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一种玉米植株纹枯病发病的方法,包括:S1、纹枯病菌的获取;S2、纹枯病菌的纯化;S3、纹枯病菌的扩大培养;S4、纹枯病菌的植株接种。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直接对植株进行纹枯病菌体的接种,提高了玉米植株纹枯病发病的成功率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玉米植株纹枯病发病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玉米植株纹枯病发病的方法。
技术介绍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也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农作物,其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水稻和小麦。玉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纤维素等,具有开发高营养、高生物学功能食品的巨大潜力。玉米纹枯病是我国玉米主产区主要真菌性病害之一,并且呈逐年加重及加速蔓延趋势,严重制约玉米产量与品质。玉米纹枯病主要危害叶鞘、叶片和穗部,也侵害茎秆。最初多由近地面的叶鞘发病,由下而上逐步发展。其症状为在叶片和叶鞘上形成典型的呈暗绿色水浸状的同心斑,大面积覆盖被侵染叶片和苞叶,或形成不规则的云纹状病斑,中部灰褐色,边缘深褐色,随后病斑逐渐扩大,包围整个叶鞘,叶片干枯。病斑向上扩展至果穗基部,果穗停止发育并迅速发展至全穗,最后死亡。相关技术中,主要采用自然接种和人工接种两种方式诱发玉米植物纹枯病发病。。但均存在不足之处。自然接种是将玉米植株种植于天然高发病害田块自然环境下发病,研究依赖于自然条件下的温度和湿度,因此具有不可控性,难以把握。一方面寻找多点适合发病的地块,对实验研究产生了限制;另一方面,植物生长的季节性造成了研究周期长。人工接种虽然能缩短时间,无季节性限制,但由于纹枯病对温度和湿度要求较高,接种人员难以把控接种时间和方法,容易造成人工接种发病菌难成活、接种发病率不高等问题。基于此,一种成功率高、可靠的玉米纹枯病诱发的方法的出现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玉米植株纹枯病发病的方法,以解决相关技术中传统玉米植株纹枯病发病成功率不高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玉米植株纹枯病发病的方法,包括:S1、纹枯病菌的获取:取玉米纹枯病发病株茎和叶的病健交叉部位带病斑的组织,消毒去除杂菌,水洗、吸干水分,第一培养基培养,至组织长出菌丝;挑取组织的边缘长出的菌丝顶端,于PDA斜面培养基上培养,备用;S2、纹枯病菌的纯化:无菌水冲洗S1中制备的菌体产生的孢子,并将所述孢子的浓度稀释为108CFU/mL,然后取80~200mL稀释后的悬浮液涂覆于琼脂培养基,培养;切下带有单孢子的琼脂培养基,并将单孢子移植到第二培养基上培养,备用;S3、纹枯病菌的扩大培养:将S2中的所述第二培养基置于黑暗的环境下培养;S4、纹枯病菌的植株接种:将S3中备用的菌种培养液用无菌水稀释,并配置浓度为102~106个/mL的分生孢子滤液,备用;于田间选取玉米植株处于大喇叭口期的幼苗,取1~5ml稀释后的菌液注射于幼苗第三叶与茎秆相连的叶鞘处;玉米纹枯病发病环境培养,得发纹枯病的玉米植株。可选地,在S1中,所述消毒杀死杂菌,水洗、吸干水分的具体步骤包括:将带有病斑的组织先于乙醇中浸泡10~20秒,然后移入质量分数为0.1%~0.3%的升汞溶液中浸泡2~6分钟,以消毒去除杂菌;将消毒后的组织转入蒸馏水中洗涤3次,吸水纸吸干水分。可选地,所述第一培养基和所述第二培养基均为PDA培养基;所述PDA培养基的组分包括马铃薯、葡萄糖、琼脂、水;其中,所述马铃薯、所述葡萄糖、所述琼脂及所述水的质量之比为200:10~20:17~20:1000。可选地,在S1中,所述第一培养基培养的具体步骤包括:将所述第一培养基于25℃条件下静置培养3~5天。可选地,在S4中,所述玉米纹枯病发病环境具体为:所述玉米纹枯病发病的环境温度为25~30℃,相对湿度为80~95%。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技术中,通过直接对植株进行纹枯病菌体的接种,提高了玉米植株纹枯病发病的成功率和可靠性。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玉米植株纹枯病发病的方法,包括:S1、纹枯病菌的获取:取玉米纹枯病发病株茎和叶的病健交叉部位带病斑的组织,消毒去除杂菌,水洗、吸干水分,第一培养基培养,至组织长出菌丝;挑取组织的边缘长出的菌丝顶端,于PDA斜面培养基上培养,备用;S2、纹枯病菌的纯化:无菌水冲洗S1中制备的菌体产生的孢子,并将所述孢子的浓度稀释为108CFU/mL,然后取80~200mL稀释后的悬浮液涂覆于琼脂培养基,培养;切下带有单孢子的琼脂培养基,并将单孢子移植到第二培养基上培养,备用;S3、纹枯病菌的扩大培养:将S2中的所述第二培养基置于黑暗的环境下培养;S4、纹枯病菌的植株接种:将S3中备用的菌种培养液用无菌水稀释,并配置浓度为102~106个/mL的分生孢子滤液,备用;于田间选取玉米植株处于大喇叭口期的幼苗,取1~5ml稀释后的菌液注射于幼苗第三叶与茎秆相连的叶鞘处;玉米纹枯病发病环境培养,得发纹枯病的玉米植株。可选地,在S1中,所述消毒杀死杂菌,水洗、吸干水分的具体步骤包括:将带有病斑的组织先于乙醇中浸泡10~20秒,然后移入质量分数为0.1%~0.3%的升汞溶液中浸泡2~6分钟,以消毒去除杂菌;将消毒后的组织转入蒸馏水中洗涤3次,吸水纸吸干水分。可选地,所述第一培养基和所述第二培养基均为PDA培养基;所述PDA培养基的组分包括马铃薯、葡萄糖、琼脂、水;其中,所述马铃薯、所述葡萄糖、所述琼脂及所述水的质量之比为200:10~20:17~20:1000。可选地,在S1中,所述第一培养基培养的具体步骤包括:将所述第一培养基于25℃条件下静置培养3~5天。可选地,在S4中,所述玉米纹枯病发病环境具体为:所述玉米纹枯病发病的环境温度为25~30℃,相对湿度为80~95%。为更好地对本专利技术中玉米植株纹枯病发病的方法的发病效果进行深入的说明,选用一下实施例组进行详细阐述。应当理解,下列实施例组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中筛选方法的效果,并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筛选方法。实施例组1在相同接种量下接种不同纹枯病菌体浓度对玉米植株纹枯病发病的影响1、试验过程:取经过灭菌的培养皿3个,每个培养皿中加灭菌水0.5ml,取玉米纹枯病发病株茎和叶的病健交叉部位带病斑的组织,在酒精中浸10秒后,再将其移入0.1%的升汞中约3分钟后,将其样品转入蒸馏水中洗3次,用灭菌后的吸水纸吸干多余的水分,将其放在PDA培养基上25℃进行培养,5天后,挑取组织边缘长出的菌丝顶端,转接到PDA斜面试管中,置于25℃恒温条件下培养5天后在4℃冰箱内储存备用,用于鉴定纯化;上述分离的菌株在PDA平板上培养7天,加无菌水10ml用接种环轻洗培养菌落,配置分生孢子悬浮液;然后用无菌水进行孢子梯度稀释,直至普通光学显微镜40倍视野中看见1~2分生孢子为止,最后将取100mL稀释后的悬浮液均匀涂摸于琼脂培养基上24小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单个分生孢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玉米植株纹枯病发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S1、纹枯病菌的获取:取玉米纹枯病发病株茎和叶的病健交叉部位带病斑的组织,消毒去除杂菌,水洗、吸干水分,第一培养基培养,至组织长出菌丝;挑取组织的边缘长出的菌丝顶端,于PDA斜面培养基上培养,备用;/nS2、纹枯病菌的纯化:无菌水冲洗S1中制备的菌体产生的孢子,并将所述孢子的浓度稀释为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玉米植株纹枯病发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纹枯病菌的获取:取玉米纹枯病发病株茎和叶的病健交叉部位带病斑的组织,消毒去除杂菌,水洗、吸干水分,第一培养基培养,至组织长出菌丝;挑取组织的边缘长出的菌丝顶端,于PDA斜面培养基上培养,备用;
S2、纹枯病菌的纯化:无菌水冲洗S1中制备的菌体产生的孢子,并将所述孢子的浓度稀释为108CFU/mL,然后取80~200mL稀释后的悬浮液涂覆于琼脂培养基,培养;切下带有单孢子的琼脂培养基,并将单孢子移植到第二培养基上培养,备用;
S3、纹枯病菌的扩大培养:将S2中的所述第二培养基置于黑暗的环境下培养;
S4、纹枯病菌的植株接种:将S3中备用的菌种培养液用无菌水稀释,并配置浓度为102~106个/mL的分生孢子滤液,备用;于田间选取玉米植株处于大喇叭口期的幼苗,取1~5ml稀释后的菌液注射于幼苗第三叶与茎秆相连的叶鞘处;玉米纹枯病发病环境培养,得发纹枯病的玉米植株。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植株纹枯病发病的方法,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绪冰,彭绪伟,覃远照,李大伟,彭绪朋,彭勇宜,刘宗坤,彭飞宜,彭绪东,张宏林,田文华,向慧玲,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康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