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陷预警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16883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3:29
本申请适用于监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地陷预警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能够解决现有道路情况监测手段不足,导致无法进行连续监测和紧急预警的问题。所述方法包括:按照预设策略,控制被监控路段中预先设置的多组电极对在目标时间段内依次进行电流发射;获取多组所述电极对相应的参考电极对在所述目标时间段内,基于发射的所述电流检测到的电位差数据,得到多组电位差数据集合;若基于多组所述电位差数据集合确定出目标电极对,则根据所述目标电极对在所述被监控路段中的位置信息进行地陷预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陷预警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本申请属于监测
,尤其涉及一种地陷预警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道路四通八达,不仅促进了经济的繁荣昌盛,更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便利与快捷。然而,由于道路运输量的增加、管道铺设、降水过多和水土流失等原因,造成的路面塌陷时有发生。所以,为了提前对路面塌陷进行预警,现主要是基于人为后期检测的方式获取道路的情况,以便于根据探测情况作出路面塌陷预警。目前,使用最为频繁的人为后期检测方式为利用探地雷达对路面下空间进行探测,但探测雷达用于地面塌陷监测时重复观测之间的断档期时间太长。对大中型城市来说,同一条道路,可能一年只能重复测量一两次,而可能导致地面塌陷的巨大空洞,有可能在几周或几天之内就形成了。因此,探地雷达只能探测到较长演化周期的道路病害,对于即将发生的地面塌陷,其临灾预报能力有限。而且,因探地雷达的天线有极强的方向性,只对天线下方的物体敏感,当遇到较宽的道路时需要反复测量进行覆盖,而且对不在探测雷达天线正下方的旁侧空洞灵敏度较低。可见,尽管探雷达是迄今为止解决道路病害最有效的非侵入式检测方式,但该人为后期检测方式仍无法满足连续监测城市道路地面塌陷和紧急预警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陷预警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道路情况监测手段不足,导致无法进行连续监测和紧急预警的问题。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陷预警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按照预设策略,控制被监控路段中预先设置的多组电极对在目标时间段内依次进行电流发射;获取多组所述电极对相应的参考电极对在所述目标时间段内,基于发射的所述电流检测到的电位差数据,得到多组电位差数据集合;若基于多组所述电位差数据集合确定出目标电极对,则根据所述目标电极对在所述被监控路段中的位置信息进行地陷预警。采用本申请提供的地陷预警方法,根据预设策略控制被监控路段中预先设备的多组电极在目标时间段内依次进行电流发射,对所述被监控路段进行监测,同时获取多组所述电极对相应的参考电极对在所述目标时间段内,基于发射的所述电流检测到的电位差数据,得到多组电位差数据集合,若基于所述多组电位差数据集合中存在变化较大的电位数据时,确定所述被监控路段的地面底下存在空洞,并在存在空洞的地面区域可能会出现地陷,进一步地根据变化较大的电位数据确定出对应的目标电极对,则根据该目标电极对在所述被监控路段中的位置信息进行地陷预警,实现紧急预警以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陷预警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控制模块,用于按照预设策略,控制被监控路段中预先设置的多组电极对在目标时间段内依次进行电流发射;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多组所述电极对相应的参考电极对在所述目标时间段内,基于发射的所述电流检测到的电位差数据,得到多组电位差数据集合;预警模块,用于若基于多组所述电位差数据集合确定出目标电极对,则根据所述目标电极对在所述被监控路段中的位置信息进行地陷预警。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所述的地陷预警方法。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的地陷预警方法。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终端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地陷预警方法。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二方面至第五方面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地陷预警方法的应用环境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极控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地陷预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地陷预警方法中计算电位差数据的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地陷预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如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术语“如果”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当...时”或“一旦”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意指“一旦确定”或“响应于确定”或“一旦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另外,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申请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为了说明本申请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请参见图1,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与电极控制单元(ECU)连接的终端设备在进行地陷预警时的被监控路段环境的整体结构图。在被监控路段中,沿道路边缘,根据预设距离(如2米)埋设一个电极,电极之间使用电缆相互连接。如图1所示,每若干个(如11个)电极为一组由电缆接入一个独立的电极控制单元。多个电极控制单元所控制的电极交错延路边连续排列布置,或是每个电极控制单元所控制的电极顺序首尾相接,延路边连续布置,形成分布式的路边电极阵列。其中,参见图2,图2为电极控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电极控制单元包括通信模块、电极调度模块、电极切换模块和数据记录与处理模块。所述通信模块用于基于无线或有线网络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控制指令与数据输出,当接收到外部控制指令时,同时接收授时信号,对准所述电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陷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n按照预设策略,控制被监控路段中预先设置的多组电极对在目标时间段内依次进行电流发射;/n获取多组所述电极对相应的参考电极对在所述目标时间段内,基于发射的所述电流检测到的电位差数据,得到多组电位差数据集合;/n若基于多组所述电位差数据集合确定出目标电极对,则根据所述目标电极对在所述被监控路段中的位置信息进行地陷预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陷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按照预设策略,控制被监控路段中预先设置的多组电极对在目标时间段内依次进行电流发射;
获取多组所述电极对相应的参考电极对在所述目标时间段内,基于发射的所述电流检测到的电位差数据,得到多组电位差数据集合;
若基于多组所述电位差数据集合确定出目标电极对,则根据所述目标电极对在所述被监控路段中的位置信息进行地陷预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陷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电极对包括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的电流覆盖区域与所述第二电极的电流覆盖区域在所述被监控路段中存在重叠区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陷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预设策略,控制被监控路段中预先设置的多组电极对在目标时间段内依次进行电流发射,包括:
当多组所述电极对中的任一组电极对进行电流发射时,该组所述电极对中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依次进行电流发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陷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电极对包括第一参考电极和第二参考电极;
所述获取多组所述电极对发射电流时相应的参考电极对在所述目标时间段内,基于发射的所述电流检测到的电位差数据,包括:
获取在所述目标时间段内所述第一电极进行电流发射时,所述第一参考电极的第一电位值和所述第二参考电极的第二电位值;
获取在所述目标时间段内所述第二电极进行电流发射时,所述第一参考电极的第三电位值和所述第二参考电极的第四电位值;
基于所述第一电位值、所述第二电位值、所述第三电位值以及所述第四电位值,计算得到所述电极对相应的参考电极对在所述目标时间段内的电位差数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陷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电位值、所述第二电位值、所述第三电位值以及所述第四电位值,计算得到所述电极对相应的参考电极对在所述目标时间段内的电位差数据,包括:
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所述电位差数据,
K=|(M1+(-M2))-(N1+(-N2))|
其中,K表示所述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迪琨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