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焦作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地下胶囊物流运输枢纽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59215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2:32
一种地下胶囊物流运输枢纽站,包括环形闭合的运输管道,运输管道内设有两条沿其长度方向的闭合的呈上下对称分布的截面为U型的轨道,轨道的开口朝向运输管道中心轴线方向,轨道的水平部均固定连接运输管道的内壁,运输管道的顶面固定安装两根沿其长度方向的电线,两根电线分别位于运输管道内顶面轨道的前后两侧。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铺设在地下的运输管道作为胶囊运输车的行驶通道,同时采用第一车轮作为行驶轮,采用位于车厢上方的第二车轮作为制动轮,对第一车轮、第二车轮进行明确分工,且在控制器的控制下进行切换,从而使得整个胶囊运输车的使用更加自动化。

An underground capsule logistics hu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胶囊物流运输枢纽站
本专利技术属于物流运输
,具体地说是一种地下胶囊物流运输枢纽站。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与科技的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行业都在进行科技研发,基于现在地铁技术的成熟,以及现在面临的地面交通拥堵问题,而物流行业大多是以速度作为核心竞争力,因此在地下进行物流运输逐渐成为当下很多物流电商企业的研究课题,但是在地下进行物流运输能够有效的提高物流速度,且能够有效的缓解当下的地面交通压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地下胶囊物流运输枢纽站,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地下胶囊物流运输枢纽站,包括环形闭合的运输管道,运输管道内设有两条沿其长度方向的闭合的呈上下对称分布的截面为U型的轨道,轨道的开口朝向运输管道中心轴线方向,轨道的水平部均固定连接运输管道的内壁,运输管道的顶面固定安装两根沿其长度方向的电线,两根电线分别位于运输管道内顶面轨道的前后两侧;运输管道内设有胶囊运输车,胶囊运输车包括位于中间的车厢、位于车厢左右两侧的箱式的车头以及位于车头远离车厢中部一侧的弧形壳,所述的车头内为空心结构,车头内均设有竖向的伸缩轴,伸缩轴的固定部两端均贯穿车头的对应侧且与之通过密封轴承连接,伸缩轴的活动部和固定部不发生相对转动,车头内均设有驱动对应的伸缩轴转动的第一动力装置,其中一个车头内固定安装控制器,车头的顶面和底面均设有水平的第一框体,第一框体上下通透,第一框体靠近车头一侧的四角处均固定连接竖向的弹性伸缩杆的活动端,弹性伸缩杆的固定端均固定连接车头的对应侧,第一框体内中部均轴承安装前后方向的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的外周均固定套装两个呈前后对称分布的第一车轮,第一车轮包括靠近第一转轴中部的第一圆柱形部和远离第一转轴中部的第二圆柱形部,第二圆柱形部的外径大于第一圆柱形部的外径;第一转轴的中部均固定套装第一伞齿轮,位于同一个车头外侧的两第一伞齿轮均位于对应的伸缩轴的同侧,伸缩轴的上下两侧均设有呈上下对称分布的L型的固定板,伸缩轴的活动端均贯穿对应侧的固定板的水平部且与之轴承连接,固定板的竖直部均套设于对应的第一转轴外周且与之轴承连接,固定板位于两第一车轮之间,伸缩轴的活动端均固定安装第二伞齿轮,第二伞齿轮均与对应侧的第一伞齿轮啮合配合,位于左侧的车头上方的第一框体的顶面前后两侧分别固定安装电刷,电刷始终与对应侧的电线电性连接;所述的车厢内设有呈前后对称分布的可移动的L型的置物架,车厢的前后两侧均开口,置物架的竖直部均位于靠近车厢中部的一侧,两置物架竖直部相对的一侧通过两根前后方向的弹簧连接,车厢内设有与置物架相对应的移动导向结构,移动导向结构使得置物架只能沿前后方向移动且对置物架的移动距离进行限制,车厢内中部设有竖向的第二转轴,第二转轴的两端分别贯穿车厢的顶面和底面且均与之接触配合,车厢外设有两个呈上下对称分布的连接块,第二转轴的两端分别贯穿对应侧的连接块的水平部且与之轴承连接,第二转轴的两端均固定连接第三伞齿轮,第二转轴的上方和下方均设有水平的第二框体,第二框体内中部均轴承安装前后方向的第三转轴,第三转轴均贯穿对应侧的连接块的竖直部且与之轴承连接,第三转轴的外周均固定套装两个呈前后对称分布的第二车轮,第二车轮包括靠近第三转轴中部的第三圆柱形部和远离第三转轴的第四圆柱形部,第二车轮的第四圆柱形部外周均开设环形凹槽,环形凹槽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弹力绳的一端,弹力绳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第二框体的对应侧内壁;第三转轴的外周均固定套装第四伞齿轮,第四伞齿轮分别能与对应侧的第三伞齿轮啮合配合,两第四伞齿轮分别位于第二转轴的两侧,车厢的中部设有两个呈左右对称分布的C型的连接架,连接架的竖直部均贯穿车厢的顶面和底面且分别与之接触配合,连接架的水平端分别固定连接第二框体的对应侧,连接架的水平部靠近车厢的一侧均固定连接竖向的电动伸缩杆的活动端,电动伸缩杆的固定端均固定连接车厢的对应侧,车厢前后两侧底面均铰接安装门扇,门扇的外侧分别与车厢的前后两侧平齐,门扇的铰接处均安装扭簧,车厢内均设有门扇的锁止结构;第二转轴的外周套设有套管,套管位于车厢内,套管的两端均通过密封轴承连接车厢的内壁,套管位于两置物架之间,套管内中部固定安装棘轮柱,第二转轴的中部外周铰接两个沿其轴线对称的棘爪,棘爪的铰接处均安装扭簧,棘爪同时与棘轮柱啮合配合,套管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横杆,横杆的外端均固定安装竖向的拨杆,拨杆的上下两端均套装滚轮,滚轮均能与置物架的竖直部接触配合,电动伸缩杆、锁止结构、第一动力装置分别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与电刷电性连接。如上所述的一种地下胶囊物流运输枢纽站,所述的锁止结构包括第三凹槽、电动插销、插槽,车厢内顶面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数个竖向的第三凹槽,第三凹槽内均固定安装电动插销,门扇的顶面均开设与第三凹槽一一对应的插槽,电动插销均能与对应的插槽插接配合,电动插销与控制器连接。如上所述的一种地下胶囊物流运输枢纽站,所述的移动导向结构包括滑槽、滑块,车厢的左右侧壁下部均开设两条呈前后对称分布的滑槽,滑槽内均设有与之滑动配合的滑块,滑块的外端均固定连接对应的置物架的水平部对应侧。如上所述的一种地下胶囊物流运输枢纽站,所述的第一动力装置包括电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车头内一侧均固定安装输出轴朝上的电机,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套装第一齿轮,伸缩轴的固定部中部均固定套装第二齿轮,第二齿轮分别与对应的第一齿轮啮合配合,电机均分别与控制器连接。如上所述的一种地下胶囊物流运输枢纽站,所述的置物架的水平部均开设数个左右方向的第五凹槽,第五凹槽内均设有与之转动配合的转动棍,位于同一个置物架水平部的转动辊呈前后均匀分布,转动棍的顶面均位于对应的置物架的水平部顶面上方,第五凹槽内均设有驱动对应的转动辊转动的第二动力装置连接,第二动力装置均分别与控制器连接。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本专利技术适用于地下物流运输;如图1所示,运输管道的沿线分布有多个物流枢纽站,运输管道对应每个物流枢纽站的位置两侧均开口,电线与市电连接,两根电线中一根为零线一根为火线,在使用过程中,如图3所示,弹性伸缩杆均处于伸长状态,使得第一车轮的第一圆柱形部的外周分别与轨道的外端始终保持接触配合,且轨道均位于对应的两个第一车轮的第二圆柱形部之间,同时弹性伸缩杆使得电刷始终与电线电性连接,为整个胶囊运输车进行供电;在行驶过程中,位于车厢左侧的第一动力装置驱动对应的伸缩轴转动,同时由于第一伞齿轮与对应的第二伞齿轮啮合配合,且由于位于同一车头上方和下方的两第一伞齿轮位于对应的伸缩轴的同侧,从而使得伸缩轴的转动,带动对应的两根第一转轴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从而使得位于车头上方和下方的第一车轮均向沿轨道同一个方向移动,即可带动整个胶囊运输车沿轨道向逆时针方向移动;此时两置物架的水平部上方均放置有运输的货物,且两置物架均位于车厢内,且两横杆均与置物架的竖直部平行,且拨杆的滚轮不与置物架竖直部接触;位于车厢上下两侧的电动伸缩杆的伸长长度一致,第二车轮均不与轨道接触,弹力绳处于水平状态且均未缠绕在对应的环形凹槽外周,两横杆处于水平状态,弹簧均处于正常状态,棘爪位于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胶囊物流运输枢纽站,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闭合的运输管道(1),运输管道(1)内设有两条沿其长度方向的闭合的呈上下对称分布的截面为U型的轨道(3),轨道(3)的开口朝向运输管道(1)中心轴线方向,轨道(3)的水平部均固定连接运输管道(1)的内壁,运输管道(1)的顶面固定安装两根沿其长度方向的电线(4),两根电线(4)分别位于运输管道(1)内顶面轨道(3)的前后两侧;运输管道(1)内设有胶囊运输车(2),胶囊运输车(2)包括位于中间的车厢(5)、位于车厢(5)左右两侧的箱式的车头(6)以及位于车头(6)远离车厢(5)中部一侧的弧形壳(17),所述的车头(6)内为空心结构,车头(6)内均设有竖向的伸缩轴(7),伸缩轴(7)的固定部两端均贯穿车头(6)的对应侧且与之通过密封轴承连接,伸缩轴(7)的活动部和固定部不发生相对转动,车头(6)内均设有驱动对应的伸缩轴(7)转动的第一动力装置,其中一个车头(6)内固定安装控制器(8),车头(6)的顶面和底面均设有水平的第一框体(9),第一框体(9)上下通透,第一框体(9)靠近车头(6)一侧的四角处均固定连接竖向的弹性伸缩杆(10)的活动端,弹性伸缩杆(10)的固定端均固定连接车头(6)的对应侧,第一框体(9)内中部均轴承安装前后方向的第一转轴(11),第一转轴(11)的外周均固定套装两个呈前后对称分布的第一车轮(12),第一车轮(12)包括靠近第一转轴(11)中部的第一圆柱形部(13)和远离第一转轴(11)中部的第二圆柱形部(14),第二圆柱形部(14)的外径大于第一圆柱形部(13)的外径;第一转轴(11)的中部均固定套装第一伞齿轮(15),位于同一个车头(6)外侧的两第一伞齿轮(15)均位于对应的伸缩轴(7)的同侧,伸缩轴(7)的上下两侧均设有呈上下对称分布的L型的固定板(16),伸缩轴(7)的活动端均贯穿对应侧的固定板(16)的水平部且与之轴承连接,固定板(16)的竖直部均套设于对应的第一转轴(11)外周且与之轴承连接,固定板(16)位于两第一车轮(12)之间,伸缩轴(7)的活动端均固定安装第二伞齿轮(18),第二伞齿轮(18)均与对应侧的第一伞齿轮(15)啮合配合,位于左侧的车头(6)上方的第一框体(9)的顶面前后两侧分别固定安装电刷(19),电刷(19)始终与对应侧的电线(4)电性连接;所述的车厢(5)内设有呈前后对称分布的可移动的L型的置物架(34),车厢(5)的前后两侧均开口,置物架(34)的竖直部均位于靠近车厢(5)中部的一侧,两置物架(34)竖直部相对的一侧通过两根前后方向的弹簧(20)连接,车厢(5)内设有与置物架(34)相对应的移动导向结构,移动导向结构使得置物架(34)只能沿前后方向移动且对置物架(34)的移动距离进行限制,车厢(5)内中部设有竖向的第二转轴(22),第二转轴(22)的两端分别贯穿车厢(5)的顶面和底面且均与之接触配合,车厢(5)外设有两个呈上下对称分布的连接块(23),第二转轴(22)的两端分别贯穿对应侧的连接块(23)的水平部且与之轴承连接,第二转轴(22)的两端均固定连接第三伞齿轮(24),第二转轴(22)的上方和下方均设有水平的第二框体(25),第二框体(25)内中部均轴承安装前后方向的第三转轴(26),第三转轴(26)均贯穿对应侧的连接块(23)的竖直部且与之轴承连接,第三转轴(26)的外周均固定套装两个呈前后对称分布的第二车轮(27),第二车轮(27)包括靠近第三转轴(26)中部的第三圆柱形部(21)和远离第三转轴(26)的第四圆柱形部(50),第二车轮(27)的第四圆柱形部外周均开设环形凹槽(28),环形凹槽(28)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弹力绳(29)的一端,弹力绳(29)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第二框体(25)的对应侧内壁;第三转轴(26)的外周均固定套装第四伞齿轮(30),第四伞齿轮(30)分别能与对应侧的第三伞齿轮(24)啮合配合,两第四伞齿轮(30)分别位于第二转轴(22)的两侧,车厢(5)的中部设有两个呈左右对称分布的C型的连接架(31),连接架(31)的竖直部均贯穿车厢(25)的顶面和底面且分别与之接触配合,连接架(31)的水平端分别固定连接第二框体(25)的对应侧,连接架(31)的水平部靠近车厢(5)的一侧均固定连接竖向的电动伸缩杆(32)的活动端,电动伸缩杆(32)的固定端均固定连接车厢(5)的对应侧,车厢(5)前后两侧底面均铰接安装门扇(33),门扇(33)的外侧分别与车厢(5)的前后两侧平齐,门扇(33)的铰接处均安装扭簧,车厢(5)内均设有门扇(33)的锁止结构;第二转轴(22)的外周套设有套管(35),套管(35)位于车厢(5)内,套管(35)的两端均通过密封轴承连接车厢(5)的内壁,套管(35)位于两置物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胶囊物流运输枢纽站,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闭合的运输管道(1),运输管道(1)内设有两条沿其长度方向的闭合的呈上下对称分布的截面为U型的轨道(3),轨道(3)的开口朝向运输管道(1)中心轴线方向,轨道(3)的水平部均固定连接运输管道(1)的内壁,运输管道(1)的顶面固定安装两根沿其长度方向的电线(4),两根电线(4)分别位于运输管道(1)内顶面轨道(3)的前后两侧;运输管道(1)内设有胶囊运输车(2),胶囊运输车(2)包括位于中间的车厢(5)、位于车厢(5)左右两侧的箱式的车头(6)以及位于车头(6)远离车厢(5)中部一侧的弧形壳(17),所述的车头(6)内为空心结构,车头(6)内均设有竖向的伸缩轴(7),伸缩轴(7)的固定部两端均贯穿车头(6)的对应侧且与之通过密封轴承连接,伸缩轴(7)的活动部和固定部不发生相对转动,车头(6)内均设有驱动对应的伸缩轴(7)转动的第一动力装置,其中一个车头(6)内固定安装控制器(8),车头(6)的顶面和底面均设有水平的第一框体(9),第一框体(9)上下通透,第一框体(9)靠近车头(6)一侧的四角处均固定连接竖向的弹性伸缩杆(10)的活动端,弹性伸缩杆(10)的固定端均固定连接车头(6)的对应侧,第一框体(9)内中部均轴承安装前后方向的第一转轴(11),第一转轴(11)的外周均固定套装两个呈前后对称分布的第一车轮(12),第一车轮(12)包括靠近第一转轴(11)中部的第一圆柱形部(13)和远离第一转轴(11)中部的第二圆柱形部(14),第二圆柱形部(14)的外径大于第一圆柱形部(13)的外径;第一转轴(11)的中部均固定套装第一伞齿轮(15),位于同一个车头(6)外侧的两第一伞齿轮(15)均位于对应的伸缩轴(7)的同侧,伸缩轴(7)的上下两侧均设有呈上下对称分布的L型的固定板(16),伸缩轴(7)的活动端均贯穿对应侧的固定板(16)的水平部且与之轴承连接,固定板(16)的竖直部均套设于对应的第一转轴(11)外周且与之轴承连接,固定板(16)位于两第一车轮(12)之间,伸缩轴(7)的活动端均固定安装第二伞齿轮(18),第二伞齿轮(18)均与对应侧的第一伞齿轮(15)啮合配合,位于左侧的车头(6)上方的第一框体(9)的顶面前后两侧分别固定安装电刷(19),电刷(19)始终与对应侧的电线(4)电性连接;所述的车厢(5)内设有呈前后对称分布的可移动的L型的置物架(34),车厢(5)的前后两侧均开口,置物架(34)的竖直部均位于靠近车厢(5)中部的一侧,两置物架(34)竖直部相对的一侧通过两根前后方向的弹簧(20)连接,车厢(5)内设有与置物架(34)相对应的移动导向结构,移动导向结构使得置物架(34)只能沿前后方向移动且对置物架(34)的移动距离进行限制,车厢(5)内中部设有竖向的第二转轴(22),第二转轴(22)的两端分别贯穿车厢(5)的顶面和底面且均与之接触配合,车厢(5)外设有两个呈上下对称分布的连接块(23),第二转轴(22)的两端分别贯穿对应侧的连接块(23)的水平部且与之轴承连接,第二转轴(22)的两端均固定连接第三伞齿轮(24),第二转轴(22)的上方和下方均设有水平的第二框体(25),第二框体(25)内中部均轴承安装前后方向的第三转轴(26),第三转轴(26)均贯穿对应侧的连接块(23)的竖直部且与之轴承连接,第三转轴(26)的外周均固定套装两个呈前后对称分布的第二车轮(27),第二车轮(27)包括靠近第三转轴(26)中部的第三圆柱形部(21)和远离第三转轴(26)的第四圆柱形部(50),第二车轮(27)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冰曾坤蓉靳建平吴珅珅师娟娟孙从翔
申请(专利权)人:焦作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