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酰胺类化合物烯烃化的合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160790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2: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酰胺类化合物烯烃化的合成方法,该方法的具体过程为:将底物N‑(2‑(4,5‑二氢

A synthetic method for alkylation of amid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酰胺类化合物烯烃化的合成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有机物合成
,具体涉及一种酰胺类化合物烯烃化的合成方法。
技术介绍
烯烃官能化衍生物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的用途,例如它在许多天然产物中作为发挥活性药效团,还可应用于交叉偶联反应、D-A环加成反应、亲电加成等合成实例。传统烯烃的合成方法有Witting反应,Heck反应,Suzuki反应等经典人名反应,这些反应为烯烃官能化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但是反应通常需要对原料进行官能化,反应的操作复杂且会伴随很多附加废料的产生,因此,探寻更加经济的合成方法实现烯烃官能团化很有必要,近几十年来,通过过渡金属催化的C-H键活化来构建烯烃化合物是科学家们关注的热点,尤其是可转变骨架导向的C-H功能化。唑作为一类非常重要的含氧、氮五元杂环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药物、功能材料中,由于杂原子的配位作用,唑可作为配体用于不对称合成中,还可在合成中作为导向基团(LiB,DevarajK,DarcelC,DixneufP-H,GreenChem,2012,14,2706-2709;N,BessetT,GloriusF,Adv.Synth.Catal.2012,354,579-583),亦可发生开环转化。N-(2-(4,5-二氢唑基)苯基)酰胺类化合物是近年来热门的碳氢活化底物,2014年由Yu课题组报道,该化合物中的酰胺基团可以和二氢唑构成双齿配基,促使酰胺邻位基团的功能化,已有诸多文献进行了报道。如ShangM,SunS.-Z,DaiH.-X,YuJ.-Q,J.Am.Chem.Soc.2014,136,3354-3357;ShangM,WangH-L,SunS-Z,DaiH-X,YuJ-Q,J.Am.Chem.Soc.2014,136,33,11590–11593;SunS-Z,ShangM,WangH-L,LinH-X,DaiH-X,YuJ-Q,J.Org.Chem.2015,80,17,8843-8848;XuL-L,WangX,MaB,YinM-X,LinH-X,DaiH-X,YuJ-Q,Chem.Sci.,2018,9,5160-5164;WanL,QiaoK,YuanX,ZhengM-W,FanB-B,DiZ-C,ZhangD,FangZ,GuoK,Adv.Synth.Catal.2017,359,2596-2604;GaoT-H,WangC-M,TangK-X,XuY-G,SunL-P,Eur.J.Org.Chem.2019,2019(19):3005-3011;LiG-J,PanY-L,LiuY-L,XuH-F,ChenJ-Z,Org.Lett.2019,21(6):1740–1743.目前,二氢唑导向的芳环C-H活性烯烃官能化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类:(1)Darcel课题组报道的烯烃功能化方法(2)Glorius课题组报道的烯烃功能化方法而N-(2-(4,5-二氢唑基)苯基)酰胺类化合物功能化报道方法:(1)Yu课题组报道的功能化方法(2)Guo课题组报道的功能化方法(3)Chen课题组报道的功能化方法(4)Sun课题组报道的功能化方法由于酰胺氮和二氢唑氮易通过与金属形成二齿配基活化酰基邻位苯环上C-H键,而N-芳基上活化能力较小,相关研究也较少,因此,通过过渡金属催化酰胺氮芳基C-H活化进一步实现烯烃功能化在有机合成中具有很大挑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酰胺类化合物烯烃化的合成方法。该方法采用[Cp*RhCl2]2作为催化剂,有效实现了N-(2-(4,5-二氢唑基)苯基)酰胺类化合物中的N-苯基C-H键活化,从而进行后续偶联反应,进而实现了烯烃功能化有机合成,该合成条件温和,易于操作,后处理工艺简便,产物收率较高,且底物官能团适用范围广,成本更为经济,因此在药物合成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酰胺类化合物烯烃化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具体过程为:将底物N-(2-(4,5-二氢唑基)苯基)酰胺类化合物、烯烃化试剂取代苯乙烯、催化剂二氯(五甲基环戊二烯基)合铑(III)二聚体、氧化剂和添加剂加入到有机溶剂中,然后加热进行反应,待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冷却至室温,再经后处理,得到N-(2-(4,5-二氢唑基)苯基)酰胺类化合物N-芳基3位芳烯烃化产物;所述N-(2-(4,5-二氢唑基)苯基)酰胺类化合物的结构为:所述取代苯乙烯的结构为:所述N-(2-(4,5-二氢唑基)苯基)酰胺类化合物N-芳基3位芳烯烃化产物的结构为:本专利技术的合成路线如下所示:本专利技术以N-(2-(4,5-二氢唑基)苯基)酰胺类化合物为底物,取代苯乙烯为烯烃化试剂,通过采用特定催化剂二氯(五甲基环戊二烯基)合铑(III)二聚体即[Cp*RhCl2]2、氧化剂和添加剂,使N-(2-(4,5-二氢唑基)苯基)酰胺类化合物氮苯基3位C-H键活化并与取代苯乙烯发生偶联,生成N-(2-(4,5-二氢唑基)苯基)酰胺类化合物N-芳基3位芳烯烃化产物,经后续萃取、洗涤、干燥、减压蒸馏、纯化工艺除去杂质,得到产物。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将N-(2-(4,5-二氢唑基)苯基)酰胺类化合物中的邻位C-H键活化进而进行多种官能化,本专利技术采用[Cp*RhCl2]2作为催化剂,有效实现了N-(2-(4,5-二氢唑基)苯基)酰胺类化合物中的N-苯基C-H键活化,从而进行后续偶联反应,从而实现了烯烃功能化有机合成,该合成条件温和,易于操作,后处理工艺简便,产物收率较高,且底物官能团适用范围广,成本更为经济,因此在药物合成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另外,本专利技术中的N-(2-(4,5-二氢唑基)苯基)酰胺类化合物中的R1种类优选为烷基基团乙基、丙基、异丙基、叔丁基、环己基或推电子基团(甲基、甲氧基)取代的苯基,其中推电子基团更有利于增加N-(2-(4,5-二氢唑基)苯基)酰胺类化合物中氮原子上的电子云密度,增加其与过渡金属的配位作用,进而更容易对苯基上C-H键活化进行偶联烯烃功能化,提高产物收率。取代苯乙烯中的R2种类优选为氟、氯、溴或三氟甲基,使得烯烃更容易在过渡金属[Cp*RhCl2]2催化下插入形成金属复合过渡态,实现烯烃功能化,进一步提高产物的收率。上述的一种酰胺类化合物烯烃化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2-(4,5-二氢唑基)苯基)酰胺类化合物中的R1为乙基、丙基、异丙基、叔丁基、异丙烯基、甲苯基、甲氧苯基、氯苯基、溴苯基、氟苯基、三氟甲苯基、呋喃基或环己基。上述的一种酰胺类化合物烯烃化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取代苯乙烯中的R2为甲基、甲氧基、氟、氯、溴或三氟甲基。上述的一种酰胺类化合物烯烃化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二氯(五甲基环戊二烯基)合铑(III)二聚体的摩尔用量为底物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酰胺类化合物烯烃化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具体过程为:将底物N-(2-(4,5-二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酰胺类化合物烯烃化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具体过程为:将底物N-(2-(4,5-二氢唑基)苯基)酰胺类化合物、烯烃化试剂取代苯乙烯、催化剂二氯(五甲基环戊二烯基)合铑(III)二聚体、氧化剂和添加剂加入到有机溶剂中,然后加热进行反应,待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冷却至室温,再经后处理,得到N-(2-(4,5-二氢唑基)苯基)酰胺类化合物N-芳基3位芳烯烃化产物;
所述N-(2-(4,5-二氢唑基)苯基)酰胺类化合物的结构为:



所述取代苯乙烯的结构为:



所述N-(2-(4,5-二氢唑基)苯基)酰胺类化合物N-芳基3位芳烯烃化产物的结构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酰胺类化合物烯烃化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2-(4,5-二氢唑基)苯基)酰胺类化合物中的R1为乙基、丙基、异丙基、叔丁基、异丙烯基、甲苯基、甲氧苯基、氯苯基、溴苯基、氟苯基、三氟甲苯基、呋喃基或环己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酰胺类化合物烯烃化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取代苯乙烯中的R2为甲基、甲氧基、氟、氯、溴或三氟甲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酰胺类化合物烯烃化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二氯(五甲基环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浩黄国生宋逍左振宇唐于平史永恒刘靖丽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中医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