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伟钦专利>正文

一种圆柱电池模组的隔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1003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5: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圆柱电池模组的隔热结构,具体涉及鼓风机技术领域,包括箱体、定位机构和灌装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有定位板、定位槽和弹性圈,所述定位板位于箱体内部并与箱体滑动连接,所述定位板表面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定位槽,若干个所述定位槽内部均粘接有弹性圈;所述灌装机构包括有活动块、输送机构和罐体,所述箱体两侧开设有能与活动块滑动连接的滑槽,所述活动块下表面开设有开口,所述活动块上表面连通有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另一端与罐体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有灌封胶,活动块往复移动时会将灌封胶均匀覆盖在电池模组顶部,利用灌封胶的密封性和隔热特性,阻隔顶部BMS管理模块的热量向电池传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圆柱电池模组的隔热结构
本技术涉及鼓风机
,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涉及一种圆柱电池模组的隔热结构。
技术介绍
新能源汽车大量使用圆柱形电池作为动力电池,如特斯拉汽车一直采用松下集团的18650和21700圆柱形电池,圆柱形电池如18650、21700等具有高度一致性的特点,适合用于一致性要求非常高的动力电池领域。由于圆柱形电池顶部连接BMS管理模块,BMS器件工作时温度高达120℃,热量会通过导线传导至圆柱形电池,引发电池温度急剧增大从而引起热失控,安全隐患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圆柱电池模组的隔热结构,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电池模组的隔热性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圆柱电池模组的隔热结构,包括箱体、定位机构和灌装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有定位板、定位槽和弹性圈,所述定位板位于箱体内部并与箱体滑动连接,所述定位板表面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定位槽,若干个所述定位槽内部均粘接有弹性圈;所述灌装机构包括有活动块、输送机构和罐体,所述箱体两侧开设有能与活动块滑动连接的滑槽,所述活动块下表面开设有开口,所述活动块上表面连通有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另一端与罐体连通,所述罐体内部设置有灌封胶,所述滑槽内部设置有第一螺杆,且所述第一螺杆与活动块螺纹连接,所述箱体外侧固定设置有与第一螺杆传动连接的第一减速电机。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输送机构包括有第一输送管、软管和第二输送管,所述第一输送管与罐体连通,所述第一输送管上设置有输送泵,所述第一输送管另一端连通有软管,所述软管另一端连通有第二输送管,所述第二输送管与活动块连通。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输送管和第二输送管由金属或塑料材料制成,所述软管和弹性圈由弹性橡胶材料制成。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罐体内部设置有搅拌杆,所述罐体顶部设置有搅拌杆传动连接的驱动电机,所述罐体内部还设置有加热片。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箱体内部设置有与定位板滑动连接的开槽,所述开槽内部设置有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一端贯穿定位板并与定位板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螺杆另一端传动连接有第二减速电机。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箱体底部固定设置有工作台。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罐体外侧连通有进料管。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相邻所述定位槽之间间距为1.5mm。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本技术通过设有灌封胶,活动块往复移动时会将灌封胶均匀覆盖在电池模组顶部,利用灌封胶的密封性和隔热特性,阻隔顶部BMS管理模块的热量向电池传导,保证电池的工作温度范围维持在合理的温度区间内,定位槽中的弹性圈会挤压电池外壁,实现密封效果,避免灌封胶向下泄漏,造成浪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针对圆柱形电池顶部BMS管理模块的热量向电池传导引发电池温度增大从而引起热失控的问题,采用低密度、低导热的灌封胶浇灌圆柱形电池的顶部,阻隔BMS模块的热量传导至电池模组;2、本技术通过设有搅拌杆,搅拌杆在驱动电机的带动下会实时搅拌灌封胶,保证灌封胶混合均匀,加热片会为罐体内部提供保温效果,避免灌封胶凝固,第二减速电机通过第二螺杆会带动定位板沿着开槽垂直向下滑动,从而减少定位板与灌封胶的接触面积,便于后续将加工好的电池模组取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整体结构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整体结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整体结构仰视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箱体结构剖视图。附图标记为:1箱体、2定位板、3定位槽、4弹性圈、5活动块、6罐体、7滑槽、8开口、9灌封胶、10第一螺杆、11第一减速电机、12第一输送管、13软管、14第二输送管、15搅拌杆、16加热片、17开槽、18第二螺杆、19第二减速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圆柱电池模组的隔热结构,包括箱体1、定位机构和灌装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有定位板2、定位槽3和弹性圈4,所述定位板2位于箱体1内部并与箱体1滑动连接,所述定位板2表面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定位槽3,若干个所述定位槽3内部均粘接有弹性圈4;所述灌装机构包括有活动块5、输送机构和罐体6,所述箱体1两侧开设有能与活动块5滑动连接的滑槽7,所述活动块5下表面开设有开口8,所述活动块5上表面连通有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另一端与罐体6连通,所述罐体6内部设置有灌封胶9,所述滑槽7内部设置有第一螺杆10,且所述第一螺杆10与活动块5螺纹连接,所述箱体1外侧固定设置有与第一螺杆10传动连接的第一减速电机11。所述输送机构包括有第一输送管12、软管13和第二输送管14,所述第一输送管12与罐体6连通,所述第一输送管12上设置有输送泵,所述第一输送管12另一端连通有软管13,所述软管13另一端连通有第二输送管14,所述第二输送管14与活动块5连通,所述第一输送管12和第二输送管14由金属或塑料材料制成,所述软管13和弹性圈4由弹性橡胶材料制成,所述箱体1底部固定设置有工作台,所述罐体6外侧连通有进料管,相邻所述定位槽3之间间距为1.5mm。如图1-5所示,实施方式具体为:使用时,可将电池放入定位槽3中,定位槽3对电池起到均匀分布排列的作用,定位槽3之间的间距为1.5mm,为电池留有足够的散热间距,输送泵会抽取粘度为5000mPa、密度为0.56g/cm3,导热系数为0.10W/(mK)的灌封胶9,灌封胶9经第一输送管12、软管13和第二输送管14会进入到活动块5内部,并从活动块5底部的开口8向下流出,第一减速电机11通过第一螺杆10会带动活动块5沿着滑槽7往复滑动,活动块5往复移动时会将灌封胶9均匀覆盖在电池模组顶部,在25℃固化8小时即可,利用灌封胶9的密封性和隔热特性,阻隔顶部BMS管理模块的热量向电池传导,保证电池的工作温度范围维持在合理的温度区间内,定位槽3中的弹性圈4会挤压电池外壁,实现密封效果,避免灌封胶9向下泄漏,造成浪费,第一输送管12和第二输送管14由金属或塑料制成,硬度较高,在活动块5滑动时从而会将软管13拉伸。实施例1:将100颗18650电池20串5并连接,灌入粘度为5000cP,密度为0.56g/cm3,导热系数为0.10W/(mK)的灌封胶9,25℃固化8小时;电池模组的充电倍率为2C,放电倍率为1C,测试电池模组的温度;经测试100颗电池最高温度为46℃,BMS管理模块温度为108℃。对比未注入隔热灌封胶9的电池模组,电池最高温度为56℃,BMS管理模块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圆柱电池模组的隔热结构,包括箱体(1)、定位机构和灌装机构,其特征在于:/n所述定位机构包括有定位板(2)、定位槽(3)和弹性圈(4),所述定位板(2)位于箱体(1)内部并与箱体(1)滑动连接,所述定位板(2)表面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定位槽(3),若干个所述定位槽(3)内部均粘接有弹性圈(4);/n所述灌装机构包括有活动块(5)、输送机构和罐体(6),所述箱体(1)两侧开设有能与活动块(5)滑动连接的滑槽(7),所述活动块(5)下表面开设有开口(8),所述活动块(5)上表面连通有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另一端与罐体(6)连通,所述罐体(6)内部设置有灌封胶(9),所述滑槽(7)内部设置有第一螺杆(10),且所述第一螺杆(10)与活动块(5)螺纹连接,所述箱体(1)外侧固定设置有与第一螺杆(10)传动连接的第一减速电机(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柱电池模组的隔热结构,包括箱体(1)、定位机构和灌装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机构包括有定位板(2)、定位槽(3)和弹性圈(4),所述定位板(2)位于箱体(1)内部并与箱体(1)滑动连接,所述定位板(2)表面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定位槽(3),若干个所述定位槽(3)内部均粘接有弹性圈(4);
所述灌装机构包括有活动块(5)、输送机构和罐体(6),所述箱体(1)两侧开设有能与活动块(5)滑动连接的滑槽(7),所述活动块(5)下表面开设有开口(8),所述活动块(5)上表面连通有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另一端与罐体(6)连通,所述罐体(6)内部设置有灌封胶(9),所述滑槽(7)内部设置有第一螺杆(10),且所述第一螺杆(10)与活动块(5)螺纹连接,所述箱体(1)外侧固定设置有与第一螺杆(10)传动连接的第一减速电机(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柱电池模组的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包括有第一输送管(12)、软管(13)和第二输送管(14),所述第一输送管(12)与罐体(6)连通,所述第一输送管(12)上设置有输送泵,所述第一输送管(12)另一端连通有软管(13),所述软管(13)另一端连通有第二输送管(14),所述第二输送管(14)与活动块(5)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钦
申请(专利权)人:陈伟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