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固定件,包括支撑部、旋转部及拧紧螺丝。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及连接二者的连接部,支撑臂的内壁上分别设有弧形凹槽,弧形凹槽中心分别设有贯穿支撑臂的通孔,在该通孔内壁上设有内螺纹;两组弧形凹槽、通孔彼此对称设置。旋转部为位于第一支撑臂与第二支撑臂之间的外壁光滑的螺母,穿过螺母的中心设有通孔,该通孔的中心线与上述通孔连成的直线相交,通孔内壁上设有内螺纹,螺母的部分外壁正好与弧形凹槽贴合。拧紧螺丝分别与支撑臂螺纹连接,并施力于旋转部的外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固定件用于辅助推进工具,可以调节其工作角度α,以匹配不同类型的微骨折手术工具,保证打孔的质量,提高了手术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固定件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固定件。
技术介绍
软骨是关节内骨表面较特别的结构,一般2-4mm厚,弹性好,触摸像硬橡皮,表面光滑。软骨表面摩擦力非常小,运动中受伤,软骨变薄,甚至破裂磨损,叫软骨损伤。软骨损伤是一种常见疾病,目前治疗软骨损伤的常用工具为微骨折器械。微骨折器械是一种在关节镜下用于微创治疗的骨科器械。现有微骨折器械比较典型的是微骨折专用手锥,其包括修复尖端部和操作把手。进行微骨折手术时,需要医生在狭小空间内进行操作,当使用一定弯折角度的微骨折器械时,外科医生需要依赖腕部力量并通过微骨折器械的尖部在患者的关节软骨下骨质表面打孔,由于其尖部位置处于微骨折器械远端,属于费力杠杆,不利于医生操作。有鉴于此,医生在使用现有微骨折器械时往往需要借助辅助工具才能顺利完成手术。然而,目前的微骨折修复辅助器械的施力部基本上均依靠固定杆实现,该固定杆通过微骨折修复辅助器械的连接杆与微骨折器械固定连接。该固定杆与微骨折器械之间的施力距离以及与微骨折器械形成的角度均无法调整,导致一种微骨折修复辅助器械只适用于特定的微骨折器械。综上,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领域亟待需要一种使微骨折修复辅助器械的施力杆与连接杆实现活动连接的解决方案,从而解决现有的微骨折修复辅助器械因上述缺陷导致适用性不强、使用灵活性较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微骨折修复辅助器械匹配不同尖端角度的微骨折器械以实现器械的普适性和操作空间可调整以实现使用者和不同患者之间的针对性匹配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定件。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首先提供了一种固定件,包括支撑部、旋转部、第一拧紧螺丝和第二拧紧螺丝,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的连接部,所述第一支撑臂的内壁上设有第一弧形凹槽,所述第一弧形凹槽中心设有贯穿所述第一支撑臂的第一通孔,在所述第一通孔内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二支撑臂的内壁上设有第二弧形凹槽,所述第二弧形凹槽中心设有贯穿所述第二支撑臂的第二通孔,在所述第二通孔内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一弧形凹槽、第一通孔分别与第二弧形凹槽、第二通孔对称设置;所述旋转部为位于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二支撑臂之间的外壁光滑的螺母,穿过所述螺母的中心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连成的直线相交,所述通孔内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螺母的部分外壁正好与所述第一弧形凹槽和第二弧形凹槽贴合;所述第一拧紧螺丝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支撑臂螺纹连接,并施力于所述旋转部的外壁;所述第二拧紧螺丝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支撑臂螺纹连接,并施力于所述旋转部的另一侧外壁。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支撑部为U形叉臂结构,所述U形叉臂结构提供所述螺母旋转的空间。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螺母为球形螺母。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臂的厚度(D1)等于所述第二支撑臂的厚度(D2),所述第一弧形凹槽的最深处到所述第一支撑臂的外壁的垂直距离(L1)等于所述第二弧形凹槽的最深处到所述第二支撑臂的外壁的垂直距离(L2)。优选的,所述垂直距离为所述厚度的1/4至3/4。优选的,所述通孔的中心线与所述支撑部所在平面的夹角可调整。本技术装置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述的固定件用于辅助推进工具,辅助推进工具的滑杆穿过螺母的中心,与螺母螺纹连接,通过螺母在弧形凹槽中转动可以调整滑杆与所述支撑部所在平面的夹角,以匹配不同类型的微骨折手术工具,确保滑杆与微骨折手术工具的尖端在一条直线上。这样,可以更好地提高效率保证打孔的质量,也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通过螺母的螺纹调节支撑部下方滑杆的长度,可以针对性用于不同骨质条件的患者,降低因打孔过深或过浅而造成骨质损坏或手术效果欠佳的风险。辅助推进工具上应用本技术的固定件之后,医生只需要一只手轻握微骨折器械的操作把手,另外一只手(或者助手)拉动滑杆,产生向上的冲量。这种向上的力,由连接杆传到微骨折器械的操作把手处,再传导到微骨折器械的尖端部,连续多次重复此动作,即可完成手术过程,节省医生人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固定件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固定件的其中一种应用场景的示意图。附图标记如下:1-滑杆、11-截止帽、2-滑块、3-固定件、4-连接杆、5-微骨折修复尖端部、6-本体固定端、7-连接套、8-操作把手、31-支撑部、32-旋转部、33-第一拧紧螺丝、34-第二拧紧螺丝、311-第一支撑臂、312-第二支撑臂、313-第一弧形凹槽、314-第二弧形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若未特别指明,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手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固定件3包括支撑部31、旋转部32、第一拧紧螺丝33和第二拧紧螺丝34。所述支撑部31包括第一支撑臂311、第二支撑臂31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臂3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312的连接部,所述第一支撑臂311的内壁上设有第一弧形凹槽313,所述第一弧形凹槽313中心设有贯穿所述第一支撑臂311的第一通孔,在所述第一通孔内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二支撑臂312的内壁上设有第二弧形凹槽314,所述第二弧形凹槽314中心设有贯穿所述第二支撑臂312的第二通孔,在所述第二通孔内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一弧形凹槽313、第一通孔分别与第二弧形凹槽314、第二通孔对称设置。所述旋转部32为位于所述第一支撑臂311与所述第二支撑臂312之间的外壁光滑的螺母,穿过所述螺母的中心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连成的直线相交,所述通孔内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螺母的部分外壁正好与所述第一弧形凹槽313和第二弧形凹槽314贴合。所述第一拧紧螺丝33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支撑臂311螺纹连接,并施力于所述旋转部32的外壁;所述第二拧紧螺丝34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支撑臂312螺纹连接,并施力于所述旋转部32的另一侧外壁。所述螺母被第一支撑臂311和第二支撑臂312夹持在两者之间并与第一弧形凹槽313和第二弧形凹槽314紧密贴合,使得所述螺母可以在两个支撑臂之间转动以调整所述螺母的通孔朝向。当所述螺母的通孔被调整到一特定方向后,可通过上紧两侧的第一拧紧螺丝33和第二拧紧螺丝34将所述螺母固定在一特定位置。由于第一拧紧螺丝33和第二拧紧螺丝34可以对所述螺母施加相对的力,因此能够牢固地固定住所述螺母。优选地,所述支撑部31为U形叉臂结构,所述U形叉臂结构能够提供所述螺母旋转的空间。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领会的是,除了所述U形叉臂结构之外,任何能够夹持住所述螺母并使所述螺母可以自由转动以实现上述目的的结构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优选地,所述螺母为球形螺母,因为球形螺母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任意角度的调整,并且能够使用户顺畅、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固定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部、旋转部、第一拧紧螺丝和第二拧紧螺丝,/n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的连接部,所述第一支撑臂的内壁上设有第一弧形凹槽,所述第一弧形凹槽中心设有贯穿所述第一支撑臂的第一通孔,在所述第一通孔内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二支撑臂的内壁上设有第二弧形凹槽,所述第二弧形凹槽中心设有贯穿所述第二支撑臂的第二通孔,在所述第二通孔内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一弧形凹槽、第一通孔分别与第二弧形凹槽、第二通孔对称设置;/n所述旋转部为位于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二支撑臂之间的外壁光滑的螺母,穿过所述螺母的中心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连成的直线相交,所述通孔内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螺母的部分外壁正好与所述第一弧形凹槽和第二弧形凹槽贴合;/n所述第一拧紧螺丝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支撑臂螺纹连接,并施力于所述旋转部的外壁;所述第二拧紧螺丝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支撑臂螺纹连接,并施力于所述旋转部的另一侧外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定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部、旋转部、第一拧紧螺丝和第二拧紧螺丝,
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的连接部,所述第一支撑臂的内壁上设有第一弧形凹槽,所述第一弧形凹槽中心设有贯穿所述第一支撑臂的第一通孔,在所述第一通孔内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二支撑臂的内壁上设有第二弧形凹槽,所述第二弧形凹槽中心设有贯穿所述第二支撑臂的第二通孔,在所述第二通孔内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一弧形凹槽、第一通孔分别与第二弧形凹槽、第二通孔对称设置;
所述旋转部为位于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二支撑臂之间的外壁光滑的螺母,穿过所述螺母的中心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连成的直线相交,所述通孔内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螺母的部分外壁正好与所述第一弧形凹槽和第二弧形凹槽贴合;
所述第一拧紧螺丝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支撑臂螺纹连接,并施力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波,金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