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彬豪专利>正文

一种交通事故前线警示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21541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7: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交通事故前线警示系统,包括通信连接的移动终端和智能小车,所述移动终端用于接收事故现场环境参数,并计算并显示三角警示牌放置距离;所述智能小车包括小车本体以及设置于小车本体上的单片机、三角警示牌、通信模块、电机驱动芯片、驱动电机、警报灯和蜂鸣器,所述单片机分别连接通信模块、电机驱动芯片、警报灯和蜂鸣器,所述警报灯安装于三角警示牌上,所述电机驱动芯片与驱动电机连接,实现智能小车的运动及停止;所述智能小车基于所述三角警示牌放置距离在所述移动终端的远程控制下到达指定位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降低二次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保护生命财产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交通事故前线警示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交通安全
,尤其是涉及一种交通事故前线警示系统。
技术介绍
在各类交通事故中,有一部分是由于驾驶员发生交通事故后,操作不当而引发的二次事故,大大增加了现有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为了减少上述二次事故,目前市面上传统的三角警示牌大多为塑料反光材料做成的被动反光体,如专利申请CN109318798A公开的一种与车联网的高速路防撞三角警示牌,其在三角警示牌上安装有塑料反光材料。但在实际应用中,传统的三角警示牌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为:只有光照时才能发光,在无光照条件下,视野不好时,警示效果差。使用角度要求高,警示范围小,对正面驶来的车辆警示效果好,对侧面变道的车辆警示效果差。另外,传统放置三角警示牌的过程为:打开事故车的危险报警灯,仔细观察后方来车,在胸前手持三角警示牌,向事故车道后方走至规定的距离后,放置三角警示牌,最后人员撤离。由于需要人员拿着三角警示牌,沿着事故车道向后行走,如果遇到未注意减速的后方来车,人员躲闪不及,容易造成二次交通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有效提高道路安全性的交通事故前线警示系统。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交通事故前线警示系统,包括通信连接的移动终端和智能小车,所述移动终端用于接收事故现场环境参数,并计算并显示三角警示牌放置距离;所述智能小车包括小车本体以及设置于小车本体上的单片机、三角警示牌、通信模块、电机驱动芯片、驱动电机、警报灯和蜂鸣器,所述单片机分别连接通信模块、电机驱动芯片、警报灯和蜂鸣器,所述警报灯安装于三角警示牌上,所述电机驱动芯片与驱动电机连接,实现智能小车的运动及停止;所述智能小车基于所述三角警示牌放置距离在所述移动终端的远程控制下到达指定位置。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终端具有人机交互界面,该人机交互界面包括环境参数输入单元、通信连接状态显示单元、遥控单元和放置距离显示单元。进一步地,所述环境参数输入单元采用选择模式、手动输入模式或实时采集模式。进一步地,所述环境参数包括道路类型、实际时间和天气视野。进一步地,所述遥控单元为方向遥控单元和/或一键控制单元。进一步地,所述单片机还连接有超声波测距模块,该超声波测距模块在检测到前方障碍物距离小于设定阈值时,切换警报灯和蜂鸣器的警示模式。进一步地,所述超声波测距模块包括超声波发射器和超声波接收器。进一步地,所述警示模式包括常规警示模式和加强警示模式,在检测到前方障碍物距离小于设定阈值时,警示模式由常规警示模式切换至加强警示模式。进一步地,在所述加强警示模式下,智能小车自动后退。进一步地,所述常规警示模式为警报灯常亮,蜂鸣器以时间t1为间隔鸣叫;所述加强警示模式为以时间t2为间隔闪烁警报灯并鸣叫蜂鸣器,所述t2<t1。进一步地,所述通信模块为HC-05蓝牙芯片。进一步地,所述单片机连接有移动充电电源。进一步地,所述单片机为ArduinoUno单片机。进一步地,所述单片机连接有按键开关。进一步地,所述单片机连接有GPS模块,以方便实现一键控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能通过手持移动终端基于事故现场环境参数,进行显示引导,使三角警示牌放置到符合规范的距离,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性。2、本专利技术通过远程控制方式操纵三角警示牌以实现规范距离的放置,无需人员在车道上的走动,可以达到第一时间人员撤离事故车道的目的,避免了二次事故的发生,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3、本专利技术三角警示牌内部安装警报灯和蜂鸣器,能够提高警示效果,在夜间能够自发光和发出警报声,不仅从视觉上提高了警示效果,还增加了听觉警示效果,提高了安全性。4、本专利技术的上电警示模式为常规警示模式。当检测到有未减速的障碍物时,使用加强警示模式,并自动后退,直到超声波传感器检测到障碍物距离大于阈值,则恢复常规警示效果和遥控操作,提高了系统的主动安全性。5、本专利技术能够降低二次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保护生命财产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智能小车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智能小车主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智能小车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智能小车仰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系统的工作过程示意图;图7为移动终端人机交互界面示意图;图中,1、移动终端,2、智能小车,201、单片机,202、超声波发射器,203、超声波接收器,204、按键开关,205、电机驱动芯片,206、驱动电机,207、警报灯,208、蜂鸣器,209、三角警示牌,210、通信模块,211、橡胶车轮,212、万向轮,2071、外圈灯,2072、内圈灯,213、GPS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交通事故前线警示系统,包括通信连接的移动终端1和智能小车。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1为装载有应用程序APP的智能手机,实现人机交互功能,移动终端1用于接收事故现场环境参数,并计算并显示三角警示牌放置距离;智能小车基于三角警示牌放置距离在移动终端的远程控制下到达指定位置,并基于实时采集数据实现信息采集、决策判断、执行控制等功能,起到警示机动车、非机动车驾驶员或行人的作用。在事故发生后,驾驶员打开事故车辆的危险报警灯,所有车上人员可以第一时间撤离事故车道。驾驶员可在上街沿或车道外远程智能小车上的遥控三角警示牌至规范的放置距离,避免了二次事故的发生。移动终端1具有人机交互界面,如图7所示,该人机交互界面包括环境参数输入单元、通信连接状态显示单元、遥控单元和放置距离显示单元,其中,环境参数输入单元采用选择模式。本实施例中,环境参数包括道路类型、实际时间和天气视野,具体选项如表1所示。表1环境参数变量及选项移动终端根据接收的不同环境参数的选项,计算三角警示牌的规范放置距离。本实施例中,只有当用户选择的3个环境参数都是选项1时,APP界面上显示的三角警示牌规范放置距离为“大于50米”,其它所有情况,显示“大于150米”。如图1-图5所示,智能小车包括小车本体以及设置于小车本体上的单片机201、三角警示牌209、通信模块210、电机驱动芯片205、驱动电机206、警报灯207和蜂鸣器208,单片机201分别连接通信模块、电机驱动芯片205、警报灯207和蜂鸣器208,警报灯207安装于三角警示牌上,电机驱动芯片205与驱动电机206连接,实现智能小车的运动及停止。单片机还连接有用于启动的按键开关204。单片机201、电机驱动芯片205、通信模块210、蜂鸣器208等集成一PCB扩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交通事故前线警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信连接的移动终端和智能小车,所述移动终端用于接收事故现场环境参数,并计算并显示三角警示牌放置距离;/n所述智能小车包括小车本体以及设置于小车本体上的单片机、三角警示牌、通信模块、电机驱动芯片、驱动电机、警报灯和蜂鸣器,所述单片机分别连接通信模块、电机驱动芯片、警报灯和蜂鸣器,所述警报灯安装于三角警示牌上,所述电机驱动芯片与驱动电机连接,实现智能小车的运动及停止;/n所述智能小车基于所述三角警示牌放置距离在所述移动终端的远程控制下到达指定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通事故前线警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信连接的移动终端和智能小车,所述移动终端用于接收事故现场环境参数,并计算并显示三角警示牌放置距离;
所述智能小车包括小车本体以及设置于小车本体上的单片机、三角警示牌、通信模块、电机驱动芯片、驱动电机、警报灯和蜂鸣器,所述单片机分别连接通信模块、电机驱动芯片、警报灯和蜂鸣器,所述警报灯安装于三角警示牌上,所述电机驱动芯片与驱动电机连接,实现智能小车的运动及停止;
所述智能小车基于所述三角警示牌放置距离在所述移动终端的远程控制下到达指定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事故前线警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具有人机交互界面,该人机交互界面包括环境参数输入单元、通信连接状态显示单元、遥控单元和放置距离显示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交通事故前线警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参数包括道路类型、实际时间和天气视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事故前线警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机还连接有超声波测距模块,该超声波测距模块在检测到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彬豪
申请(专利权)人:陈彬豪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