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学系统、摄像模组、电子设备及汽车。光学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于近轴处均为凹面;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五透镜,与第四透镜胶合;及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六透镜。光学系统满足:‑7≤f1/(Rs2‑SAGs2)≤‑4;f1为第一透镜的焦距,Rs2为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SAGs2为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于最大有效口径处的矢高。满足上述设计可提高成像清晰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电子设备及汽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摄像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学系统、摄像模组、电子设备及汽车。
技术介绍
在摄像镜头应用至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以来,设备的拍摄性能也随着用户对高品质摄像需求的提高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对于汽车而言,当摄像镜头应用于汽车以监测汽车周边的道路信息时,摄像画面的优劣将直接影响驾驶者在借住摄像画面进行变道、倒车甚至自动驾驶等方面的安全系数。而对于一般的摄像镜头而言,在入射光线的强度较大的情况下,成像画面容易出现鬼影现象,从而降低摄像画面的清晰度,导致系统无法获得清晰的成像画面。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如提高成像画面清晰度的问题,提供一种光学系统、摄像模组、电子设备及汽车。一种光学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于近轴处均为凹面;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五透镜,与所述第四透镜胶合;及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六透镜;且所述光学系统满足关系:-7≤f1/(Rs2-SAGs2)≤-4;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Rs2为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SAGs2为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于最大有效口径处的矢高。所述第一透镜可具有负屈折力,且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从而能够有效地扩大系统的视场角,使所述光学系统能够收集由大角度入射的光线。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且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于近轴处均为凹面,因此可对来自所述第一透镜的光线进行调节,使得光线能够以小角度入射至像方透镜组,从而有利于成像照度的提升。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能够会聚来自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的光线,使发散的光线能够被约束并完整进入像方系统。由于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均为负透镜,因此具有正屈折力的所述第三透镜能够平衡由所述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产生的球差和位置色差。所述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组成胶合透镜,可有效减少系统色差,且能够减小系统的公差敏感度。另外,由于所述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而所述第五透镜具有负屈折力,这样的设置有利于将入射光线进一步会聚后过渡至后方光学系统,从而可减小系统像端的口径。所述第六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因此所述第六透镜能够有效会聚光线,使经所述第五透镜发散的光线能够以较小的入射角度入射至系统的成像面,从而有利于提升感光元件的感光性能。另外,满足上述关系式条件时,可避免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过于弯曲,从而避免造成入射光线在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与像方各透镜表面发生相互反射而产生严重的鬼影现象,进而提高成像画面的清晰度;另外,也能使所述第一透镜的负屈折力被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从而有利于大角度的光线射入所述光学系统,进而扩大所述光学系统的视场角范围,实现超广角化设计。超过关系式上限时,则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太小,透镜屈折力过强,则像面成像会因所述第一透镜的变化而变得过于敏感,从而容易产生较大的像差;低于关系式下限时,则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过于弯曲而不利于加工制造,且易于导致入射光线在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与像方各透镜之间相互反射而产生鬼影,从而降低所述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另外也会使得所述第一透镜的屈折力不足,不利于大角度的光线进入所述光学系统,从而不利于系统的广角化和小型化设计。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关系:3mm≤f1*f2/f3≤4.5mm;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f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f3为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满足上述关系时,可合理分配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屈折力,使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三透镜所构成的透镜组的屈折力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不会过强,从而可防止对系统的像差校正过度,可以有效地减小整个系统的像差,且有利于降低所述第一至所述第三透镜的公差敏感度。另外,满足上述关系时还能防止该透镜组的屈折力过弱而无法良好地校正系统像差。超过关系式上限时,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的整体屈折力不足,大角度的光线难以进入所述光学系统,从而无法获得足够的物方视场范围,不利于所述光学系统的广角设计。低于关系式下限时,则所述第三透镜的屈折力不足,不利于校正由所述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折射大角度入射光线而产生的像差,从而降低成像质量。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关系:-5≤f2/CT2≤-1;f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CT2为所述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屈折力满足上述关系时,所述第二透镜的屈折力与中心厚度能够得到合理配置,有利于校正入射光线经所述第一透镜折射而产生的像差,进而提升所述光学系统成像质量;超过关系式范围时,则不利于对所述光学系统的像差进行校正,难以拥有成像质量。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关系:1.3≤f3/CT3≤2.1;f3为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CT3为所述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满足上述关系时,所述第三透镜的屈折力与中心厚度能够得到合理配置,可以降低所述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的公差敏感度,降低透镜的加工工艺难度,有利于提升系统的组装良率,进一步的降低生产成本。超过关系式上限时,所述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过薄,系统对于所述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过于敏感,导致透镜的加工很难满足所需的公差要求,从而降低系统的组装良率,不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低于关系式下限时,所述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过大,不利于缩短所述光学系统的长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关系:5≤f45/f≤14;f45为所述第四透镜与所述第五透镜的组合焦距,f为所述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满足上述关系时,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所组成的透镜组整体具有正屈折力,从而能够为系统校正像差。且通过胶合设计,可以将两个元件(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的累加公差设置成一个整合元件的公差,从而可有效减小偏心敏感度,降低系统的组装敏感度,解决透镜工艺制作及透镜组装问题,提高良率。另一方面,组成胶合透镜组的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之间的像差能够相互校正,有利于提升所述光学系统的成像解析度。超过关系式范围时,则不利校正所述光学系统的像差,从而降低成像品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关系:|CT4-CT5|*|α4-α5|≤20mm·10-6/K;CT4为所述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CT5为所述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α4为所述第四透镜的热膨胀系数,α5为所述第五透镜的热膨胀系数。满足上述关系时,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及热膨胀系数能够得到良好的控制,可有效避免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在热胀冷缩的效应下因形变量不同而导致胶合处开裂的问题,以此确保所述光学系统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下仍能拥有稳定且良好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n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n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于近轴处均为凹面;/n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n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n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五透镜,与所述第四透镜胶合;及/n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六透镜;/n且所述光学系统满足关系:/n-7≤f1/(Rs2-SAGs2)≤-4;/n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Rs2为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SAGs2为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于最大有效口径处的矢高。/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
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
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于近轴处均为凹面;
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
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
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五透镜,与所述第四透镜胶合;及
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六透镜;
且所述光学系统满足关系:
-7≤f1/(Rs2-SAGs2)≤-4;
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Rs2为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SAGs2为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于最大有效口径处的矢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关系:
3mm≤f1*f2/f3≤4.5mm;
f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f3为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关系:
-5≤f2/CT2≤-1;
f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CT2为所述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关系:
1.3≤f3/CT3≤2.1;
f3为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CT3为所述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关系:
5≤f45/f≤14;
f45为所述第四透镜与所述第五透镜的组合焦距,f为所述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关系:
|CT4-CT5|*|α4-α5|≤20mm·10-6/K;
CT4为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雄宇,兰宾利,周芮,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欧菲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