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塞总成以及耳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1184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5: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耳塞总成及耳机,通过连接组件使耳塞组件和壳体固定连接。响应于连接组件中的按键在第一状态,壳体和耳塞组件连接;响应于按键被按压,壳体和耳塞组件解除连接。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控制按键的位置,控制耳塞组件和壳体的连接状态。使耳塞组件便于更换,能够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耳塞总成以及耳机
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耳塞总成以及耳机。
技术介绍
耳机是一种电声转换单元,通过接收媒体播放器或接收器所发出的电讯号,利用贴近耳朵的扬声器将其转化成可以听到的声波。图1是现有的耳机截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耳塞1通过卡扣结构2直接卡入壳体3。现有的耳机结构使用户安装耳塞时耳塞容易变形或者损坏,用户体验差,更换耳塞不方便。因此,耳机的结构还有待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提供一种耳塞总成及耳机,以优化耳机的结构,提升用户体验。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耳塞总成包括:耳塞组件,用于与耳部贴合;以及至少两个连接组件,用于在第一状态时将所述耳塞组件连接到耳机的壳体,在第二状态下使所述耳塞组件与所述耳机的壳体分离;其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后盖,包括导向部;按键,包括用于与所述耳塞组件卡接的按压部和用于与所述壳体卡接的连接部;其中,所述按键被配置为沿所述导向部的方向,相对于所述后盖移动从而使得所述连接组件处于锁定状态或解锁状态。优选地,所述按键包括主体部,所述按压部和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主体部的一侧;所述按压部的上表面高于所述连接部的上表面。优选地,所述连接部具有在所述锁定状态与所述壳体卡合的卡勾结构。优选地,所述壳体位于出音口边缘的内侧壁具有与所述卡勾配合的卡槽。优选地,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后盖和所述按键之间,用于控制所述按键和所述后盖的距离。优选地,所述后盖的导向部为在所述后盖底部上凸起的导向柱;所述弹性件为套在所述导向柱上的弹簧。优选地,所述耳塞组件包括:骨架,具有环状结构,内壁与所述连接区的外壁配合;网布,设置在所述骨架的一端;耳塞,设置在所述骨架的外侧,用于与耳部贴合。优选地,所述骨架包括用于与所述按键的按压部配合的孔。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沿出音口边缘向外侧延伸的连接区;所述连接区的侧壁上具有至少两个凹槽,各所述凹槽用于容纳所述后盖,以使所述连接组件在解锁状态沿所述连接区的轴向移动。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耳机包括:壳体,其上设置有出音口,还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耳塞总成;其中,所述耳塞总成设置在所述出音口上。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耳塞总成及耳机。本技术实施例通过连接组件使耳塞组件和壳体固定连接。并且连接组件中的按键可以相对于后盖移动,使得所述连接组件处于锁定状态或解锁状态。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控制按键的位置,控制耳塞组件和壳体的连接状态。使耳塞组件便于更换,能够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附图说明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图1是现有的耳机截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耳机的截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耳机的截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壳体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耳塞组件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骨架的示意图;图7和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连接组件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壳体11出音口12连接区13凹槽14卡槽20耳塞组件21骨架22网布23耳塞30连接组件31后盖311导向部32按键321按压部322连接部323主体部33弹性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描述,但是本技术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技术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技术。为了避免混淆本技术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和电路并没有详细叙述。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在说明书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入耳式耳机因体积很小,使用灵活且效果较佳,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耳机。为了屏蔽外界噪音,并使耳塞和佩戴者的外耳道稳定配合,一般会在耳机头部区域设置耳塞装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耳机,以使耳塞便于更换,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耳机的示意图。图3是图2中区域A的放大图。如图2-图3所示,所述耳机包括:壳体10,耳塞组件20,至少两个连接组件30。壳体10包括出音口11。在本实施例及部分其他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壳体10包括沿出音口11边缘向外侧延伸的连接区12。所述连接区12的侧壁具有至少两个凹槽13。所述凹槽13沿连接区12的轴向设置,各所述凹槽13用于容纳部分连接组件30,以使所述连接组件30在解锁状态沿轴向移动。耳塞组件20用于与耳部贴合。在本实施例及部分其他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耳塞组件20包括:骨架21、网布22以及耳塞23。在本实施例及部分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耳塞组件20设置在所述出音口11上。骨架21具有环状结构,骨架21的内壁与所述连接区12的外壁配合。网布22设置在所述骨架21的一端。网布22起到防尘的效果,避免外部的灰尘等杂质从出音口11进入耳机内部,避免耳机损坏。网布22可以是采用尼龙或金属制作而成的具有细密孔洞的材料。网布22上的孔洞能够使得耳机的声音向外传播。耳塞23设置在所述骨架21的外侧,用于与耳部贴合。耳塞23和耳部紧密贴合,一方面起到隔音的效果,一定程度上屏蔽耳机外部的杂音;另一方面,使耳机能够和耳部之间相对固定,不会因为头部晃动等原因松动。耳塞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在本实施例及部分其他实施例中,耳塞的材料可以是硅胶或者橡胶。在本实施例及部分其他实施例中,骨架21、网布22以及耳塞23采用双色注塑工艺一体形成。骨架21、网布22以及耳塞23一体形成一方面可以简化工艺流程,不需要分别制作骨架21、网布22以及耳塞23并将三者组装起来。另一方面,在对耳塞23进行拆卸的过程中不会使骨架21、网布22以及耳塞23的连接结构破坏,组装不方便,以及零件丢失等。连接组件30用于在第一状态时将所述耳塞组件20连接到所述壳体10,在第二状态下使所述耳塞组件20与所述壳体10分离。在本实施例及部分其他实施例中,如图2、图3、图6以及图7所示,所述连接组件30包括:后盖31,按键32以及弹性件33。后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耳塞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耳塞总成包括:/n耳塞组件(20),用于与耳部贴合;以及/n至少两个连接组件(30),用于在第一状态时将所述耳塞组件连接到耳机的壳体(10),在第二状态下使所述耳塞组件与所述耳机的壳体分离;/n其中,所述连接组件(30)包括:/n后盖(31),包括导向部(311);/n按键(32),包括用于与所述耳塞组件(20)卡接的按压部(321)和用于与所述壳体卡接的连接部(322);/n其中,所述按键(32)被配置为沿所述导向部的方向,相对于所述后盖(31)移动从而使得所述连接组件处于锁定状态或解锁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塞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耳塞总成包括:
耳塞组件(20),用于与耳部贴合;以及
至少两个连接组件(30),用于在第一状态时将所述耳塞组件连接到耳机的壳体(10),在第二状态下使所述耳塞组件与所述耳机的壳体分离;
其中,所述连接组件(30)包括:
后盖(31),包括导向部(311);
按键(32),包括用于与所述耳塞组件(20)卡接的按压部(321)和用于与所述壳体卡接的连接部(322);
其中,所述按键(32)被配置为沿所述导向部的方向,相对于所述后盖(31)移动从而使得所述连接组件处于锁定状态或解锁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塞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32)包括主体部(323),所述按压部(321)和所述连接部(322)位于所述主体部(323)的一侧;所述按压部(321)的上表面高于所述连接部(322)的上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塞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322)具有在所述锁定状态与所述壳体(10)卡合的卡勾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塞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位于出音口(11)边缘的内侧壁具有与所述卡勾配合的卡槽(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塞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
弹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孝龙赵庆宏魏继曹绪刚孟令岗
申请(专利权)人:立讯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