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模板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01701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混凝土模板连接结构,属于混凝土结构施工领域,该混凝土模板连接结构包括:套管部,套管部为管状结构;连接装置;套管部一端与所述第一孔洞连接,套管部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孔洞连接,所述连接装置的本体位于套管部内,所述连接装置一端与第一混凝土模板连接,所述连接装置另一端第二混凝土模板连接。通过增设套管部,使用套管部将第一混凝土模板上的第一孔洞和第二混凝土模板上的第二孔洞连接起来,避免流体态的混凝土从第一孔洞或第二孔洞内流出,然后在套管部两侧安装连接装置,将第一混凝土模板和第二混凝土模板连接起来,在混凝土固化后将套管部留在混凝土内,加快了模板搭设速度,降低了工程投资,缩短了工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模板连接结构
本技术属于混凝土结构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模板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大规模的基础建设不断进行,混凝土模板搭设过中拉杆的使用量越来越大,拆模后处理工作量较大,对拉杆的结构型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施工中常见的拉杆型式主要有两种:(1)拉杆与混凝土浇筑在一起,拉杆外露部分需要人工切割;(2)拉杆待混凝土初凝后抽出,孔洞需要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填充。上述型式(1)拉杆材料使用量多,成本高,增加了拉杆切割的人工成本,型式(2)需要精准掌握混凝土的初凝时间,若错过了初凝时间,拉杆将难以抽出,同时增加了回填孔洞的工作量,上述两种方法一般使用于房建等对混凝土外表观有较高要求的工程。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本技术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
技术介绍
中至少存在以下缺陷:在一些工程对混凝土表观质量要求较低,或者混凝土表面会被其他结构覆盖时,采用
技术介绍
中的两种方法会造成墙体混凝土模板搭设过程中浪费材料、增加人工成本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模板连接结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解决在一些工程对混凝土表观质量要求较低,或者混凝土表面会被其他结构覆盖时,采用
技术介绍
中的两种方法会造成墙体混凝土模板搭设过程中浪费材料、增加人工成本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混凝土模板连接结构,所述混凝土模板用于围成混凝土墙体形状,所述混凝土模板包括第一混凝土模板和第二混凝土模板,第一混凝土模板和第二混凝土模板之间具有间隙,且一侧的第一混凝土模板上具有第一孔洞,另一侧第二混凝土模板上具有第二孔洞,所述的第一孔洞与所述第二孔洞对应,包括:套管部,套管部为管状结构;连接装置;套管部一端与所述第一孔洞连接,套管部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孔洞连接,所述连接装置的本体位于套管部内,所述连接装置一端与第一混凝土模板连接,所述连接装置另一端第二混凝土模板连接。所述套管部两端的外表面分别与所述第一孔洞的内壁和所述第二孔洞的内壁连接。所述连接装置为螺杆和螺母,螺杆位于套管部内,螺杆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孔洞外,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孔洞外,螺杆两端分别连接有螺母,第一混凝土模板通过螺母和螺杆与第二混凝土模板连接。第一混凝土模板和螺母之间具有橡胶垫片。第二混凝土模板和螺母之间具有橡胶垫片。所述连接装置为螺杆和螺杆帽,螺杆的一端固设有螺母,螺杆的螺母一端位于第一混凝土模板一侧,螺母与第一混凝土模板接触式连接,螺杆的另一侧位于第二混凝土模板一侧,并可拆卸连接有螺杆帽,螺杆帽与第二混凝土模板接触式连接。所述套管部一端与所述第一孔洞过盈配合,套管部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孔洞过盈配合。所述套管部为PVC套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增设套管部,使用套管部将第一混凝土模板上的第一孔洞和第二混凝土模板上的第二孔洞连接起来,避免流体态的混凝土从第一孔洞或第二孔洞内流出,然后在套管部两侧安装连接装置,将第一混凝土模板和第二混凝土模板连接起来,在混凝土固化后将套管部留在混凝土内,该连接装置减小了材料使用量,加快了模板搭设速度,降低了工程投资,缩短了工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混凝土模板连接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螺母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螺杆帽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混凝土墙体;2、第二混凝土模板;3、套管部;4、螺杆;5、螺母;6、螺杆帽;7、橡胶垫片;8、第一混凝土模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通过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模板连接结构方案进行详细介绍说明。实施例1请参考图1,其示出了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一种混凝土模板连接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该混凝土模板连接结构,所述混凝土模板用于围成混凝土墙体形状,所述混凝土模板包括第一混凝土模板8和第二混凝土模板2,第一混凝土模板8和第二混凝土模板2之间具有间隙,且一侧的第一混凝土模板8上具有第一孔洞,另一侧第二混凝土模板2上具有第二孔洞,所述的第一孔洞与所述第二孔洞对应,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管部3,套管部3为管状结构;连接装置;套管部3一端与所述第一孔洞连接,套管部3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孔洞连接,所述连接装置的本体位于套管部3内,所述连接装置一端与第一混凝土模板8连接,所述连接装置另一端第二混凝土模板2连接。上述实施例中,混凝土模板搭设时采用套管部3和用于连接第一混凝土模板8和第二混凝土模板2的连接装置对第一混凝土模板8和第二混凝土模板2进行连接,套管部3分别穿过第一混凝土模板8和第二混凝土模板2,使套管部3的内腔与外界连通,而套管部3的外表面位于第一混凝土模板8和第二混凝土模板2所形成的的内腔内,套管部3的中部形成一个能穿过连接装置的通道,并且该通道与外界相通,在第一混凝土模板8和第二混凝土模板2之间灌注混凝土时,混凝土不会从第一孔洞或第二孔洞流到外界。在灌注好混凝土后,套管部3留在混凝土墙体里,不必拆卸下来,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所浇筑的墙体的不同性质,设置选用套管部3的不同内径。在混凝土固化后将套管部留在混凝土内,该连接装置减小了材料使用量,加快了模板搭设速度,降低了工程投资,缩短了工期。实施例2请参考图1,本技术一种混凝土模板连接结构的另一实施例,所述套管部3两端的外表面分别与所述第一孔洞的内壁和所述第二孔洞的内壁连接。上述实施例中,套管部3的外表面与第一孔洞的内壁和所述第二孔洞的内壁连接,此处如果套管部3的外表面接触至第一孔洞的内壁和所述第二孔洞的内壁,侧此处间隙足以阻止第一混凝土模板8和第二混凝土模板2之间所灌注的混凝土从第一孔洞或第二孔洞流出来。实施例3请参考图1,本技术一种混凝土模板连接结构的另一实施例,所述连接装置为螺杆4和螺母5,螺杆4位于套管部3内,螺杆4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孔洞外,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孔洞外,螺杆4两端分别连接有螺母5,第一混凝土模板8通过螺母5和螺杆4与第二混凝土模板2连接。上述实施例中,采用一根螺杆4穿过套管部3内部,并在螺杆4两端分别安装螺母5限制第一混凝土模板8和第二混凝土模板2向两侧移动,在灌注混凝土时,使混凝土墙按照预设形状进行凝固。实施例4请参考图1,本技术一种混凝土模板连接结构的另一实施例,第一混凝土模板8和螺母5之间具有橡胶垫片7。上述实施例中,胶垫片7有两个作用,一个作用是避免螺母5上的过紧,避免在上紧螺母5时减少了第一混凝土模板8和第二混凝土模板2之间的距离,第二个作用是对第一孔洞和第二孔洞外进行进一步的封堵,阻止混凝土从第一孔洞和第二孔洞流出来。实施例5请参考图1,本技术一种混凝土模板连接结构的另一实施例,第二混凝土模板2和螺母5之间具有橡胶垫片7。上述实施例中,胶垫片7有两个作用,一个作用是避免螺母5上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模板连接结构,所述混凝土模板用于围成混凝土墙体形状,所述混凝土模板包括第一混凝土模板(8)和第二混凝土模板(2),第一混凝土模板(8)和第二混凝土模板(2)之间具有间隙,且一侧的第一混凝土模板(8)上具有第一孔洞,另一侧第二混凝土模板(2)上具有第二孔洞,所述的第一孔洞与所述第二孔洞对应,其特征在于,包括:/n套管部(3),套管部(3)为管状结构;/n连接装置;/n套管部(3)一端与所述第一孔洞连接,套管部(3)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孔洞连接,所述连接装置的本体位于套管部(3)内,所述连接装置一端与第一混凝土模板(8)连接,所述连接装置另一端第二混凝土模板(2)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模板连接结构,所述混凝土模板用于围成混凝土墙体形状,所述混凝土模板包括第一混凝土模板(8)和第二混凝土模板(2),第一混凝土模板(8)和第二混凝土模板(2)之间具有间隙,且一侧的第一混凝土模板(8)上具有第一孔洞,另一侧第二混凝土模板(2)上具有第二孔洞,所述的第一孔洞与所述第二孔洞对应,其特征在于,包括:
套管部(3),套管部(3)为管状结构;
连接装置;
套管部(3)一端与所述第一孔洞连接,套管部(3)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孔洞连接,所述连接装置的本体位于套管部(3)内,所述连接装置一端与第一混凝土模板(8)连接,所述连接装置另一端第二混凝土模板(2)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混凝土模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部(3)两端的外表面分别与所述第一孔洞的内壁和所述第二孔洞的内壁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混凝土模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为螺杆(4)和螺母(5),螺杆(4)位于套管部(3)内,螺杆(4)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孔洞外,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孔洞外,螺杆(4)两端分别连接有螺母(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