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庭生活用水节能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16391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3: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家庭生活用水节能系统,包括接收污水单元,包括多个接收管路、设置在各个接收管路上的第一泵;输出污水单元,包括多个输出管路、设置在各个输出管路上的第二泵;集污单元,包括沿上下布置的多个集水罐,接收管路、集水罐、输出管路一一对应连通,各个集水罐上端具有溢流口,相邻两个集水罐位于上侧的集水罐内的污水经由其溢流口流入至下侧的集水罐内,最下侧集水罐的溢流口通过排污管道连接至污水处理厂。从而实现家庭生活污水的分类回收、收集存储和再利用,提高家庭生活用水的使用效率,缓解污水处理厂的压力,更加环保节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家庭生活用水节能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村家庭污水回收再利用
,特别涉及一种家庭生活用水节能系统。
技术介绍
根据网上大数据显示,一户四口之家日均用水至少500升。其中,一日三餐所需用水总共约60升,包括了洗菜用水和清洗餐具用水。早晚洗漱用水,涵盖刷牙洗脸用水,每人刷一次牙用水约350毫升,共计350*4*2=2800毫升,即2.8升。人均洗脸依次用水约1.5升,共计1.5*4*2=12升。还有洗澡用水,由于冬夏两季用水量不同,平均约80升。加上洗衣服用水,以迷你全自动洗衣机为例,一次用水约40升。还有马桶冲洗用水量,一次冲洗用水约6升,四口之家每天要冲洗总计20次,共计20*6=120升。拖一次地用水约50升,外加洗车,清洁其他设备等用水约60升,一户四口之家日用水量大概在500升左右,这些用水中,废水可重新利用的有洗衣机产生的废水约40升,三餐用水约60升,洗漱用水约14升,洗澡废水80升,总共可重新利用的废水产生量约为194升。上述产生的家庭生活用水大多通过排污管道直接排放至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污水未加以有效利用,水资源浪费严重。另外,大型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生活污水较为单一、片面,未能将生活污水细化分类分批处理,浪费污水处理成本和能耗。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对家庭污水分类回收循环利用、缓解污水处理厂压力、环保节能的家庭生活用水节能系统。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家庭生活用水节能系统,包括:接收污水单元,包括多个接收管路、设置在各个所述接收管路上的第一泵;输出污水单元,包括多个输出管路、设置在各个所述输出管路上的第二泵;集污单元,包括沿上下布置的多个集水罐,所述接收管路、所述集水罐、所述输出管路一一对应连通,各个所述集水罐上端具有溢流口,相邻两个所述集水罐位于上侧的集水罐内的污水经由其溢流口流入至下侧的集水罐内,最下侧集水罐的溢流口通过排污管道连接至污水处理厂。通过设置接收污水单元、集污单元、输出污水单元以及排污管道,从而实现家庭生活污水的分类回收、收集存储和再利用,通过多个集水罐上下布置且相邻两个集水罐通过溢流口流体连通,从而使得各集水罐在集满污水时,污染程度较轻的一类污水能够溢流汇至污染程度较重的二类污水中,提高了家庭生活用水的使用效率,缓解污水处理厂的压力,更加环保节能。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还包括连接在各个所述接收管路上的污水过滤组件。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的污水过滤组件包括Y形过滤器与/或过流式紫外线杀菌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优选方案,相邻两个所述集水罐位于上侧的集水罐至少有部分设置在下侧的集水罐内部。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集水罐内底部设有杂质沉降槽。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的接收污水单元被配置成接收来自污水产生单元排放的不同类污水,所述的污水产生单元包括用于排放一类污水的厨房洗菜池排污管和厨房净水器排污管、用于排放二类污水的淋浴间排污管和卫生间洗手池排污管以及洗衣房排污管,一部分所述接收管路与厨房洗菜池排污管和厨房净水器排污管分别相连通,另一部分所述接收管路与淋浴间排污管和卫生间洗手池排污管以及洗衣房排污管分别相连通。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至少有部分所述接收管路上设有歧管路,并通过该歧管路与所述排污管道相连通,所述歧管路与接收管路的连接处设置有阀,所述的阀被配置成导通或关闭所述接收管路至排污管道的回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的输出污水单元被配置成将不同类污水分别输出至污水再利用单元,所述的污水再利用单元包括供二类污水输入的卫生间马桶供水箱、供一类污水输入的花圃供水管和车库洗车间供水管,多个所述输出管路与卫生间马桶供水箱、花圃供水管和车库洗车间供水管分别相连通。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应用于新农村自建房的管路布局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所示新农村自建房的厨房洗菜池排污管以及阀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集污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污水回收和再利用流程示意图;其中:100、家庭生活用水节能系统;10、污水产生单元;101、厨房洗菜池排污管;1011、污水回收流道;1012、污水直排流道;102、厨房净水器排污管;103、淋浴间排污管;104、卫生间洗手池排污管;105、洗衣房排污管;20、污水再利用单元;201、卫生间马桶供水箱;202、花圃供水管;203、车库洗车间供水管;30、污水处理厂;1、接收污水单元;11、一类污水接收管路;12、二类污水接收管路;2、集污单元;21、母罐;211、二类污水进口;212、二类污水出口;213、污水直排口;22、子罐;221、一类污水进口;222、一类污水出口;223、开口;23、杂质沉降槽;3、输出污水单元;31、一类污水输出管路;32、二类污水输出管路;4、泵;5、排污管道;6、阀;7、污水过滤组件。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达成目的及功效,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并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专利技术主要针对新农村建设而专利技术,新农村建房管路较简单,易改造。并且在全球水资源紧张的前提下,我们对节水更加重视。以家庭为单位对家庭污水进行分类处理。如家用净水器产生废水,虽然达不到饮用水级别,但是可以加以收集,进行其他使用。故此,本专利技术涉及到家庭污水的回收、处理、再利用,在家庭内完成。提高了家庭用水的效率,缓解了污水处理厂的压力,适用于新农村自建房,可复制能力强,符合国计民生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如图1所示,家庭生活用水节能系统100包括接收污水单元1、集污单元2、输出污水单元3以及排污管道5。接收污水单元1用于接收污水产生单元10产生的污水,其包括一类污水接收管路11和二类污水接收管路12。集污单元2包括子罐22和母罐21,子罐22用于收集来自一类污水接收管路11接收的一类污水,母罐21用于收集来自二类污水接收管路12接收的二类污水。输出污水单元3,其包括一类污水输出管路31和二类污水输出管路32,其中一类污水输出管路31用于将集污单元2收集的一类污水输送至污水再利用单元20内使用,二类污水输出管路32用于将集污单元2收集的二类污水输送至污水再利用单元20内使用。具体的,污水产生单元10包括用于排放一类污水的厨房洗菜池排污管101和厨房净水器排污管102、用于排放二类污水的淋浴间排污管103和卫生间洗手池排污管104以及洗衣房排污管105。厨房洗菜池排污管101以及厨房净水器排污管102排放的污水均为一类污水,像这种一类污水通常含有的杂质较少、无异味,可作为花圃灌溉用水、洗车房洗车用水以及房间内拖地用水。淋浴间排污管103、卫生间洗手池排污管104以及洗衣房排污管105排放的污水均为二类污水,这类污水一般含有洗浴产品,化学成分较多,但很少有不溶性杂质,显然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家庭生活用水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接收污水单元(1),包括多个接收管路、设置在各个所述接收管路上的第一泵;/n输出污水单元(3),包括多个输出管路、设置在各个所述输出管路上的第二泵;/n集污单元(2),包括沿上下布置的多个集水罐,所述接收管路、所述集水罐、所述输出管路一一对应连通,各个所述集水罐上端具有溢流口,相邻两个所述集水罐位于上侧集水罐内的污水经由其溢流口流入至下侧的集水罐内,最下侧集水罐的溢流口通过排污管道(5)连接至污水处理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家庭生活用水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污水单元(1),包括多个接收管路、设置在各个所述接收管路上的第一泵;
输出污水单元(3),包括多个输出管路、设置在各个所述输出管路上的第二泵;
集污单元(2),包括沿上下布置的多个集水罐,所述接收管路、所述集水罐、所述输出管路一一对应连通,各个所述集水罐上端具有溢流口,相邻两个所述集水罐位于上侧集水罐内的污水经由其溢流口流入至下侧的集水罐内,最下侧集水罐的溢流口通过排污管道(5)连接至污水处理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庭生活用水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在各个所述接收管路上的污水过滤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家庭生活用水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污水过滤组件包括Y形过滤器与/或过流式紫外线杀菌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庭生活用水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集水罐位于上侧的集水罐至少有部分位于下侧的集水罐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家庭生活用水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罐内底部设有杂质沉降槽(2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庭生活用水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收污水单元(1)被配置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达邱健祁林凡汪雨珊顾方辰曹宇航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