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表头及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6916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3:30
本申请涉及钟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面表头及表。双面表头包括表壳主体、第一机心、第二机心、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所述表壳主体形成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用于容置所述第一机心的主体部,所述第一机心的指针从所述表壳主体的一侧穿出;所述第二腔室用于容置所述第二机心的主体部,所述第二机心的指针从所述表壳主体的另一侧穿出;所述第一罩体扣设于所述表壳主体的一侧,所述第二罩体扣设于所述表壳主体的另一侧。本申请通过设置第一机心和第二机心,且将第一机心及第二机心对应的指针排布于表壳主体的异面,在实现可显示不同时区时间的功能的同时,避免了指针及时间刻度排布拥挤的问题,便于使用人员查看时间。

Double sided meter and me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面表头及表
本申请涉及钟表
,尤其是涉及一种双面表头及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手表绝大部分设计为一表一机心,部分手表设计为一表多机心。对于多机心的手表,大多利用同一表盘承载多机心,此时表盘上分布有多个机心对应的时间刻度以及表针,受表盘空间的限制,刻度设计尺寸偏小,极大增加了用户查看时间的困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面表头及表,用于显示不同时区的时间,且便于使用人员查看时间。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双面表头,包括表壳主体、第一机心、第二机心、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所述表壳主体形成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用于容置所述第一机心的主体部,所述第一机心的指针从所述表壳主体的一侧穿出;所述第二腔室用于容置所述第二机心的主体部,所述第二机心的指针从所述表壳主体的另一侧穿出;所述第一罩体扣设于所述表壳主体的一侧,所述第二罩体扣设于所述表壳主体的另一侧。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表壳主体包括第一表盘、第二表盘、内罩和围设于所述内罩周向的外壳,所述第一罩体和所述第二罩体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内罩开设有第一容纳孔和第二容纳孔,且所述第一容纳孔和所述第二容纳孔的长度方向为所述内罩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表盘位于所述第一容纳孔及所述第二容纳孔的一侧,且所述第一表盘在与所述第一机心的指针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一贯穿孔;所述第二表盘分别位于第一容纳孔及所述第二容纳孔的另一侧,且所述第二表盘在与所述第二机心的指针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二贯穿孔。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内罩与所述第一表盘贴合的一侧表面为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呈阶梯状,且所述第一表面的低位部形成于所述第一容纳孔处;所述内罩与所述第二表盘贴合的一侧表面为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呈阶梯状,且所述第二表面的低位部形成于所述第二容纳孔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内罩由弹性材料形成;所述第一表盘与所述第二表盘的间距小于所述内罩的厚度,所述第一表盘及所述第二表盘均压缩所述内罩第一预设距离;所述第一表面及所述第二表面的落差值均为第二预设距离,所述第一预设距离小于所述第二预设距离。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内罩在所述第一容纳孔的侧壁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一安装凸起,所述第一机心对应设置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凸起和所述第一安装槽卡接;或所述内罩在所述第一容纳孔的侧壁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机心对应设置有第一安装凸起,所述第一安装凸起和所述第一安装槽卡接;所述内罩在所述第二容纳孔的侧壁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二安装凸起,所述第二机心对应设置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凸起和所述第二安装槽卡接;或所述内罩在所述第一容纳孔的侧壁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机心对应设置有第二安装凸起,所述第二安装凸起和所述第二安装槽卡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内罩在所述第一容纳孔的侧壁开设有第一豁口,所述外壳在与所述第一豁口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机心的表冠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及所述第一豁口并与所述第一机心的主体部连接;所述内罩在所述第二容纳孔的侧壁开设有第二豁口,所述外壳在与所述第二豁口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机心的表冠依次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及所述第二豁口并与所述第二机心的主体部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表盘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一装饰板,所述第一支撑板靠近所述内罩并与所述内罩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形成有第一支撑槽,所述第一装饰板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槽;所述第二表盘包括第二支撑板和第二装饰板,所述第二支撑板靠近所述内罩并与所述内罩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形成有第二支撑槽,所述第二装饰板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槽。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罩体包括第一圈口和第一透明板,所述第一圈口与所述表壳主体相连接,所述第一圈口形成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透明板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圈口与所述第一透明板之间及所述第一圈口与所述表壳主体之间均设置有密封件;所述第二罩体包括第二圈口和第二透明板,所述第二圈口与所述表壳主体相连接,所述第二圈口形成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透明板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圈口与所述第二透明板之间及所述第二圈口与所述表壳主体之间均设置有密封件。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表,包括上述方案所述的双面表头。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双面表带;所述表壳主体的侧壁设置有表耳,所述双面表带与所述表耳相连接;所述双面表带包括表带主体和表带扣,所述表带扣为日字针扣,所述表带主体与所述日字针扣的中部横梁转动连接;所述中部横梁的两侧的横梁均开设有定位槽,用于对日字针扣的插针定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本申请提供的双面表头,通过设置第一机心和第二机心,且将第一机心及第二机心对应的指针排布于表壳主体的异面,在实现可显示不同时区时间的功能的同时,避免了指针及时间刻度排布拥挤的问题,便于使用人员查看时间。本申请还提供了表,包括上述方案所述的双面表头。基于上述分析可知,表同样具有上述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双面表头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内罩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内罩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双面表头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双面表带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1-表壳主体;102-第一机心;103-第二机心;104-第一罩体;105-第二罩体;106-第一腔室;107-第二腔室;108-第一表盘;109-第二表盘;110-内罩;111-外壳;112-第一容纳孔;113-第二容纳孔;114-第一贯穿孔;115-第二贯穿孔;116-第一表面;117-第二表面;118-第一安装凸起;119-第二安装凸起;120-第一豁口;121-第二豁口;122-第一支撑板;123-第一装饰板;124-第二支撑板;125-第二装饰板;126-第一圈口;127-第一透明板;128-密封件;129-第二圈口;130-第二透明板;131-双面表带;132-表耳;133-表带主体;134-表带扣;135-定位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面表头,其特征在于,包括表壳主体、第一机心、第二机心、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n所述表壳主体形成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n所述第一腔室用于容置所述第一机心的主体部,所述第一机心的指针从所述表壳主体的一侧穿出;/n所述第二腔室用于容置所述第二机心的主体部,所述第二机心的指针从所述表壳主体的另一侧穿出;/n所述第一罩体扣设于所述表壳主体的一侧,所述第二罩体扣设于所述表壳主体的另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面表头,其特征在于,包括表壳主体、第一机心、第二机心、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
所述表壳主体形成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
所述第一腔室用于容置所述第一机心的主体部,所述第一机心的指针从所述表壳主体的一侧穿出;
所述第二腔室用于容置所述第二机心的主体部,所述第二机心的指针从所述表壳主体的另一侧穿出;
所述第一罩体扣设于所述表壳主体的一侧,所述第二罩体扣设于所述表壳主体的另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表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壳主体包括第一表盘、第二表盘、内罩和围设于所述内罩周向的外壳,所述第一罩体和所述第二罩体与所述外壳连接;
所述内罩开设有第一容纳孔和第二容纳孔,且所述第一容纳孔和所述第二容纳孔的长度方向为所述内罩的厚度方向;
所述第一表盘位于所述第一容纳孔及所述第二容纳孔的一侧,且所述第一表盘在与所述第一机心的指针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一贯穿孔;
所述第二表盘分别位于第一容纳孔及所述第二容纳孔的另一侧,且所述第二表盘在与所述第二机心的指针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二贯穿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面表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罩与所述第一表盘贴合的一侧表面为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呈阶梯状,且所述第一表面的低位部形成于所述第一容纳孔处;
所述内罩与所述第二表盘贴合的一侧表面为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呈阶梯状,且所述第二表面的低位部形成于所述第二容纳孔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面表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罩由弹性材料形成;
所述第一表盘与所述第二表盘的间距小于所述内罩的厚度,所述第一表盘及所述第二表盘均压缩所述内罩第一预设距离;
所述第一表面及所述第二表面的落差值均为第二预设距离,所述第一预设距离小于所述第二预设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面表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罩在所述第一容纳孔的侧壁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一安装凸起,所述第一机心对应设置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凸起和所述第一安装槽卡接;或所述内罩在所述第一容纳孔的侧壁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机心对应设置有第一安装凸起,所述第一安装凸起和所述第一安装槽卡接;
所述内罩在所述第二容纳孔的侧壁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二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海荣詹翔刘进永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雷诺表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