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电芯固定装置,包括电芯后固定板、电芯组、电芯前固定板、电芯防护盖和电池外壳,所述电芯后固定板设置在所述电芯组底部,所述电芯前固定板设置在所述电芯组上部,所述电芯防护盖设置在所述电芯前固定板上部,所述电芯后固定板设置在所述电池外壳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电芯固定装置,具有连接排限位功能,对工装设计要求降低,具有线束走向固定功能,减少线束凌乱情况出现,且结构简单、生产装配过程方便,效率提高。留有二维码扫描孔,解决后期装配完成后对电芯的追溯问题,留有风道,解决电芯与电芯之间散热问题,电芯防护盖对电芯起到绝缘保护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芯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气配件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芯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在电芯的固定上,通常使用简单的支架和外壳进行卡紧与固定,内部连接排和数据传输导线等数据线会混杂在一起,极大的降低了安装效率与后期的问题排查与问题追溯,还容易造成安全隐患,尤其是针对于电芯上设有的漏气阀在故障时会通过漏气阀进行排压,如通过简单的支架与外壳也容易出现遮挡漏气阀的问题,容易造成安全隐患,且内部混杂的情况也不利于散热,导致散热效果不是非常良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电芯固定装置。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电芯固定装置,包括电芯后固定板、电芯组、电芯前固定板、电芯防护盖和电池外壳,所述电芯后固定板设置在所述电芯组底部,所述电芯前固定板设置在所述电芯组上部,所述电芯防护盖设置在所述电芯前固定板上部,所述电芯后固定板设置在所述电池外壳内部。所述电芯前固定板上设有多组连接排限位件,所述连接排限位件间的所述电芯前固定板上设有电芯二维码扫描孔和电芯漏气阀孔,所述电芯前固定板中央设有多组第一风道,所述第一风道两侧对称设有采集线限位口。所述连接排限位件为中空环形件以实现对连接排的限位,所述连接排限位件边缘均匀设有第一卡扣。所述电芯后固定板上均匀设有电池放置仓,所述电芯后固定板中央等距设有多组第二风道,所述电芯后固定板上设有加固板。所述电芯防护盖上设有第三风道,所述电芯防护盖边缘均匀设有第二固定卡扣。所述电池外壳为矩形六面体外壳,所述电池外壳设有设置开口以实现将所述电芯组设置在所述电池外壳内,所述电池外壳上散热孔。所述设置开口处设有连接孔,所述电芯前固定板通过设置在所述连接孔的母扣进行固定。所述电池外壳两侧对称设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上设有固定孔。所述加固板设置在所述电池放置仓边缘交差处的所述电芯后固定板上以实现对所述电芯组固定加强。所述固定件为L型固定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电芯固定装置,具有连接排限位功能,对工装设计要求降低,具有线束走向固定功能,减少线束凌乱情况出现,且结构简单、生产装配过程方便,效率提高。留有二维码扫描孔,解决后期装配完成后对电芯的追溯问题,留有风道,解决电芯与电芯之间散热问题,电芯防护盖对电芯起到绝缘保护作用。结构简单,便于安装,极大的简化了电池的安装程序与设计方案,且散热良好安全性能好,内部导线结构便于梳理,提高装配效率,增加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电芯前固定板的俯视图;图3是电芯前固定板的侧视图;图4是电芯防护盖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电芯后固定板的俯视图;图6是电池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电芯后固定板,2为电芯组,3为电芯前固定板,4为电芯防护盖,5为电池外壳,6为连接排限位件,7为电芯二维码扫描孔,8为电芯漏气阀孔,9为第一风道,10为采集线限位口,11为第一卡扣,12为电池放置仓,13为第二风道,14为加固板,15为第三风道,16为第二固定卡扣,17为设置开口,18为散热孔,19为连接孔,20为固定件,21为固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一电芯固定装置,包括电芯后固定板1、电芯组2、电芯前固定板3、电芯防护盖4和电池外壳5,电芯后固定板1设置在电芯组2底部,电芯前固定板3设置在电芯组2上部,电芯防护盖4设置在电芯前固定板3上部,电芯后固定板1设置在电池外壳5内部。电芯前固定板3上设有多组连接排限位件6,连接排限位件6间的电芯前固定板3上设有电芯二维码扫描孔7和电芯漏气阀孔8,电芯前固定板3中央设有多组第一风道9,第一风道9两侧对称设有采集线限位口10。电芯二维码扫描孔7将电芯中的标识码裸露在电芯前固定板3上,便于排查问题与安装时进行监测,解决后期装配完成后对电芯的追溯问题。增设电芯漏气阀孔8起到便于在电芯发生问题是可以有效通过漏气阀进行解压,避免因电池在损坏时因压力过高造成安全隐患。采集线限位口10的设置便于设置采集线使电池内部结构更加规整,便于导线的梳理。连接排限位件6为中空环形件以实现对连接排的限位,连接排限位件6边缘均匀设有第一卡扣11。连接排限位件6起到限制连接排的作用,使电池内部更加整齐,便于安装操作,以及使用中便于排查问题。电芯后固定板1上均匀设有电池放置仓12,电芯后固定板1中央等距设有多组第二风道13,电芯后固定板1上设有加固板14。电池放置仓12起到固定电芯组2的水平位置。电芯防护盖4上设有第三风道15,电芯防护盖4边缘均匀设有第二固定卡扣16。电芯防护盖4对电芯起到绝缘保护作用,设有第三风道15起到增强散热的效果,第二固定卡扣16便于安装与设置。电池外壳5为矩形六面体外壳,电池外壳5设有设置开口17以实现将电芯组2设置在电池外壳5内,电池外壳5上散热孔18。通过电池外壳5上散热孔18与第一风道9、第二风道13和第三风道15进行配合,以实现对散热效果的增强,相比于现有技术多结构的通风结构更利于电池的散热。设置开口17处设有连接孔19,电芯前固定板3通过设置在连接孔19的母扣进行固定。连接孔19的设置便于安装,通过卡紧母扣即可固定。电池外壳5两侧对称设有固定件20,固定件20上设有固定孔21。增设固定件20便于在安装过程中固定在需要使用安装的电柜中,免于另找安装固定件,节省安装时间。加固板14设置在电池放置仓12边缘交差处的电芯后固定板1上以实现对电芯组2固定加强。加固板14的增设起到增强固定效果的作用,通过图1、图5可以看出为了便于安装与轻便的改良电芯后固定板1固定电芯的面积相对较小,在结构相连接的部分增设固定板14以起到增加固定效果的作用,结构合理,不但固定效果好也起到了轻便节省成本等良好的效果。固定件20为L型固定件。L型固定件固定效果稳定。本技术方案工作原理如下,将电芯后固定板1放置于电池外壳5内部底部重合,将电芯组2设置在电池放置仓12内进行水平限位固定,将电芯前固定板3设置在电芯组2上通过第一卡扣11与电芯组2进行锁紧固定,电芯防护盖4通过第二固定卡扣16与电芯前固定板3进行卡紧固定。为了易于说明,实施例中使用了诸如“上”、“下”、“左”、“右”等空间相对术语,用于说明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该理解的是,除了图中示出的方位之外,空间术语意在于包括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图中的装置被倒置,被叙述为位于其他元件或特征“下”的元件将定位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上”。因此,示例性术语“下”可以包含上和下方位两者。装置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位于其他方位),这里所用的空间相对说明可相应地解释。而且,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电芯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后固定板、电芯组、电芯前固定板、电芯防护盖和电池外壳,所述电芯后固定板设置在所述电芯组底部,所述电芯前固定板设置在所述电芯组上部,所述电芯防护盖设置在所述电芯前固定板上部,所述电芯后固定板设置在所述电池外壳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电芯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后固定板、电芯组、电芯前固定板、电芯防护盖和电池外壳,所述电芯后固定板设置在所述电芯组底部,所述电芯前固定板设置在所述电芯组上部,所述电芯防护盖设置在所述电芯前固定板上部,所述电芯后固定板设置在所述电池外壳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前固定板上设有多组连接排限位件,所述连接排限位件间的所述电芯前固定板上设有电芯二维码扫描孔和电芯漏气阀孔,所述电芯前固定板中央设有多组第一风道,所述第一风道两侧对称设有采集线限位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排限位件为中空环形件以实现对连接排的限位,所述连接排限位件边缘均匀设有第一卡扣。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电芯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后固定板上均匀设有电池放置仓,所述电芯后固定板中央等距设有多组第二风道,所述电芯后固定板上设有加固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少磊,姚金凤,
申请(专利权)人:中瑞联科天津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