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组合式油气回收系统及油气回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21770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10:02
一种新型组合式油气回收系统及油气回收方法,所述的油气回收系统包括油气吸附/解吸模块Ⅰ、油气吸附/解吸模块Ⅱ、油气进入管路、解吸气进入管路、解吸油气排出管路、尾气排出管路;所述的油气吸附/解吸模块Ⅰ和油气吸附/解吸模块Ⅱ结构一致,均包括罐体、解吸进口、解吸出口、油气进口和尾气出口;所述的油气进入管路上设置有依次连接的风机、电磁阀和油气浓度仪。该新型组合式油气回收方法采用在罐体侧面均布设置水平相对的解吸进口和解吸出口,使得水平方向的解吸气流均匀分布,保证吸附剂均匀受热,提高解吸效率,油气吸附/解吸模块Ⅰ、油气吸附/解吸模块Ⅱ在控制模块的作用下吸附、解吸工作模式切换进行,实现油气回收连续不停机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组合式油气回收系统及油气回收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油气回收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组合式油气回收系统及油气回收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和工业的发展,汽油、柴油等燃油的消耗在不断地快速增加,而燃油的挥发性强,在油罐区、罐车装载、卸载、燃油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发产生油气,油气处理不当会形成化学烟雾排放到大气中,危及安全生产又污染环境,同时油气的排放必须满足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因此必须对油气进行回收。传统的用于油气回收的罐体采用下进上出的方式,并且解吸气从一个进口进入解吸罐进行解吸,但从一个口抽真空解吸时的解吸效果不好,而且解吸时间也比较长,解吸效率低,达不到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新型组合式油气回收系统及油气回收方法,该油气回收系统采用两个罐体,利用设置在罐体侧面均匀布置且水平相对的解吸进口和解吸出口,使得水平方向的解吸气气流分布更均匀,同时两个罐体吸附、解吸工作模式交换进行,实现油气吸附、解吸的反复循环,连续不停机运行,提高工作效率。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组合式油气回收系统及油气回收方法,所述的油气回收系统包括油气吸附/解吸模块Ⅰ、油气吸附/解吸模块Ⅱ、油气进入管路、解吸气进入管路、解吸油气排出管路、尾气排出管路和控制模块;所述的油气吸附/解吸模块Ⅰ和油气吸附/解吸模块Ⅱ结构一致,均包括罐体、解吸进口、解吸出口、油气进口和尾气出口;所述的解吸进口和解吸出口水平相对设置在罐体的侧面且均布排列;所述的油气进口设置在罐体的底部;所述的尾气出口设置在罐体顶部;所述的油气进入管路上设置有依次连接的风机、电磁阀和油气浓度仪,油气进入管路分别与油气吸附/解吸模块Ⅰ和油气吸附/解吸模块Ⅱ的油气进口连接;所述的解吸气进入管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电磁阀、换热器、电加热器和温度传感器,解吸气进入管路分别与油气吸附/解吸模块Ⅰ和油气吸附/解吸模块Ⅱ的解吸进口连接;所述的解吸油气排出管路包括电磁阀、油气浓度仪和真空泵,真空泵与油气浓度仪串联,并通过电磁阀分别与油气吸附/解吸模块Ⅰ和油气吸附/解吸模块Ⅱ的解吸出口连接;所述的尾气排出管路由尾气主管路、尾气换热管路和尾气旁通管路组成,尾气主管路分别与油气吸附/解吸模块Ⅰ和油气吸附/解吸模块Ⅱ的尾气出口连接,尾气换热管路和尾气旁通管路从尾气主管路分支,尾气换热管路与解吸气进入管路的换热器连接。所述的罐体内设置有吸附剂和金属吸附床层,吸附剂为活性炭、疏水硅胶或分子筛,金属吸附床层为金属格栅板,金属格栅板通过焊接与罐体连接,金属格栅的宽度大于吸附剂的直径。所述的油气进入管路上的风机、电磁阀和油气浓度仪均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的风机为罗茨鼓风机。所述的解吸气进入管路上的电磁阀、温度传感器均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的解吸油气排出管路上的油气浓度仪和电磁阀均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的真空泵为螺杆真空泵。所述的尾气主管路上设置有油气浓度仪,油气浓度仪一端连接在罐体的尾气出口处,另一端与尾气旁通管路上的电磁阀连接,电磁阀和油气浓度仪均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的尾气换热管路上设置有防止吸附尾气流进罐体内的单向阀,所述的罐体侧面的解吸进口和解吸出口的数量均大于二。所述的控制模块为PLC控制器,控制模块分别与油气进入管路、解吸气进入管路、尾气排出管路,解吸油气排出管路电连接。所述的新型组合式油气回收系统的油气回收方法,采用在罐体侧面均布设置的水平相对的解吸进口和解吸出口,使得水平方向的解吸气流均匀分布,保证吸附剂均匀受热,油气吸附/解吸模块Ⅰ、油气吸附/解吸模块Ⅱ在控制模块的作用下吸附、解吸工作模式切换进行,实现油气回收连续不停机运行,具体包括如下过程:a、油气吸附/解吸模块Ⅰ吸附油气:油气在风机的带动下进入油气进入管路,控制模块控制油气进入管路的电磁阀使油气进入油气吸附/解吸模块Ⅰ的罐体内,由油气吸附/解吸模块Ⅰ吸附油气;b、油气吸附/解吸模块Ⅰ解吸油气、油气吸附/解吸模块Ⅱ吸附油气:控制模块检测到油气吸附/解吸模块Ⅰ的罐体进出口油气浓度差值小于设定值C1时,控制模块控制解吸气进入管路的电磁阀使解吸气进入油气吸附/解吸模块Ⅰ的罐体内进行油气解吸,同时控制模块控制油气进入管路的电磁阀使油气进入油气吸附/解吸模块Ⅱ的罐体内,由油气吸附/解吸模块Ⅱ吸附油气;当控制模块检测到油气吸附/解吸模块Ⅰ解吸出口的油气浓度低于设定值C2时,则油气吸附/解吸模块Ⅰ完成解吸;c、油气吸附/解吸模块Ⅰ、油气吸附/解吸模块Ⅱ工作模式切换及循环:同上,油气吸附/解吸模块Ⅱ在控制模块的作用下进行吸附-解吸工作,如此使油气吸附/解吸模块Ⅰ、油气吸附/解吸模块Ⅱ实现油气吸附-解吸的反复循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1)本专利技术将解吸气进出口布置在罐体的侧面,并且均匀布置多个,使得水平方向的解吸气气流分布更均匀,保证吸附剂能更均匀地受热,提高解吸效率;(2)本专利技术在罐体中采用金属床层,解吸过程中增强了高温解吸气对吸附剂的导热效果,使得解吸气的热量能更好地传递给吸附剂,提高了解吸效率;在油气吸附过程中使用金属吸附床层吸附时产生的吸附热更容易传递给进入罐体的油气,从而有助于缓解油气吸附过程中由于吸附剂吸附热过高对吸附剂造成的损害;(3)本专利技术将吸附产生的大量热量提供给解吸气进入管路的解吸气,可以减少单纯用电加热器给解吸气升温带来的电力消耗。(4)本专利技术采用两个罐体,实现吸附、解吸工作模式切换进行,油气回收连续不停机运行,提高工作效率。(5)本专利技术通过监测罐体进出口油气浓度差来实现罐体从吸附到解吸的切换,切换逻辑简单易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油气回收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油气回收系统中金属吸附床层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油气回收系统工作模式(1)工作原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油气回收系统工作模式(2)工作原理图;图中标记:1、电磁阀Ⅰ,2、换热器Ⅰ,3、单向阀Ⅰ,4、换热器Ⅱ,5、单向阀Ⅱ,6、电加热器Ⅰ,7、电加热器Ⅱ,8、温度传感器Ⅰ,9、温度传感器Ⅱ,10、罐体Ⅰ,11、罐体Ⅱ,12、电磁阀Ⅱ,13、电磁阀Ⅲ,14、电磁阀Ⅳ,15、电磁阀Ⅴ,16、风机,17、真空泵,18、电磁阀Ⅵ,19、油气浓度仪Ⅰ,20、油气浓度仪Ⅱ,21、油气浓度仪Ⅲ,22、油气浓度仪Ⅳ,23、油气浓度仪Ⅴ,24、电磁阀Ⅶ,25、电磁阀Ⅷ,26、解吸进口Ⅰ,27、解吸出口Ⅰ,28、解吸进口Ⅱ,29、解吸出口Ⅱ,30、油气进口Ⅰ,31、尾气出口Ⅰ,32、油气进口Ⅱ,33、尾气出口Ⅱ,34、金属吸附床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以下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以下实施例所述的连接均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组合式油气回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油气回收系统包括油气吸附/解吸模块Ⅰ、油气吸附/解吸模块Ⅱ、油气进入管路、解吸气进入管路、解吸油气排出管路、尾气排出管路和控制模块;所述的油气吸附/解吸模块Ⅰ和油气吸附/解吸模块Ⅱ结构一致,包括罐体Ⅰ(10)、罐体Ⅱ(11)、解吸进口Ⅰ(26)、解吸出口Ⅰ(27)、解吸进口Ⅱ(28)、解吸出口Ⅱ(29)、油气进口Ⅰ(30)、油气进口Ⅱ(32)、尾气出口Ⅰ(31)和尾气出口Ⅱ(33);所述的解吸进口Ⅰ(26)和解吸出口Ⅰ(27)水平相对设置在罐体Ⅰ(10)的侧面且均布排列;所述的解吸进口Ⅱ(28)和解吸出口Ⅱ(29)水平相对设置在罐体Ⅱ(11)的侧面且均布排列;所述的油气进口Ⅰ(30)和油气进口Ⅱ(32)分别设置在罐体Ⅰ(10)和罐体Ⅱ(11)的底部;所述的尾气出口Ⅰ(31)和尾气出口Ⅱ(33)分别设置在罐体Ⅰ(10)和罐体Ⅱ(11)顶部;所述的油气进入管路上设置有依次连接的风机(16)、电磁阀Ⅱ(12)、油气浓度仪Ⅰ(19)和电磁阀Ⅳ(14)、油气浓度仪Ⅲ(21);风机(16)、电磁阀Ⅱ(12)和油气浓度仪Ⅰ(19)与罐体Ⅰ(10)的油气进口Ⅰ(30)连接,风机(16)、电磁阀Ⅳ(14)、油气浓度仪Ⅲ(21)与罐体Ⅱ(11)的油气进口Ⅱ(32)连接;所述的解吸气进入管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电磁阀Ⅰ(1)、换热器Ⅰ(2)、电加热器Ⅰ(6)、温度传感器Ⅰ(8)和电磁阀Ⅵ(18)、换热器Ⅱ(4)、电加热器Ⅱ(7)、温度传感器Ⅱ(9),解吸气进入管路分别与罐体Ⅰ(10)的解吸进口Ⅰ(26)和罐体Ⅱ(11)的解吸进口Ⅱ(28)连接;所述的解吸油气排出管路包括电磁阀Ⅲ(13)、电磁阀Ⅴ(15)、油气浓度仪Ⅴ(23)和真空泵(17),真空泵(17)与油气浓度仪Ⅴ(23)串联,并通过电磁阀Ⅲ(13)、电磁阀Ⅴ(15)分别与罐体Ⅰ(10)的解吸出口Ⅰ(27)和罐体Ⅱ(11)的解吸出口Ⅱ(29)连接;所述的尾气排出管路由尾气主管路、尾气换热管路和尾气旁通管路组成,尾气主管路分别与罐体Ⅰ(10)和罐体Ⅱ(11)的尾气出口Ⅰ(31)和尾气出口Ⅱ(33)连接,尾气换热管路和尾气旁通管路从尾气主管路分支,尾气换热管路分别与解吸气进入管路的换热器Ⅰ(2)和换热器Ⅱ(4)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组合式油气回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油气回收系统包括油气吸附/解吸模块Ⅰ、油气吸附/解吸模块Ⅱ、油气进入管路、解吸气进入管路、解吸油气排出管路、尾气排出管路和控制模块;所述的油气吸附/解吸模块Ⅰ和油气吸附/解吸模块Ⅱ结构一致,包括罐体Ⅰ(10)、罐体Ⅱ(11)、解吸进口Ⅰ(26)、解吸出口Ⅰ(27)、解吸进口Ⅱ(28)、解吸出口Ⅱ(29)、油气进口Ⅰ(30)、油气进口Ⅱ(32)、尾气出口Ⅰ(31)和尾气出口Ⅱ(33);所述的解吸进口Ⅰ(26)和解吸出口Ⅰ(27)水平相对设置在罐体Ⅰ(10)的侧面且均布排列;所述的解吸进口Ⅱ(28)和解吸出口Ⅱ(29)水平相对设置在罐体Ⅱ(11)的侧面且均布排列;所述的油气进口Ⅰ(30)和油气进口Ⅱ(32)分别设置在罐体Ⅰ(10)和罐体Ⅱ(11)的底部;所述的尾气出口Ⅰ(31)和尾气出口Ⅱ(33)分别设置在罐体Ⅰ(10)和罐体Ⅱ(11)顶部;所述的油气进入管路上设置有依次连接的风机(16)、电磁阀Ⅱ(12)、油气浓度仪Ⅰ(19)和电磁阀Ⅳ(14)、油气浓度仪Ⅲ(21);风机(16)、电磁阀Ⅱ(12)和油气浓度仪Ⅰ(19)与罐体Ⅰ(10)的油气进口Ⅰ(30)连接,风机(16)、电磁阀Ⅳ(14)、油气浓度仪Ⅲ(21)与罐体Ⅱ(11)的油气进口Ⅱ(32)连接;所述的解吸气进入管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电磁阀Ⅰ(1)、换热器Ⅰ(2)、电加热器Ⅰ(6)、温度传感器Ⅰ(8)和电磁阀Ⅵ(18)、换热器Ⅱ(4)、电加热器Ⅱ(7)、温度传感器Ⅱ(9),解吸气进入管路分别与罐体Ⅰ(10)的解吸进口Ⅰ(26)和罐体Ⅱ(11)的解吸进口Ⅱ(28)连接;所述的解吸油气排出管路包括电磁阀Ⅲ(13)、电磁阀Ⅴ(15)、油气浓度仪Ⅴ(23)和真空泵(17),真空泵(17)与油气浓度仪Ⅴ(23)串联,并通过电磁阀Ⅲ(13)、电磁阀Ⅴ(15)分别与罐体Ⅰ(10)的解吸出口Ⅰ(27)和罐体Ⅱ(11)的解吸出口Ⅱ(29)连接;所述的尾气排出管路由尾气主管路、尾气换热管路和尾气旁通管路组成,尾气主管路分别与罐体Ⅰ(10)和罐体Ⅱ(11)的尾气出口Ⅰ(31)和尾气出口Ⅱ(33)连接,尾气换热管路和尾气旁通管路从尾气主管路分支,尾气换热管路分别与解吸气进入管路的换热器Ⅰ(2)和换热器Ⅱ(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组合式油气回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罐体Ⅰ(10)和罐体Ⅱ(11)内设置有吸附剂和金属吸附床层(34),吸附剂为活性炭、疏水硅胶或分子筛,金属吸附床层(34)为金属格栅板,金属格栅板分别通过焊接与罐体Ⅰ(10)和罐体Ⅱ(11)连接,金属格栅的宽度大于吸附剂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组合式油气回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油气进入管路上的风机(16)、电磁阀Ⅱ(12)、电磁阀Ⅳ(14)、油气浓度仪Ⅰ(19)和油气浓度仪Ⅲ(21)均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的风机(16)为罗茨鼓风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组合式油气回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解吸气进入管路上的电磁阀Ⅰ(1)、电磁阀Ⅵ(18)、温度传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剑辉陈叶青薛恒吕林梅陈经赵强朱新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工程研究院工程防护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