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渗滤液处理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160049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渗滤液处理系统及方法。所述适用于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渗滤液处理系统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连接的调节池、水解酸化池、UASB厌氧反应罐、气浮池、沉淀池、解析脱氨塔、A/O反应池、MBR膜池、电子束辐照设备、混凝池、曝气生物滤池和活性碳滤池。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适用于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渗滤液处理系统能使垃圾焚烧厂产生的渗滤液经处理后水质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控制标准》(GB 16889‑2008)的排放限值标准,具有处理效果好、成本较低、运行稳定、无膜后浓相液产生的优点,因而有较好的应用推广前景,能够为垃圾焚烧厂的平稳生产和降本增效保驾护航。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渗滤液处理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渗滤液处理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垃圾渗滤液是一类水质成分复杂,污染物浓度高,水量水质波动变化大,难处理的有机污染废水,其主要来源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卫生填埋和焚烧处理过程。垃圾填埋场和焚烧厂产生的渗滤液污染物特点有所不同: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通常B/C比较低,氨氮浓度很高(中老龄填埋场),而焚烧厂的渗滤液原液则较为“新鲜”,COD较高,B/C比较好。由于焚烧厂渗滤液中含有大量难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且总氮浓度高,毒性大,使用传统的生化工艺或者单独依靠某一种技术处理垃圾渗滤液,无法使其达到日趋严格的排放要求。因此亟需开发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组合处理工艺,高效且达标处理焚烧厂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垃圾渗滤液,为焚烧厂的稳定生产及降本增效保驾护航。中国专利CN110028210A公开了一种基于UASB技术的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工艺。渗滤液经预处理后进入UASB厌氧反应器,UASB反应器中设置有加热系统,能够实现厌氧反应过程的自动加热。UASB出水进入两级A/O生化反应池。两级A/O的出水进入超滤+纳滤+反渗透系统使出水达到排放标准或者回用。该方法是较常规的渗滤液组合处理工艺,主要存在膜后浓相液难处理的问题。中国专利CN110577333A公开了一种渗滤液处理新工艺。垃圾渗滤液经过预处理和UASB反应器处理后,进入反硝化+二级硝化流程,后续通过超滤+DTRO+RO膜工艺处理后,产水回用。该专利技术在高压反渗透后增加低压反渗透,提高了反渗透的出水水质,但仍然无法对反渗透单元产生的膜后浓缩液进行妥善处理。中国专利CN110510825A公开了一种零浓缩液的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法和系统。该方法主要通过加碱混凝沉淀去除水中的悬浮物、重金属及部分有机物,同时将水的pH值提高至10以上,而后通过膜脱氨技术将水中的氨氮转化为硫酸铵,降低水中的氨氮浓度,改善出水的C/N比。生化工艺采用多级AO+MBR降低水中的有机物、氨氮及总氮浓度,末端使用逆流吸附和动态过滤技术使出水达标排放,具有无浓缩液产生,处理效果好,处理费用较低的特点。但该方法在膜脱氨前端的预处理工艺不完善,容易造成脱气膜污堵,导致膜清洗频繁,影响系统稳定运行。脱氨工艺段产生的硫酸铵溶液浓度较低(没有商业价值),需要额外使用蒸发器对溶液进行浓缩和结晶,获得硫酸铵固体,这无疑将增加整体运行成本。末端采用吸附+过滤的方式去除水中的剩余污染物,一方面由于MBR出水的污染物浓度仍然较高,吸附剂容易吸附饱和,需要频繁对吸附剂进行重整再生,并对磨损的吸附剂进行补充和更换;另一方面,滤池较易板结,需要频繁气水反洗,且滤料不易更换。经分摊吸附剂重整再生、滤料更换等费用后,实际处理成本将上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渗滤液处理系统及方法,能使垃圾焚烧厂产生的渗滤液经处理后水质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控制标准》(GB16889-2008)的排放限值标准,具有处理效果好、成本较低、运行稳定、无膜后浓相液产生的优点,因而有较好的应用推广前景,能够为垃圾焚烧厂的平稳运营和降本增效保驾护航。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渗滤液处理系统,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连接的调节池、水解酸化池、UASB厌氧反应罐、气浮池、沉淀池、解析脱氨塔、A/O反应池、MBR膜池、电子束辐照设备、混凝池、曝气生物滤池和活性碳滤池。优选的,上述适用于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渗滤液处理系统中,还包括污泥脱水装置,所述UASB厌氧反应罐的污泥出口、气浮池的浮渣出口、沉淀池的污泥出口、A/O反应池的污泥出口、MBR膜池的污泥出口、混凝池的污泥出口均与所述污泥脱水装置连接。优选的,上述适用于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渗滤液处理系统中,还包括换热器,所述沉淀池的出水先经过所述换热器再连接至所述解析脱氨塔,所述解析脱氨塔的塔底出水先经过所述换热器再连接至所述A/O反应池。优选的,上述适用于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渗滤液处理系统中,所述解析脱氨塔的下部设有蒸汽入口,所述解析脱氨塔的蒸汽入口与垃圾焚烧厂的余热蒸汽供给管道连接。优选的,上述适用于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渗滤液处理系统中,所述解析脱氨塔的塔顶设置有分凝器,所述解析脱氨塔的顶部出气口连接至所述分凝器的入口。优选的,上述适用于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渗滤液处理系统中,所述MBR膜池为外置式MBR膜池,所述外置式MBR膜池内设置有帘式MBR膜组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采用上述适用于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渗滤液处理系统进行渗滤液处理的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1)渗滤液进入调节池进行水量和水质的调节;(2)调节池的出水进入水解酸化池进行水解酸化处理,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3)水解酸化池的出水进入UASB厌氧反应罐进行厌氧处理;(4)UASB厌氧反应罐的出水进入气浮池进行气浮处理,去除部分悬浮物和表面活性剂;(5)气浮池的出水进入沉淀池;(6)沉淀池的出水进入解析脱氨塔,去除氨氮;(7)解析脱氨塔的出水进入A/O反应池进行生化处理;(8)A/O反应池的出水进入MBR膜池进行处理;(9)MBR膜池的出水进入电子束辐照设备进行电子束辐照处理;(10)电子束辐照设备的出水进入混凝池进行混凝处理;(11)混凝池的出水进入曝气生物滤池进行处理;(12)曝气生物滤池的出水进入活性碳吸附罐,经活性碳吸附罐内活性炭的吸附处理后达标排放。优选的,上述方法中,步骤(7)中,所述解析脱氨塔的蒸汽入口与垃圾焚烧厂的余热蒸汽供给管道连接,利用垃圾焚烧余热锅炉产生的低温低压蒸汽进行负压解析脱氨。优选的,上述方法中,步骤(10)中,所述电子束辐照设备中,加速器加速电子的能量为0.5~5.0MeV,辐照剂量在2~15kGy。本专利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1)利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处理系统及方法对垃圾焚烧厂的渗滤液进行处理,无膜后浓相液产生,解决现有渗滤液处理工艺存在的膜后浓相液处理难题,同时具备运行稳定、产水水质有保障的优点;(2)本专利技术利用垃圾焚烧厂的低温低压蒸汽进行负压解析脱氨,脱氨效率高,速度快,可以有效降低能耗及处理成本。同时,相比传统氨吹脱法和蒸氨法,一方面解析脱氨过程无需加碱调节pH,减少药剂使用量及污泥产生量,进一步降低脱氨单元处理成本;另一方面,脱出氨气浓度更高,容易收集制备氨水,可进一步用于焚烧厂的烟气脱硝单元,能够有效降低渗滤液处理费用和垃圾焚烧厂的整体运行成本。对渗滤液进行脱氨亦可显著改善水中的C/N比,为后续生化工艺创造有利条件,降低在生化工艺段的水力停留时间、曝气能耗,从而降低处理成本。(3)利用电子束与水分子作用产生强氧化剂,破坏渗滤液的难降解有机物,有效改善尾水中的B/C比,提高深度处理效率,且具有无二次污染、处理速度快的优势。附图说明图1示出根据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渗滤液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连接的调节池、水解酸化池、UASB厌氧反应罐、气浮池、沉淀池、解析脱氨塔、A/O反应池、MBR膜池、电子束辐照设备、混凝池、曝气生物滤池和活性碳滤池。/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渗滤液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连接的调节池、水解酸化池、UASB厌氧反应罐、气浮池、沉淀池、解析脱氨塔、A/O反应池、MBR膜池、电子束辐照设备、混凝池、曝气生物滤池和活性碳滤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渗滤液处理系统,其中,还包括污泥脱水装置,所述UASB厌氧反应罐的污泥出口、气浮池的浮渣出口、沉淀池的污泥出口、A/O反应池的污泥出口、MBR膜池的污泥出口、混凝池的污泥出口均与所述污泥脱水装置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渗滤液处理系统,其中,还包括换热器,所述沉淀池的出水先经过所述换热器再连接至所述解析脱氨塔,所述解析脱氨塔的塔底出水先经过所述换热器再连接至所述A/O反应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渗滤液处理系统,其中,所述解析脱氨塔的下部设有蒸汽入口,所述解析脱氨塔的蒸汽入口与垃圾焚烧厂的余热蒸汽供给管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渗滤液处理系统,其中,所述解析脱氨塔的塔顶设置有分凝器,所述解析脱氨塔的顶部出气口连接至所述分凝器的入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渗滤液处理系统,其中,所述MBR膜池为外置式MBR膜池,所述外置式MBR膜池内设置有帘式MBR膜组件。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智刘杰刘健平王元月史振宇张欣
申请(专利权)人:中节能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