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料理机的粉碎组件及料理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8417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05
本申请提供一种料理机的粉碎组件及料理机,料理机包括机座及组装于机座且底部组装粉碎组件的料理杯,粉碎组件包括第一、第二粉碎刀及与第一、第二粉碎刀组装的刀轴与刀架;第一粉碎刀包括第一基体及自第一基体两端向上弯折形成的第一粉碎部;第一粉碎部包括向上弯折延伸的第一连接臂及第一弯折部,第一连接臂与第一基体的连接处形成平行设置的第一折线及第二折线,第一折线的近端及远端至第一粉碎刀中心线的距离与第一粉碎刀的总长度比值分别是1/10<d1<1/5及1/5<d2<3/10。本申请通过在第一粉碎刀上设置第一连接臂增强了搅动效果;第一折线与第二折线平行设置于第一基体中心两侧利于保持第一粉碎刀的稳定性避免增加料理机负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料理机的粉碎组件及料理机
本技术涉及小家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料理机的粉碎组件及料理机。
技术介绍
料理机作为普遍使用的厨房小家电,功能越来越齐全,高端产品通常集榨汁、搅拌、和面、粉碎与一身。因各种不同功能对应的工作程序不同,因此同一粉碎刀组件要很好的实现各种功能,对刀的结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搅拌用的四叶刀、粉碎用的两叶刀的结构不能满足需求;因此,需要一种既能防止榨汁时有食材沉积与杯底不能充分搅拌,又需要在立体空间内能分层次对食材进行加工的刀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料理机的粉碎组件及料理机。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料理机的粉碎组件,包括第一粉碎刀、第二粉碎刀及与所述第一粉碎刀、第二粉碎刀组装的刀轴与刀架;所述第一粉碎刀包括第一基体及自所述第一基体两端向上弯折形成的第一粉碎部;所述第一粉碎部包括自所述第一基体向上弯折延伸的第一连接臂及自所述第一连接臂端部向上延伸的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连接臂与所述第一基体的连接处形成位于第一基体中心两侧且平行设置的第一折线A及第二折线B,所述第一折线A的近端至所述第一粉碎刀中心线的距离L1与第一粉碎刀的总长度比值1/10<d1<1/5;所述第一折线A的远端至所述第一粉碎刀中心线的距离L2与第一粉碎刀的总长度比值1/5<d2<3/10。本申请通过在所述第一粉碎刀上设置第一连接臂增强了第一粉碎刀的搅动效果;同时将第一折线与第二折线平行设置于所述第一基体中心两侧有利于保持第一粉碎刀的稳定性,避免增加料理机的负载。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折线的近端至所述第一基体的中心线M的最小间距10mm<L1<20mm,所述第一折线的远端至所述第一基体的中心线M的最大间距20mm<L2<30mm。所述L1太小则第一粉碎刀的强度会减弱,L1超过20mm则第一折线的倾斜度会比较小,从而降低第一粉碎刀的扰动效果不利于提升粉碎效率。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折线B的近端至所述第一粉碎刀中心线的距离L3与第一粉碎刀的总长度比值1/10<d3<1/5;所述第一折线A的远端至所述第一粉碎刀中心线的距离L4与第一粉碎刀的总长度比值1/5<d4<3/10;所述第二折线的近端至所述第一基体的中心线M的最小间距10mm<L3<20mm,所述第二折线的远端至所述第一基体的中心线M的最大间距20mm<L4<30mm。通过将第二折线与第一折线等距离设置于所述第一基体中心的两侧,有利于保持第一粉碎刀在粉碎过程中的平衡性,有利于降低料理机的能耗且提升粉碎刀的粉碎效率。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臂与所述第一基体之间的夹角120°<β<180°。通过将所述第一粉碎刀的刀片向上折弯,当料理机工作切割水面时可将水面下压,避免粉碎时浆液在惯性作用下沿料理杯杯壁大幅升高,从而影响粉碎效率。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一基体之间的夹角70°<γ<110°。通过将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弯角向上设置,可以增加第一粉碎刀的切割面积以更好的粉碎食材。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臂的外端面上设有第一切削面,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外端面上设有第二切削面。设置所述第一切削面及第二切削面能增加所述第一粉碎刀的粉碎面积,从而提升粉碎效率。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粉碎刀包括第二基体及自所述第二基体延伸交叉设置的第一刀片及第二刀片;所述第一刀片包括自所述第二基体向下弯折的连接部及自所述连接部的端部水平延伸的延展部,所述第二刀片为直刃刀。通过在所述第二粉碎刀的第一刀片上设置弯折的连接部及处于低位的延展部,料理机工作时,所述第二粉碎刀与第一粉碎刀配合实现在轴向上的多层粉碎切削及搅拌功能,有利于提升粉碎效率。进一步地,所述延展部与所述第一基体平行且二者之间的距离3mm<h2<50mm。若h2的距离太小不能形成多层切割的效果,若h2的距离太大搅拌刀轴尺寸太长转动过程中晃动幅度大,对轴承及密封圈寿命有影响。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基体的夹角90°<α<150°。通过将在第一刀片上设置与第二基体成夹角α的连接部,使第二粉碎刀形成纵向多层粉碎空间,有利于提升粉碎效果。依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料理机,包括机座及组装于所述机座的料理杯,所述料理杯底部组装有如上所述的粉碎组件,所述粉碎刀沿周向的最外端与所述料理杯内壁的距离0<h4<20mm。第二粉碎刀与刀盘之间的距离减小能够防止食材沉积在搅拌杯的底部,能更好的实现粉碎效果;第二粉碎刀设置弯折的连接部及处于低位的延展部与第一刀片及第一粉碎刀配合实现在轴向上的多层粉碎切削及搅拌功能。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申请通过在所述第一粉碎刀上设置第一连接臂增强了第一粉碎刀的搅动效果;同时将第一折线与第二折线平行设置于所述第一基体中心两侧有利于保持第一粉碎刀的稳定性,避免增加料理机的负载。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料理杯与粉碎组件的立体组装剖视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粉碎组件的立体组装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刀盘的立体图;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第一粉碎刀的主视图;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第一粉碎刀的立体图;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第二粉碎刀的主视图;图7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第二粉碎刀的立体图;图8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料理杯与粉碎组件的组装剖视示意图;图9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刀盘的立体示意图。附图标记:粉碎组件100第一粉碎刀1第一基体10第一粉碎部11第一连接臂12第一切削面120第一弯折部13第二切削面130第二粉碎刀2第二基体20第一刀片21第二刀片22连接部210延展部211切割面212刀盘3组装孔30容置部31轴承组件32刀轴4刀架5螺母6料理杯7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在本技术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应当理解,尽管在本技术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料理机的粉碎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粉碎刀(1)、第二粉碎刀(2)及与所述第一粉碎刀(1)、第二粉碎刀(2)组装的刀轴(4)与刀架(5);所述第一粉碎刀(1)包括第一基体(10)及自所述第一基体(10)两端向上弯折形成的第一粉碎部(11);所述第一粉碎部(11)包括自所述第一基体(10)向上弯折延伸的第一连接臂(12)及自所述第一连接臂(12)端部向上延伸的第一弯折部(13),所述第一连接臂(12)与所述第一基体的连接处形成位于第一基体中心两侧且平行设置的第一折线A及第二折线B,所述第一折线A的近端至所述第一粉碎刀中心线的距离L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料理机的粉碎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粉碎刀(1)、第二粉碎刀(2)及与所述第一粉碎刀(1)、第二粉碎刀(2)组装的刀轴(4)与刀架(5);所述第一粉碎刀(1)包括第一基体(10)及自所述第一基体(10)两端向上弯折形成的第一粉碎部(11);所述第一粉碎部(11)包括自所述第一基体(10)向上弯折延伸的第一连接臂(12)及自所述第一连接臂(12)端部向上延伸的第一弯折部(13),所述第一连接臂(12)与所述第一基体的连接处形成位于第一基体中心两侧且平行设置的第一折线A及第二折线B,所述第一折线A的近端至所述第一粉碎刀中心线的距离L1与第一粉碎刀的总长度比值1/10<d1<1/5;所述第一折线A的远端至所述第一粉碎刀中心线的距离L2与第一粉碎刀的总长度比值1/5<d2<3/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理机的粉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线的近端至所述第一基体的中心线M的最小间距10mm<L1<20mm,所述第一折线的远端至所述第一基体的中心线M的最大间距20mm<L2<3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理机的粉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线B的近端至所述第一粉碎刀中心线的距离L3与第一粉碎刀的总长度比值1/10<d3<1/5;所述第一折线A的远端至所述第一粉碎刀中心线的距离L4与第一粉碎刀的总长度比值1/5<d4<3/10;所述第二折线的近端至所述第一基体的中心线M的最小间距10mm<L3<20mm,所述第二折线的远端至所述第一基体的中心线M的最大间距20mm<L4<30mm。


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应啸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