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棒材无损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6108 阅读:3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管棒材无损检测装置。它属于金属探伤装置。它由壳体、探头和导套组成。其特点是:导套的内径分小内径段和大内径段,小内径段分别设置在探头两侧的圆孔上,三者又形成很短的卡制段,由于小内径段长度的缩短,则卡制段的内径可以缩小,故本装置对于弯曲度小于10‰毫米的金属管棒材,都能进行无损检测,其周向灵敏度波动不大于3dB,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管棒材无损检测装置,它属于金属探伤装置。目前,对管棒材的缺陷进行无损检测,常用超声波探伤或涡流探伤。这两种探伤又常用探头环绕管棒材旋转和管棒材直线推进的方法或者用圆形探头(俗称穿过式探头),让管棒材从探头中间穿过进行探伤。探头旋转会产生一个圆心,圆形探头也有一个圆心,当管棒材穿过时,均要求从其中心通过,使两者保持同心,但在实际工作中是很难达到的。因此,在探伤时允许其稍有偏心,使其周向的灵敏度波动不大于3dB的国标要求。在管棒材出厂时,对其弯曲度均有要求,如冷拔钢管规定其弯曲度小于1.5毫米/米。由于,管棒材较长,一般在3-12米,特别是吊装、运输等原因,使管棒材的弯曲度增大。现有探伤的装置,对于弯曲度较大的管棒材进行探伤时,就无法达到上述探伤国标的要求,其后果会出现对缺陷大量漏检或大量误报。造成管棒材缺陷的漏检或误报,其主要原因在于现有探伤装置中导套的现有结构不合理,它不适宜用于较大弯曲度的管棒材的检测,因为导套装在探伤两端的圆孔上,两者组成一个使被检测物进出探头检测较长的通道,而导套起到保护探头和引导被检测物顺利通过探头的作用。当弯曲度较大的被检测物进入通道检测时,就容易产生如下的情况(1)被检测物不易通过会被卡住,无法进行探伤;(2)为了进行探伤,必须放大导套内径,使被检测物能通过,其圆心与探头圆心之间就出现偏心过大的现象。偏心过大,则周向的灵敏度波动就会大于3dB,即超过国标的规定,因此,就出现对缺陷漏检或误报的情况。由于,现有进口探伤设备检测装置的导套与探头组成较长的等内径通道,其对被检测物的弯曲度有严格的要求。而我国生产管棒材的弯曲度较大,再加上吊装和运输等原因,其弯曲度就更大了,就无法在进口探伤机上进行检测。为了克服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使弯曲度较大的管棒材在探伤时,使管棒材与探头之间保持有较好的同心,则必须缩短导套的小内径段的长度,并使小内径段的内径尽量接近管棒材的外径,两者间隙愈小,则偏心就越小,所测周面的灵敏度波动值就小于3dB,从而使其达到或小于有关探伤标准的规定。本技术是一种管棒材无损检测装置,它由壳体、探头和导套所组成。导套的内径分大内径段和小内径段,小内径段的长度小于大内径段的长度,小内径段为等内径,两导套的小内径段分别设置在探头形成的圆心两侧,小内径段的内径小于探头的内径,而导套的小内径段和探头又组成了卡制段。大内径段为等内径或者为锥体形内径。导套可分为整体式或组合式整体式导套的小内径段的内径与大内径段的等内径之间的连接,可制成锥体形;小内径段的内径与大内径段的锥体形内径之间的连接,可制一斜度或圆弧形。组合式导套它由小内径段管和大内径段管组成,将两管排列组合成一体,将其套装在壳体内的固定位置上。在导套的外周上设置有橡皮弹性圈,并在检测装置的底部装有弹簧。本技术根据我国管棒材弯曲度较大的实情,对现有进口探伤设备检测装置的导套进行改进,使被检测物在通过探头时,两者的圆心尽量保持同心,减小偏心,使其周向灵敏度波动小于3dB,符合国标的规定。偏心的产生与通道的长度、截面及弯曲度的大小有关。如通道的长度为定值,为了能使被检测物通过,则导套的内径必须增大,其圆心与探头圆心的同心度相距就大,偏心亦大,周向灵敏度波动就较大;如被检测物的弯曲度为定值,若缩短通道的长度,就可减小导套内径,则被检测物通过探头时,两者圆心相距较小,偏心也小,所得周向灵敏度波动就小。因此,尽量缩短通道中小内径的长度,就能缩小导套中小内径段的内径,使被检测物与探头之间有较好同心度,使其检测灵敏度波动达到国标的规定。本技术与现有技术比较,其优点是能对弯曲度较大的管棒材进行探伤,且对其缺陷不会出现漏检和误报,保证了检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本技术还可以从以下附图和实施例得到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检测装置示意图。图2是图1的顶视示意图。图3和图4是本技术检测装置中探头和导套的纵向剖视分解示意图。图5是原有检测装置中探头和导套纵向剖视分解示意图。图面编号1-壳体,2、4-导套,3-探头,5-橡皮弹性圈,A、a-探头宽,L-小内径段,L2、L-等内径段,L1-不等内径长。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述。本技术是一种管棒材无损检测装置,它由壳体1、导套2、4、探头3等主要部件所组成。整体式导套2、4(见图3所示)的内径,分锥体形大内径段L1和小内径段L,在两者的结合处车成斜度或者圆弧过度,使其连成一体。整体式导套2和4的外周上套装多个橡皮弹性圈5,其数量视整体式导套2和4的自重而定,橡皮弹性圈5的外径应大于整体式导套2和4的外径。将整体式导套2和4,分别从壳体1(见图1和图2所示)的两侧装入在其固定的位置上,而整体式导套2和4的两小内径段的端面处于相对的位置;整体式导套2和4的小内径段的内径小于探头3的内径。探头3设置在壳体1内,并可在其内移动,当探头3处于壳体1的中间位置时,再将导套2和4,分别插入探头3的两端圆孔中,则三者形成了不同内径的整体通道,通道的卡制段长度(即2L+A)很短,则可缩小导套2和4小内径段(L)的内径,弯曲度较大的管棒材通过探头时,也不会受卡,且能保持良好的同心度,使其偏心很小,则所测的周向灵敏度波动就小于3dB。为了使被检测物能顺利通过探头,还采取了如下措施(1)在整体式导套2和4的外周上装有橡皮弹性圈5,使整体式导套2和4装入检测装置的壳体1内,成为非刚性联接,并能使其在横向方向上下,左右松动,起到使被检测物能顺利通过卡制段。(2)检测装置固定在机架上,视管棒材外径大小及与输送棍道的直度情况,除由机械装置使其上下、左右移动来校对被检测管棒材和探头3的中心。若被检测管棒材的外径较大时,可在检测装置的底部装上弹簧,使整个检测装置浮动,当管棒材通过其中时,它可上下、左右浮动,使管棒材能顺利通过卡制段,此乃实施例一。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仅对实施例一的整体式导套2和4(见图3所示)内径的锥体形大内径段L1改成大等内径段L2(见图4所示),大等内径段L2和小内径段L的结合处,可车成锥体形,将其连成一体,在大等内径段的另一端口上,车成喇叭形,以利于被检测管棒材进出通道;本实施例的其他部件和连接等,均与实施例一完全一样。实例比较德国Forster博士研究所生产的磁化检测装置中,探头与导套的长(见图5所示)2l+a=460毫米(从图中可见实际上还要长些)。本技术检测装置中的探头与导套的长,L减到10毫米,A暂时仍为45毫米(实际还可小些)。在探头和导套改进前为2l+a=460毫米;改进后为2l+A=65毫米。以上长度为管棒材直线前进穿过探头时被卡住的的距离;当管棒材弯曲度分别为1.5‰,3‰,4.5‰,6‰,10‰时导套为了让管棒材通过,需放如下间隙 从上表中可见,当管棒材经过吊装、运输等环节后,其弯曲度一般在4.5‰-6‰是常见的;现以弯曲度6‰为例进行比较,未改进的导套内径,是管棒材外径+外径正公差+2.76毫米,而改进后的导套内径是管棒材外径+外径正公差+0.4毫米即可。这样改进后在探伤时能保证达到探伤标准中规定的周向灵敏度波动不大于3dB。权利要求1.一种管棒材无损检测装置,由壳体(1)、探头(3)和导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棒材无损检测装置,由壳体(1)、探头(3)和导套(2)、(4)所组成,其特征在于:导套(2)、(4)的内径分大内径段和小内径段,小内径段为等内径,小内径段的长度小于大内径段的长度,导套(2)、(4)的小内径段分别设置在探头(3)形成的圆心两侧,且三者的圆心在一条直线上,小内径段的内径小于探头(3)的内径,导套(2)、(4)的小内径段和探头(3)又组成了卡制段。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缘程履清奚国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无损检测中心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