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溶液空调室内温、湿度控制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16637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3: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溶液空调室内温、湿度控制系统,包括多种传感器及温、湿度调节模块;一种基于AI控制的溶液空调室内温、湿度控制方法,包括:分别采集室外环境温、湿度和室内环境温、湿度;根据室外环境温、湿度和室内环境温、湿度之间的温、湿度差值控制分别装设于机组内的冷冻水电动阀、溶液电动阀和电动风阀的运行开度和风机的转速,以调节室内环境温、湿度。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实现利用室内、外参数的反馈精准的控制机组对室内温、湿度及风量的作用,从而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基础上还能通过AI控制节能降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溶液空调室内温、湿度控制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
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溶液空调室内温、湿度控制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建筑能耗约占全球总能耗1/3以上,在发达国家占比超过40%,在我国占比超过20%,其中,空调更是建筑能耗大户。目前,中国每年建筑竣工面积约为25亿平方米,推动超低排放的绿色建筑不仅有利于节能减排,同时也能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在此过程中空调的AI智能控制可以很大程度的节能降耗,再结合溶液除湿技术本身的节能特点,都在积极的引导全社会对建筑节能提高重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溶液空调室内温、湿度控制系统及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溶液空调室内温、湿度控制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室内温度传感器、一个室内湿度传感器,装设于室内,用于采集室内温度、湿度;至少一个室外温度传感器、一个室外湿度传感器,装设于机组进风口,用于采集机组进风温度、湿度;至少一个冷冻水温度传感器、一个冷冻水流量传感器,装设于预冷段进水管处,用于采集机组预冷段温度、流量;至少一个预冷段温度传感器、一个预冷段湿度传感器,装设于预冷段过风位置,用于采集机组预冷段过风温度、湿度;至少一个除湿侧溶液温度传感器、一个除湿侧流量传感器,装设于溶液箱内及加液管处,用于采集机组溶液除湿侧温度、流量;至少一个再生侧溶液温度传感器、一个再生侧流量传感器,装设于溶液箱内及加液管处,用于采集机组溶液再生侧温度、流量;至少一个溶液除湿侧温度传感器、一个溶液除湿侧湿度传感器,装设于溶液除湿侧送风段,用于采集机组溶液除湿段过风温度、湿度;至少一个溶液再生侧温度传感器、一个溶液再生侧湿度传感器,装设于溶液再生侧送风段,用于采集机组溶液再生段过风温度、湿度;至少一个机组混风段温度传感器、一个机组混风段湿度传感器,装设于混风箱内,用于采集机组混风段过风温度、湿度;至少一个机组送风段温度传感器、一个机组送风段湿度传感器,装设于机组送风口位置,用于采集机组送风段温度、湿度;温、湿度调节模块,分别与所述室内温度传感器、室内湿度传感器、室外温度传感器、室外湿度传感器、冷冻水温度传感器、冷冻水流量传感器、预冷段温度传感器、预冷段湿度传感器、冷冻水电动阀、除湿侧溶液温度传感器、除湿侧流量传感器、再生侧溶液温度传感器、再生侧流量传感器、溶液除湿侧温度传感器、溶液除湿侧湿度传感器、溶液再生侧温度传感器、溶液再生侧湿度传感器、电动风阀、机组混风段温度传感器、机组混风段湿度传感器、机组送风段温度传感器、机组送风段湿度传感器相连接。优选的,所述温、湿度调节模块包括: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室内温、湿度是否达到室内温、湿度阈值,并输出第一判断结果;差值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送风温、湿度与所述室内温、湿度之间的差值;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送风温、湿度达到室内温、湿度之间的差值时,判断所述温、湿度差值是否达到启动温、湿度阈值,并输出第二判断结果;冷冻水电动阀控制单元、溶液电动阀控制单元、风机和电动风阀控制单元,用于在第二判断结果为所述温湿度差值达到启动温、湿度阈值时,启动调节冷冻水电动阀开度、溶液电动阀开度、风机和电动风阀开度,并根据预设的温、湿度差值与冷冻水、溶液流量的对应关系控制所述冷冻水电动阀开度、溶液电动阀开度、电动风阀开度和风机的转速,在所述第二判断结果为所述温、湿度差值未达到温、湿度启动阈值时,停止所述冷冻水电动阀开度、溶液电动阀开度、电动风阀开度和风机的转速变化。优选的,所述的温、湿度调节模块还包括:AI智能温、湿度控制单元,用于与AI大数据共享室内环境温、湿度数据,并预测室外环境温、湿度。优选的,所述AI智能温、湿度控制单元包括:温、湿度数据共享单元,用于将采集的室外环境温、湿度上传至AI大数据库,并从AI大数据库获取室外环境温、湿度;AI智能温、湿度预测单元,与所述数据共享单元相连,用于预先判断室外环境温、湿度;AI温、湿度学习模型单元,用于根据室外环境温、湿度建立温、湿度预测模型,并根据所述温、湿度预测模型输出预测的地点、时间的室外环境温、湿度;反馈单元,分别与所述温、湿度共享单元、所述AI智能温、湿度预测单元以及AI温、湿度学习模型单元相连,用于将所述室内及室外环境温、湿度反馈至所述温、湿度调节模块,以供所述温、湿度调节模块根据所述反馈单元输出的室、内外环境温、湿度调节所述室内环境温、湿度。优选的,所述AI智能温、湿度预测单元预先判断室外环境温、湿度采用以下方式:根据定位信息获取对应时区的天气预报中的室外温、湿度来预先判断室外环境温、湿度。一种溶液空调室内温、湿度控制方法,包括:分别采集室外环境温、湿度和室内环境温、湿度;根据室外环境温、湿度和室内环境温、湿度之间的温、湿度差值控制分别装设于机组内的冷冻水电动阀、溶液电动阀和电动风阀的运行开度和风机的转速,以调节室内环境温、湿度。优选的,根据室外环境温、湿度与室内环境温、湿度之间的温、湿度差值控制分别装设于机组内的冷冻水电动阀、溶液电动阀和电动风阀的运行开度和风机的转速的一种实现方式包括:判断室内温、湿度是否达到室内温、湿度阈值,并在室内环境温、湿度达到室内环境温、湿度阈值时获取室外环境温、湿度与室内环境温、湿度之间的温、湿度差值。判断温、湿度差值是否达到启动温、湿度阈值,在温、湿度差值达到启动温、湿度阈值时,启动机组内的冷冻水电动阀、溶液电动阀和电动风阀的运行开度和风机的转速,并根据预设的温、湿度差值与冷冻水电动阀、溶液电动阀和风机和电动风阀的对应关系控制冷冻水电动阀、溶液电动阀和电动风阀的开度和风机的转速,在温、湿度差值未达到启动温、湿度阈值时,停止冷冻水电动阀、溶液电动阀和电动风阀的开度和风机的转速的状态变化。优选的,所述室外温湿度AI智能控制方法包括:与天气预报共享室外环境数据,并预测室外环境温、湿度。优选的,所述与天气预报共享室外环境数据,并预测室外环境温、湿度的一种实现方式包括:将采集的室外环境温、湿度上传至天气预报和AI大数据平台;预先判断室外环境温、湿度;根据室外的环境温、湿度建立温、湿度预测模型,并根据温、湿度预测模型预测输出预测的位置、时间的外部环境温、湿度。优选的,所述预先判断室外环境数据,采用以下一种实现方式:根据位置信息获取对应时段的天气预报中的温、湿度或从AI大数据中获取对应位置、时段的环境信息预先判断外部环境温、湿度。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空调的AI智能控制可以很大程度的节能降耗,为室内提供所需最佳温、湿度环境,保证舒适节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溶液空调室内温、湿度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温、湿度调节模块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智能温、湿度控制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溶液空调室内温、湿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至少一个室内温度传感器1、一个室内湿度传感器2,装设于室内,用于采集室内温度、湿度;/n至少一个室外温度传感器3、一个室外湿度传感器4,装设于机组进风口,用于采集机组进风温度、湿度;/n至少一个冷冻水温度传感器5、一个冷冻水流量传感器6,装设于预冷段进水管处,用于采集机组预冷段温度、流量;/n至少一个预冷段温度传感器7、一个预冷段湿度传感器8,装设于预冷段过风位置,用于采集机组预冷段过风温度、湿度;/n至少一个除湿侧溶液温度传感器10、一个除湿侧流量传感器11,装设于溶液箱内及加液管处,用于采集机组溶液除湿侧温度、流量;/n至少一个再生侧溶液温度传感器12、一个再生侧流量传感器13,装设于溶液箱内及加液管处,用于采集机组溶液再生侧温度、流量;/n至少一个溶液除湿侧温度传感器14、一个溶液除湿侧湿度传感器15,装设于溶液除湿侧送风段,用于采集机组溶液除湿段过风温度、湿度;/n至少一个溶液再生侧温度传感器16、一个溶液再生侧湿度传感器17,装设于溶液再生侧送风段,用于采集机组溶液再生段过风温度、湿度;/n至少一个机组混风段温度传感器19、一个机组混风段湿度传感器20,装设于混风箱内,用于采集机组混风段过风温度、湿度;/n至少一个机组送风段温度传感器21、一个机组送风段湿度传感器22,装设于机组送风口位置,用于采集机组送风段温度、湿度;/n温、湿度调节模块110,分别与所述室内温度传感器1、室内湿度传感器2、室外温度传感器3、室外湿度传感器4、冷冻水温度传感器5、冷冻水流量传感器6、预冷段温度传感器7、预冷段湿度传感器8、冷冻水电动阀9、除湿侧溶液温度传感器10、除湿侧流量传感器11、再生侧溶液温度传感器12、再生侧流量传感器13、溶液除湿侧温度传感器14、溶液除湿侧湿度传感器15、溶液再生侧温度传感器16、溶液再生侧湿度传感器17、电动风阀18、机组混风段温度传感器19、机组混风段湿度传感器20、机组送风段温度传感器21、机组送风段湿度传感器22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溶液空调室内温、湿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室内温度传感器1、一个室内湿度传感器2,装设于室内,用于采集室内温度、湿度;
至少一个室外温度传感器3、一个室外湿度传感器4,装设于机组进风口,用于采集机组进风温度、湿度;
至少一个冷冻水温度传感器5、一个冷冻水流量传感器6,装设于预冷段进水管处,用于采集机组预冷段温度、流量;
至少一个预冷段温度传感器7、一个预冷段湿度传感器8,装设于预冷段过风位置,用于采集机组预冷段过风温度、湿度;
至少一个除湿侧溶液温度传感器10、一个除湿侧流量传感器11,装设于溶液箱内及加液管处,用于采集机组溶液除湿侧温度、流量;
至少一个再生侧溶液温度传感器12、一个再生侧流量传感器13,装设于溶液箱内及加液管处,用于采集机组溶液再生侧温度、流量;
至少一个溶液除湿侧温度传感器14、一个溶液除湿侧湿度传感器15,装设于溶液除湿侧送风段,用于采集机组溶液除湿段过风温度、湿度;
至少一个溶液再生侧温度传感器16、一个溶液再生侧湿度传感器17,装设于溶液再生侧送风段,用于采集机组溶液再生段过风温度、湿度;
至少一个机组混风段温度传感器19、一个机组混风段湿度传感器20,装设于混风箱内,用于采集机组混风段过风温度、湿度;
至少一个机组送风段温度传感器21、一个机组送风段湿度传感器22,装设于机组送风口位置,用于采集机组送风段温度、湿度;
温、湿度调节模块110,分别与所述室内温度传感器1、室内湿度传感器2、室外温度传感器3、室外湿度传感器4、冷冻水温度传感器5、冷冻水流量传感器6、预冷段温度传感器7、预冷段湿度传感器8、冷冻水电动阀9、除湿侧溶液温度传感器10、除湿侧流量传感器11、再生侧溶液温度传感器12、再生侧流量传感器13、溶液除湿侧温度传感器14、溶液除湿侧湿度传感器15、溶液再生侧温度传感器16、溶液再生侧湿度传感器17、电动风阀18、机组混风段温度传感器19、机组混风段湿度传感器20、机组送风段温度传感器21、机组送风段湿度传感器22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溶液空调室内温、湿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湿度调节模块110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111,用于判断室内温、湿度是否达到室内温、湿度阈值,并输出第一判断结果;
差值获取单元112;用于获取送风温、湿度与所述室内温、湿度之间的差值;
第二判断单元113,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送风温、湿度达到室内温、湿度之间的差值时,判断所述温、湿度差值是否达到启动温、湿度阈值,并输出第二判断结果;
冷冻水电动阀控制单元116、溶液电动阀控制单元117、风机和电动风阀控制单元114,用于在第二判断结果为所述温湿度差值达到启动温、湿度阈值时,启动调节冷冻水电动阀开度、溶液电动阀开度、风机和电动风阀开度,并根据预设的温、湿度差值与冷冻水、溶液流量的对应关系控制所述冷冻水电动阀开度、溶液电动阀开度、电动风阀开度和风机的转速,在所述第二判断结果为所述温、湿度差值未达到温、湿度启动阈值时,停止所述冷冻水电动阀开度、溶液电动阀开度、电动风阀开度和风机的转速变化。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溶液空调室内温、湿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湿度调节模块110还包括:
AI智能温、湿度控制单元115,用于与AI大数据共享室内环境温、湿度数据,并预测室外环境温、湿度。


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施鹏褚世君解彬郭亚东徐荣张昕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国微华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张昕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