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基于抗蚀控渗层的砒砂岩道路边坡生态护坡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20033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抗蚀控渗层的砒砂岩道路边坡生态护坡系统,包括:抗蚀控渗层,设置在砒砂岩道路边坡的表面,是由抗蚀控渗复合材料与砒砂岩固结形成具有保水保肥作用;锚杆,所述的锚杆包括多个,多个锚杆在坡面上均匀间隔布置,用于固定灌注营养基材后的植生卷材;植生卷材,设置在抗蚀控渗层的上面,并固定在锚杆上,用于容纳营养基材;营养基材,设置在植生卷材中,用于给所栽植的植物提供营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基于抗蚀控渗层的砒砂岩道路边坡生态护坡系统不仅可以促进植物生长,实现砒砂岩道路边坡的生态恢复,也能有效防止砒砂岩道路边坡的水土流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抗蚀控渗层的砒砂岩道路边坡生态护坡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基于抗蚀控渗层的砒砂岩道路边坡生态护坡系统,属于边坡防护和生态修复

技术介绍
砒砂岩区位于鄂尔多斯高原,气候类型为干旱半干旱的过渡区,地貌类型也是黄土高原到西北沙漠类型的过渡区域,环境异质性极为突出,土壤贫瘠,植被稀少,植被退化严重,土壤侵蚀剧烈。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加上砒砂岩遇水成泥、遇风成沙的特性,新建成的公路、铁路等边坡加剧了当地的水土流失。目前,砒砂岩区道路边坡护坡的方法主要有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生物措施是通过在砒砂岩边坡栽种植物的方法实现边坡的防护,但由于砒砂岩地区水资源贫乏、土壤贫瘠,植物的成活率低,难以对边坡进行有效的防护。工程措施通常采用高压喷涂设备将水泥、砂等硬性材料喷涂在道路边坡表面的方法,虽然一定程度上防止了边坡的水土流失,但边坡上不能生长植物,与周边的自然环境不协调,且与当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趋势相违背。因此,采用不仅能实现砒砂岩边坡生态修复,具有一定的自然景观效果,也能有效防止边坡的水土流失,具有一定安全性和耐久性的新型生态护坡方法是未来砒砂岩边坡防护的发展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的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为克服现有砒砂岩道路边坡生态恢复方法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抗蚀控渗层的砒砂岩道路边坡生态护坡系统。该护坡系统不仅可以促进植物生长,实现砒砂岩道路边坡的生态修复,也能有效防止边坡的水土流失。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基于抗蚀控渗层的砒砂岩道路边坡生态护坡系统,包括:抗蚀控渗层,设置在砒砂岩道路边坡的表面,是由抗蚀控渗复合材料与砒砂岩固结形成,具有保水保肥作用;锚杆,包括多个,多个锚杆在坡面上均匀间隔布置,用于固定灌注营养基材后的植生卷材;植生卷材,设置在抗蚀控渗层的上面,并固定在锚杆上,用于容纳营养基材;营养基材,设置在植生卷材中,用于给所栽植的植物提供营养。所述锚杆直径为14mm~28mm,锚固深度不得小于15cm,锚杆端部弯折5cm~10cm,弯折角度为60°~90°,锚杆垂直于坡面锚固,锚固时预留5cm~10cm长度,用于固定灌浆后的植生卷材。所述植生卷材按锚杆行距的115%~120%设定为1个植生卷材单元,每个所述植生卷材单元的上、下两端通过绑扎承重绳固定在上、下两行锚杆之间。所述抗蚀控渗层的厚度为1cm~3cm。本技术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采用锚杆固定植生卷材,使之与边坡形成一个整体,在加固边坡的同时,也通过植生卷材中的营养基材提供了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实现砒砂岩道路边坡的快速生态恢复,也能通过抗蚀控渗层和植生卷材防止雨水对砒砂岩道路边坡的侵蚀,减少水土流失。(2)本技术通过抗蚀控渗复合材料将土壤进行固结,形成一个大型网状结构层,起到保水保肥的效果,从而可以有效防止水分的渗漏和坡面的冲蚀。(3)本技术提供的由砒砂岩、砂、缓释性有机肥料、保水剂、稻壳炭、蛭石、微生物菌剂等配置而成的营养基材,为植物生长营造适合的土壤环境。缓释性有机肥料可在土壤中缓慢地分解,可长期保持肥效,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优势微生物菌剂不仅可以改土壤的理化特性,也可提高保肥和保水特性,促进植物的养分吸收,提高植物根部的活力。(4)与传统砒砂岩道路边坡防护方法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基于抗蚀控渗层的砒砂岩道路边坡生态护坡系统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可行性高。附图说明图1为植生卷材未填充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植生卷材填充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锚杆结构示意图;其中,α—锚杆端部弯折的角度;图4为锚杆负重计算简图;其中,W—灌注基材后植生卷材重力,θ—边坡的坡度图5为砒砂岩道路边坡护坡示意图;其中,1—砒砂岩道路边坡;2—抗蚀控渗层;3—植生卷材;4—草本植物;5—灌木;图6为砒砂岩的微观结构图;图7为砒砂岩与抗蚀控渗层固结体的微观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权利要求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任何人在本技术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所做的有限次的修改,仍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以下实施例中除特例说明外,均为本领域内的常规实验方法和操作步骤。一种基于抗蚀控渗层的砒砂岩道路边坡生态护坡系统,包括:抗蚀控渗层,设置在砒砂岩道路边坡的表面,是由抗蚀控渗复合材料与砒砂岩固结形成具有保水保肥作用;锚杆,所述的锚杆包括多个,多个锚杆在坡面上均匀间隔布置,用于固定灌注营养基材后的植生卷材;植生卷材,设置在抗蚀控渗层的上面,固定在锚杆上,用于容纳营养基材;营养基材,设置在植生卷材中,用于给所栽植的植物提供营养。进一步的,所述锚杆直径为14mm~28mm,锚固深度不得小于15cm,锚杆端部弯折5cm~10cm,弯折角度为60°~90°,锚杆垂直于坡面锚固,锚固时预留5cm~10cm长度,用于固定灌浆后的植生卷材。进一步的,铺挂植生卷材前,将植生卷材按锚杆设计行距的115%~120%设定为1个植生卷材单元,并在植生卷材单元两端绑扎承重绳;自上而下依次铺挂植生卷材,两行锚杆之间铺挂1个植生卷材单元,承重绳放置于锚杆的上部。进一步的,所述的混合草种是指根据坡面角度、土质、周边环境以及当地气候条件选定草本植物,草本植物拌和在营养基材中,提前12小时对草本植物进行湿润、浸泡,或者再用多菌灵、托布津进行药剂拌种,提前出苗。所述的锚杆的行间距根据灌注营养基材后植生卷材的重量确定,其计算公式如下:F=Wsinθ(1)W=BLM(2)其中,F—每根锚杆所能承受的力,W—每根锚杆所承受的重力,θ—边坡的坡度,B—锚杆的行距,L—锚杆的间距,M—单位面积灌注后植生卷材和基材垫层的重力。所述的营养基材通过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熟土,15份~30份;砂,30份~60份;缓释性有机肥料,3份~10份;蛭石,3份~6份;稻壳,6份~10份;保水剂,0.1份~0.3份;腐殖土,10份~40份;微生物菌剂,0.1份~1份。所述缓释性有机肥料的添加量根据如下公式确定:F=(P/Q)×100(1)其中,F-单位面积的施肥量(g/㎡),P-单位面积的施肥纯成分量(g/㎡),Q-使用肥料的成分百分比(%)。所述抗蚀控渗复合材料通过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甲苯二异氰酸酷(TDI),45~55份;聚醚二元醇(N220),35~45份;1,4一丁二醇(BDO),0.5~5份;二轻甲基丙酸(DMP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抗蚀控渗层的砒砂岩道路边坡生态护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抗蚀控渗层,设置在砒砂岩道路边坡的表面,是由抗蚀控渗复合材料与砒砂岩固结形成,具有保水保肥作用;/n锚杆,包括多个,多个锚杆在坡面上均匀间隔布置,用于固定灌注营养基材后的植生卷材;/n植生卷材,设置在抗蚀控渗层的上面,并固定在锚杆上,用于容纳营养基材;/n营养基材,设置在植生卷材中,用于给所栽植的植物提供营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抗蚀控渗层的砒砂岩道路边坡生态护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抗蚀控渗层,设置在砒砂岩道路边坡的表面,是由抗蚀控渗复合材料与砒砂岩固结形成,具有保水保肥作用;
锚杆,包括多个,多个锚杆在坡面上均匀间隔布置,用于固定灌注营养基材后的植生卷材;
植生卷材,设置在抗蚀控渗层的上面,并固定在锚杆上,用于容纳营养基材;
营养基材,设置在植生卷材中,用于给所栽植的植物提供营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抗蚀控渗层的砒砂岩道路边坡生态护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直径为14mm~28mm,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艳兵杨才千吴智仁梁止水马雯波郜志勇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南京梦联桥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湘潭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