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放顶煤过渡液压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1965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10: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放顶煤过渡液压支架,包括底座,顶梁,连接在底座与顶梁之间的一对前立柱和一对后立柱,设置在底座与顶梁之间的斜梁与连杆,连接在顶梁前端的前梁,连接在顶梁后端的摆梁,与摆梁连接的尾梁,及设置在底座与顶梁之间用于提高过渡液压支架抗扭能力的一对抗扭机构,所述抗扭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杆的左右两侧且分别位于所述前立柱和后立柱的中间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放顶煤过渡液压支架,在液压支架受到偏载力作用时抗扭能力较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放顶煤过渡液压支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综采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放顶煤过渡液压支架。
技术介绍
四柱反四连杆过渡液压支架的四连杆机构由斜梁、上连杆、下连杆和底座构成,因受结构限制,上连杆和下连杆及斜梁布置在左右两排立柱中间,上连杆、下连杆均为单根连杆。四连杆机构承受整个支架的受力。在整个采煤工作面中,过渡液压支架布置在工作面两端,过渡液压支架经常承受偏载力,其结构强度及抗扭能力为重要指标。过渡液压支架承受偏载载荷,由于过渡液压支架本身结构抗偏载能力较差,易造成连杆机构变形量大,斜梁及连杆因受扭而容易开裂损坏。并且,过渡液压支架因结构及整架配套宽度限制,斜梁及连杆机构宽度受限,与两侧立柱距离较近,斜梁及连杆承受偏载时,变形量大,容易与立柱干涉,造成立柱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抗扭能力强的放顶煤过渡液压支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放顶煤过渡液压支架,包括底座,顶梁,连接在底座与顶梁之间的一对前立柱和一对后立柱,设置在底座与顶梁之间的斜梁与连杆,连接在顶梁前端的前梁,连接在顶梁后端的摆梁,与摆梁连接的尾梁,及设置在底座与顶梁之间用于提高过渡液压支架抗扭能力的一对抗扭机构,所述抗扭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杆的左右两侧且分别位于所述前立柱和后立柱的中间位置。进一步地,所述抗扭机构包括扭力腔,及与所述扭力腔以插装方式连接的扭力杆。进一步地,所述扭力杆和扭力腔的截面为相互匹配的圆形、或为相互匹配的正方形、或为相互匹配的长方形、或为相互匹配的三角形,以保证所述扭力杆能插装在所述扭力腔内并能在所述扭力腔内上下滑动。进一步地,所述扭力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顶梁连接,所述扭力腔的另一端与所述底座连接;或所述扭力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扭力腔的另一端与所述顶梁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扭力杆包括一对平行设置的盖板,固定设置在所述盖板两侧之间的筋板,所述一对盖板的一端分别设置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之间固定设置与所述凸起部外形匹配的固定连接板,所述凸起部上设置连接孔,所述一对盖板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底板。进一步地,所述顶梁下部与所述扭力杆的连接处固定设置有一对平行耳板,所述平行耳板上设置通孔,所述扭力杆的盖板凸起部设置在所述平行耳板之间,并通过凸起部上的连接孔和平行耳板上的通孔由连接件将扭力杆的盖板凸起部连接在顶梁下部的平行耳板上。进一步地,所述扭力腔由一对平行设置的面板及固定设置在所述一对面板两侧之间的连接板构成的腔体结构,所述腔体结构一端固定设置一对平行的连接耳板,所述一对连接耳板之间固定设置与连接耳板外形匹配的弯板,所述连接耳板上设置连接孔。进一步地,所述腔体结构的腔体内截面与所述扭力杆外截面相匹配,以保证所述扭力杆能插装在所述扭力腔内并能在所述扭力腔内上下滑动。进一步地,所述腔体结构与所述扭力杆的连接端的腔体端部设置唇板。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部与所述扭力腔的连接处固定设置有一对平行连接板,所述平行连接板上设置通孔,所述扭力腔的连接耳板设置在所述平行连接板之间,并通过连接耳板上的连接孔和平行连接板上的通孔由连接件将扭力腔的连接耳板连接在底座上部的平行连接板上。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放顶煤过渡液压支架,在过渡液压支架的连杆左右两侧且分别位于过渡液压支架两侧的前立柱和后立柱的中间位置设置抗扭机构,能够有效提高过渡液压支架受到偏载力作用时的抗扭能力,可以避免过渡液压支架工作过程中造成连杆机构变形量大、斜梁及连杆因受扭而容易开裂损坏。并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放顶煤过渡液压支架,其抗扭机构设置简单,抗扭能力较强,适用范围较广,反四连杆结构的过渡液压支架均可使用,应用前景和经济效益较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放顶煤过渡液压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放顶煤过渡液压支架的抗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放顶煤过渡液压支架的抗扭机构的扭力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放顶煤过渡液压支架的抗扭机构的顶梁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放顶煤过渡液压支架的抗扭机构的扭力腔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放顶煤过渡液压支架的抗扭机构的底座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顶梁、2底座、3扭力杆、4扭力腔、5前立柱、6后立柱、7斜梁、8连杆、9前梁、10尾梁、11平行耳板、12通孔、13摆梁、21平行连接板、22通孔、31盖板、32筋板、33固定连接板、34底板、35凸起部、36连接孔、41唇板、42面板、43连接板、44连接耳板、45弯板、46连接孔。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放顶煤过渡液压支架,包括顶梁1,底座2,连接在顶梁1与底座2之间的一对前立柱5和一对后立柱6,设置在顶梁1与底座2之间的斜梁7与连杆8,连接在顶梁1前端的前梁9,连接在顶梁1后端的摆梁13,与摆梁13连接的尾梁10,及设置在顶梁1与底座2之间用于提高过渡液压支架抗扭能力的一对抗扭机构。并且,所述抗扭机构分别设置在连杆8的左右两侧且分别位于前立柱5和后立柱6的中间位置。参见图2,所述抗扭机构包括扭力腔4,及与扭力腔4以插装方式连接的扭力杆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扭力杆3和扭力腔4的截面为相互匹配的长方形。参见图3,扭力杆3包括一对平行设置的盖板31,固定设置在两盖板31两侧之间的筋板32,其中两平行盖板31的一端分别设置凸起部35,凸起部35之间固定设置与凸起部35外形匹配的固定连接板33,凸起部35上设置连接孔36,两平行盖板31的另一端之间固定设置底板34。为了增强扭力杆3的强度,扭力杆3的材质为钢质结构,且盖板31与凸起部35为一体成型结构,盖板31与筋板32之间、盖板31与底板34之间、凸起部35与固定连接板33之间都是焊接在一起。参见图4,顶梁1下部与扭力杆3的连接处焊接有一对平行耳板11,平行耳板11上设置通孔12,扭力杆3的盖板凸起部35设置在平行耳板11之间,并通过凸起部36上的连接孔36和平行耳板11上的通孔12由销轴或螺栓等连接件将扭力杆3的盖板凸起部35连接在顶梁1下部的平行耳板11上,从而使扭力杆3连接在顶梁1的下部。参见图5,扭力腔4是由一对平行设置的面板42及焊接在两平行面板42两侧之间的连接板43构成的腔体结构,所述腔体结构一端焊接有一对平行的连接耳板44,一对连接耳板44之间焊接有与连接耳板44外形匹配的弯板45,连接耳板44上设置连接孔46。参见图6,底座2上部与扭力腔4的连接处焊接有一对平行连接板21,平行连接板21上设置通孔22,扭力腔4的连接耳板44设置在平行连接板21之间,并通过连接耳板44上的连接孔46和平行连接板21上的通孔22由销轴或螺栓等连接件将扭力腔4的连接耳板44连接在底座2上部的平行连接板21上,从而将扭力腔4连接在底座2上。为了方便扭力杆3插装在扭力腔4内,扭力腔4腔体结构的腔体内截面比扭力杆3外截面稍微大一点,这样可使扭力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放顶煤过渡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顶梁,连接在底座与顶梁之间的一对前立柱和一对后立柱,设置在底座与顶梁之间的斜梁与连杆,连接在顶梁前端的前梁,连接在顶梁后端的摆梁,与摆梁连接的尾梁,及设置在底座与顶梁之间用于提高过渡液压支架抗扭能力的一对抗扭机构,所述抗扭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杆的左右两侧且分别位于所述前立柱和后立柱的中间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放顶煤过渡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顶梁,连接在底座与顶梁之间的一对前立柱和一对后立柱,设置在底座与顶梁之间的斜梁与连杆,连接在顶梁前端的前梁,连接在顶梁后端的摆梁,与摆梁连接的尾梁,及设置在底座与顶梁之间用于提高过渡液压支架抗扭能力的一对抗扭机构,所述抗扭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杆的左右两侧且分别位于所述前立柱和后立柱的中间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顶煤过渡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扭机构包括扭力腔,及与所述扭力腔以插装方式连接的扭力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顶煤过渡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力杆和扭力腔的截面为相互匹配的圆形、或为相互匹配的正方形、或为相互匹配的长方形、或为相互匹配的三角形,以保证所述扭力杆能插装在所述扭力腔内并能在所述扭力腔内上下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放顶煤过渡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力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顶梁连接,所述扭力腔的另一端与所述底座连接;或所述扭力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扭力腔的另一端与所述顶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放顶煤过渡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力杆包括一对平行设置的盖板,固定设置在所述盖板两侧之间的筋板,所述一对盖板的一端分别设置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之间固定设置与所述凸起部外形匹配的固定连接板,所述凸起部上设置连接孔,所述一对盖板的另一端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相广赵忠志史向阳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