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侧框的电梯吊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97499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3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双层侧框的电梯吊顶,包括矩形的框架,框架包括相互叠置的第一侧框与第二侧框;第一侧框由两纵向第一支撑板以及两横向第一支撑板围成,各第一支撑板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侧壁,该第一侧壁的顶缘与顶壁底面固定;连接于第一侧壁底缘且朝框架内延伸的第一横折;第二侧框由两纵向第二支撑板以及两横向第二支撑板围成,各第二支撑板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二侧壁;连接于第二侧壁顶缘且背向框架内延伸的第二横折,该第二横折的底面与第一横折的顶面贴合固定;连接于第二侧壁底缘且朝框架内延伸的第三横折,该第三横折承托透光板的边缘,该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电梯吊顶不易下塌变形,且能防止电梯吊顶底部漏光,美观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层侧框的电梯吊顶
本申请涉及电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层侧框的电梯吊顶。
技术介绍
电梯吊顶安装在电梯轿厢内,起到装饰和照明的作用。箱体结构的电梯吊顶因其重量轻、容易安装大面积透光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一般电梯吊顶的透光板搭置于箱体结构的箱体底壁,形成接近平底或向上凹陷的结构,这种结构的透光板的四周处于箱体结构的内部,四周的拼缝问题容易解决。如果透光板低于箱体结构的箱体底壁,形成类似于吊灯的下凸结构,则能获得更具立体感的装饰效果。但是,下凸结构的电梯吊顶中,透光板四周的支撑结构暴露于外,作为整个吊顶底面的一部分,如何既能防止吊顶下塌变形,又能保证吊顶外观,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双层侧框的电梯吊顶,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透下凸的电梯吊顶,不易下塌变形,且能防止吊顶底部漏光,美观度高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双层侧框的电梯吊顶,包括矩形的框架,盖设在框架顶部的顶壁,以及遮蔽框架底部的透光板,所述框架包括相互叠置的第一侧框与第二侧框;所述第一侧框由两纵向第一支撑板以及两横向第一支撑板围成,各第一支撑板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侧壁,该第一侧壁的顶缘与顶壁底面固定;连接于第一侧壁底缘且朝框架内延伸的第一横折;所述第二侧框由两纵向第二支撑板以及两横向第二支撑板围成,各第二支撑板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二侧壁;连接于第二侧壁顶缘且背向框架内延伸的第二横折,该第二横折的底面与第一横折的顶面贴合固定;连接于第二侧壁底缘且朝框架内延伸的第三横折,该第三横折承托透光板的边缘。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可选的,所述纵向第一支撑板的第一侧壁顶缘连接有第四横折,且第四横折朝框架内延伸,所述第四横折顶面与顶壁底面固定。可选的,所述第一横折朝向框架内连接有支撑台阶,所述支撑台阶顶面与所述第二横折底面相贴合固定。可选的,所述框架还包括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包括:竖直设置的固定壁,该固定壁与第二侧壁朝向框架内的侧面相贴合;连接于固定壁顶缘且背向框架内延伸的第一固定横折,该第一固定横折底面与支撑台阶顶面贴合固定;连接于固定壁底缘且朝框架内延伸的第二固定横折,该第二固定横折设置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与透光板套接,以限定透光板。可选的,所述第三横折朝框架内的一侧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竖折,该竖折承托透光板的边缘,所述竖折、第三横折以及第二侧壁围设形成避让区,该避让区避让第二固定横折与限位柱。可选的,所述框架还包括与横向第一支撑板连接的加强条,所述加强条包括:竖直设置的加强壁,该加强壁与第一侧壁朝向框架内的侧面相贴合;连接于加强壁顶缘且朝框架内延伸的第一加强横折,所述第一加强横折顶面与顶壁底面固定;连接于第一加强横折朝框架内的一侧,且向下延伸的连接壁;连接于连接壁底缘且朝框架内延伸的第二加强横折,该第二加强横折固定于第二横折与第一固定横折之间。可选的,所述框架还包括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依次穿过支撑台阶、第二横折、第二加强横折以及第一固定横折并进行固定。可选的,所述第一侧框尺寸大于第二侧框的尺寸,以使第一侧框与第二侧框形成径向收拢的环形阶梯结构。可选的,所述顶壁包括多个相互拼接的单元壁,所述单元壁的顶部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横向/纵向设置的加强筋。可选的,所述顶壁的顶部固定有多个吊挂座,所述多个吊挂座布置在所述顶壁的周向。本申请提供的电梯吊顶,不易下塌变形,且能防止电梯吊顶底部漏光,美观度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双层侧框的电梯吊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双层侧框的电梯吊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双层侧框的电梯吊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第一纵向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中第一横向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3中第二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双层侧框的电梯吊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3中限位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双层侧框的电梯吊顶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的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3中加强条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3中吊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0、电梯吊顶;10、顶壁;11、单元壁;111、固定边;12、加强筋;20、框架;21、第一侧框;211、纵向第一支撑板;212、横向第一支撑板;213、第一侧壁;214、第一横折;215、第四横折;216、支撑台阶;22、第二侧框;221、纵向第二支撑板;222、横向第二支撑板;223、第二侧壁;224、第二横折;225、第三横折;226、竖折;227、避让区;23、限位板;231、固定壁;232、第一固定横折;233、第二固定横折;234、限位柱;24、加强条;241、加强壁;242、第一加强横折;243、连接壁;244、第二加强横折;30、吊挂座;40、透光板;41、支撑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时,它可以直接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梯吊顶100,包括矩形的框架20,盖设在框架20顶部的顶壁10,以及遮蔽框架20底部的透光板40,框架20包括相互叠置的第一侧框21与第二侧框22;第一侧框21由两纵向第一支撑板211以及两横向第一支撑板212围成;第二侧框22由两纵向第二支撑板221以及两横向第二支撑板222围成。其中,相邻的纵向第一支撑板211与横向第一支撑板212之间通过焊接连接,相邻的纵向第二支撑板221与横向第二支撑板222之间通过焊接连接。需要解释的是,横向(即图1中的X方向)和纵向(即图1中的Y方向),且横向与纵向在水平方向相互垂直。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透光板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双层侧框的电梯吊顶,包括矩形的框架,盖设在框架顶部的顶壁,以及遮蔽框架底部的透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相互叠置的第一侧框与第二侧框;/n所述第一侧框由两纵向第一支撑板以及两横向第一支撑板围成,各第一支撑板包括:/n竖直设置的第一侧壁,该第一侧壁的顶缘与顶壁底面固定;/n连接于第一侧壁底缘且朝框架内延伸的第一横折;/n所述第二侧框由两纵向第二支撑板以及两横向第二支撑板围成,各第二支撑板包括:/n竖直设置的第二侧壁;/n连接于第二侧壁顶缘且背向框架内延伸的第二横折,该第二横折的底面与第一横折的顶面贴合固定;/n连接于第二侧壁底缘且朝框架内延伸的第三横折,该第三横折承托透光板的边缘。/n

【技术特征摘要】
1.双层侧框的电梯吊顶,包括矩形的框架,盖设在框架顶部的顶壁,以及遮蔽框架底部的透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相互叠置的第一侧框与第二侧框;
所述第一侧框由两纵向第一支撑板以及两横向第一支撑板围成,各第一支撑板包括:
竖直设置的第一侧壁,该第一侧壁的顶缘与顶壁底面固定;
连接于第一侧壁底缘且朝框架内延伸的第一横折;
所述第二侧框由两纵向第二支撑板以及两横向第二支撑板围成,各第二支撑板包括:
竖直设置的第二侧壁;
连接于第二侧壁顶缘且背向框架内延伸的第二横折,该第二横折的底面与第一横折的顶面贴合固定;
连接于第二侧壁底缘且朝框架内延伸的第三横折,该第三横折承托透光板的边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侧框的电梯吊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第一支撑板的第一侧壁顶缘连接有第四横折,且第四横折朝框架内延伸,所述第四横折顶面与顶壁底面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侧框的电梯吊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折朝向框架内连接有支撑台阶,所述支撑台阶顶面与所述第二横折底面相贴合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层侧框的电梯吊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还包括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包括:
竖直设置的固定壁,该固定壁与第二侧壁朝向框架内的侧面相贴合;
连接于固定壁顶缘且背向框架内延伸的第一固定横折,该第一固定横折底面与支撑台阶顶面贴合固定;
连接于固定壁底缘且朝框架内延伸的第二固定横折,该第二固定横折设置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与透光板套接,以限定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培森陆燕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斯沃德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