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修小车、桁架及管带机组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9677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检修小车、桁架及管带机组合,检修小车包括车体和设置于车体的行走装置,行走装置可配置成至少两组行走单元,每一组行走单元均能够独立支撑车体行走,并且每一组行走单元所形成的支撑行走面的横向宽度不同以匹配不同宽度的行走轨道;检修小车具有支撑行走面宽度不同的多个行走单元,因而能够适应不同宽度管带机桁架上设置的不同宽度的小车行走轨道,组成管带机桁架中各分桁架的宽度可以不同,只需要将检修小车的不同行走单元与匹配不同宽度的分桁架即可,这样就满足了同一辆检修小车在管带机桁架不同宽度分桁架上的行驶,无需使用相同宽度的分桁架,从而可以根据具体使用环境设计分桁架的宽度,可以减少了钢材的消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检修小车、桁架及管带机组合
本技术涉及管带机
,具体涉及一种检修小车、桁架及管带机组合。
技术介绍
管带机是用于物料连续运输的一种机械,其输送距离往往长达数公里,途中还要经过各种不同地形,因而常在复杂地形环境上架设桁架作为输送线路。对于这种管带机,其日常维护和故障处理是一大难题,目前常用的技术方案是在桁架上方安装可移动小车,由可移动小车承载检修人员到达检修位置。桁架设计时,其跨距与自身宽度之间存在正比例关系,跨距短的桁架宽度小;跨距大的桁架宽度大,然而安装可移动小车之后,将对整条线路上的桁架进行统一宽度处理,将原来的窄桁架加宽,这样大幅增加了钢材的消耗量。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方案,以克服或缓解上述缺陷,仍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函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检修小车,用于管带机桁架检修,包括车体和设置于所述车体的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装置可配置成至少两组行走单元,每一组行走单元均能够独立支撑所述车体行走,并且每一组行走单元所形成的支撑行走面的横向宽度不同以匹配不同宽度的行走轨道。采用这种结构,检修小车具有支撑行走面宽度不同的多个行走单元,因而能够适应不同宽度管带机桁架上设置的不同宽度的小车行走轨道,相应的,组成管带机桁架中各分桁架的宽度可以不同,只需要将检修小车的不同行走单元与匹配不同宽度的分桁架即可,这样就满足了同一辆检修小车在管带机桁架不同宽度分桁架上的行驶,无需使用相同宽度的分桁架,从而可以根据具体使用环境设计分桁架的宽度,可以减少了钢材的消耗。可选地,所述行走装置包括第一行走单元和第二行走单元,所述第一行走单元包括前后布置的两对第一车轮,每一对中的两第一车轮分居于所述车体的两侧,所述第二行走单元包括前后布置的两对第二车轮,每一对中的两个第二车轮分居于所述车体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一车轮之间的横向轮距小于两个所述第二车轮之间的横向轮距。可选地,位于所述车体同侧的所述第一车轮和所述第二车轮之间具有横向间隙。可选地,一个所述第一车轮和一个所述第二车轮形成一个车轮组件,二者同轴布置,所述第一车轮位于所述第二车轮的内侧。可选地,所述车体包括支架,所述支架沿所述检修小车的前后方向延伸,所述行走装置设置于所述支架,并且所述支架的长度为所述管带机桁架的截面的高度的两倍。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桁架,所述桁架包括至少两种分桁架,各所述分桁架的宽度不同,每一所述分桁架均设置有小车行走轨道,其中至少两个所述分桁架上设置的小车行走轨道横向宽度不同。该种桁架能够与检修小车匹配,分桁架上设置的不同的小车行走轨道与检修小车上的行走单元对应配合,因而采取在各个分桁架上设置不同的小车行走轨道的方案来取代将窄桁架加宽的方案,从而大大节省了钢材的消耗量。可选地,所述桁架包括第一分桁架和第二分桁架,所述第一分桁架的横向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分桁架的横向宽度,所述第一分桁架的顶部设置有两条纵向平行布置的第一小车行走轨道和两条纵向平行布置的第二小车行走轨道,所述第二小车行走轨道位于所述第一小车行走轨道的外侧;所述第二分桁架顶部设置有两条纵向布置的第三小车行走轨道,其中所述第一小车行走轨道的宽度与所述第三小车行走轨道宽度相同。可选地,位于同侧的所述第一小车行走轨道和所述第二小车行走轨道之间设置有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突出于所述第一分桁架的顶部并且纵向延伸,以对所述检修小车的相应车轮进行导向;所述第三小车行走轨道上设置有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分桁架的顶部的外侧并且纵向延伸,以对所述检修小车的相应车轮进行导向,所述第一限位板与所述第二限位板的横向宽度相同。可选地,还包括廊道式桁架,所述分桁架的部分桁架段位于且支撑于所述廊道式桁架的内部。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管带机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带机组合包括上述检修小车和上述桁架,所述第一车轮能够与所述第一小车行走轨道、所述第三小车行车轨道二者配合行走,所述第二车轮能够与所述第二小车行走轨道配合行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检修小车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检修小车的行走装置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检修小车与实施例一中的桁架的配合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1中的检修小车与实施例二中的桁架的配合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1中的检修小车在管带机桁架上行驶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中的检修小车穿过廊道式桁架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所提供的桁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1-7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车体、11行走装置、0111第一行走单元、111第一车轮、0112第二行走单元、112第二车轮、113横向间隙、114车轮组件、12驱动装置、13照明系统、14支架、15检修平台、151控制箱;2桁架、21第一分桁架、211第一小车行走轨道、212第二小车行走轨道、213第一限位板、214第三限位板、22第二分桁架、221第三小车行走轨道、222第二限位板、23廊道式桁架、241上弦型钢、242下弦型钢、243托辊支撑框架、244斜拉型钢。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文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等词仅是为了便于区分结构相同或相近的结构或部件,并不表示对顺序的某种特殊限定。请参考图1-7,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检修小车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检修小车的行走装置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检修小车与实施例一中的桁架的配合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1中的检修小车与实施例二中的桁架的配合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1中的检修小车在管带机桁架上行驶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中的检修小车穿过廊道式桁架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所提供的桁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检修小车,用于管带机桁架检修,包括车体1和设置于车体1的行走装置11,行走装置11可配置成至少两组行走单元,每一组行走单元均能够独立支撑车体1行走,并且每一组行走单元所形成的支撑行走面的横向宽度不同以匹配不同宽度的行走轨道。应当说明的是,此处所述支撑行走面的横向宽度为与所述支撑行走面相匹配的所述小车行走轨道的横向最宽距离。采用这种结构,检修小车具有支撑行走面宽度不同的多个行走单元,因而能够适应不同宽度管带机桁架上设置的不同宽度的小车行走轨道,相应的,组成管带机桁架中各分桁架的宽度可以不同,只需要将检修小车的不同行走单元与匹配不同宽度的分桁架即可,这样就满足了同一辆检修小车在管带机桁架不同宽度分桁架上的行驶,无需使用相同宽度的分桁架,从而可以根据具体使用环境设计分桁架的宽度,可以减少了钢材的消耗。如图2所示,行走装置11包括第一行走单元0111和第二行走单元0112,第一行走单元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检修小车,用于管带机桁架检修,包括车体和设置于所述车体的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装置可配置成至少两组行走单元,每一组行走单元均能够独立支撑所述车体行走,并且每一组行走单元所形成的支撑行走面的横向宽度不同以匹配不同宽度的行走轨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检修小车,用于管带机桁架检修,包括车体和设置于所述车体的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装置可配置成至少两组行走单元,每一组行走单元均能够独立支撑所述车体行走,并且每一组行走单元所形成的支撑行走面的横向宽度不同以匹配不同宽度的行走轨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修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装置包括第一行走单元和第二行走单元,所述第一行走单元包括前后布置的两对第一车轮,每一对中的两第一车轮分居于所述车体的两侧,所述第二行走单元包括前后布置的两对第二车轮,每一对中的两个第二车轮分居于所述车体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一车轮之间的横向轮距小于两个所述第二车轮之间的横向轮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修小车,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车体同侧的所述第一车轮和所述第二车轮之间具有横向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检修小车,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第一车轮和一个所述第二车轮形成一个车轮组件,二者同轴布置,所述第一车轮位于所述第二车轮的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修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包括支架,所述支架沿所述检修小车的前后方向延伸,所述行走装置设置于所述支架,并且所述支架的长度为所述管带机桁架的截面高度的两倍。


6.一种桁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架包括至少两种分桁架,各所述分桁架的宽度不同,每一所述分桁架均设置有小车行走轨道,其中至少两个所述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辉苏金辉施锐谢海洋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龙净环保智能输送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