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型磁浮轨道交通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9945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U型磁浮轨道交通梁,其特征在于,包括外U形的梁体和置于该梁体内的U形或Π形的轨道支承;所述轨道支承的底部与所述梁体的底部连为一体;所述轨道支承的高度低于所述梁体的高度,且所述梁体的高度与列车地板平齐;所述梁体与所述轨道支承之间设置有安装通道;所述外U形的梁体的两臂为两个翼板,且在所述翼板的顶端都设有翼沿。采用本方案在建设磁悬浮轨道梁时不需要高空作业,日常维护检修方便,且双线拼装时自带应急疏散通道,与传统结构相比,不仅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缺陷,还降低了建设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U型磁浮轨道交通梁
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
,特别涉及一种U型磁浮轨道交通梁。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磁悬浮技术最早由德国工程师赫尔曼.肯佩尔提出,并在1934年申请了磁悬浮列车的专利。而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磁悬浮列车进行研究。磁浮轨道梁是磁悬浮列车的载体,并对列车有很强的约束力。目前常见的磁浮轨道梁有以下三种代表结构:其一,以专利“预制钢筋混凝土中低速磁悬浮梁及其生产方法”(CN105297561B)为代表的单体组合矩形梁,在其结构中需要单独增设应急疏散平台和钢制结构,维保费用较大。在建设施工时铺设轨道、供电线路、通讯线路等都是高空作业,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安全管控风险。此外,该结构中没有保养和维修通道,检修时困难较大,使用过程中雨水容易污染梁的本体,从而影响城市美观。其二,以专利“中低速磁浮交通组合梁单元、中低速磁浮交通组合梁、轨道系统及施工方法”(CN108374316A)为代表的磁浮轨道梁结构,该方案公开的结构中,只是重在解决上承式混凝土箱梁桥断面利用率低、常规混凝土U型梁构件材料用量大及现有波形钢腹板U型梁受力不合理等问题,而忽视了现有运行磁浮轨道交通存在的安装问题、应急疏散问题和保养维修问题、雨水污染梁本体的问题,且若采用其方案,则存在这些问题难以解决。其三,以专利“一种磁悬浮抱轨式轨道交通双线轨道梁”(CN105544371A)为代表的磁浮轨道梁结构。该方案主要承力结构为中部矩形箱梁,并将左、右两个箱梁通过横梁的连接,解决线路的横向结构刚度和成本问题。没有解决本专利提出的通过桥梁结构改进和组合使用同时解决应急疏散问题、高空作业问题、日常维修问题、雨水污染梁本体问题、减少钢轨枕节约投资问题。综上所述,现有的磁浮轨道梁结构都无法完美的同时解决高空作业的安全问题、日常检修不方便的问题和需要额外搭建应急疏散通道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U型磁浮轨道交通梁,其不需要高空作业,且安装和日常检修方便,组合拼装后自带应急疏散通道,进而满足市场需求。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U型磁浮轨道交通梁,包括外U形的梁体和置于该梁体内的U形或Π形的轨道支承,当采用Π形的轨道支承时,无需钢轨枕;所述轨道支承的底部与所述梁体的底部连为一体;所述轨道支承的高度低于所述梁体的高度,且所述梁体的高度与列车地板平齐;所述梁体与所述轨道支承之间设置有安装通道;所述外U形的梁体的两臂为两个翼板,且在所述翼板的顶端都设有翼沿。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外U形的梁体为主要承力结构,设计其高度与列车地板平齐,且具有较大的纵向刚度。所述翼板为向外凹的弧形翼板,不仅增加了梁的横向刚度,且使得梁体与环境匹配也更为协调美观。同时,外凹的弧形结构也增大梁内安装空间,便于安装、保养和检修等工作的进行。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翼沿的下部设置有滴水反向角,进而能够防止雨水污染梁体。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轨道支承结构有两种设置,当轨道支承为U形结构时,顶部安装钢轨枕,与现有技术完全结合。优化为Π形结构时,轨道支承体上部不安装钢轨枕,从而节约投资。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当两片轨道交通梁横向并列组合拼装在一起时,两个相邻的所述翼沿可以组成一个应急疏散通道。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梁体的内侧壁上设有若干用于安装电缆的第一预埋螺母。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轨道支承的外侧壁上设有若干用于安装供电轨的第二预埋螺母。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轨道支承的顶面上设有若干用于安装钢轨枕或磁浮板的第三预埋螺母。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翼沿的顶面外侧设有若干用于安装声屏障的第四预埋螺母。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翼沿的顶面外侧宽度应不低于800mm,进而方便信号和声屏障等设备的安装。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梁体和所述轨道支承都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优势:1、本方案的轨道交通梁结构内都设置了用于安装功能件的预埋螺母,从而为施工提供了标准化作业条件。2、将两片本方案的轨道交通梁横向并列拼装后,两个相邻的翼沿能够直接构成一个应急速疏散通道,而不需要再像现有技术方案那样需要额外搭建高架结构应急疏散通道。3、本方案中梁体的翼沿设有滴水反向角,进而解决了现有方案中雨水容易污染梁体的问题。4、本方案的电器设备、通讯设备、轨道安装过程不需要高空作业。梁内两侧都设置有安装通道,实现了梁内作业,降低了安全风险,进而维护和维修也更加方便。5、本方案中的轨道支承设计为Π形结构时,则不再需要安装钢轨枕,进而可以大大降低磁浮轨道交通总体投资。6、本方案中的外U型的梁体是主承力结构,其高度与列车地板平齐,有较大的纵向刚度。两翼板设计为向外凹的弧形翼板,从而使高架线路内部工作空间更大,且弧形的梁翼外观与环境匹配也更为协调美观,同时也增加了梁的横向刚度。附图说明图1是内置U形轨道支承的单线轨道交通梁的切面结构图。图2是安装钢轨枕的轨道交通梁切面结构图。图3是轨道交通梁与车体限界图。图4是翼沿的滴水反向角度边放大图。图5是内置U形轨道支承的双线轨道交通梁的切面结构图图6是内置Π形轨道支承的单线轨道交通梁的切面结构图。图7是内置Π形轨道支承的双线轨道交通梁的切面结构图。图中:1-梁体、2a-U形轨道支承、2b-Π形轨道支承、3-安装通道、4-翼沿、5-钢轨枕、6-磁浮板、7-电缆、8-供电轨、9-应急疏散通道、10-桥墩、11-第一预埋螺母、12-列车轮廓线、13-反向限界、14-设备限界、15-列车地板线、21-第二预埋螺母、22-第三预埋螺母、41-第四预埋螺母、42-滴水反向角。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加清楚的表达本方案的结构以及技术目的及技术优势,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更为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的是内置U形轨道支承的单线轨道交通梁的切面结构,包括外U形的梁体1和置于梁体1内的U形轨道支承2a。其中,U形轨道支承2a的底部与梁体1的底部连为一体,且整体都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此外,梁体1的两臂为两个翼板,且在翼板的顶部都设有翼沿4,在翼沿4的顶面外侧设有若干用于安装声屏障的第四预埋螺母41。其中,翼沿4的顶面外侧宽度应不低于800mm,进而方便信号和声屏障等设备的安装。在梁体1的内侧壁上设有若干用于安装电缆7的第一预埋螺母11;其中电缆7的安装位置如图2所示。在U形轨道支承2a的外侧壁上设有若干用于安装供电轨的第二预埋螺母21;其中,供电轨8的安装位置如图2所示。在U形轨道支承2a的顶面上设有若干用于安装钢轨枕5的第三预埋螺母22;其中,钢轨枕5通过第三预埋螺母22安装于U形轨道支承2a上,而磁浮板6安装于钢轨枕5的两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U型磁浮轨道交通梁,其特征在于,包括外U形的梁体和置于该梁体内的U形或Π形的轨道支承;所述轨道支承的底部与所述梁体的底部连为一体;所述轨道支承的高度低于所述梁体的高度,且所述梁体的高度与列车地板平齐;所述梁体与所述轨道支承之间设置有安装通道;所述外U形的梁体的两臂为两个翼板,且在所述翼板的顶端都设有翼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U型磁浮轨道交通梁,其特征在于,包括外U形的梁体和置于该梁体内的U形或Π形的轨道支承;所述轨道支承的底部与所述梁体的底部连为一体;所述轨道支承的高度低于所述梁体的高度,且所述梁体的高度与列车地板平齐;所述梁体与所述轨道支承之间设置有安装通道;所述外U形的梁体的两臂为两个翼板,且在所述翼板的顶端都设有翼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U型磁浮轨道交通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翼板为向外凹的弧形翼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U型磁浮轨道交通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翼沿的下部设置有滴水反向角。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U型磁浮轨道交通梁,其特征在于,当两片轨道交通梁横向并列组合拼装在一起时,两个相邻的所述翼沿可以组成一个应急疏散通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U型磁浮轨道交通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梁体的内侧壁上设有若干用于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晓波谭斌徐闯李良才刘延龙郭俊峰翟勇张彪陆清元奚成李大源张蕾龚俊虎崔阳华谢海林鄢巨平李伟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十三局集团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磁浮交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