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板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7672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4:16
一种背板连接器,其包括壳体以及安装于所述壳体的若干端子模组。所述壳体包括基部、自所述基部的一端向上延伸的第一侧壁以及自所述基部的另一相对端向上延伸的第二侧壁,所述基部、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共同形成一个收容空间。所述端子模组包括第一信号端子以及第二信号端子。所述壳体还设有自所述基部一体延伸且间隔设置的若干绝缘凸起,所述绝缘凸起延伸入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若干端子模组安装于所述绝缘凸起内。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绝缘凸起与基部一体成型,从而提高了壳体的结构强度,提高了产品的耐久性。

Backplane conn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板连接器本专利技术要求了申请日为2020年06月19日,申请号为202010567796.4,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背板连接器组件”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背板连接器,属于连接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背板连接器通常包括壳体以及安装于壳体的若干端子模组。每一端子模组包括绝缘块以及固定在绝缘块中的若干导电端子。绝缘块设有端子收容孔,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延伸至端子收容孔中,以与对接连接器相配合。壳体设有收容且定位端子模组的插孔。然而,这种设计壳体的结构强度较弱,产品的耐久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壳体结构强度较好的背板连接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背板连接器,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基部、自所述基部的一端向上延伸的第一侧壁以及自所述基部的另一相对端向上延伸的第二侧壁,所述基部、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共同形成一个用以至少部分收容对接连接器的收容空间;以及若干端子模组,所述端子模组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端子模组包括第一信号端子以及第二信号端子;所述壳体还设有自所述基部一体延伸且间隔设置的若干绝缘凸起,所述绝缘凸起延伸入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若干端子模组安装于所述绝缘凸起内。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若干绝缘凸起排列为多排,且相邻两排中的所述绝缘凸起错位布置。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绝缘凸起设有收容所述第一信号端子的第一端子收容孔以及收容所述第二信号端子的第二端子收容孔。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绝缘凸起设有上端面以及贯穿所述上端面的连通槽,所述第一端子收容孔和所述第二端子收容孔位于所述连通槽的底部且与所述连通槽相连通。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还设有用以将所述第一端子收容孔与所述第二端子收容孔隔开的分隔部。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连通槽包括对应于所述第一端子收容孔的第一弧形槽、对应于所述第二端子收容孔的第二弧形槽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弧形槽和所述第二弧形槽的直槽。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弧形槽的圆弧为优弧且该优弧的圆心与所述第一端子收容孔的圆心重叠;所述第二弧形槽的圆弧为优弧且该优弧的圆心与所述第二端子收容孔的圆心重叠。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基部还设有与所述第一端子收容孔和所述第二端子收容孔相连通的端子容纳槽;所述端子模组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和所述第二信号端子上的绝缘块,所述绝缘块收容在所述端子容纳槽中;所述绝缘块的顶面抵压所述分隔部的底面以实现限位。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背板连接器包括套接于所述绝缘凸起上的金属屏蔽围绕件。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金属屏蔽围绕件的末端设有向内弯折的偏转部,所述偏转部用以将所述金属屏蔽围绕件导引插入对接连接器中。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金属屏蔽围绕件包括筒体部、自所述筒体部向下延伸的安装部以及自所述安装部向下延伸的若干安装脚;所述基部设有上下贯穿且定位所述安装部的定位槽。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安装部设有与所述端子模组相抵压以限制所述端子模组向下脱离所述壳体的扣持部。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壳体设有自基部一体延伸的若干绝缘凸起,所述绝缘凸起收容所述若干端子模组;通过所述基部与所述绝缘凸起的一体成形设置,提高了壳体的结构强度,提高了产品的耐久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背板连接器组件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3是图2中第二背板连接器安装于第二电路板上时的另一视图。图4是图3中第二背板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图4的主视图。图6是图4的后视图。图7是图4的俯视图。图8是图4的仰视图。图9是图3中第二背板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10是图9另一角度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11是图9进一步的立体分解图。图12是沿图11中L-L线的剖面示意图。图13是第二背板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图14图11中壳体的俯视图。图15图11中壳体的仰视图。图16是图11中端子模组的主视图。图17是图11中端子模组的后视图。图18是金属屏蔽围绕件的立体示意图。图19是金属屏蔽围绕件套接在端子模组上时的立体示意图。图20是图19的主视图。图21是图19的后视图。图22是图19的左视图。图23是第二背板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24是图23中画圈部分M的局部放大图。图25是图23另一角度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26是图25中画圈部分N的局部放大图。图27是沿图4中O-O线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地对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果存在若干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冲突的情况下,这些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当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说明,不同附图中相同的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内容并不代表与本专利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与本专利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产品和/或方法的例子。在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或“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例如“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特征的命名。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除非另行指出,本专利技术中出现的“前”、“后”、“上”、“下”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某一特定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是一种开放式的表述方式,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的元件及其等同物,这并不排除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还可以包含其他元件。本专利技术中如果出现“若干”,其含义是指两个以及两个以上。请参图1及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揭示了一种背板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第一背板连接器100、与所述第一背板连接器100相配合的第二背板连接器200’、与所述第一背板连接器100安装在一起的第一电路板301以及与所述第二背板连接器200’安装在一起的第二电路板302。在本专利技术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背板连接器100与所述第二背板连接器200’以相正交的方式插接,所述第一电路板301垂直于所述第二电路板302。请参照图3至图11所示,所述第二背板连接器200’包括壳体21’、安装于所述壳体21’内的若干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板连接器(200’),其包括:/n壳体(21’),所述壳体(21’)包括基部(210’)、自所述基部(210’)的一端向上延伸的第一侧壁(211’)以及自所述基部(210’)的另一相对端向上延伸的第二侧壁(212’),所述基部(210’)、所述第一侧壁(211’)和所述第二侧壁(212’)共同形成一个用以至少部分收容对接连接器的收容空间(213’);以及/n若干端子模组(22’),所述端子模组(22’)安装于所述壳体(21’),所述端子模组(22’)包括第一信号端子(221’)以及第二信号端子(222’);/n其特征在于:/n所述壳体(21’)还设有自所述基部(210’)一体延伸且间隔设置的若干绝缘凸起(214’),所述绝缘凸起(214’)延伸入所述收容空间(213’)内,所述若干端子模组(22’)安装于所述绝缘凸起(214’)内。/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619 CN 20201056779641.一种背板连接器(200’),其包括:
壳体(21’),所述壳体(21’)包括基部(210’)、自所述基部(210’)的一端向上延伸的第一侧壁(211’)以及自所述基部(210’)的另一相对端向上延伸的第二侧壁(212’),所述基部(210’)、所述第一侧壁(211’)和所述第二侧壁(212’)共同形成一个用以至少部分收容对接连接器的收容空间(213’);以及
若干端子模组(22’),所述端子模组(22’)安装于所述壳体(21’),所述端子模组(22’)包括第一信号端子(221’)以及第二信号端子(222’);
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21’)还设有自所述基部(210’)一体延伸且间隔设置的若干绝缘凸起(214’),所述绝缘凸起(214’)延伸入所述收容空间(213’)内,所述若干端子模组(22’)安装于所述绝缘凸起(214’)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板连接器(200’),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绝缘凸起(214’)排列为多排,且相邻两排中的所述绝缘凸起(214’)错位布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板连接器(200’),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凸起(214’)设有收容所述第一信号端子(221’)的第一端子收容孔(2143’)以及收容所述第二信号端子(222’)的第二端子收容孔(2144’)。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板连接器(200’),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凸起(214’)设有上端面(2141’)以及贯穿所述上端面(2141’)的连通槽(2142’),所述第一端子收容孔(2143’)和所述第二端子收容孔(2144’)位于所述连通槽(2142’)的底部且与所述连通槽(2142’)相连通。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板连接器(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1’)还设有用以将所述第一端子收容孔(2143’)与所述第二端子收容孔(2144’)隔开的分隔部(2145’)。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板连接器(2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槽(2142’)包括对应于所述第一端子收容孔(2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小刚刘琨郭荣哲龚传奇宋涛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立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