机本体的热量后的冷媒进行冷却降温;所述液压机构的一端连接所述散热机构,另一端连接所述冷却液道,用于将散热机构将将散热机构冷却降温后冷媒传输至所述冷却液道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油涡旋空压机冷却结构、系统及无油涡旋空压机;所述无油涡旋空压机冷却结构,用于无油涡旋空压机,其包括:无油涡旋空压机本体;冷却液道,所述冷却液道开设于所述无油涡旋空压机本体上,用于流通冷却所述无油涡旋空压机本体的冷媒。通过在所述无油涡旋空压机本体上开设冷却液道,进而可以在所述无油涡旋空压机本体中流动冷媒(本专利技术中冷媒可以是冷却油、水或者其他冷却液),进而可以将冷媒自所述冷却液道流过所述无油涡旋空压机本体,进而带走所述无油涡旋空压机本体上产生的热量,避免所述无油涡旋空压机因压缩空气或者其零部件产生的热量,干扰所述无油涡旋空压机的正常运行。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提供的无油涡旋空压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提供的无油涡旋空压机的立体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提供的无油涡旋空压机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提供的无油涡旋空压机冷却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图4中Ⅰ-Ⅰ方向剖视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提供的无油涡旋空压机冷却结构的主视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中图6中Ⅳ-Ⅳ方向剖视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中图6中Ⅴ-Ⅴ方向剖视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中图5中Ⅱ-Ⅱ方向剖视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中图5中Ⅲ-Ⅲ方向剖视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中图10中Ⅵ-Ⅵ方向剖视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中图11中A部放大示意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中提供的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油涡旋空压机冷却结构,用于无油涡旋空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无油涡旋空压机本体;/n冷却液道,所述冷却液道开设于所述无油涡旋空压机本体上,用于流通冷却所述无油涡旋空压机本体的冷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油涡旋空压机冷却结构,用于无油涡旋空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无油涡旋空压机本体;
冷却液道,所述冷却液道开设于所述无油涡旋空压机本体上,用于流通冷却所述无油涡旋空压机本体的冷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油涡旋空压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油涡旋空压机本体包括:
底座;
箱体,所述箱体可拆卸设置于所述底座上;
转盘,所述转盘可拆卸设置于所述箱体背离所述底座的腔体中;
曲轴,所述曲轴可拆卸设置于所述底座、箱体和转盘之间;
曲轴油封件,所述曲轴油封件套设于所述曲轴的外周上,且沿所述曲轴的轴向间隔开设有第一密封腔体和第二密封腔体;
动涡盘,所述动涡盘滑动设置于所述转盘背离所述箱体的端面上;
以及静涡盘,所述静涡盘滑动设置于所述动涡盘背离所述箱体的端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油涡旋空压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液道包括静涡盘冷却液道和内冷却液道;
所述静涡盘冷却液道设置于所述静涡盘背离所述动涡盘的端面处,用于流通冷却所述静涡盘的冷媒;
所述内冷却液道设置于所述底座、曲轴、转盘和动涡盘上,用于流通冷却所述底座、曲轴、转盘和动涡盘的冷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油涡旋空压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静涡盘冷却液道包括开设于所述静涡盘上的第一进液口、冷却液道槽、第一出液口和静涡盘液道板;
所述第一进液口与所述第一出液口同侧或异侧设置;
所述冷却液道槽设置于所述第一进液口和第一出液口之间;
所述静涡盘液道板设置于所述冷却液道槽上,用于密封所述冷却液道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油涡旋空压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冷却液道包括相互连通的进液液道和出液液道;
冷媒自所述进液液道依次进入底座、曲轴、转盘和动涡盘,然后在所述动涡盘处经所述出液液道依次经过所述转盘、曲轴和底座排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油涡旋空压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液液道包括依次连通的底座进液口、曲轴进液腔、曲轴进液孔、曲轴进液道、转盘进液腔、转盘进液孔和动涡盘液道;
所述底座进液口沿所述底座的径向开设;
所述曲轴进液腔设置为所述曲轴油封件的第一密封腔体;
所述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才照陈小敏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容邦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