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水泵内静环座与轴套装配的密封水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0321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水泵内静环座与轴套装配的密封水泵,静环座置于泵盖上的轴孔内,且静环座通过螺钉与泵盖固定连接,外密封座设于泵体与泵盖之间;内密封座置于轴承支架内,且内密封座与泵盖固定连接,轴套的一端抵触在内密封座上,轴套的另一端抵触在静环座上;在轴套与内密封座和静环座之间设有密封圈;泵盖内设有集液腔,泵盖的外壁上设有排液管,排液管与集液腔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利用水泵原来固有的静环座的结构来设置密封,取代原有的机械密封结构,结构简单,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密封圈实现以堵为目的的密封,在泵盖上设有集液腔和排液管,若密封结构损坏而导致泄漏,泄漏的液体会进入集液腔并通过排液管排走,继而实现以排为目的的密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水泵内静环座与轴套装配的密封水泵
:本技术涉及一种基于水泵内静环座与轴套装配的密封水泵。
技术介绍
:现有的水泵为保证轴与泵盖之间的密封性,常在轴上设置机械密封结构,现有的机械密封结构包括密封座、弹簧以及弹性支撑座等一系列密封组件,其结构比较复杂,检修麻烦,一旦发生损坏,更换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基于水泵内静环座与轴套装配的密封水泵。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有:一种基于水泵内静环座与轴套装配的密封水泵,包括泵体、叶轮、转轴、泵盖和轴承支架,所述泵体与泵盖固定连接,泵盖与轴承支架固定连接,转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轴承支架内,且转轴的一端穿过泵盖并伸于泵体内与叶轮固定连接,还包括内密封座、静环座、外密封座和轴套,所述静环座置于泵盖上的轴孔内,且静环座通过螺钉与泵盖固定连接,外密封座设于泵体与泵盖之间,外密封座抵触于静环座上;内密封座置于轴承支架内,且内密封座与泵盖固定连接,轴套套设于转轴上,且轴套的一端抵触在内密封座上,轴套的另一端抵触在静环座上;在轴套与内密封座和静环座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泵盖内设有集液腔,泵盖的外壁上设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与集液腔相连通。进一步地,所述轴套包括第一密封套、第二密封套和中间套,所述第一密封套和第二密封套均为外壁面具有凸台面的T形状结构,第一密封套和第二密封套位于中间套的两侧,第一密封套的凸台面抵触在内密封座上,第二密封套的凸台面抵触在静环座上。进一步地,所述内密封座的轴心方向上设有台阶孔,第一密封套的凸台面与内密封座中台阶孔的台阶面相互配合,在第一密封套的凸台面与内密封座的台阶面之间设置密封圈。进一步地,所述静环座为外壁面具有凸台面的T形状结构,泵盖轴心方向的孔为台阶孔结构,静环座的凸台面与泵盖中台阶孔的台阶面相配合,在静环座上设有台阶孔,第二密封套的凸台面与静环座中台阶孔的台阶面相互配合,在第二密封套的凸台面与静环座的台阶面之间设置密封圈。进一步地,所述叶轮与第二密封套之间设有密封圈。进一步地,所述外密封座与静环座之间设有密封垫。进一步地,所述静环座与泵盖轴心方向的孔之间设有密封圈。进一步地,所述泵盖的内腔中设有锥形状的引流孔,所述引流孔与集液腔相连通。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中的利用水泵原来固有的静环座的结构来设置密封,取代原有的机械密封结构,结构简单,本技术中的密封圈实现以堵为目的的密封,在泵盖上设有集液腔和排液管,若密封结构损坏而导致泄漏,泄漏的液体会进入集液腔并通过排液管排走,继而实现以排为目的的密封。本技术将原有水泵中的轴套进行改进,将其设置为两个带有凸台的密封套,密封套在装配时对应与内密封座和静环座相配合,由此实现结构的密封,结构简单,便于装配,检修方便,使用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和图2,本技术一种基于水泵内静环座与轴套装配的密封水泵,包括泵体11、叶轮12、转轴13、泵盖14和轴承支架15,泵体11与泵盖14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泵盖14与轴承支架15通过螺钉固定连接,转轴13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轴承支架15内,且转轴13的一端穿过泵盖14并伸于泵体11内,叶轮12置于泵体11内,且叶轮12与转轴13固定连接。本技术省去机械密封结构,通过在泵盖14内设置内密封座21、静环座22、外密封座23和轴套24来实现密封,利用水泵原来固有的静环座22的结构来设置密封,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具体密封结构如下:静环座22置于泵盖14上的轴孔140内,且静环座22通过螺钉与泵盖14固定连接,外密封座23设于泵体11与泵盖14之间,外密封座23通过螺钉与泵盖14固定连接,外密封座2压触于静环座22上。内密封座21置于轴承支架15内,且内密封座21与泵盖14固定连接,轴套24套设于转轴13上,且轴套24的一端抵触在内密封座21上,轴套24的另一端抵触在静环座22上,在轴套24与内密封座21和静环座22之间设有密封圈。在泵盖14内设有集液腔141,泵盖14的外壁上设有排液管142,排液管142与集液腔141相连通。本技术中的轴套24为组合式结构,包括第一密封套241、第二密封套242和中间套243,第一密封套241和第二密封套242均为外壁面具有凸台面的T形状结构,第一密封套241和第二密封套242位于中间套243的两侧,第一密封套241的凸台面抵触在内密封座21上,第二密封套242的凸台面抵触在静环座22上。在内密封座21的轴心方向上设有台阶孔,第一密封套241的凸台面与内密封座21中台阶孔的台阶面相互配合,在第一密封套241的凸台面与内密封座21的台阶面之间设置密封圈。静环座22为外壁面具有凸台面的T形状结构,泵盖14轴心方向的孔为台阶孔结构,静环座22的凸台面与泵盖14中台阶孔的台阶面相配合。在静环座22上设有台阶孔,第二密封套242的凸台面与静环座22中台阶孔的台阶面相互配合,在第二密封套242的凸台面与静环座22的台阶面之间设置密封圈。本技术将原有水泵中的轴套进行改进,将其设置为两个带有凸台的密封套,密封套在装配时对应与内密封座21和静环座22相配合,由此实现结构的密封,结构简单,便于装配,检修方便。为进一步保证密封效果,在叶轮12与第二密封套242之间设有密封圈,外密封座23与静环座22之间设有密封垫。静环座22与泵盖14轴心方向的孔之间设有密封圈。为便于更好地使得泄漏的液体进入集液腔141内,在泵盖14的内腔中设有锥形状的引流孔145,引流孔145与集液腔141相连通。本技术中的利用水泵原来固有的静环座22的结构来设置密封,取代原有的机械密封结构,结构简单,本技术中的密封圈实现以堵为目的的密封,在泵盖14上设有集液腔141和排液管142,若密封结构损坏而导致泄漏,泄漏的液体会进入集液腔141并通过排液管排走,继而实现以排为目的的密封。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水泵内静环座与轴套装配的密封水泵,包括泵体(11)、叶轮(12)、转轴(13)、泵盖(14)和轴承支架(15),所述泵体(11)与泵盖(14)固定连接,泵盖(14)与轴承支架(15)固定连接,转轴(13)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轴承支架(15)内,且转轴(13)的一端穿过泵盖(14)并伸于泵体(11)内与叶轮(12)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密封座(21)、静环座(22)、外密封座(23)和轴套(24),所述静环座(22)置于泵盖(14)上的轴孔(140)内,且静环座(22)通过螺钉与泵盖(14)固定连接,外密封座(23)设于泵体(11)与泵盖(14)之间,外密封座(23)抵触于静环座(22)上;内密封座(21)置于轴承支架(15)内,且内密封座(21)与泵盖(14)固定连接,轴套(24)套设于转轴(13)上,且轴套(24)的一端抵触在内密封座(21)上,轴套(24)的另一端抵触在静环座(22)上;在轴套(24)与内密封座(21)和静环座(22)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泵盖(14)内设有集液腔(141),泵盖(14)的外壁上设有排液管(142),所述排液管(142)与集液腔(141)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水泵内静环座与轴套装配的密封水泵,包括泵体(11)、叶轮(12)、转轴(13)、泵盖(14)和轴承支架(15),所述泵体(11)与泵盖(14)固定连接,泵盖(14)与轴承支架(15)固定连接,转轴(13)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轴承支架(15)内,且转轴(13)的一端穿过泵盖(14)并伸于泵体(11)内与叶轮(12)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密封座(21)、静环座(22)、外密封座(23)和轴套(24),所述静环座(22)置于泵盖(14)上的轴孔(140)内,且静环座(22)通过螺钉与泵盖(14)固定连接,外密封座(23)设于泵体(11)与泵盖(14)之间,外密封座(23)抵触于静环座(22)上;内密封座(21)置于轴承支架(15)内,且内密封座(21)与泵盖(14)固定连接,轴套(24)套设于转轴(13)上,且轴套(24)的一端抵触在内密封座(21)上,轴套(24)的另一端抵触在静环座(22)上;在轴套(24)与内密封座(21)和静环座(22)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泵盖(14)内设有集液腔(141),泵盖(14)的外壁上设有排液管(142),所述排液管(142)与集液腔(141)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水泵内静环座与轴套装配的密封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24)包括第一密封套(241)、第二密封套(242)和中间套(243),所述第一密封套(241)和第二密封套(242)均为外壁面具有凸台面的T形状结构,第一密封套(241)和第二密封套(242)位于中间套(243)的两侧,第一密封套(241)的凸台面抵触在内密封座(21)上,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裴昌波杨芳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绿瑞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