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车轮缘润滑控制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215544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8:05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机车轮缘润滑控制方法及系统,属于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其中,机车轮缘润滑控制方法包括:实时获取线路信息和机车的运行状况信息,所述线路信息包括线路坡度和线路弯度,所述机车的运行状况信息包括运行速度、运行路程和机车载重;根据所述线路信息和所述机车的运行状况信息,确定喷油方式。本公开根据线路信息和机车的运行状况信息确定喷油方式,以满足机车在不同线路上的不同运行状态下的喷油需求,对机车轮缘及时、准确地实施润滑,减少机车在上坡、转弯等过程中的打滑风险,进一步减少资源浪费,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车轮缘润滑控制方法及系统
本公开涉及轨道交通
,尤其涉及一种机车轮缘润滑控制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在轨道交通
,为降低轨道车辆转向架车轮轮缘磨耗,基本钢轨制式的车辆均装配了轮缘润滑组件。轮缘润滑组件根据润滑轮缘的介质一般分为干式和湿式。干式为长接触式,不具备主动控制润滑时机的能力,且后期更换润滑块维护成本偏高,目前大多数倾向于湿式轮缘润滑。然而,现有机车轮缘润滑控制方式单一,无法满足不同机车在不同运行状态下的需求。所述
技术介绍
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车轮缘润滑控制方法及系统,以实现对机车轮缘及时、准确地实施润滑,减少机车在上坡、转弯等过程中的打滑风险,进一步减少资源浪费,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公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根据本公开的第一个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机车轮缘润滑控制方法,包括:实时获取线路信息和机车的运行状况信息,所述线路信息包括线路坡度和线路弯度,所述机车的运行状况信息包括运行速度、运行路程和机车载重;根据所述线路信息和所述机车的运行状况信息,确定喷油方式。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线路信息和所述机车的运行状况信息,确定喷油方式,包括:分析线路弯度,输出分析结果;根据线路弯度分析结果,确定喷油方式,若所述线路为直道,则根据所述线路坡度、所述运行速度和所述机车载重确定喷油方式;若所述线路为弯道,则根据所述线路坡度和所述机车载重确定喷油方式。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若所述线路为直道,则根据所述线路坡度、所述运行速度和所述机车载重确定喷油方式,包括:根据所述运行速度确定相邻两次喷油的间隔运行路程;根据所述线路坡度和所述机车载重确定单次喷油时长。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所述运行速度确定相邻两次喷油的间隔运行路程,包括:预设多个速度子区间和多个间隔运行路程,所述速度子区间与所述间隔运行路程一一对应;比较所述运行速度与所述多个速度子区间,确定所述运行速度所处的速度子区间以及相对应的间隔运行路程。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多个速度子区间包括第一速度子区间、第二速度子区间、第三速度子区间、第四速度子区间和第五速度子区间,所述第一速度子区间为0-20km/h,所述第二速度子区间为20-40km/h,所述第三速度子区间为40-60km/h,所述第四速度子区间为60-80km/h,所述第五速度子区间为80-160km/h,所述第一速度子区间对应的间隔运行路程为50-150m,所述第二速度子区间对应的间隔运行路程为150-250m,所述第三速度子区间对应的间隔运行路程为250-350m,所述第四速度子区间对应的间隔为350-450m,所述第五速度子区间对应的运行路程为900-1100m。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线路坡度和所述机车载重确定单次喷油时长,包括:预设第一坡度阈值和第一载重阈值;比较所述线路坡度与所述第一坡度阈值大小,以及所述机车载重与所述第一载重阈值大小;若所述线路坡度大于所述第一坡度阈值且所述机车载重大于所述第一载重阈值,则每次喷油时长为第一时长;若所述线路坡度不大于所述第一坡度阈值且/或所述机车载重不大于所述第一载重阈值,则每次喷油时长为第二时长;所述第一时长不大于所述第二时长。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坡度阈值为10‰,所述第一载重阈值为3000T,所述第一时长为0.5-1.5s,所述第二时长为1.5-2.5s。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若所述线路为弯道,则根据所述线坡度和所述机车载重确定喷油方式,包括:预设第二坡度阈值和第二载重阈值;比较所述线路坡度与所述第二坡度阈值大小,以及所述机车载重与所述第二载重阈值大小;若所述线路坡度大于所述第二坡度阈值且所述机车载重大于所述第二载重阈值,则相邻两次喷油的时间间隔为第一时间间隔,每次喷油时长为第三时长;若所述线路坡度不大于所述第二坡度阈值且/或所述机车载重不大于所述第二载重阈值,则相邻两次喷油的时间间隔为第二时间间隔,每次喷油时长为第四时长;所述第三时长不大于所述第四时长。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坡度阈值为10‰,所述第二载重阈值为3000T,所述第一时间间隔为3-5s,所述第二时间间隔为3-5s,所述第三时长为0.5-1.5s,所述第四时长为1.5-2.5s。根据本公开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机车轮缘润滑控制系统,包括:机车监控模块,用于采集线路信息和机车的运行状况信息,并输出,所述线路信息包括线路坡度和线路弯度,所述机车的运行状况信息包括运行速度、运行路程和机车载重;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机车监控模块输出的线路信息和机车的运行状况信息,根据所述线路信息和所述机车的运行状况信息分析确定喷油方式,并发出喷油指令;润滑模块,用于接收喷油指令,执行喷油操作。本公开提供的机车轮缘润滑控制方法,根据线路信息和机车的运行状况信息确定喷油方式,以满足机车在不同线路上的不同运行状态下的喷油需求。其中,线路信息包括线路坡度和线路弯度,以实现对直道、弯道和坡道的分别控制,实时获取机车运行速度和机车载重,将线路坡度、线路弯度、机车的载重和机车运行速度结合,对机车轮缘及时、准确地实施润滑,减少机车在上坡、转弯等过程中的打滑风险,进一步减少资源浪费,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附图说明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方式,本公开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图1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机车轮缘润滑控制方法流程图;图2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机车轮缘润滑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例。然而,示例实施例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例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在图中,为了清晰,可能夸大了区域和层的厚度。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没有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材料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材料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公开的主要技术创意。当某结构在其它结构“上”时,有可能是指某结构一体形成于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直接”设置在其它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车轮缘润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实时获取线路信息和机车的运行状况信息,所述线路信息包括线路坡度和线路弯度,所述机车的运行状况信息包括运行速度、运行路程和机车载重;/n根据所述线路信息和所述机车的运行状况信息,确定喷油方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车轮缘润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实时获取线路信息和机车的运行状况信息,所述线路信息包括线路坡度和线路弯度,所述机车的运行状况信息包括运行速度、运行路程和机车载重;
根据所述线路信息和所述机车的运行状况信息,确定喷油方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车轮缘润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线路信息和所述机车的运行状况信息,确定喷油方式,包括:
分析线路弯度,输出分析结果;
根据线路弯度分析结果,确定喷油方式,
若所述线路为直道,则根据所述线路坡度、所述运行速度和所述机车载重确定喷油方式;
若所述线路为弯道,则根据所述线路坡度和所述机车载重确定喷油方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车轮缘润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线路为直道,则根据所述线路坡度、所述运行速度和所述机车载重确定喷油方式,包括:
根据所述运行速度确定相邻两次喷油的间隔运行路程;
根据所述线路坡度和所述机车载重确定单次喷油时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车轮缘润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运行速度确定相邻两次喷油的间隔运行路程,包括:
预设多个速度子区间和多个间隔运行路程,所述速度子区间与所述间隔运行路程一一对应;
比较所述运行速度与所述多个速度子区间,确定所述运行速度所处的速度子区间以及相对应的间隔运行路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车轮缘润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速度子区间包括第一速度子区间、第二速度子区间、第三速度子区间、第四速度子区间和第五速度子区间,所述第一速度子区间为0-20km/h,所述第二速度子区间为20-40km/h,所述第三速度子区间为40-60km/h,所述第四速度子区间为60-80km/h,所述第五速度子区间为80-160km/h,所述第一速度子区间对应的间隔运行路程为50-150m,所述第二速度子区间对应的间隔运行路程为150-250m,所述第三速度子区间对应的间隔运行路程为250-350m,所述第四速度子区间对应的间隔为350-450m,所述第五速度子区间对应的运行路程为900-1100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车轮缘润滑控制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志胜蔡海龙王晋斌赵贝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大同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