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6081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2: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应用,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可提供合适能级,具有高速的空穴传输能力,可被应用在有机电致发光领域,作为红色空穴传输材料使用,以提高红色有机层材料的空穴传输能力,调节器件的微腔共振,降低器件的电压,提高器件的光效率,从而可提高OLED器件的性能,扩大OLED器件的应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有机电致发光
,涉及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有机电致发光(OLED)技术相比于传统的液晶技术来说,其无需背光源照射和滤色器,像素可自身发光呈现在彩色显示板上,并且拥有自发光、广视角、几乎无穷高的对比度、较低耗电、极高反应速度、颜色丰富等一系列优点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对于OLED器件提高其性能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主要包括:降低器件的驱动电压,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提高器件的使用寿命等。为了实现OLED器件的性能的不断提升,不但需要从OLED器件结构和制作工艺进行创新,更需要对OLED光电功能材料进行不断的研究和创新。应用于OLED器件的OLED光电功能材料从用途上可划分为两大类,即电荷注入传输材料和发光材料,进一步,还可将电荷注入传输材料分为电子注入传输材料和空穴注入传输材料,将发光材料分为主体发光材料和掺杂材料。目前,红光有机层材料由于其性能优秀,已经在商业上有所应用,但目前报道的红光有机层材料不具有合适的能级,空穴传输能力较低,器件的微腔共振现象严重,难以提高OLED器件的性能。因此,提供一种新型的、具有合适的能级及较高的空穴传输能力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以提高红光有机层材料的空穴传输能力,调节器件的微腔共振现象,从而提高OLED器件的性能,扩大OLED器件的应用,实属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具有合适的能级、较高的空穴传输能力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以提高红光有机层材料的空穴传输能力,调节器件的微腔共振现象,提高OLED器件的性能,扩大OLED器件的应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所述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结构通式如下:其中,其中,L1包括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环形成碳数为6~3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形成原子数为5~30的杂芳基;R1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环形成碳数为6~3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形成原子数为5~30的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为1~3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为1~30的氟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形成碳数为3~30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为7~30的芳烷基、取代磷酰基、取代甲硅烷基、取代锗基、氰基、硝基或羧基。可选地,R1选自以下基团中的任意一种:可选地,所述有机电致发光材料选自如下化合物中的任意一种: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上述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在有机致电发光器件中的应用;所述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在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包括用作红色空穴传输层。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阳极、阴极及位于所述阳极与所述阴极之间的有机层,所述有机层包括红色空穴传输层,且所述红色空穴传输层包含上述任一所述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可选地,所述红色空穴传输层的厚度范围为70nm~130nm。可选地,所述有机层包括空穴传输复合层、发光层及电子传输复合层;其中,所述空穴传输复合层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红色空穴传输层或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空穴注入层/红色空穴传输层;所述电子传输复合层包括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可选地,所述有机层依次包括厚度为10nm的空穴注入层,厚度范围为80nm~100nm的空穴传输层,厚度范围为70nm~130nm的红色空穴传输层,厚度范围为25nm~40nm的红色发光层,厚度范围为3nm~15nm的空穴阻挡层,厚度范围为20nm~40nm的电子传输层。可选地,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顶发光器件及底发光器件中的一种或组合,其中,所述顶发光器件还包括厚度范围为55nm~75nm的光学耦合层。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上述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具有合适的能级及较高的空穴传输能力,可以被应用在有机电致发光领域,作为红色空穴传输材料使用,提高红色有机层材料的空穴传输能力,调节器件的微腔共振现象,从而可提高OLED器件的性能,扩大OLED器件的应用。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专利技术中的顶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元件标号说明101阳极112空穴注入层122空穴传输层132红光空穴传输层142红光发光层152空穴阻挡层162电子传输层103阴极104光学耦合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请参阅图1。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所述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结构通式如下:其中,L1包括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环形成碳数为6~3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形成原子数为5~30的杂芳基;R1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环形成碳数为6~3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形成原子数为5~30的杂芳基;R1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环形成碳数为6~3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形成原子数为5~30的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为1~3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为1~30的氟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形成碳数为3~30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为7~30的芳烷基、取代磷酰基、取代甲硅烷基、取代锗基、氰基、硝基或羧基。作为该实施例的进一步实施例,R1选自选自以下基团中的任意一种:具体的,所述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具有合适的能级及高速的空穴传输能力,可提高红色有机层材料的空穴传输能力,可以被应用在有机电致发光领域,作为红色空穴传输材料使用,调节器件的微腔共振,降低器件的电压,提高器件的光效率,从而可提高器件的性能,扩大器件的应用范围。作为该实施例的进一步实施例,所述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可选自如下化合物中的任意一种:具体的,以下提供几种化合物的具体合成实施例:(化合物1)的合成:合成路线如下:1)中间体1-3的合成将化合物1-1(2.29g,10.0mmol),化合物1-2(1.86g,11.0mmol),叔丁醇钠(1.44g,15.0mmol),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183.00mg,0.2mmol),三叔丁基膦(404.00mg,2.0mmol),50ml甲苯加到一个干净的三颈瓶中,氮气置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结构通式如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结构通式如下:



其中,L1包括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环形成碳数为6~3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形成原子数为5~30的杂芳基;R1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环形成碳数为6~3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形成原子数为5~30的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为1~3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为1~30的氟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形成碳数为3~30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为7~30的芳烷基、取代磷酰基、取代甲硅烷基、取代锗基、氰基、硝基或羧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R1选自以下基团中的任意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电致发光材料选自如下化合物中的任意一种:














4.一种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在有机致电发光器件中的应用;所述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在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包括用作红色空穴传输层。


5.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阳极、阴极及位于所述阳极与所述阴极之间的有机层,所述有机层包括红色空穴传输层,且所述红色空穴传输层包含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湘成陈文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钥熠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