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涉及领域本技术涉及一种试验装置,特别是一种晶间腐蚀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硫酸-硫酸铜”晶间腐蚀试验用装置为三升带回流冷凝器的锥形烧瓶。由于锥形瓶的口小,这种装置在试验时非常不方便操作。再加上锥形瓶越向上直径越小,因此样品的装料量受到较大限制,造成工作效率低,不利于工作量较大的材料检验。技术目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晶间腐蚀试验装置,解决装料量受限及工作效率低等问题,以替代传统的试验用装置。技术方案一种晶间腐蚀试验装置由电加热套、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平面盖板、截口烧杯、橡胶塞环和回流冷凝管等组成,截口烧杯置于电加热套中,平面盖板置于截口烧杯上,平面盖板与截口烧杯接触面的环形槽内嵌有密封圈,回流冷凝管与平面盖板中心孔中的橡胶塞环插接固定,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分别插接于平面盖板中心孔的两侧。回流冷凝管使溶液蒸汽冷凝并流回截口烧杯;温度传感器用以采集加热温度信号以便实现温度自动控制;压力传感器可以监测容器内的气体压力。所述的截口烧杯是一圆柱形的烧杯,它的上口是平齐的,因此可以与平面盖板形成很好的密封性。装置工作时,电热套通电加热,使截口烧杯中的溶液、试验样品和铜屑升温,从而实现对试验样品的腐蚀。在装样和取样时,将平面盖板连同固定在它上面的回流冷凝管、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一同取下,然后将截口烧杯取出,便可以通过宽敞的杯口装样和取样。本技术由于采用广口的截口烧杯,不但在装样和取样时快捷且容易操作,而且增大了容器体积,因此可以增加装样量,提高工作效率。将回流冷凝器的上端开口封闭时,压力监测的功能使本技术可以实现高于一个大气压力下的腐蚀试验工作。以下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晶间腐蚀试验装置由电加热套(1)、温度传感器(8)、压力传感器(5)、平面盖板(4)、截口烧杯(2)、密封圈(3)、橡胶塞环(7)和回流冷凝管(6)等组成,其特征在于截口烧杯(2)置于电加热套(1)中,平面盖板(4)置于截口烧杯(2)上,平面盖板(4)与截口烧杯(2)接触面的环形槽内嵌有密封圈(3),回流冷凝管(6)与平面盖板(4)中心孔中的橡胶塞环(7)插接固定,温度传感器(6)和压力传感器(5)分别插接于平面盖板(4)中心孔的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丽霞,
申请(专利权)人:航天科工防御技术研究试验中心,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