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刷隔膜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77213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4: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刷隔膜泵,包括隔膜泵电机,至少在所述隔膜泵电机的一端设置的端盖和泵头组件,所述隔膜泵电机为无刷电机,其包括主壳体、设置在所述主壳体内的定子组件、响应所述定子组件的转子组件和无刷电机控制模块,所述无刷电机控制模块集成在所述主壳体内。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隔膜泵将无刷电机控制模块集成在所述主壳体内,可显著增加所述无刷电机控制模块的散热,有效提高了于无刷电机控制模块的稳定性和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刷隔膜泵
本专利技术涉及隔膜泵电机

技术介绍
传统的隔膜泵通过电机带动曲柄,再由曲柄带动活塞产生摆动,因此,泵室顺次扩张和收缩。当泵室扩张时,液体从进水管被吸入到泵室中。当泵室接下来收缩时,在泵室中的液体被泵压入排出腔,具体的,可参见申请人早期申请的专利号为“CN201720589286.0”,名称为“七腔大通量增压泵”以及专利号为“CN201720589198.0”,名称为“一种四腔隔膜泵”的专利中所公开的隔膜泵结构。可以想到的是,在将上述隔膜泵中的普通电机替换为无刷电机可解决有刷电机驱动隔膜泵存在噪音大、体积大、寿命短、效率低、无法变频调速的问题。然而上述结构的隔膜泵中无刷电机的控制器多为固定在电机端盖上,无刷电机在工作过程中轴承工作的温度会通过端盖往外散热。当控制器固定在端盖上时,因端盖温度高不利于控制器散热。控制器散热条件不好,会影响驱动器工作的稳定性及寿命。基于以上问题,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无刷隔膜泵。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无刷隔膜泵,包括隔膜泵电机,至少在所述隔膜泵电机的一端设置的端盖和泵头组件,所述隔膜泵电机为无刷电机,其包括主壳体、设置在所述主壳体内的定子组件、响应所述定子组件的转子组件和无刷电机控制模块,所述无刷电机控制模块集成在所述主壳体内。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定子组件包括定子铁芯、插设在所述定子铁芯前后两端的定子铁芯支架和在定子铁芯支架上设置的线圈绕组,所述定子铁芯支架包括在其端面上间隔设置的多个凸脚。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无刷电机控制模块的侧壁上设置有缺口。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定子铁芯的外壁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纵向延伸直至穿过整个定子铁芯,在所述主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位于所述限位槽内。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转子组件包括转子铁芯和在所述转子铁芯的外表面的周向间隔匀布的磁钢,所述磁钢表面为水平面,所述定子铁芯包括多个周向匀布的支脚,所述支脚的表面为圆弧面,且从截面上看从上述支脚的圆弧面截得的圆弧位于与所述转子组件同心的圆的圆周上。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磁钢设置有10片;所述支脚设置有12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隔膜泵电机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前端盖和第一泵头组件。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隔膜泵电机的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一前端盖和第二前端盖,在所述第一前端盖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一泵头组件,在所述第二前端盖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二泵头组件。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泵头组件和所述第一前端盖通过多个紧固件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二前端盖和所述第二泵头组件同样通过多个紧固件连接为一体,在所述第一前端盖和所述第二前端盖通过锁紧螺杆锁紧,并同时将隔膜泵电机锁紧在前述第一前端盖和所述第二前端盖之间。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隔膜泵将无刷电机控制模块集成在所述主壳体内,可显著增加所述无刷电机控制模块的散热,有效提高了于无刷电机控制模块的稳定性和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部分结构的剖视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在主壳体隐藏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第一前端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第二前端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无刷电机控制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定子组件和动子组件的分解示意图。图9为定子组件和动子组件的配合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无刷电机空载反电势波形图。图11为非正弦波电机空载反电势波形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图12的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参见图1至图11,一种无刷隔膜泵,包括隔膜泵电机1,在所述隔膜泵电机1的两端部分别固定有第一前端盖2和第二前端盖3,在所述第一前端盖2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一泵头组件101,在所述第二前端盖3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二泵头组件102。即,上述隔膜泵为双头隔膜泵。所述隔膜泵电机1为无刷电机,其包括主壳体10、设置在所述主壳体10内的定子组件11、响应所述定子组件11的转子组件12和无刷电机控制模块13,所述无刷电机控制模块13集成在所述主壳体10内,且与所述定子组件11的一端顶靠,所述第一前端盖2包括在其端面上凸设的第一凸起部20,所述第二前端盖3包括在其端面上凸设的第二凸起部30,所述第一凸起部20顶靠所述无刷电机控制模块13,所述第二凸起部30顶靠所述定子组件11的另一端。上述结构中,相当于所述定子组件被限位在第一前端盖2的第一凸起部20和第二前端盖3的第二凸起部30之间,因此使得定子可以方便的被装配入电机的主壳体10内。此外,由于无刷电机控制模块13集成在所述主壳体10内,可显著增加所述无刷电机控制模块13的散热,有效提高了于无刷电机控制模块的稳定性和寿命。进一步的,所述无刷电机控制模块13包括散热外罩和设置在散热外罩内部的控制部件,通过将控制器采用独立散热外罩封装,可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具体的,所述第一泵头组件101和所述第一前端盖2通过多个紧固件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二前端盖3和所述第二泵头组件102同样通过多个紧固件连接为一体,在所述第一前端盖2和所述第二前端盖3通过锁紧螺杆锁紧,并同时将隔膜泵电机1锁紧在前述第一前端盖2和所述第二前端盖3之间。所述定子组件11包括定子铁芯110、插设在所述定子铁芯110前后两端的定子铁芯支架111,和在定子铁芯支架111上设置的线圈绕组(附图中未示出),所述定子铁芯支架111包括在其端面上间隔设置的多个凸脚111a,线圈绕组的引线可穿过所述凸脚111a间并通过所述凸脚111a限定位置,以防止乱线,并通过无刷电机控制模块13将上述引线进一步压紧。所述第二凸起部30顶靠所述定子组件11另一端上的所述凸脚111a的端面。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无刷电机控制模块13的侧壁上设置有缺口130,以供所述线圈绕组的引线能够穿过。所述定子铁芯110的外壁上设置有限位槽110a,所述限位槽110a纵向延伸直至穿过整个定子铁芯110,在所述主壳体10的内壁上设置有定位凸起10a,所述定位凸起10a位于所述限位槽110a内。上述结构中,通过定位凸起10a和限位槽110a的配合以限定所述定子铁芯110被安装时的位置,即可以保证所述第二凸起部30能够和凸脚111a的端面对准,而防止在定子铁芯在被以错误的角度安装时,所述第二凸起部30对准在两凸脚111a间隔的位置,此时将不能使得第二凸起部30和定子之间形成顶靠。且定位凸起10a和限位槽110a的配合结构同时可以防止定子铁芯110的周向偏转。进一步的,所述转子组件12包括转子铁芯120和在所述转子铁芯120的外表面的周向间隔匀布的磁钢121,所述磁钢121表面为水平面,所述定子铁芯110包括多个周向匀布的支脚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刷隔膜泵,包括隔膜泵电机(1),至少在所述隔膜泵电机(1)的一端设置的端盖和泵头组件,所述隔膜泵电机(1)为无刷电机,其包括主壳体(10)、设置在所述主壳体(10)内的定子组件(11)、响应所述定子组件(11)的转子组件(12)和无刷电机控制模块(13),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刷电机控制模块(13)集成在所述主壳体(10)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刷隔膜泵,包括隔膜泵电机(1),至少在所述隔膜泵电机(1)的一端设置的端盖和泵头组件,所述隔膜泵电机(1)为无刷电机,其包括主壳体(10)、设置在所述主壳体(10)内的定子组件(11)、响应所述定子组件(11)的转子组件(12)和无刷电机控制模块(13),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刷电机控制模块(13)集成在所述主壳体(10)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刷隔膜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组件(11)包括定子铁芯(110)、插设在所述定子铁芯(110)前后两端的定子铁芯支架(111)和在定子铁芯支架(111)上设置的线圈绕组,所述定子铁芯支架(111)包括在其端面上间隔设置的多个凸脚(111a)。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刷隔膜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刷电机控制模块(13)的侧壁上设置有缺口(130)。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刷隔膜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铁芯(110)的外壁上设置有限位槽(110a),所述限位槽(110a)纵向延伸直至穿过整个定子铁芯(110),在所述主壳体(10)的内壁上设置有定位凸起(10a),所述定位凸起(10a)位于所述限位槽(110a)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刷隔膜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组件(12)包括转子铁芯(120)和在所述转子铁芯(120)的外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连苗卢勃杨军明陈建荣高强强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强生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