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墨气泡抑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15121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7: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墨气泡抑制装置,涉及油墨气泡处理技术领域,包括:盖板、布撒盘和容纳腔;盖板用于安装于油墨容器上;布撒盘设于所述盖板面向所述油墨容器的一侧,所述布撒盘上分布有连通的槽道,所述槽道内设有多个第一通孔;容纳腔固设于所述盖板背向所述油墨容器的一侧,所述容纳腔用于盛装消泡剂,所述容纳腔(3)被配置为:仅当所述容纳腔内的消泡剂达到预设的容量时,使所述容纳腔内的消泡剂流入所述槽道中。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抑制油墨中的气泡,利于油墨循环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墨气泡抑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墨气泡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油墨气泡抑制装置。
技术介绍
在印刷生产过程中,涂布机主要用于薄膜、纸张等的表面涂布工艺生产,涂布机在使用凹印水性油墨的过程中,随着凹印水性油墨在机械内循环及进行印刷,容易产生大量气泡,并从油墨回收泵抽回至油墨容器,堆积于油墨上方。凹印水性油墨主要成分为可溶性树脂和水,因其自身表面张力、干燥特性等性质,气泡自行破裂速度极慢,且往往会在破裂前干燥结块,形成罩壳层,阻断后续气泡破裂,随着油墨循环过程进行,罩壳层下油墨不断与气泡混合搅拌,形成“空气-油墨”乳浊液,不仅影响水性油墨流平性、结膜速度,降低印刷效果,还产生成大量渣块堵塞油墨管路,极大减少油墨泵等动力机构的寿命,并且造成油墨管路中油墨整体密度不稳定,影响油墨循环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墨气泡抑制装置,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印刷机械回收的油墨容易产生大量气泡,影响油墨循环利用的技术问题。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油墨气泡抑制装置,用于将油墨回流管的油墨回收至油墨容器中时,抑制油墨内的气泡堆积于油墨液面,包括:盖板,其用于安装于油墨容器上;布撒盘,其设于所述盖板面向所述油墨容器的一侧,所述布撒盘上分布有连通的槽道,所述槽道内设有多个第一通孔;容纳腔,其固设于所述盖板背向所述油墨容器的一侧,所述容纳腔用于盛装消泡剂,所述容纳腔被配置为:仅当所述容纳腔内的消泡剂达到预设的容量时,使所述容纳腔内的消泡剂流入所述槽道中。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容纳腔内插有一吸管,所述吸管包括吸口节段、弯折节段和出口节段,所述吸口节段的吸口贴近所述容纳腔的底部,所述弯折节段的弯折部距离所述容纳腔的底部预设的高度,所述出口节段的出口设在所述布撒盘上方且位置低于所述容纳腔的底部。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油墨气泡抑制装置还包括:液泡分离器,其包括圆筒和设于所述圆筒一端的呈喇叭状的分离罩,所述圆筒用于套接油墨回流管以使油墨回流管的出口位于所述分离罩内,所述分离罩用于伸入所述油墨容器内。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分离罩上设有若干第二通孔。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盖板和布撒盘均设有用于所述液泡分离器穿过的开口槽。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槽道在所述第一通孔处为下凹结构。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油墨气泡抑制装置还包括:消泡剂自动添加装置,其设于所述容纳腔上方,所述消泡剂自动添加装置包括储存消泡剂的储液器和设于所述储液器底部的调节阀。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消泡剂为酒精和水的混合物。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盖板上设有一把手。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盖板与所述布撒盘可拆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中的油墨气泡抑制装置,通过设置布撒盘和容纳腔,注入容纳腔的消泡剂周期性的向布撒盘流动,同时布撒盘通过分布的第一通孔向油墨容器中的油墨液面布撒消泡剂,消泡剂一方面抑制气泡,防止气泡干燥结块形成罩壳层;另一方面消泡剂可以跟随油墨清洗油墨容器内壁和油墨管道。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油墨气泡抑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油墨气泡抑制装置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液泡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布撒盘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盖板;11、开口槽;12、把手;2、布撒盘;21、槽道;22、第一通孔;3、容纳腔;4、吸管;41、吸口节段;411、吸口;42、弯折节段;421、弯折部;43、出口节段;431、出口;5、液泡分离器;51、圆筒;52、分离罩;521、第二通孔;6、消泡剂自动添加装置;61、储液器;62、调节阀;7、油墨容器;8、油墨回流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油墨气泡抑制装置,用于将油墨回流管的油墨回收至油墨容器中时,抑制油墨内的气泡堆积于油墨液面,包括:盖板1、布撒盘2和容纳腔3。盖板1安装于油墨容器7上,布撒盘2设于盖板1面向油墨容器的一侧,参见图2所示,布撒盘2上分布有连通的槽道21,槽道21内设有多个第一通孔22。容纳腔3固设于盖板2背向油墨容器的一侧,容纳腔3用于盛装消泡剂,容纳腔3被配置为:仅当容纳腔3内的消泡剂达到预设的容量时,使容纳腔3内的消泡剂流入槽道21中。具体地,参见图2所示,容纳腔3内插有一吸管4,吸管4包括吸口节段41、弯折节段42和出口节段43,吸口节段41的吸口411贴近容纳腔3的底部,弯折节段42的弯折部421距离容纳腔3的底部预设的高度,出口节段43的出口431设在布撒盘2上方且位置低于容纳腔3的底部。当容纳腔3内的消泡剂达到预设的容量时,消泡剂在吸管4内达到弯折节段42的弯折部421,随后消泡剂流过出口节段43从出口431流向布撒盘2,根据虹吸原理,容纳腔3内的消泡剂不停地从吸口节段41的吸口411吸入消泡剂,直至容纳腔3内的消泡剂全部被吸入布撒盘2上的槽道21内,消泡剂沿布撒盘2的槽道21内流动,并从槽道21的第一通孔22处缓慢滴出,消泡剂布撒于油墨容器7中的油墨液面,周期性向容纳腔3内注入消泡剂,实现消泡剂的重复布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油墨气泡抑制装置,通过设置布撒盘2和容纳腔3,注入容纳腔3的消泡剂周期性的向布撒盘2流动,同时布撒盘2通过分布的第一通孔22向油墨容器7中的油墨液面布撒消泡剂,消泡剂一方面抑制气泡,防止气泡干燥结块形成罩壳层;另一方面消泡剂可以跟随油墨清洗油墨容器7内壁和油墨管道。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参见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油墨气泡抑制装置,还包括液泡分离器5,液泡分离器5包括圆筒51和设于圆筒51一端的呈喇叭状的分离罩52,圆筒51用于套接油墨回流管8以使油墨回流管8的出口位于分离罩52内,分离罩52用于伸入油墨容器7内。在油墨循环使用过程中,油墨及气泡混合体被不断从油墨回流管8中送出,进入分离罩52,较大气泡可以从圆筒51中上浮并破裂。进一步地,参见图3所示,分离罩52上设有若干第二通孔521,而密度较大的油墨则从分离罩52下方及第二通孔521中流出,防止了油墨溅射,造成二次气泡,抑制气泡生成和堆积。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参见图4所示,盖板1和布撒盘2均设有用于液泡分离器5穿过的开口槽11,便于使用液泡分离器5。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参见图2和图5所示,槽道21在第一通孔22处为下凹结构。下凹结构一方可以储存一定量的消泡剂,使各孔滴出液体量、滴水持续时间均匀;另一方面可促使消泡剂克服液体表面张力而滴出。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油墨气泡抑制装置,还包括消泡剂自动添加装置6,消泡剂自动添加装置6设于容纳腔3上方,消泡剂自动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墨气泡抑制装置,用于将油墨回流管的油墨回收至油墨容器中时,抑制油墨内的气泡堆积于油墨液面,其特征在于,包括:/n盖板(1),其用于安装于油墨容器上;/n布撒盘(2),其设于所述盖板(1)面向所述油墨容器的一侧,所述布撒盘(2)上分布有连通的槽道(21),所述槽道(21)内设有多个第一通孔(22);/n容纳腔(3),其固设于所述盖板(1)背向所述油墨容器的一侧,所述容纳腔(3)用于盛装消泡剂,所述容纳腔(3)被配置为:仅当所述容纳腔(3)内的消泡剂达到预设的容量时,使所述容纳腔(3)内的消泡剂流入所述槽道(21)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墨气泡抑制装置,用于将油墨回流管的油墨回收至油墨容器中时,抑制油墨内的气泡堆积于油墨液面,其特征在于,包括:
盖板(1),其用于安装于油墨容器上;
布撒盘(2),其设于所述盖板(1)面向所述油墨容器的一侧,所述布撒盘(2)上分布有连通的槽道(21),所述槽道(21)内设有多个第一通孔(22);
容纳腔(3),其固设于所述盖板(1)背向所述油墨容器的一侧,所述容纳腔(3)用于盛装消泡剂,所述容纳腔(3)被配置为:仅当所述容纳腔(3)内的消泡剂达到预设的容量时,使所述容纳腔(3)内的消泡剂流入所述槽道(21)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墨气泡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纳腔(3)内插有一吸管(4),所述吸管(4)包括吸口节段(41)、弯折节段(42)和出口节段(43),所述吸口节段(41)的吸口(411)贴近所述容纳腔(3)的底部,所述弯折节段(42)的弯折部(421)距离所述容纳腔(3)的底部预设的高度,所述出口节段(43)的出口(431)设在所述布撒盘(2)上方且位置低于所述容纳腔(3)的底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墨气泡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液泡分离器(5),其包括圆筒(51)和设于所述圆筒(51)一端的呈喇叭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云龙李华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红金龙印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