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T梁式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9964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铁路建设领域,提供了一种双T梁式桥,该双T梁式桥包括并排布置的两个T梁本体,所述T梁本体包括腹板及所述腹板上端两侧的翼缘,两个所述腹板相对的两内侧边各自设置有加强筋板,两个所述加强筋板相互连接,还包括在所述T梁本体的长度方向上与所述加强筋板错位布置的横支撑,所述横支撑的两端与两个所述腹板的下部连接;布置横支撑与加强筋板,如此在起吊时可避免双T梁不稳定晃动,避免发生碰撞,确保双T梁不会发生错位,从而将双T梁精确吊装至桥墩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T梁式桥
本技术属于铁路建设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T梁式桥。
技术介绍
T梁指横截面形式为T型的梁。两侧挑出部分称为翼缘,其中间部分称为梁肋。由于其相当于是将矩形梁中对抗弯强度不起作用的受拉区混凝土挖去后形成的,所以除却与原有矩形抗弯强度完全相同外,却既可以节约混凝土,又减轻构件的自重,提高了跨越能力。在铁路建设中会采用双T梁式桥,如图1所示,双T梁式桥采用两个并排布置的T梁本体作为铁轨的支撑结构,在架梁时吊装辅具起吊两T梁本体,吊装辅具包括设置在T梁本体底部的横臂5,横支撑臂1的两端向上延伸有吊臂6,两吊臂6与横臂5围合的空间用于兜住两T梁本体,但是在起吊过程中并不能确保两T梁本体能稳定的连接在一起,两T梁本体可能发生碰撞且可能发生错位,如此将不利于两T梁本体精确稳定的落至桥墩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T梁式桥,确保两个T梁本体能进行可靠的连接,吊装辅具对其进行起吊时避免两个T梁本体发生碰撞或发生错位。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双T梁式桥,包括并排布置的两个T梁本体,所述T梁本体包括腹板及所述腹板上端两侧的翼缘,两个所述腹板相对的两内侧边各自设置有加强筋板,两个所述加强筋板相互连接,还包括在所述T梁本体的长度方向上与所述加强筋板错位布置的横支撑,所述横支撑的两端与两个所述腹板的下部连接。可选的,所述加强筋板包括与所述腹板的内侧边连接的竖直段,所述竖直段的上端与下端对应连接有上水平段与下水平段,两相对的上水平段间与两相对的下水平段之间对应可拆卸连接有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可选的,所述腹板的下端延伸设置有大于其宽度的支撑脚,所述支撑脚包括自所述支撑脚的上端延伸至所述腹板的下端的截面为梯形的过渡段。可选的,所述竖直段的上端延伸至所述翼缘的下表面,所述竖直段的下端延伸至所述过渡段的内侧边;所述横支撑的端部与所述支撑脚的内侧边和所述过渡段的内侧边连接。可选的,所述上连接板与所述下连接板在所述加强筋板的前后表面设置有两个,所述横支撑与相邻近的一个上连接板之间设置有斜梁,所述横支撑相邻近的一个下连接板间设置有纵梁。可选的,两个所述加强筋板与两个所述横支撑各自对称设置于所述T梁本体的两端,且所述横支撑对所述加强筋板靠近所述T梁本体的端部位置。可选的,两个所述T梁本体的靠外侧的翼缘的侧边各自开设有槽口,所述槽口供吊臂穿过。可选的,还包括垫脚,所述垫脚设置于横臂与吊臂的连接处的内侧,所述垫脚与所述支撑脚下部靠外侧的棱边配合。可选的,两个所述T梁本体的靠外侧的翼缘的侧边各自向上延伸有围边,两个所述围边之间用于放置板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中两个腹板相对的两内侧边各自设置有加强筋板,加强筋板一方面起到了加强T梁本体的结构强度的作用,另一方面当两个T梁本体并排靠在一起时,可将两个加强筋板连接在一起,如此将两个T梁本体稳定的连接;除此之外还在两个腹板的下部之间连接有横支撑,当吊装辅具起吊两个T梁本体时,两个腹板的下部之间可能存在相互靠近的趋势,这时布置横支撑于两支撑脚之间,消除了这种不稳定性,如此在起吊时可避免双T梁不稳定晃动,避免发生碰撞,确保双T梁不会发生错位,从而将双T梁精确吊装至桥墩上。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双T梁式桥与吊装辅具配合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主视图一;图3为本技术主视图二,横支撑未显示;图4为本技术局部立体示意图。附图标记:1、T梁本体;11、腹板;12、翼缘;13、加强筋板;131、竖直段;132、上水平段;133、下水平段;14、上连接板;15、下连接板;16、横支撑;161、斜梁;162、纵梁;17、支撑脚;18、过渡段;19、槽口;2、板梁;3、垫脚;4、围边;5、横臂;6、吊臂。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双T梁式桥,包括并排布置的两个T梁本体1,两个T梁本体1平行贴靠在一起,T梁本体1包括腹板11及腹板11上端两侧的翼缘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中两个腹板11相对的两内侧边各自设置有加强筋板13,加强筋板13一方面起到了加强T梁本体1的结构强度的作用,另一方面当两个T梁本体1并排靠在一起时,可将两个加强筋板13连接在一起,如此将两个T梁本体1稳定的连接;除此之外还在两个腹板11的下部之间连接有横支撑16,当吊装辅具起吊两个T梁本体1时,两个腹板11的下部之间可能存在相互靠近的趋势,这时布置横支撑16于两支撑脚17之间,消除了这种不稳定性,如此在起吊时可避免双T梁不稳定晃动,避免发生碰撞,确保双T梁不会发生错位,从而将双T梁精确吊装至桥墩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筋板13可以是任何形式,加强筋板13不必完全将腹板11与翼缘12之间的空间填充满,加强筋板13包括与腹板11的内侧边连接的竖直段131,竖直段131的上端与下端对应连接有上水平段132与下水平段133,通过上连接板14和下连接板15对应将两上水平段132连接和将两下水平段133连接,如此则可以将双T梁进行稳定的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腹板11的下端延伸设置有大于其宽度的支撑脚17,支撑脚17包括自支撑脚17的上端延伸至腹板11的下端的截面为梯形的过渡段18,支撑脚17进一步的增加了T梁本体1的支撑面积,确保其支撑稳定性,过渡段18是增加腹板11与支撑脚17的结构连接强度。在一些实施例中,竖直段131的上端延伸至翼缘12的下表面,竖直段131的下端延伸至过渡段18的内侧边,上水平段132顺延翼缘12的下表面布置,下水平段133顺延过渡段18的内侧边布置,两上水平段132连接和两下水平段133连接,因为过渡段18与支撑脚17的结构,横支撑16可卡嵌至相对的两支撑脚17的内侧边之间,同时横支撑16也与过渡段18的内侧边连接,将两个T梁本体1连接成一个整体,吊装辅具起吊双T梁时,两个T梁本体1有力的相互作用,存在相互碰撞的趋势,加强筋板13与横支撑16共同作用消除了上述影响,并且在吊装完双T梁式桥之后,横支撑16可进行拆除,留作下一次的两个T梁本体1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连接板14与下连接板15在加强筋板13的前后表面设置有两个,前后夹持将两上水平段132连接和将两下水平段133连接,可采用螺栓连接或者焊接的方式。在一些实施例中,横支撑16与相邻近的一个上连接板14之间设置有斜梁161,横支撑16与相邻近的一个下连接板15之间设置有纵梁162,加强筋板13在预制时可以是与T梁本体1一体式成型的,后续再通过上连接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T梁式桥,包括并排布置的两个T梁本体(1),所述T梁本体(1)包括腹板(11)及所述腹板(11)上端两侧的翼缘(12),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腹板(11)相对的两内侧边各自设置有加强筋板(13),两个所述加强筋板(13)相互连接,还包括在所述T梁本体(1)的长度方向上与所述加强筋板(13)错位布置的横支撑(16),所述横支撑(16)的两端与两个所述腹板(11)的下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T梁式桥,包括并排布置的两个T梁本体(1),所述T梁本体(1)包括腹板(11)及所述腹板(11)上端两侧的翼缘(12),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腹板(11)相对的两内侧边各自设置有加强筋板(13),两个所述加强筋板(13)相互连接,还包括在所述T梁本体(1)的长度方向上与所述加强筋板(13)错位布置的横支撑(16),所述横支撑(16)的两端与两个所述腹板(11)的下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T梁式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板(13)包括与所述腹板(11)的内侧边连接的竖直段(131),所述竖直段(131)的上端与下端对应连接有上水平段(132)与下水平段(133),两相对的上水平段(132)之间与两相对的下水平段(133)之间对应可拆卸连接有上连接板(14)与下连接板(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T梁式桥,其特征在于:所述腹板(11)的下端延伸设置有大于其宽度的支撑脚(17),所述支撑脚(17)包括自所述支撑脚(17)的上端延伸至所述腹板(11)的下端的截面为梯形的过渡段(1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T梁式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段(131)的上端延伸至所述翼缘(12)的下表面,所述竖直段(131)的下端延伸至所述过渡段(18)的内侧边;所述横支撑(16)的端部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治斌杨岳勤王清明周光忠梁志新蒋中明郭春晖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