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装简便的车载充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1097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5: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装简便的车载充电器,包括前盖、后盖体、车载充电器主体和设置在车载充电器主体内部的PCB板,车载充电器主体的前端与前盖卡接,后端与后盖体卡接,PCB板的顶部卡接有底座,底座上设置有充电接口和LED灯珠,车载充电器主体的表面设置有两个互相对称的第一弹性电极,前盖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弹性电极,第一弹性电极、第二弹性电极、充电接口和LED灯珠均与PCB板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全扣位设计,各个零部件之间均是卡接连接,组装简便,能够降低装配人员的劳动强度,有效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装简便的车载充电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充电器,特别是一种组装简便的车载充电器。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车载充电器是与汽车点烟器插接,以将汽车点烟器出的电压范围为12-24V(轿车12V,卡车24V)转换为输出电压为5V,供车载移动设备充电的器件,其具有功耗小,使用方便,价格便宜等优点,但是目前的车载充电器的结构都较为复杂,组装起来很不方便,不仅增大了装配人员的劳动强度,也导致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组装简便的车载充电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组装简便的车载充电器,包括前盖、后盖体、车载充电器主体和设置在所述车载充电器主体内部的PCB板,所述车载充电器主体的前端与所述前盖卡接,后端与所述后盖体卡接,所述PCB板的顶部卡接有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充电接口和LED灯珠,所述车载充电器主体的表面设置有两个互相对称的第一弹性电极,所述前盖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弹性电极,所述第一弹性电极、第二弹性电极、充电接口和LED灯珠均与所述PCB板电性连接。所述车载充电器主体的前端的内侧壁设置前盖卡接部,所述前盖的外侧壁设置有前盖卡槽,装配时,所述前盖卡接部卡入所述前盖卡槽中。所述后盖体包括后盖和导光罩,所述后盖开设有与所述充电接口相适配的开口,所述导光罩的内侧壁设置有若干后盖卡槽,所述后盖的外侧壁设置有与所述后盖卡槽相适配的第一凸块,所述导光罩的外侧壁设置有若干第二凸块,所述车载充电器主体的后端的内侧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凸块相适配的导光罩卡槽,装配时,所述第一凸块卡入所述后盖卡槽中,所述第二凸块卡入所述导光罩卡槽中。所述前盖卡接部的侧面设置有若干第一限位缺口,所述前盖的外侧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限位缺口相适配的第一限位柱,装配时,所述第一限位柱卡在所述第一限位缺口中。所述导光罩的内侧壁设置有若干第二限位柱,所述后盖的外侧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限位柱相适配的第二限位缺口,所述导光罩的外侧壁设置有若干第三限位柱,所述车载充电器主体的内侧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限位柱相适配的第三限位缺口,装配时,所述第二限位柱卡在第二限位缺口中,所述第三限位柱卡在所述第三限位缺口中。所述车载充电器主体的内侧壁设置有限位凸缘,装配时,所述底座抵在所述限位凸缘上,所述导光罩的下端端面抵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导光罩为光扩散胶料组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为全扣位设计,各个零部件之间均是卡接连接,组装简便,能够降低装配人员的劳动强度,有效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结构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的图2中A处的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的图2中B处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5,一种组装简便的车载充电器,包括前盖3、后盖体、车载充电器主体1和设置在所述车载充电器主体1内部的PCB板2,所述车载充电器主体1的前端与所述前盖3卡接,后端与所述后盖体卡接,所述PCB板2的顶部卡接有底座4,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4上设置有卡接口24,所述PCB板2设置有与所述卡接口24相适配的卡接部25,装配时,所述卡接部25插入所述卡接口24,所述底座4上设置有充电接口5和LED灯珠6,所述车载充电器主体1的表面设置有两个互相对称的第一弹性电极7,所述前盖3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弹性电极8,所述第一弹性电极7、第二弹性电极8、充电接口5和LED灯珠6均与所述PCB板2电性连接;使用时,将车载充电器插入到汽车上的点烟器上,使第一弹性电极7、第二弹性电极8与点烟器上的导电触头电性连接,再使用充电线连接在充电接口5上,即可对车载移动设备(如手机等)进行充电,操作简单,方便;所述LED灯珠6用于夜间照明,当车载充电器通电时,LED灯珠6常亮,方便用户在夜间能够快速找到车载充电器进行充电,有效提高产品的实用性。本实施例中,所述车载充电器主体1的前端的内侧壁设置前盖卡接部9,所述前盖3的外侧壁设置有前盖卡槽10,装配时,所述前盖卡接部6卡入所述前盖卡槽10中,组装简便,进一步地,所述前盖卡接部9的侧面设置有若干第一限位缺口(图中未示出),所述前盖3的外侧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限位缺口相适配的第一限位柱18,装配时,所述第一限位柱18卡在所述第一限位缺口中,使得装配后的前盖3不会出现转动或者松动的情况,有效提高产品的稳固性;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装配的简便性,所述前盖卡槽10的上侧设置有第一导向部26,所述第一导向部26的表面为自上而下,由内向外(本实施例中,靠近所述车载充电器主体1的轴心为内,远离所述车载充电器主体1的轴心为外,下文出现相同表述的均为同样释义)倾斜的斜面,这样,在装配前盖3时,通过所述第一导向部26就能够轻松不费力地将前盖卡接部9滑入所述前盖卡槽10中,能够有效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所述后盖体包括后盖11和导光罩12,所述后盖11开设有与所述充电接口5相适配的开口13,所述导光罩12的内侧壁设置有若干后盖卡槽14,所述后盖11的外侧壁设置有与所述后盖卡槽14相适配的第一凸块15,所述导光罩12的外侧壁设置有若干第二凸块16,所述车载充电器主体1的后端的内侧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凸块16相适配的导光罩卡槽17,装配时,所述第一凸块15卡入所述后盖卡槽14中,所述第二凸块16卡入所述导光罩卡槽17中,装配简单,方便;进一步地,所述导光罩12的内侧壁设置有若干第二限位柱19,所述后盖的外侧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限位柱19相适配的第二限位缺口20,所述导光罩12的外侧壁设置有若干第三限位柱21,所述车载充电器主体1的内侧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限位柱21相适配的第三限位缺口22,装配时,所述第二限位柱19卡在第二限位缺口20中,所述第三限位柱21卡在所述第三限位缺口22中,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柱19和第二限位缺口20,以及第三限位柱21和第三限位缺口22能够很好地固定住后盖11和导光罩12,防止装配后的后盖11和导光罩12出现转动或者松动的情况,有效提高产品的稳固性;进一步地,为了提高装配的简便性,所述后盖卡槽14的上侧设置有第二导向部27,所述导光罩卡槽17的上侧设置有第三导向部28,所述第二导向部27和第三导向部28的表面为自上而下,由外向内倾斜的斜面,在装配时,通过所述第二导向部27和第三导向部28就能够轻松不费力地完成后盖11、导光罩12和车载充电器主体1之间的装配,能够有效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本实施例中,所述车载充电器主体1的内侧壁还设置有限位凸缘23,装配时,所述底座4抵在所述限位凸缘23上,所述导光罩12的下端端面抵在所述底座4上,装配简便,进一步地,所述导光罩12为光扩散胶料组成,LED灯珠6发出的光源可通过所述导光罩12均匀的扩散出来,便于人们在夜间快速找到车载充电器。本实施例中,提供有一具体的装配流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装简便的车载充电器,包括车载充电器主体(1)和设置在所述车载充电器主体(1)内部的PCB板(2),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前盖(3)和后盖体,所述车载充电器主体(1)的前端与所述前盖(3)卡接,后端与所述后盖体卡接,所述PCB板(2)的顶部卡接有底座(4),所述底座(4)上设置有充电接口(5)和LED灯珠(6),所述车载充电器主体(1)的表面设置有两个互相对称的第一弹性电极(7),所述前盖(3)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弹性电极(8),所述第一弹性电极(7)、第二弹性电极(8)、充电接口(5)和LED灯珠(6)均与所述PCB板(2)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装简便的车载充电器,包括车载充电器主体(1)和设置在所述车载充电器主体(1)内部的PCB板(2),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前盖(3)和后盖体,所述车载充电器主体(1)的前端与所述前盖(3)卡接,后端与所述后盖体卡接,所述PCB板(2)的顶部卡接有底座(4),所述底座(4)上设置有充电接口(5)和LED灯珠(6),所述车载充电器主体(1)的表面设置有两个互相对称的第一弹性电极(7),所述前盖(3)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弹性电极(8),所述第一弹性电极(7)、第二弹性电极(8)、充电接口(5)和LED灯珠(6)均与所述PCB板(2)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简便的车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充电器主体(1)的前端的内侧壁设置前盖卡接部(9),所述前盖(3)的外侧壁设置有前盖卡槽(10),装配时,所述前盖卡接部(9)卡入所述前盖卡槽(10)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简便的车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体包括后盖(11)和导光罩(12),所述后盖(11)开设有与所述充电接口(5)相适配的开口(13),所述导光罩(12)的内侧壁设置有若干后盖卡槽(14),所述后盖(11)的外侧壁设置有与所述后盖卡槽(14)相适配的第一凸块(15),所述导光罩(12)的外侧壁设置有若干第二凸块(16),所述车载充电器主体(1)的后端的内侧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凸块(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俊容吴享林周孚忠廖元瑞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宝利金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