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河海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分级鱼道的螺旋滚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0014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分级鱼道的螺旋滚筒,螺旋滚筒包括内筒、外筒、外螺旋叶片、内螺旋叶片和转动轴,转动轴的上端通过转动轴承一与上游分级池的固定杆转动连接,转动轴的下端通过转动轴承一与下游分级池的固定杆转动连接;内螺旋叶片与外螺旋叶片的旋向相反,内筒的两端均伸出外筒外,内筒的下端浸入水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借助上游水头的冲击,使双层反螺旋滚筒转动,使鱼借助鱼道自身的升力洄游至上游分级池,可以无需考虑鱼的喜好流速,在上游水头不足时还可以配合外部驱动使转动轴转动,快速补充上游水位,自动和电动相结合来实现输鱼,清洁节能,且有利于上下游有机物的输移和交换,余水还可吸引鱼群靠近鱼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分级鱼道的螺旋滚筒
本技术涉及水利枢纽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分级鱼道的螺旋滚筒。
技术介绍
目前鱼道的型式很多,主要是水池式鱼道、挡板式鱼道、竖缝式鱼道等技术性鱼道和生态鱼道,其设计目标往往单一,主要是针对一两种主要经济鱼类或国家重点保护性鱼类,但天然河流水生态系统中一般有数十种甚至数百种鱼类,各种鱼类洄游期及洄游流速不同,因此传统鱼道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为解决鱼的洄游流速不同的问题,申请号为201520844111.0,技术名称为具有多级流速通道的生态鱼道的中国技术专利,该鱼道由鱼池、低流速过鱼通道、中流速过鱼通道、高流速过鱼通道组成。三个不同流速的过鱼通道均形成于鱼池内,延伸方向也均与水流方向保持一致。但该方案存在以下问题:1.生态鱼道的底坡坡度缓,要求水头小且占地大,因此工程上可适用性差。2.该方案未解决有机物质在上下游的输移和交换的问题,应当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水环境保护。3.该方案所述鱼道不适用于各种鱼类的洄游需求,鱼类的生态群落特性客观上需要一种有广阔包容性、输鱼效率高的鱼道,以满足各种鱼类的洄游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技术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用于分级鱼道的螺旋滚筒,利用螺旋泵原理,可实现自动和电动相结合的运作方式,使鱼借助鱼道自身的升力洄游,过鱼效率高,利于上下游有机物的输移和交换,解决了鱼的洄游困难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分级鱼道的螺旋滚筒,螺旋滚筒设置于上游分级池与下游分级池之间,螺旋滚筒包括内筒、外筒、外螺旋叶片、内螺旋叶片和转动轴,转动轴的上端通过转动轴承一与上游分级池的固定杆转动连接,转动轴的下端通过转动轴承一与下游分级池的固定杆转动连接;内螺旋叶片固连在转动轴上,内筒固连在内螺旋叶片上,外螺旋叶片固连在内筒外侧壁上,外筒固连在外螺旋叶片上,内螺旋叶片与外螺旋叶片的旋向相反,内筒的两端均伸出外筒外,内筒的下端浸入水中。优选地,外螺旋叶片的叶片头数为3片,即相隔120°布置一组,内螺旋叶片的叶片头数为2片,即相隔180°布置一组,均交错布置。优选地,转动轴直径、内螺旋叶片的叶片直径与外螺旋叶片的叶片直径比可选为1:4:6。旋向相反的内外螺旋叶片一体转动,可实现内、外筒中水流方向相反,可利用上游水头冲击外螺旋叶片带动内筒及内螺旋叶片转动,自动将位于下游分级池中的鱼运输至上游分级池中,还可以设计外部的驱动装置驱动转动轴转动,在上游水位不足时,带动内、外筒及螺旋叶片转动,实现电动输鱼。进一步地,分级池依水流方向依次设置有多级,相邻的上游分级池与下游分级池之间均由隔墙隔开,隔墙的高度随水流方向依次递减;隔墙上开设有通水口,通水口向外延伸至外筒的上端,上游分级池的水通过通水口流入外筒中,水流冲击外螺旋叶片,带动内筒、内螺旋叶片和转动轴一起转动,在内螺旋叶片的作用下,下游分级池中的水通过内筒流向上游分级池,下游分级池中的鱼从内筒下端进入内筒中,并从内筒的上端进入上游分级池中。上游分级池的水通过通水口流入外筒中,水流冲击外螺旋叶片,带动内筒、内螺旋叶片和转动轴一起转动,在内螺旋叶片的作用下,下游分级池中的水通过内筒流向上游分级池,下游分级池中的鱼从内筒下端进入内筒中,随着内螺旋叶片的旋转从内筒上端进入上游分级池中,这样上、下游分级池中的水在循环交换,实现了上、下游有机物的输移和交换。优选地,螺旋滚筒的倾斜安装,倾角在30°到40°为宜,最大程度实现无附加动力的自动输鱼。进一步地,转动轴的上端套设一个直齿锥齿轮一,上游分级池的固定杆设置在固定装置上,固定装置上设置有直齿锥齿轮二,直齿锥齿轮一与直齿锥齿轮二啮合,直齿锥齿轮二由设置在固定装置上的主电机驱动转动。如此实现,由外部驱动装置驱动转动轴转动。进一步地,固定装置包括支撑筒,支撑筒内固设有支撑台,主电机设置在支撑台上,主电机的输出轴朝上设置,并与支撑筒的中心线平行,输出轴上连接有齿轮,主电机的上方设置有旋转外筒,旋转外筒底部与主电机之间具有空隙,旋转外筒底端具有向上凸起的空腔,空腔内壁上具有齿槽,主电机输出轴上的齿轮位于该空腔内,并且齿轮与空腔的齿槽啮合,电机带动旋转外筒转动,旋转外筒的外侧壁上固连有托盘,直齿锥齿轮二固定套设在旋转外筒外侧壁上并支撑于托盘上,主电机带动旋转外筒及直齿锥齿轮二一起转动。优选地,主电机输出轴上套设有压力轴承,压力轴承位于旋转外筒底部与主电机之间的空隙内。压力轴承将旋转外筒上的压力承载在主电机上,减轻了对主电机输出轴的压力,可以防止旋转外筒转动时会产生晃动,并且不影响旋转外筒及输出轴的旋转。优选地,内筒的上端为敞口朝外的喇叭口结构。喇叭口出口处角度略向水平线以下倾斜,便于鱼从下游分级池通过内筒落入上游分级池。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可以借助上游水头的冲击,使双层反螺旋滚筒转动,使鱼借助鱼道自身的升力洄游至上游分级池,可以无需考虑鱼的喜好流速,在上游水头不足时还可以配合外部驱动使转动轴转动,快速补充上游水位,自动和电动相结合来实现输鱼,清洁节能,且有利于上下游有机物的输移和交换,余水还可吸引鱼群靠近鱼道。附图说明图1显示了分级鱼道整体结构;图2显示了上游分级池的结构;图3显示了螺旋结构及固定装置的结构;图4显示了螺旋结构上端的结构;图5显示了螺旋结构下端的结构;图6显示了圆台体上下移动时的结构连接情况,其中6a显示了圆台体下移后的结构,其中凸块未伸出旋转外筒,6b显示了圆台体上移后的结构,其中凸块伸出旋转外筒与直齿锥齿轮二固定在一起;图7是第二滑轨与滑托的连接结构;图8显示了凸块与旋转外筒的连接情况,8a中凸块未与旋转外筒连接,8b中凸块伸出旋转外筒外;图9显示了凸块在圆台体的第一滑轨上下滑动的结构,9a中凸块位于第一滑轨顶端,9b中凸块位于第一滑轨底端;图10显示了载台上凸台与固定块的连接结构;图11显示了移动装置的爆炸视图结构;图12显示了水位检测及电动装置的工作原理;图13显示了凸块顶部和环状悬挂台之间的连接结构;图14显示了滑托连接凸轮与环状悬挂台后的结构。图中:10-螺旋结构,11-内筒,12-外筒,13-外螺旋叶片,14-内螺旋叶片,15-喇叭口,16-转动轴,21-转动轴承一,22-固定杆,23-支撑筒,24-直齿锥齿轮一,25-直齿锥齿轮二,251-托盘,252-圆台体,253-载台,254-凸台,2551-凸块,2552-滑托,2553-第二滑轨,2554-卡口,2555-孔口,2556-圆形转盘,2557-环状悬挂台,2558-第一滑轨,2559-固定槽,256-固定块,257-空隙,258-空腔,259-压力轴承,26-支撑台,27-移动装置,2701-凸条,2702-移动杆,2703-齿槽,2704-齿轮,2705-固定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分级鱼道的螺旋滚筒,其特征在于:螺旋滚筒设置于上游分级池与下游分级池之间,螺旋滚筒包括内筒、外筒、外螺旋叶片、内螺旋叶片和转动轴,转动轴的上端通过转动轴承一与上游分级池的固定杆转动连接,转动轴的下端通过转动轴承一与下游分级池的固定杆转动连接;内螺旋叶片固连在转动轴上,内筒固连在内螺旋叶片上,外螺旋叶片固连在内筒外侧壁上,外筒固连在外螺旋叶片上,内螺旋叶片与外螺旋叶片的旋向相反,内筒的两端均伸出外筒外,内筒的下端浸入水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分级鱼道的螺旋滚筒,其特征在于:螺旋滚筒设置于上游分级池与下游分级池之间,螺旋滚筒包括内筒、外筒、外螺旋叶片、内螺旋叶片和转动轴,转动轴的上端通过转动轴承一与上游分级池的固定杆转动连接,转动轴的下端通过转动轴承一与下游分级池的固定杆转动连接;内螺旋叶片固连在转动轴上,内筒固连在内螺旋叶片上,外螺旋叶片固连在内筒外侧壁上,外筒固连在外螺旋叶片上,内螺旋叶片与外螺旋叶片的旋向相反,内筒的两端均伸出外筒外,内筒的下端浸入水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分级鱼道的螺旋滚筒,其特征在于:分级池依水流方向依次设置有多级,相邻的上游分级池与下游分级池之间均由隔墙隔开,隔墙的高度随水流方向依次递减;
隔墙上开设有通水口,通水口向外延伸至外筒的上端,上游分级池的水通过通水口流入外筒中,水流冲击外螺旋叶片,带动内筒、内螺旋叶片和转动轴一起转动,在内螺旋叶片的作用下,下游分级池中的水通过内筒流向上游分级池,下游分级池中的鱼从内筒下端进入内筒中,并从内筒的上端进入上游分级池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分级鱼道的螺旋滚筒,其特征在于:螺旋滚筒的倾斜安装,倾角在30°到40°为宜,最大程度实现无附加动力的自动输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分级鱼道的螺旋滚筒,其特征在于:转动轴的上端套设一个直齿锥齿轮一,上游分级池的固定杆设置在固定装置上,固定装置上设置有直齿锥齿轮二,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安安杨子菁王梦琴韦琦
申请(专利权)人:河海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