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型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8041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4:41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包含:在体积平均粒径80~250nm的橡胶状聚合物(a)存在下使由1种以上的乙烯基系单体构成的乙烯基系单体混合物(m1)聚合而成的接枝共聚物(A);和含有氰化乙烯基系单体单元31~50质量%、芳香族乙烯基系单体单元50~69质量%、及其它的乙烯基系单体单元0~30质量%的乙烯基系共聚物(B),相对于上述接枝共聚物(A)与上述乙烯基系共聚物(B)的合计100质量%,上述接枝共聚物(A)的比例为30~70质量%,上述乙烯基系共聚物(B)的比例为30~70质量%。

Thermoplastic resin composition and its produc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型品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型品。本申请基于2018年3月29日在日本提出申请的日本特愿2018-063723号主张优先权,将其内容援引于此。
技术介绍
通过使成型品的耐冲击性提高,从而成型品的用途扩大等工业上的有用性得以提高。因此,针对成型品耐冲击性的提高,迄今为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案。这些方案中,通过使用将橡胶状聚合物与硬质树脂组合而成的树脂材料、从而在保持由硬质树脂带来的特性的同时、提高成型品的耐冲击性的方案已被工业化。作为这样的树脂材料,可举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丙烯腈-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ASA)树脂、丙烯腈-乙烯·α-烯烃-苯乙烯(AES)树脂、有机硅系-丙烯酸系复合橡胶-丙烯腈-苯乙烯(SAS)树脂、或将它们进一步添加到硬质树脂中而成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等。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树脂组合物,含有使规定的单体混合物共聚而得到的苯乙烯-丙烯酸系共聚物的基体和在该基体中分散的丁二烯系橡胶粒子,其中,橡胶粒子的粒径及分散系数满足规定的式子。上述树脂组合物中,橡胶粒子整体中粒径0.12μm以下的橡胶粒子所占的分率为0.1~0.85,粒径大于0.12μm且小于0.5μm的橡胶粒子所占的分率为0.05~0.85,粒径0.5μm以上的橡胶粒子所占的分率为0.01~0.2。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21741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树脂组合物并不是充分满足流动性、所得成型品的低温环境下的耐冲击性及显色性中的全部性质的树脂组合物。本专利技术提供流动性优异、能够得到低温环境下的耐冲击性及显色性优异的成型品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低温环境下的耐冲击性以及显色性优异的成型品。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包含以下方式。〔1〕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其包含:在体积平均粒径80~250nm的橡胶状聚合物(a)存在下使由1种以上的乙烯基系单体构成的乙烯基系单体混合物(m1)聚合而成的接枝共聚物(A);和含有氰化乙烯基系单体单元31~50质量%、芳香族乙烯基系单体单元50~69质量%以及其它的乙烯基系单体单元0~30质量%的乙烯基系共聚物(B),相对于上述接枝共聚物(A)与上述乙烯基系共聚物(B)的合计100质量%,上述接枝共聚物(A)的比例为30~70质量%,上述乙烯基系共聚物(B)的比例为30~70质量%。〔2〕如上述〔1〕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其中,上述乙烯基系共聚物(B)含有上述氰化乙烯基系单体单元31~43质量%,上述芳香族乙烯基系单体单元57~69质量%以及上述其它的乙烯基系单体单元0~30质量%。〔3〕如上述〔1〕或〔2〕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其中,上述乙烯基系共聚物(B)的重均分子量为8万~12万。〔4〕如上述〔1〕~〔3〕中任一项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其中,相对于上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总质量,上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中包含的全部橡胶状聚合物成分的比例为15~35质量%。〔5〕成型品,其使用上述〔1〕~〔4〕中任一项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专利技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流动性优异。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能够得到低温环境下的耐冲击性及显色性优异的成型品。本专利技术的成型品的低温环境下的耐冲击性及显色性优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用语的定义适用于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体积平均粒径”是由体积基准的粒径分布(使用动态光散射方式的粒度分布测定仪测定)求出的值。“成型品”是使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成型而成的。所谓“(甲基)丙烯酸酯”,是指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表示数值范围的“~”,是指包含其前后所记载的数值作为下限值及上限值。〔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本专利技术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包含接枝共聚物(A)和乙烯基系共聚物(B)。接枝共聚物(A)是在橡胶状聚合物(a)存在下使乙烯基系单体混合物(m1)聚合而成的。本专利技术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根据需要可以在不损害本专利技术的效果的范围内包含除接枝共聚物(A)及乙烯基系共聚物(B)以外的其它热塑性树脂。本专利技术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根据需要可以在不损害本专利技术的效果的范围内包含除热塑性树脂以外的其它成分。以下对各成分进行说明。<橡胶状聚合物(a)>作为橡胶状聚合物(a),没有特别限定,可举出共轭二烯系橡胶状聚合物(丁二烯系橡胶状聚合物(聚丁二烯、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丙烯酸酯-丁二烯共聚物等)、异戊二烯橡胶、氯丁二烯橡胶、苯乙烯/异戊二烯共聚物等)、丙烯酸系橡胶状聚合物(聚丙烯酸丁酯等)、烯烃系橡胶状聚合物(乙烯-丙烯共聚物等)、有机硅系橡胶状聚合物(聚有机硅氧烷等)、天然橡胶、丁基橡胶、聚氨酯橡胶、氯化聚乙烯、表氯醇橡胶、氟橡胶、聚硫橡胶等。这些橡胶状聚合物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橡胶状聚合物(a)可以具有复合橡胶结构,也可以具有核-壳结构。作为橡胶状聚合物(a),从成型品的耐气候性优异的方面考虑,优选丙烯酸系橡胶状聚合物、烯烃系橡胶状聚合物、有机硅系橡胶状聚合物、或有机硅系-丙烯酸系复合橡胶状聚合物。橡胶状聚合物(a)为粒状,在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中也以粒状存在。橡胶状聚合物(a)的体积平均粒径为80~250nm。橡胶状聚合物(a)的体积平均粒径在上述下限值以上时,成型品的耐冲击性优异,在上述上限值以下时,成型品的显色性优异。橡胶状聚合物(a)的体积平均粒径优选为90~150nm。橡胶状聚合物(a)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通过使构成橡胶状聚合物的单体成分(丁二烯、(甲基)丙烯酸酯等)聚合而得到橡胶状聚合物。作为具有复合橡胶结构的橡胶状聚合物的制造方法,可举出例如,使一方的橡胶状聚合物的水性分散体和另一方的橡胶状聚合物的水性分散体进行异种凝集或共肥大化的方法;在一方的橡胶状聚合物的水性分散体存在下使构成另一方的橡胶状聚合物的单体成分聚合从而复合化的方法;等等。例如,通过在有机硅系橡胶状聚合物存在下使包含(甲基)丙烯酸酯的单体成分乳液聚合,从而得到有机硅系-丙烯酸系复合橡胶状聚合物。<乙烯基系单体混合物(m1)>乙烯基系单体混合物(m1)由1种以上的乙烯基系单体构成。作为乙烯基系单体,可举出芳香族乙烯基系单体、氰化乙烯基系单体、其它的乙烯基系单体等。从成型品的耐冲击性、流动性进一步提高的方面考虑,乙烯基系单体混合物(m1)优选包含芳香族乙烯基系单体及氰化乙烯基系单体。作为芳香族乙烯基系单体,可举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对甲基苯乙烯等。作为氰化乙烯基系单体,可举出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等。作为其它的乙烯基系单体,可举出不饱和羧酸系单体、不饱和羧酸酐系单体、不饱和羧酸酯系单体、马来酰亚胺系单体等。作为其它的单体的具体例,可举出(甲基)丙烯酸、马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含:/n在体积平均粒径80~250nm的橡胶状聚合物(a)存在下使由1种以上的乙烯基系单体构成的乙烯基系单体混合物(m1)聚合而成的接枝共聚物(A);和含有氰化乙烯基系单体单元31~50质量%、芳香族乙烯基系单体单元50~69质量%以及其它的乙烯基系单体单元0~30质量%的乙烯基系共聚物(B),/n相对于所述接枝共聚物(A)与所述乙烯基系共聚物(B)的合计100质量%,所述接枝共聚物(A)的比例为30~70质量%,所述乙烯基系共聚物(B)的比例为30~70质量%。/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329 JP 2018-0637231.一种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含:
在体积平均粒径80~250nm的橡胶状聚合物(a)存在下使由1种以上的乙烯基系单体构成的乙烯基系单体混合物(m1)聚合而成的接枝共聚物(A);和含有氰化乙烯基系单体单元31~50质量%、芳香族乙烯基系单体单元50~69质量%以及其它的乙烯基系单体单元0~30质量%的乙烯基系共聚物(B),
相对于所述接枝共聚物(A)与所述乙烯基系共聚物(B)的合计100质量%,所述接枝共聚物(A)的比例为30~70质量%,所述乙烯基系共聚物(B)的比例为30~70质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镰田一郎
申请(专利权)人:大科能宇菱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