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电原边电路、装置和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7712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4: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原边电路、装置和系统,包括:电源输入模块、方波信号输入模块和输出模块,所述输出模块包括第一电容C1、第一电感L1、第一N型开关管Q1、第二N型开关管Q2、第三N型开关管Q3、第一P型开关管Q4、第二P型开关管Q5和第三P型开关管Q6,通过上述开关管的、电容和电感的相互连接,从而实现无线功率传输,无需使用无线充电的专用芯片,能有效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线充电原边电路、装置和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线充电的
,特别涉及一种无线充电原边电路、装置和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无线充电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手机端、可穿戴设备、汽车、家用电器,医疗设备的应用等等。在现有技术中,无线充电方案通常会采取成熟的集成芯片来设计,如符合Qi的无线充电专用芯片,这些都是按照Qi的标准和要求设计的,输出电压误差信号通过RX(Receiver)调制和TX(Transmitter)解调的方式实现闭环反馈,基本能达到数字电源控制的模式,而且FW(Firmware)固定,技术成熟,广泛应用于一些智能产品的充电,如手机、无线耳机、电池包等等,但对于一些小的消费电子产品或低成本要求的电子产品来说,例如小型的儿童玩具、电动牙刷,现有的充电方案由于采用了较多的集成芯片,从而造成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无线充电原边电路,能够有效降低无线充电装置的成本。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无线充电原边电路的无线充电装置。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无线充电装置的无线充电系统。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无线充电原边电路,包括:电源输入模块、方波信号输入模块和输出模块,所述输出模块包括第一电容C1、第一电感L1、第一N型开关管Q1、第二N型开关管Q2、第三N型开关管Q3、第一P型开关管Q4、第二P型开关管Q5和第三P型开关管Q6,所述第一N型开关管Q1的控制端与所述方波信号输入模块连接,所述第一N型开关管Q1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P型开关管Q4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接地;所述第二N型开关管Q2的控制端连接在与所述第一N型开关管Q1的输入端连接,输入端与所述第二P型开关管Q5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接地;所述第三N型开关管Q3的控制端与所述方波信号输入模块连接,输入端与所述第三P型开关管Q6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接地;所述第一P型开关管Q4的控制端与所述方波信号输入模块连接,输入端与所述电源输入模块连接;所述第二P型开关管Q5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N型开关管Q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P型开关管Q6的控制端与所述方波信号输入模块连接,或,所述第二P型开关管Q5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三N型开关管Q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三P型开关管Q6的控制端与第二N型开关管Q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P型开关管Q5和所述第三P型开关管Q6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源输入模块;所述第一电容C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感L1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P型开关管Q5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P型开关管Q6的输出端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无线充电原边电路,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当方波信号输出为高电平时,如果是,第二P型开关管Q5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N型开关管Q1的输入端连接,第三P型开关管Q6的控制端与所述方波信号输入模块连接,此时,第一N型开关管Q1、第三N型开关管Q3的控制端为高电平,第二P型开关管Q5的控制端为低电平,从而使得第一N型开关管Q1、第三N型开关管Q3和第二P型开关管Q5处于导通状态,其他开关管处于截止状态,如此,电流经过第二P型开关管Q5、第一电容C1、第一电感L1和第三N型开关管Q3形成回路;当方波信号输出为低电平时,第一P型开关管Q4、第三P型开关管Q6的控制端为低电平,第二N型开关管Q2的控制端为高电平,因此第一P型开关管Q4、第三P型开关管Q6和第二N型开关管Q2处于导通状态,其他开关管处于截止状态,如此,电流通过第三P型开关管Q6、第一电感L1、第一电容C1和第二N型开关管Q2形成回路。当方波信号输入模块不断地输入方波信号时,第一电容C1和第一电感L1组成的谐振电路得到类似正弦波的周期性电流,如此,第一电感L1便可将变化的高频磁场辐射出去。上述的无线充电原边电路,无需使用无线充电芯片、全桥驱动芯片,以及相应的软件处理便可以实现高频磁场辐射,相较于现有技术明显节约了生产成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第一泄放电阻R1、第二泄放电阻R2和第三泄放电阻R3,所述第一泄放电阻R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P型开关管Q4的控制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P型开关管Q4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泄放电阻R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P型开关管Q5的输入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P型开关管Q5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泄放电阻R3的一端与所述第三P型开关管Q6的输入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P型开关管Q6的输出端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源输入模块包括连接器CN1和第二电容C2,所述连接器CN1的输出端与所述输出模块连接,所述第二电容C2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器CN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方波信号输入模块包括方波信号发生器,所述方波信号发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输出模块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N型开关管Q1、所述第二N型开关管Q2、所述第三N型开关管Q3、所述第一P型开关管Q4、所述第二P型开关管Q5和所述第三P型开关管Q6为MOS管或三极管。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无线充电装置,包括上述的无线充电原边电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无线充电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无线冲电装置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无线充电原边电路,因此无需使用无线充电芯片、全桥驱动芯片,以及相应的软件处理便可以实现无线功率传输,相较于现有技术明显节约了生产成本和开发成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实施例的无线充电系统,包括上述的无线冲电装置和无线充电终端,所述无线充电终端包括无线充电接收电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无线充电系统,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无线充电系统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无线冲电装置,因此无需使用无线充电芯片、全桥驱动芯片,以及相应的软件处理便可以实现无线功率传输,相较于现有技术明显节约了生产成本和开发成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电路包括第二电感L2、第三电容C3和整流模块,所述第二电感L2的一端与所述整流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电容C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与所述整流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整流模块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输入端与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D3和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输入端分别接地,所述第三电容C3连接在第二二极管D2输入端和所述第四二极管D4输出端之间,所述第二电感L2连接在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输出端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第四电容C4,所述第四电容C4的一端接地,所述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输出端连接。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线充电原边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输入模块、方波信号输入模块和输出模块,所述输出模块包括第一电容C1、第一电感L1、第一N型开关管Q1、第二N型开关管Q2、第三N型开关管Q3、第一P型开关管Q4、第二P型开关管Q5和第三P型开关管Q6,所述第一N型开关管Q1的控制端与所述方波信号输入模块连接,所述第一N型开关管Q1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P型开关管Q4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接地;所述第二N型开关管Q2的控制端连接在与所述第一N型开关管Q1的输入端连接,输入端与所述第二P型开关管Q5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接地;所述第三N型开关管Q3的控制端与所述方波信号输入模块连接,输入端与所述第三P型开关管Q6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接地;所述第一P型开关管Q4的控制端与所述方波信号输入模块连接,输入端与所述电源输入模块连接;所述第二P型开关管Q5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N型开关管Q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P型开关管Q6的控制端与所述方波信号输入模块连接,/n或,/n所述第二P型开关管Q5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三N型开关管Q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三P型开关管Q6的控制端与第二N型开关管Q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P型开关管Q5和所述第三P型开关管Q6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源输入模块;所述第一电容C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感L1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P型开关管Q5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P型开关管Q6的输出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充电原边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输入模块、方波信号输入模块和输出模块,所述输出模块包括第一电容C1、第一电感L1、第一N型开关管Q1、第二N型开关管Q2、第三N型开关管Q3、第一P型开关管Q4、第二P型开关管Q5和第三P型开关管Q6,所述第一N型开关管Q1的控制端与所述方波信号输入模块连接,所述第一N型开关管Q1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P型开关管Q4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接地;所述第二N型开关管Q2的控制端连接在与所述第一N型开关管Q1的输入端连接,输入端与所述第二P型开关管Q5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接地;所述第三N型开关管Q3的控制端与所述方波信号输入模块连接,输入端与所述第三P型开关管Q6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接地;所述第一P型开关管Q4的控制端与所述方波信号输入模块连接,输入端与所述电源输入模块连接;所述第二P型开关管Q5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N型开关管Q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P型开关管Q6的控制端与所述方波信号输入模块连接,
或,
所述第二P型开关管Q5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三N型开关管Q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三P型开关管Q6的控制端与第二N型开关管Q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P型开关管Q5和所述第三P型开关管Q6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源输入模块;所述第一电容C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感L1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P型开关管Q5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P型开关管Q6的输出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原边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泄放电阻R1、第二泄放电阻R2和第三泄放电阻R3,所述第一泄放电阻R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P型开关管Q4的控制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P型开关管Q4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泄放电阻R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P型开关管Q5的输入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P型开关管Q5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泄放电阻R3的一端与所述第三P型开关管Q6的输入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P型开关管Q6的输出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原边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输入模块包括连接器CN1和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晓平毛国锋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贝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