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肠道菌群调节剂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0709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肠道菌群调节剂,包括淫羊藿次苷I,能够调节肠道菌群的结构、改善菌群的代谢,使患者肠道菌群转归至健康肠道菌群轮廓,增强宿主免疫力,抗癌抑癌,可用于医药、食品等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上述肠道菌群调节剂在提高肠道益生菌含量及肠道菌群次级代谢产物含量中的应用,及其在制备功能性食品、制备抗癌药物或癌症免疫疗法中的应用。能提高肠道内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含量,促进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的生成;无毒副作用,可用于日常食用,调节肠道菌群,提高免疫力;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效果好,还能改善患者对肿瘤免疫疗法反应率不高以及可能带来的副作用,为淫羊藿次苷I的用途开辟了新的方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肠道菌群调节剂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药
,尤其涉及一种包括淫羊藿次苷I的肠道菌群调节剂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近年来,肠道菌群与癌症的关系越来越被重视,肠道菌群陆续被发现与癌症的治疗疗效密切相关,包括化疗、放疗和免疫疗法。近期的研究发现,肿瘤患者与健康人的肠道菌群存在明显不同;对肿瘤免疫疗法反应良好的患者与反应不佳的患者,其肠道菌群结构与组成亦存在较大差异,这可能暗示肠道菌群在患者肿瘤免疫疗法过程中伴有重要角色。目前,陆续有报道发现多种肠道菌株可以促进抗肿瘤作用,如口服双岐杆菌或乳酸杆菌可显著抑制肿瘤生长,达到与PD-L1免疫治疗类似的疗效;同时,口服益生菌也可增强免疫疗法的疗效。这些发现,为目前研制抗肿瘤药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淫羊藿是中国常用中药,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目前已有淫羊藿类化合物如淫羊藿苷和淫羊藿次苷II在增加免疫功能、促进造血功能及骨代谢方面的报道,淫羊藿提取物还具有补肾壮阳、抗衰老等功效。其中的淫羊藿次苷I(IcarisideI),是中药材淫羊藿中的一种微量黄酮苷类化合物,呈现淡黄色针状结晶粉末。近年来淫羊藿提取物被报道具有多种抗肿瘤活性,但是对于淫羊藿次苷I抗肿瘤的效果与机制研究却很少,特别是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面的研究寥寥无几。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肠道菌群调节剂,包括淫羊藿次苷I,能够调节肠道菌群的结构和代谢成分,使患者肠道菌群转归至健康肠道菌群轮廓,增强宿主免疫力,抗癌抑癌,可用于医药、食品等领域。<br>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上述肠道菌群调节剂在提高肠道益生菌含量及肠道菌群次级代谢产物含量中的应用,能够提高肠道内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含量,增加菌群代谢物短链脂肪酸的生成。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上述肠道菌群调节剂在制备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可用于日常食用,调节肠道菌群,提高免疫力。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四在于提供一种上述肠道菌群调节剂在制备抗癌药物或癌症免疫疗法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肠道菌群调节剂,包括淫羊藿次苷I。进一步地,所述淫羊藿次苷I的纯度大于90%。所述淫羊藿次苷I为炙淫羊藿的提取物、发酵型淫羊藿的提取物的任一种或两种的混合。所述的肠道菌群调节剂的使用方式为口服,所述淫羊藿次苷I每天的服用量为5-80mg/kg·BW。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肠道菌群调节剂在提高肠道益生菌含量及肠道菌群次级代谢产物含量中的应用。优选地,所述肠道益生菌为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所述肠道菌群次级代谢物为短链脂肪酸。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三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肠道菌群调节剂在制备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所述淫羊藿次苷I每天的服用量为5-20mg/kg·BW。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四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肠道菌群调节剂在制备抗癌药物或癌症免疫疗法中的应用。进一步地,所述癌症包括肝癌、肺癌、肠癌、黑色素瘤、乳腺癌、膀胱癌、恶性淋巴肿瘤。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的肠道菌群调节剂包括淫羊藿药材的稀有成分淫羊藿次苷I,属于淫羊藿次苷I的一种新用途,能够调节肠道菌群的结构和成分,增加肠道益生菌水平,提高肠道内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含量;可以改善肠道菌群的代谢,增加菌群代谢物短链脂肪酸的生成;能促进患者的肠道菌群转归至健康菌群轮廓,增强宿主免疫力;可以抑制体内肿瘤的生长,促进肿瘤瘤细胞的凋亡。2、本专利技术的肠道菌群调节剂可以经过加工复配制成功能性食品食用,用于肠道益生菌水平,增强免疫力,降低疾病的患病率。本专利技术的肠道菌群调节剂也可用于制备成抗癌药物,或结合目前的癌症免疫疗法进行使用,特别是对肝癌、肺癌、肠癌、黑色素瘤、乳腺癌、膀胱癌、恶性淋巴肿瘤等其他癌症具有较好的疗效,尤其是黑色素瘤,疗效显著;还能改善目前肿瘤免疫治疗中,患者对免疫疗法反应率不高以及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如免疫治疗后的结肠炎等,为淫羊藿次苷I的用途开辟了新的方向。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B16黑色素瘤荷瘤小鼠肿瘤体积变化的分析图;图2为实施例1B16黑色素瘤荷瘤小鼠肿瘤重量变化的分析图;图3为实施例1小鼠体重变化的分析图;图4为实施例1剥离的B16黑色素瘤荷瘤小鼠肿瘤组织的典型图;图5为实施例1B16黑色素瘤荷瘤小鼠肿瘤组织的HE染色图;图6为实施例1小鼠肠道菌群轮廓的聚类分析图;图7为实施例1小鼠肠道中乳酸杆菌丰度的分析图;图8为实施例1小鼠肠道中双岐杆菌丰度的分析图;图9为实施例1小鼠肠道中乙酸丰度的分析图;图10为实施例1小鼠肠道中丙酸丰度的分析图;图11为实施例1小鼠肠道中丁酸丰度的分析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一种肠道菌群调节剂,包括淫羊藿次苷I。其中淫羊藿次苷I的纯度大于90%,为炙淫羊藿的提取物、发酵型淫羊藿的提取物的任一种或两种的混合。在不损及其效果的范围内,根据特定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肠道菌群调节剂中还可以添加矫味剂、赋形剂、增稠剂、甜味剂、植物提取物、维生素类等外源添加成分。本专利技术的肠道菌群调节剂的剂型可以是液体制剂、粉末制剂、颗粒制剂、胶囊制剂、混悬制剂、其他的任意一种剂型,主要通过经口给药的方式服用,淫羊藿次苷I每天的服用量为5-80mg/kg·BW,可以用于肿瘤治疗方法中,提高肿瘤治疗的疗效。一种上述肠道菌群调节剂在提高肠道益生菌含量及肠道菌群次级代谢产物含量中的应用。其中的肠道益生菌主要为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肠道菌群次级代谢物主要为短链脂肪酸,能促进患者的肠道菌群转归至健康菌群轮廓,增强宿主免疫力,抑制体内肿瘤的生长,促进肿瘤瘤细胞的凋亡。一种上述肠道菌群调节剂在制备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其中活性成分淫羊藿次苷I每天的服用量为5-20mg/kg·BW。无毒副作用,可以日常食用,用于日常的保健,以增加肠道益生菌水平,提高人体免疫力,降低疾病的患病率,日常服用时剂量可以根据人身体状况、年龄等进行调整。一种肠道菌群调节剂在制备抗癌药物或癌症免疫疗法中的应用。对癌症包括肝癌、肺癌、肠癌、黑色素瘤、乳腺癌、膀胱癌、恶性淋巴肿瘤有较好的疗效,特别是黑色素瘤。且能改善目前肿瘤免疫治疗中,患者对免疫疗法反应率不高以及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如免疫治疗后的结肠炎。实施例1肠道菌群调节剂抑制小鼠黑色素瘤体内生长及调节肠道菌群的试验(1)造模:以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构造黑色素瘤荷瘤小鼠模型。(2)分组:以未造模的正常小鼠为A组正常组,将步骤(1)造好的黑色素瘤B16小鼠模型随机分为B、C、D、E组;共5组,每组8只小鼠。(3)给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肠道菌群调节剂,其特征在于,包括淫羊藿次苷I。/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肠道菌群调节剂,其特征在于,包括淫羊藿次苷I。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肠道菌群调节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淫羊藿次苷I的纯度大于9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肠道菌群调节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淫羊藿次苷I为炙淫羊藿的提取物、发酵型淫羊藿的提取物的任一种或两种的混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肠道菌群调节剂,其特征在于,使用方式为口服,所述淫羊藿次苷I每天的服用量为5-80mg/kg·BW。


5.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肠道菌群调节剂在提高肠道益生菌含量及肠道菌群次级代谢产物含量中的应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桂李慧灵林丽薇卢宇靖周金林叶德晓林育成邓诚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金骏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