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送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1612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8: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一种移送装置,包括加工装置;第一移送组件,具有第一输送路径、第一上料位置、第一下料位置和第一加工位置;平行于第一移送组件的第二移送组件,具有第二输送路径、第二上料位置和第二下料位置和第二加工位置;以及移送夹取组件包括具有第一夹取路径的第一夹取件及具有第二夹取路径的第二夹取件。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揭示一种移送方法。第一上料位置及第一下料位置分别与第二上料位置及第二下料位置对角设置,第一夹取件及第二夹取件可分别单独沿第一夹取路径及第二夹取路径移动,通过该设置使得第一夹取件及第二夹取件可作用于不同位置的产品,进而实现产品的上下料不停歇工作,减少过程中等待的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送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设备
,具体地,涉及一种移送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发展,生产制造能力也在不断提升,设备自动化逐渐替代传统手工作业,向新时代迈进。在使用设备进行生产时,经常都需要各个结构件之间进行配合,那么将涉及到每个结构件的动作时序问题,例如传统的做法中,治具先移动至上料的位置,然后再通过上料结构件将产品上料至治具,最后治具再移动至加工位进行加工,显然,当治具到达上料的位置时,需要等待上料结构件将产品取出并放置于治具上,才能进行下一步,在进行大批量生产及高速流转的生产线上,每个产品上料所耗费的时间叠加后将影响到整个生产环节的效率,目前传统的做法在产品上料与治具配合的环节,存在治具等待产品上料而导致整体生产效率不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移送装置及方法。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移送装置,包括:加工装置;第一移送组件,具有第一输送路径,第一移送组件在第一输送路径上具有第一上料位置、第一下料位置和第一加工位置;第二移送组件,具有第二输送路径,第二移送组件在第二输送路径上具有第二上料位置和第二下料位置和第二加工位置;第一输送路径平行于第二输送路径,第一上料位置与第二上料位置呈对角线设置,第一下料位置与第二下料位置呈对角线设置;以及移送夹取组件,其包括第一夹取件及第二夹取件,第一夹取件具有第一夹取路径,第二夹取件具有第二夹取路径,第一夹取路径平行于第二夹取路径。通过第一上料位置与第二上料位置交叉设置的方式,以及第一下料位置及第二下料位置交叉设置的方式,同时结合第一夹取件与第二夹取件平行设置,可对第一输送路径及第二输送路径上的产品进行不停歇的上下料,时刻保持工作状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第一夹取路径垂直于第一输送路径,第二夹取路径垂直于第二输送路径。缩短产品输送的路径,便于产品上下料。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加工装置具有加工路径,第一加工位置和第二加工位置位于加工路径上,加工路径与第一夹取路径和第二夹取路径平行。便于对并排的产品进行加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还包括保护盖储存组件,保护盖储存组件设置于第一夹取件和/或第二夹取件移送的路径,保护盖储存组件用于储存第一保护盖和第二保护盖。使得装置在工作过程中,不需要停止工作即可以实现保护盖的更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第一移送组件包括第一移送治具,第一移送治具沿第一输送路径移动;第二移送组件包括第二移送治具,第二移送治具沿第二输送路径移动。使得产品运动过程以及加工过程进一步提高精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移送夹取组件还包括夹取支撑架,夹取支撑架用于支撑和驱动第一夹取件及第二夹取件。既能为第一夹取件及第二夹取件提供支撑,还能保证两者运动过程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移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第一夹取件沿第一夹取路径将第一产品上料至位于第一输送路径上第一上料位置的第一移送组件;步骤二,第一上料位置上的第一移送组件沿第一输送路径移动到第一加工位置,加工装置将位于第一加工位置的第一移送组件上的第一产品进行加工;步骤三,第一产品经过加工后,第一移送组件沿第一输送路径移动到第一下料位置,第二夹取件沿第二夹取路径将第一产品从第一下料位置上的第一移送组件上下料。通过该方法进行产品的交错上料,实现整个工作过程不间断,保证连续性,而且缩短上料、下料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步骤二还包括第二夹取件沿第二夹取路径将第二产品上料至第二输送路径上第二上料位置的第二移送组件;步骤三还包括第二上料位置的第二移送组件移动到第二加工位置,加工装置将位于第二加工位置的第二移送组件上的第二产品进行加工;还包括步骤四,步骤四包括第二加工位置上的第二移送组件沿第二输送路径移动到第二下料位置,第一夹取件沿第一夹取路径将第二产品从第二下料位置上的第二移送组件上下料。利用第一产品正在加工的时间,对第二产品进行上料,充分利用空置的时间进而实现两个产品的不间断、循环上下料,提高工作效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第一夹取件沿第一夹取路径将第一产品上料至位于第一输送路径上第一上料位置的第一移送组件上;步骤二,第一上料位置上的第一移送组件沿第一输送路径移动到第一下料位置,第二夹取件沿第二夹取路径将第一保护盖上料至第一下料位置的第一移送组件的第一产品上;步骤三,第一下料位置上的第一移送组件沿第一输送路径移送到第一加工位置,加工装置将位于第一加工位置的第一移送组件上的第一产品进行加工;步骤四,第一产品经过加工后,第一移送组件沿第一输送路径移动到第一下料位置,第二夹取件沿第二夹取路径将第一保护盖和第一产品从第一下料位置上的第一移送组件上下料。在第一产品上放置第一保护盖,保证第一产品生产的质量,同时,采用同一个第二夹取件对第一产品下料及第一保护盖上下料,既能保证第一保护盖的上下料精度,还能提高工作效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步骤三还包括第二夹取件沿第二夹取路径将第二产品上料至第二输送路径上第二上料位置的第二移送组件,而后,第二上料位置的第二移送组件沿第二输送路径移动到第二下料位置,第一夹取件沿第一夹取路径将第二保护盖上料至第二下料位置的第二移送组件的第二产品上;步骤四还包括第二下料位置的第二移送组件沿第二输送路径移动到第二加工位置,加工装置将位于第二加工位置的第二移送组件上的第二产品进行加工;还包括步骤五,步骤五包括第二加工位置上的第二移送组件沿第二输送路径移动到第二下料位置,第一夹取件沿第一夹取路径将第二保护盖和第二产品从第二下料位置上的第二移送组件上下料。在第二产品上放置第二保护盖,保证第二产品生产的质量,同时,采用同一个第一夹取件对第二产品下料及第二保护盖上下料,既能保证第二保护盖的上下料精度,还能提高工作效率。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第一移送组件、第二移送组件、移送夹取组件及加工装置的配合设置,第一上料位置及第一下料位置分别与第二上料位置及第二下料位置对角设置,第一夹取件及第二夹取件可分别单独沿第一夹取路径及第二夹取路径移动,通过该设置使得第一夹取件及第二夹取件可作用于不同位置的产品,进而实现产品的上下料不停歇工作,减少过程中等待的时间,提高生产效率。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实施例一中移送装置的立体结构图;图2为实施例一中移送装置的另一立体结构图;图3为图2中C处的放大图;图4为实施例一中产品移送的过程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移送组件;11-第一移送治具;12-第一移送件;2-第二移送组件;21-第二移送治具;22-第二移送件;3-移送夹取组件;31-第一夹取件;311-产品夹取部;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加工装置(5);/n第一移送组件(1),具有第一输送路径(S1),所述第一移送组件(1)在第一输送路径(S1)上具有第一上料位置(A1)、第一下料位置(A2)和第一加工位置(A3);/n第二移送组件(2),具有第二输送路径(S2),所述第二移送组件(2)在第二输送路径(S2)上具有第二上料位置(B1)和第二下料位置(B2)和第二加工位置(B3);/n所述第一输送路径(S1)平行于第二输送路径(S2),所述第一上料位置(A1)与第二上料位置(B1)呈对角线设置,所述第一下料位置(A2)与第二下料位置(B2)呈对角线设置;以及/n移送夹取组件(3),其包括第一夹取件(31)及第二夹取件(32),所述第一夹取件(31)具有第一夹取路径(S3),所述第二夹取件(32)具有第二夹取路径(S4),所述第一夹取路径(S3)平行于第二夹取路径(S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工装置(5);
第一移送组件(1),具有第一输送路径(S1),所述第一移送组件(1)在第一输送路径(S1)上具有第一上料位置(A1)、第一下料位置(A2)和第一加工位置(A3);
第二移送组件(2),具有第二输送路径(S2),所述第二移送组件(2)在第二输送路径(S2)上具有第二上料位置(B1)和第二下料位置(B2)和第二加工位置(B3);
所述第一输送路径(S1)平行于第二输送路径(S2),所述第一上料位置(A1)与第二上料位置(B1)呈对角线设置,所述第一下料位置(A2)与第二下料位置(B2)呈对角线设置;以及
移送夹取组件(3),其包括第一夹取件(31)及第二夹取件(32),所述第一夹取件(31)具有第一夹取路径(S3),所述第二夹取件(32)具有第二夹取路径(S4),所述第一夹取路径(S3)平行于第二夹取路径(S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取路径(S3)垂直于第一输送路径(S1),所述第二夹取路径(S4)垂直于第二输送路径(S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装置(5)具有加工路径(S5),所述第一加工位置(A3)和第二加工位置(B3)位于加工路径(S5)上,所述加工路径(S5)与所述第一夹取路径(S3)和第二夹取路径(S4)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盖储存组件(4),所述保护盖储存组件(4)设置于所述第一夹取件(31)和/或所述第二夹取件(32)移送的路径,所述保护盖储存组件(4)用于储存第一保护盖和第二保护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送组件(1)包括第一移送治具(11),所述第一移送治具(11)沿所述第一输送路径(S1)移动;所述第二移送组件(2)包括第二移送治具(21),所述第二移送治具(21)沿所述第二输送路径(S2)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送夹取组件(3)还包括夹取支撑架(33),所述夹取支撑架(33)用于支撑和驱动所述第一夹取件(31)及所述第二夹取件(32)。


7.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移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所述第一夹取件(31)沿所述第一夹取路径(S3)将第一产品上料至位于所述第一输送路径(S1)上所述第一上料位置(A1)的所述第一移送组件(1);
步骤二,所述第一上料位置(A1)上的所述第一移送组件(1)沿所述第一输送路径(S1)移动到所述第一加工位置(A3),所述加工装置(5)将位于第一加工位置(A3)的所述第一移送组件(1)上的所述第一产品进行加工;
步骤三,所述第一产品经过加工后,所述第一移送组件(1)沿所述第一输送路径(S1)移动到所述第一下料位置(A2),所述第二夹取件(32)沿所述第二夹取路径(S4)将所述第一产品从所述第一下料位置(A2)上的所述第一移送组件(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林刘勇辉付张昕薛文周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