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物模型肠道病理取材、清理探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99778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动物模型肠道病理取材、清理探头,属于生物医学器械领域,包括:中空的延长管,其侧壁上均匀设置有若干第一进液管;可调式探头,设置于延长管的一端;可调试探头包括若干叶片组件,且依次叠加覆盖围合成环形;排出通道,由延长管与可调试探头组成,用于排出肠道内容物;每个叶片组件均可转动地设置于与其对应的第一进液管上;每个叶片组件上均设置有第二进液管,每个第二进液管均与其对应的第一进液管连通;随着若干叶片组件的同步转动,排出通道一端的内径尺寸依次减小或增大。该探头能够在小鼠等动物模型建立后,在不破坏肠道或处死小鼠的原有病理表现情况下将内容物取出并将肠道内壁清理干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物模型肠道病理取材、清理探头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学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物模型肠道病理取材、清理探头。
技术介绍
在动物模型建立后,为了分析肠道内容物的变化或者对肠道内容物进行清理,通常需要在不破坏肠道原有病理表现情况下将内容物取出并将肠道内壁清理干净。例如,帕金森小鼠模型建立后,一般伴随便秘和肠道菌群的改变,因此对于肠道内容物的取材和分析可用于判断肠道菌群的改变,以此来监测帕金森模型的病理进程等。而常规方法取材需要处死小鼠模型,无法得到动态的肠道菌群改变数据。且小鼠自然排便多为干燥的粪便,肠道菌群的数量及活性无法保证。例如,小鼠肠道肿瘤模型建立后,肿瘤位置一般位于直肠末端,即位于肛门或近肛门段,少数位于直肠中段。小鼠取材部位从回盲部开始,预留0.5cm的小肠,取下整个大肠包括肛门段。制作病理切片时,需将整段标本浸泡于福尔马林中,但在浸泡前需将内容物取出。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为:一是,纵剖或者将整段肠外翻,纵剖的方法较为常用,对标本机械损伤小,但有很大几率将肿瘤剪开;二是,外翻的方法能够保证标本的完整性,但对操作人员技术要求较高,而且容易对标本产生机械损伤。造模过程中不仅有肠道肿瘤的生长,而且有很大几率出现肠根阻。肠梗阻部位的肠道有出血或坏死症状,内容物坚硬,黏连在肠壁上,强行进行外翻会造成损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需要在研究一种在不破坏肠道或处死小鼠的原有病理表现情况下将内容物取出并将肠道内壁清理干净的装置,用以协助工作人员在达到上述标准的情况下进行肠道内容物的取出、清理。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物模型肠道病理取材、清理探头,该探头能够在小鼠等动物模型建立后,在不破坏肠道或处死小鼠的原有病理表现情况下将内容物取出并将肠道内壁清理干净。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动物模型肠道病理取材、清理探头,包括:中空的延长管,其侧壁上均匀设置有若干第一进液管;可调式探头,设置于所述延长管的一端;所述可调试探头包括若干叶片组件,且依次叠加覆盖围合成环形;排出通道,由所述延长管与所述可调试探头组成,用于排出肠道内容物;每个叶片组件均可转动地设置于与其对应的第一进液管上;每个所述叶片组件上均设置有第二进液管,每个所述第二进液管均与其对应的第一进液管连通;随着若干所述叶片组件的同步转动,所述排出通道一端的内径尺寸依次减小或增大。进一步,每个所述叶片组件均包括:支撑管,设置于与其对应的第一进液管上;叶片,设置于与其对应的支撑管上,每个所述支撑管的内管道均与其对应的叶片的内管道组合形成第二进液管;所述第一进液管与所述第二进液管组合形成进液通道。更进一步,所述叶片的材质为硅胶。更进一步,所述叶片的数量为8~10个。更进一步,所述叶片与所述支撑管之间呈夹角θ,所述夹角θ的大小为:150°<θ<180°。进一步,所述延长管的一端上设置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可驱动若干所述叶片组件同步转动。更进一步,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环形内齿轮,其内侧设置有环形的第一轮齿,其外侧设置有第二轮齿;驱动齿轮,设置于所述第二轮齿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二轮齿齿形啮合;所述叶片组件靠近所述延长管的一端上设置有随动齿轮,所述随动齿轮与所述第一轮齿齿形啮合。更进一步,所述驱动齿轮的一侧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可驱动所述驱动齿轮转动。进一步,所述可调式探头的外壁上设置有弹性密封膜,所述弹性密封膜的一端与所述延长管固定连接,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可调式探头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探头可应用于小鼠肠道肿瘤模型的取材,也可应用于帕金森小鼠模型建立后动态的肠道菌群数据的研究;在小鼠等动物模型建立后,能够在不破坏肠道或处死小鼠的原有病理表现情况下,方便技术操作人员将肠道内容物取出而不伤及肠壁以及避免处死实验动物。2、本专利技术的探头是在可调式探头后接延长管,再通过延长管连接主机,由主机提供冲洗液和负压,冲洗液由第一进液管进入第二进液管内,再由相应的叶片组件的出口上喷出,进入肠道,使冲洗液与内容物在肠道内混合;然后通过负压经由排出管道将冲洗液和内容物一起取出。如此反复,即可将肠道内容物取出,并清理干净。使用方便,且不损伤小鼠肠道。3、本专利技术的可调式探头是由若干叶片组件相互叠加覆盖围合而成的环形结构,其一端开口的内径尺寸大于另一端开口的内径尺寸。通过旋转与其对应的叶片组件,能够调整排出通道一端开口的内径尺寸,且随着叶片组件在不同方向上的转动,排出通道一端开口的内径尺寸也将随之增大或者减小,借此调节排出通道一端开口的大小,以便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调整负压大小与冲洗液的流速。4、本专利技术的探头内部设置有中空的排出通道,也即负压端吸取肠道内容物的通道;若干叶片组件上的第二进液管与延长管上的第一进液管组成进液通道。将进液通道与排出通道分开相互独立,方便进液与出液同时进行,提高排出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探头的剖切示意图。图2为图1中可调式探头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探头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探头的剖切示意图。图中,1、延长管;11、第一进液管;2、可调式探头;3、叶片组件;31、第二进液管;32、支撑管;33、叶片;4、排出通道;5、驱动组件;51、环形内齿轮;511、第一轮齿;512、第二轮齿;52、驱动齿轮;53、随动齿轮;54、驱动电机;6、弹性密封膜。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动物模型肠道病理取材、清理探头的结构示意图,该探头可应用于小鼠肠道肿瘤模型的取材,也可应用于帕金森小鼠模型建立后动态的肠道菌群数据的研究;在小鼠等动物模型建立后,能够在不破坏肠道或处死小鼠的原有病理表现情况下,方便技术操作人员将肠道内容物取出而不伤及肠壁以及避免处死实验动物。该动物模型肠道病理取材、清理探头包括中空的延长管1、可调式探头2和排出通道4。中空的延长管1主要用于连接主机和可调试探头2,并由主机提供清洗液和负压。延长管1,延长管1的侧壁上均匀设置有若干第一进液管11。延长管为中空的管道结构,其靠近内壁的一侧沿环形设置一圈第一进液管,通过若干第一进液管将清洗液朝向可调试探头2的端部喷出。可调式探头2设置于延长管1的一端;可调试探头2包括若干叶片组件3,且依次叠加覆盖围合成环形;具体地,每个叶片组件3均可转动地设置于与其对应的第一进液管11上;每个叶片组件3上均设置有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物模型肠道病理取材、清理探头,其特征在于,包括:/n中空的延长管(1),其侧壁上均匀设置有若干第一进液管(11);/n可调式探头(2),设置于所述延长管(1)的一端;所述可调试探头(2)包括若干叶片组件(3),且依次叠加覆盖围合成环形;/n排出通道(4),由所述延长管(1)与所述可调试探头(2)组成,用于排出肠道内容物;/n每个叶片组件(3)均可转动地设置于与其对应的第一进液管(11)上;每个所述叶片组件(3)上均设置有第二进液管(31),每个所述第二进液管(31)均与其对应的第一进液管(11)连通;/n随着若干所述叶片组件(3)的同步转动,所述排出通道(4)一端的内径尺寸依次减小或增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物模型肠道病理取材、清理探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空的延长管(1),其侧壁上均匀设置有若干第一进液管(11);
可调式探头(2),设置于所述延长管(1)的一端;所述可调试探头(2)包括若干叶片组件(3),且依次叠加覆盖围合成环形;
排出通道(4),由所述延长管(1)与所述可调试探头(2)组成,用于排出肠道内容物;
每个叶片组件(3)均可转动地设置于与其对应的第一进液管(11)上;每个所述叶片组件(3)上均设置有第二进液管(31),每个所述第二进液管(31)均与其对应的第一进液管(11)连通;
随着若干所述叶片组件(3)的同步转动,所述排出通道(4)一端的内径尺寸依次减小或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物模型肠道病理取材、清理探头,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叶片组件(3)均包括:
支撑管(32),设置于与其对应的第一进液管(11)上;
叶片(33),设置于与其对应的支撑管(32)上,
每个所述支撑管(32)的内管道均与其对应的叶片(33)的内管道组合形成第二进液管(31);所述第一进液管(11)与所述第二进液管(31)组合形成进液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物模型肠道病理取材、清理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长管(1)的一端上设置有驱动组件(5),所述驱动组件(5)可驱动若干所述叶片组件(3)同步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俊强吴剑男赖晓艺田真真申萌萌王婷婷黄家瑞刘安然孙文杰马红霞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