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柔性冷冻探针的增强管与柔性冷冻探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0101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柔性冷冻探针的增强管与柔性冷冻探针,包括外层管、内层管、金属丝与丝槽;所述丝槽设于所述内层管外壁,所述金属丝嵌装于所述丝槽内,所述外层管套装于所述内层管外侧;所述金属丝能够充分补偿导管的耐压性,为进一步减小导管的直径提供了可能,丝槽能够充分固定金属丝避免其发生移位。可见,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在减小导管直径时,补偿导管耐压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柔性冷冻探针的增强管与柔性冷冻探针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柔性冷冻探针的增强管与柔性冷冻探针。
技术介绍
柔性冷冻探针可经人体自然腔道弯曲到达病灶进行冷冻治疗,对于血管、支气管等由粗至细的多分支自然腔道来说,该直径越细,治疗所能覆盖的区域越大越远,因此,针头和柔性导管的直径变细是柔性冷冻探针的核心发展趋势。现有技术中,将柔性导管变细只能通过减小柔性导管壁厚的方式实现,然而,若减小壁厚,必然会导致耐压性能的降低,这样会给手术带来安全风险。可见,现有技术中无法有效兼顾壁厚与耐压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柔性冷冻探针的增强管与柔性冷冻探针,以解决减小柔性导管壁厚与耐压性能难以兼顾的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柔性冷冻探针的增强管,包括外层管、内层管、金属丝与丝槽;所述丝槽设于所述内层管外壁,所述金属丝嵌装于所述丝槽内,所述外层管套装于所述内层管外侧。可选的,所述丝槽的路径呈网格状或螺旋状分布于所述内层管的外壁,所述金属丝呈与所述丝槽匹配的网格状或螺旋状。可选的,所述丝槽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金属丝的沿对应深度方向的尺寸。可选的,所述金属丝的截面形状为以下任意之一:矩形、圆形、三角形、梯形;若所述金属丝的截面形状为矩形,则:所述丝槽截面的边缘包括匚字型边缘,所述匚字形边缘的尺寸、形状与所述矩形相匹配;若所述金属丝的截面形状为圆形,则:所述丝槽截面的边缘包括圆弧边缘,所述圆弧边缘的曲率半径与所述圆形相同;若所述金属丝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则:所述丝槽截面的边缘包括V型边缘,所述V型边缘的尺寸、形状与所述三角形相匹配;若所述金属丝的截面形状为梯形,则:所述丝槽截面的边缘包括楔形边缘,所述楔形边缘的尺寸、形状与所述梯形相匹配。可选的,所述内层管与所述外层管的材质均为氟聚合物;所述外层管是通过热缩的方式套装于所述内层管外侧的。可选的,所述外层管与所述内层管之间是通过胶水胶合在一起或者焊接在一起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柔性冷冻探针,包括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及其可选方案的用于柔性冷冻探针的增强管,包括针头前段、连接部与针头后段,所述连接部沿径向的内端连接所述针头后段,所述连接部沿径向的外端连接所述针头前段,所述增强管套设于所述针头后端外侧。可选的,所述针头后段设有宝塔接头,所述内层管通过所述宝塔接头套装于所述针头后段;所述内层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外层管的第一端均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部。可选的,还包括外壁管与挤压管;所述外壁管套装于所述外层管外侧,所述外壁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外壁管段与第二外壁管段;所述第一外壁管段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所述挤压管套装于所述第一外壁管段外侧,所述挤压管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所述挤压管的第二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外壁管段的第二端。可选的,所述第二外壁管段与所述外层管之间设有真空夹层。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柔性冷冻探针的增强管与柔性冷冻探针,在内层管与外层管之间装设金属丝,能够充分补偿导管的耐压性,为进一步减小导管的直径提供了可能,其中,即便减小了导管直径,依旧能保持较佳的耐压性能。可见,本专利技术同时兼顾了壁厚与耐压性能。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用于嵌装金属丝的丝槽,丝槽能够充分固定金属丝避免其发生移位,同时,相较于未采用丝槽而直接设置金属丝的方案,本专利技术可减轻或避免金属丝对导管直径的影响,减小导管的直径。可见,本专利技术能够在减小导管直径时,稳定地补偿导管耐压性。本专利技术的可选方案中,内层管与外层管均采用氟聚合物材料,通过热缩或者胶水粘合的方式将外层管套装于内层管,能够加强固定金属丝的同时保障导管在低温下的柔性与密封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用于柔性冷冻探针的增强管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用于柔性冷冻探针的增强管的内层管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用于柔性冷冻探针的增强管的结构示意图二;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用于柔性冷冻探针的增强管的结构示意图三;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用于柔性冷冻探针的增强管的结构示意图四;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用于柔性冷冻探针的增强管的结构示意图五;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用于柔性冷冻探针的增强管的结构示意图六;图8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柔性冷冻探针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增强管;11-内层管;111-丝槽;12-金属丝;121-金属丝伸出段13-外层管;2-针头;21-针头前段;22-针头后段;221-宝塔接头23-连接部;3-外壁管;4-挤压管;5-真空夹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本申请充分研究了柔性冷冻探针的导管壁厚与耐压性能的矛盾,具体如下:柔性冷冻探针可经人体自然腔道弯曲到达病灶进行冷冻治疗,因此其柔性导管段需具备良好的柔性。现有的冷冻治疗技术几乎都是采用高压气体通过焦耳汤姆逊效应节流产生低温的原理,因而需要柔性导管具备一定的耐压能力和低温柔性。此外,柔性冷冻探针的针头为金属材料,金属针头与非金属柔性导管连接也需具备一定的耐压、气密性和耐低温能力。对于血管、支气管等由粗至细的多分支自然腔道来说,该直径越细,治疗所能覆盖的区域越大越远,而柔性导管的内径决定了节流制冷的背压,进而决定了冷冻性能,因此其内径不能太小。所以,将柔性导管变细只能通过减小壁厚方法实现,但减小壁厚会导致耐压性能的降低。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柔性冷冻探针的增强管以平衡导管壁厚和耐压性能的矛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柔性冷冻探针的增强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层管、内层管、金属丝与丝槽;/n所述丝槽设于所述内层管外壁,所述金属丝嵌装于所述丝槽内,所述外层管套装于所述内层管外侧;/n所述内层管与所述外层管的材质均为氟聚合物;/n所述外层管是通过热缩的方式套装于所述内层管外侧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柔性冷冻探针的增强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层管、内层管、金属丝与丝槽;
所述丝槽设于所述内层管外壁,所述金属丝嵌装于所述丝槽内,所述外层管套装于所述内层管外侧;
所述内层管与所述外层管的材质均为氟聚合物;
所述外层管是通过热缩的方式套装于所述内层管外侧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柔性冷冻探针的增强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槽的路径呈网格状或螺旋状分布于所述内层管的外壁,所述金属丝呈与所述丝槽匹配的网格状或螺旋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柔性冷冻探针的增强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槽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金属丝的沿对应深度方向的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柔性冷冻探针的增强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丝的截面形状为以下任意之一:
矩形、圆形、三角形、梯形;
若所述金属丝的截面形状为矩形,则:所述丝槽截面的边缘包括匚字型边缘,所述匚字形边缘的尺寸、形状与所述矩形相匹配;
若所述金属丝的截面形状为圆形,则:所述丝槽截面的边缘包括圆弧边缘,所述圆弧边缘的曲率半径与所述圆形相同;
若所述金属丝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则:所述丝槽截面的边缘包括V型边缘,所述V型边缘的尺寸、形状与所述三角形相匹配;
若所述金属丝的截面形状为梯形,则:所述丝槽截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加源杨迟常兆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导向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