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无砟轨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9943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无砟轨道结构,包括基底、缓冲层、无砟轨道板、钢轨组件以及限位凸台组件;所述基底水平铺设在路基上,所述缓冲层水平铺设在基底上;所述无砟轨道板包括水平铺设在缓冲层上的轨道板以及设置在轨道板上的多个承轨台,多个所述承轨台分为两组且沿轨道板的长度方向对称设置;所述钢轨组件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两组承轨台上的钢轨单件,两个所述钢轨单件按标准轨距沿轨道板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所述限位凸台组件设置在基底上并自下而上穿过对应设置在缓冲层和轨道板上的通孔,用于实现对缓冲层和轨道板在水平方向上的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极大地缩短了施工周期,节省了建设成本,且能达到减振降噪的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无砟轨道结构
本技术涉及城市轨道交通
,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无砟轨道结构。
技术介绍
无砟轨道作为当前世界的先进轨道技术,不仅精度高,而且稳定性好,特别适用于行驶速度达到200km/h之上的高速列车,在国内外城轨、地铁、客运专线以及高速铁路等轨道交通中得到了广泛运用。然而,现有的板式无砟轨道结构,自下而上一般包括基础支撑层、调整层、预制轨道板、扣件及钢轨等,该结构多存在以下不足:1)采用浇注施工方法铺设基础支撑层,延长了施工周期;2)该结构中常用的CA砂浆和自密实混凝土等调整层需要现场灌注,施工流程复杂,延长了施工周期;3)该结构一旦出现病害,养护维修较为困难;4)该结构中未设置缓冲层,在列车运行时会产生较大的振动强度和噪声。综上所述,急需一种装配式无砟轨道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无砟轨道结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装配式无砟轨道结构,包括基底、缓冲层、无砟轨道板、钢轨组件以及限位凸台组件;所述基底水平铺设在路基上,所述缓冲层水平铺设在基底上;所述无砟轨道板包括水平铺设在缓冲层上的轨道板以及设置在轨道板上的多个承轨台,多个所述承轨台分为两组且沿轨道板的长度方向对称设置;所述钢轨组件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两组承轨台上的钢轨单件,两个所述钢轨单件沿轨道板的长度方向按标准轨距(标准轨距为1435mm)平行设置;所述限位凸台组件设置在基底上并自下而上穿过对应设置在缓冲层和轨道板上的通孔,用于实现对缓冲层和轨道板在水平方向上的固定。优选的,还包括扣紧组件,所述扣紧组件包括与承轨台一一对应设置的扣紧单件,所述钢轨单件通过扣紧单件与每个承轨台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限位凸台组件包括多个沿轨道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限位凸台单件;多个所述限位凸台单件的中心点连线与轨道板长度方向上的中轴线位置重合。优选的,所述缓冲层的材质为工程弹性材料,具体包括聚氨酯、橡胶或土工布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缓冲层的厚度为10-30mm。优选的,所述轨道板的长度为3.5-6m,宽度为2.2-2.6m,厚度为190-220mm,平整度不大于2mm,轮廓算术平均偏差值Ra不大于4mm;相邻两轨道板之间设有缝隙,缝隙的宽度为15-25mm。优选的,所述基底为长方体结构,其长度为相邻两轨道板的长度和两轨道板间缝隙的宽度之和的整数倍,宽度为2.2-2.6m,厚度为96-116mm。优选的,所述限位凸台单件为圆柱体结构,其底面半径为175-185mm,高度为缓冲层的厚度和轨道板的厚度之和。优选的,所述限位凸台单件与缓冲层和轨道板之间的间隙通过填充树脂进行密封。优选的,所述扣紧单件为DT-III小阻力扣件。优选的,采用摊铺机铺设基底。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中所述基底采用摊铺机铺设,实现了直铺式施工,减少施工工序,缩短了施工周期,提高轨道主体工程施工质量。(2)本技术中所述缓冲层的材质为工程弹性材料,替代了传统的CA砂浆或自密实混凝土调整层,在车辆荷载作用下形成一个质量-弹簧减振系统,能达到减振降噪的目的,便于提升无砟轨道结构的绿色环保效果。(3)本技术中所述钢轨组件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两组承轨台上的钢轨单件,两个所述钢轨单件沿轨道板的长度方向按标准轨距平行设置,所述钢轨单件通过扣紧单件与每个承轨台固定连接,防止钢轨单件倾覆,保持轨距并防止钢轨单件相对于承轨台的纵向和横向移动。(4)本技术中所述限位凸台单件能够保证轨道板在承受纵向和横向上的水平力时实现对缓冲层和轨道板在水平方向上的固定。所述限位凸台单件与缓冲层和轨道板之间的间隙通过填充树脂进行密封,保证了限位凸台单件与缓冲层和轨道板之间的连接强度。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1的装配式无砟轨道结构示意图(图中未示出扣紧单件);图2是图1中装配式无砟轨道结构在限位凸台单件位置处的横截面示意图(图中在轨道板与承轨台之间的空隙位置设置扣紧单件,图中未示出扣紧单件);其中,1、基底,2、缓冲层,3、无砟轨道板,3.1、轨道板,3.2、承轨台,4、钢轨单件,5、限位凸台单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可以根据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实施例1:参见图1,一种装配式无砟轨道结构,包括基底1、缓冲层2、无砟轨道板3、钢轨组件以及限位凸台组件;所述基底1水平铺设在路基上,所述缓冲层2水平铺设在基底1上;所述无砟轨道板3包括水平铺设在缓冲层2上的轨道板3.1以及设置在轨道板3.1上的十六个承轨台3.2,十六个所述承轨台3.2分为两组且沿轨道板3.1的长度方向对称设置;所述钢轨组件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两组承轨台3.2上的钢轨单件4,两个所述钢轨单件4沿轨道板3.1的长度方向按标准轨距(标准轨距为1435mm)平行设置;参见图2,所述限位凸台组件设置在基底1上并自下而上穿过对应设置在缓冲层2和轨道板3.1上的通孔,用于实现对缓冲层2和轨道板3.1在水平方向上的固定。所述无砟轨道结构还包括扣紧组件,所述扣紧组件包括与承轨台3.2一一对应设置的扣紧单件,所述钢轨单件4通过扣紧单件与每个承轨台3.2固定连接,防止钢轨单件4倾覆,保持轨距并防止钢轨单件4相对于承轨台3.2的纵向和横向移动。所述限位凸台组件包括两个沿轨道板3.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限位凸台单件5;两个所述限位凸台单件5的中心点连线与轨道板3.1长度方向上的中轴线位置重合。所述缓冲层2的材质为聚氨酯;所述缓冲层2的厚度为30mm,替代了传统的CA砂浆或自密实混凝土调整层,在车辆荷载作用下形成一个质量-弹簧减振系统,能达到减振降噪的目的,便于提升无砟轨道结构的绿色环保效果。所述轨道板3.1的长度为4.8m,宽度为2.4m,厚度取为210mm,平整度不大于2mm,轮廓算术平均偏差值Ra不大于4mm;相邻两轨道板3.1之间设有缝隙(图中未示出),缝隙的宽度为20mm。所述基底1为长方体结构,其长度为相邻两轨道板3.1的长度和两轨道板间缝隙的宽度之和的整数倍,宽度为2.4m,厚度为110mm。所述限位凸台单件5为圆柱体结构,其底面半径为180mm,高度为240mm。所述限位凸台单件5与缓冲层2和轨道板3.1之间的间隙通过填充CA砂浆进行密封,保证了限位凸台单件5与缓冲层2和轨道板3.1之间的连接强度。...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无砟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1)、缓冲层(2)、无砟轨道板(3)、钢轨组件以及限位凸台组件;/n所述基底(1)水平铺设在路基上,所述缓冲层(2)水平铺设在基底(1)上;/n所述无砟轨道板(3)包括水平铺设在缓冲层(2)上的轨道板(3.1)以及设置在轨道板(3.1)上的多个承轨台(3.2),多个所述承轨台(3.2)分为两组且沿轨道板(3.1)的长度方向对称设置;/n所述钢轨组件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两组承轨台(3.2)上的钢轨单件(4),两个所述钢轨单件(4)沿轨道板(3.1)的长度方向按标准轨距平行设置;/n所述限位凸台组件设置在基底(1)上并自下而上穿过对应设置在缓冲层(2)和轨道板(3.1)上的通孔,用于实现对缓冲层(2)和轨道板(3.1)在水平方向上的固定,所述限位凸台组件包括多个沿轨道板(3.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限位凸台单件(5),所述限位凸台单件(5)为圆柱体结构,其底面半径为175-185mm,高度为缓冲层的厚度和轨道板的厚度之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无砟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1)、缓冲层(2)、无砟轨道板(3)、钢轨组件以及限位凸台组件;
所述基底(1)水平铺设在路基上,所述缓冲层(2)水平铺设在基底(1)上;
所述无砟轨道板(3)包括水平铺设在缓冲层(2)上的轨道板(3.1)以及设置在轨道板(3.1)上的多个承轨台(3.2),多个所述承轨台(3.2)分为两组且沿轨道板(3.1)的长度方向对称设置;
所述钢轨组件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两组承轨台(3.2)上的钢轨单件(4),两个所述钢轨单件(4)沿轨道板(3.1)的长度方向按标准轨距平行设置;
所述限位凸台组件设置在基底(1)上并自下而上穿过对应设置在缓冲层(2)和轨道板(3.1)上的通孔,用于实现对缓冲层(2)和轨道板(3.1)在水平方向上的固定,所述限位凸台组件包括多个沿轨道板(3.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限位凸台单件(5),所述限位凸台单件(5)为圆柱体结构,其底面半径为175-185mm,高度为缓冲层的厚度和轨道板的厚度之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砟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扣紧组件,所述扣紧组件包括与承轨台(3.2)一一对应设置的扣紧单件,所述钢轨单件(4)通过扣紧单件与每个承轨台(3.2)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砟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晓文王文通陈宪麦田连生刘锦辉齐春王跃跃刘耀强孙兆琰王梦林马明明付海林彭俊郭世豪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铁一局集团新运工程有限公司中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