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吸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5919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2: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动吸附装置,包括拉力传递模块、真空吸附模块和凸轮驱动模块。凸轮驱动模块用于产生瞬时拉力,拉力传递模块与凸轮驱动模块相连接,用于传递凸轮驱动模块产生的拉力,真空吸附模块用于根据拉力传递模块的拉力使其内部的吸盘产生形变,藉由吸盘内部与外部产生的气压差使大气压力作用在吸盘的底座,以稳定地吸附在平面上。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凸轮驱动模块产生拉力,并通过拉力传递模块远距离地、实时地将拉力传递至自动吸附装置的吸盘,从而实现作动器和吸盘的分离设计。此外,真空吸附模块采用吸盘形变所产生的真空环境,使吸附装置稳固地吸附在平面上,提升接触时的密封性,减少或消除不易抓取以及抓取中途掉落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吸附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制造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吸附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很多的生产线上需要对加工的产品进行抓取安放,例如铭牌机在抓取铭牌时,往往使用吸盘吸附并进行抓取操作,然而现有的吸盘由于材质不够软,在与抓取物体接触时,接触点的密封性不够好。并且在吸盘下压过程中,其内部的气体排放并不完全,容易造成抓不住或虽然抓到但中途掉落的现象,严重影响加工效率,降低产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自动抓取装置在使用时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吸附装置。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自动吸附装置,适于在平面上进行吸附操作,该自动吸附装置包括拉力传递模块、真空吸附模块和凸轮驱动模块。其中,所述凸轮驱动模块用于产生瞬时拉力,所述拉力传递模块与所述凸轮驱动模块相连接,用于传递所述凸轮驱动模块产生的拉力,所述真空吸附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拉力传递模块的拉力使其内部的吸盘产生形变,藉由所述吸盘内部与外部产生的气压差使大气压力作用在所述吸盘的底座,使所述自动吸附装置稳定地吸附在所述平面上。在一具体实施例,所述拉力传递模块包括拉线外管、拉线、端盖、桥接扣、铰链销。其中,拉线外管包裹拉线,拉线与吸盘之间通过桥接扣和铰链销链接。在一具体实施例,所述凸轮驱动模块包括电机和凸轮,所述凸轮与拉线相连,所述电机驱动所述凸轮旋转从而产生所述拉力。在一具体实施例,所述凸轮驱动模块还包括向心补偿部,用于补偿所述真空吸附模块放置时所产生的偏角,使所述吸盘与所述平面完全贴合。较佳地,所述向心补偿部为角支轴承,藉由所述角支轴承提供向心偏角柔性补偿功能。在一具体实施例,所述吸盘为橡胶材质,且所述吸盘为喇叭形状。在一具体实施例,所述真空吸附模块位于所述自动吸附装置的一端,所述凸轮驱动模块位于所述自动吸附装置的另一端,其间设置所述拉力传递模块。采用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吸附装置,其包括拉力传递模块、真空吸附模块和凸轮驱动模块。其中,凸轮驱动模块用于产生瞬时拉力,拉力传递模块与凸轮驱动模块相连接,用于传递凸轮驱动模块产生的拉力,真空吸附模块用于根据拉力传递模块的拉力使其内部的吸盘产生形变,藉由吸盘内部与外部产生的气压差使大气压力作用在吸盘的底座,使自动吸附装置稳定地吸附在平面上。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吸附装置通过凸轮驱动模块来产生拉力,并通过拉力传递模块远距离地、实时地将拉力传递至自动吸附装置的吸盘,从而实现作动器和吸盘的分离设计。此外,真空吸附模块采用橡胶吸盘的形变所产生的真空环境,使吸盘内部和外部形成气压差,从而使吸附装置稳固地吸附在平面上,提升接触时的密封性,减少或消除不易抓取以及抓取中途掉落的现象。附图说明读者在参照附图阅读了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后,将会更清楚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各个方面。其中,图1示出依据本申请一个方面的自动吸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2示出图1的自动吸附装置的凸轮驱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申请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更加详尽与完备,可参照附图以及本专利技术的下述各种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组件。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文中所提供的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所涵盖的范围。此外,附图仅仅用于示意性地加以说明,并未依照其原尺寸进行绘制。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各个方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图1示出依据本申请一个方面的自动吸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图1的自动吸附装置的凸轮驱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和图2,在该实施例中,本申请的适于在平面上进行吸附操作的自动吸附装置主要包括拉力传递模块、真空吸附模块和凸轮驱动模块。真空吸附模块位于自动吸附装置的一端,凸轮驱动模块位于自动吸附装置的另一端,拉力传递模块设置于凸轮驱动模块与真空吸附模块之间。换言之,凸轮驱动模块产生的拉力透过拉力传递模块传送至真空吸附模块。详细而言,凸轮驱动模块用于产生瞬时拉力。拉力传递模块与凸轮驱动模块相连接,用于传递凸轮驱动模块产生的拉力。真空吸附模块用于根据拉力传递模块的拉力使其内部的吸盘产生形变,藉由吸盘内部与外部产生的气压差使大气压力作用在吸盘的底座,使自动吸附装置稳定地吸附在平面上。在一具体实施例,拉力传递模块包括拉线外管1、拉线2、端盖3、桥接扣4、铰链销5。其中,拉线外管1包裹拉线2,拉线2与吸盘之间通过桥接扣4和铰链销5链接。如此一来,本申请的自动吸附装置能够远距离地、实时地传递拉力,以实现作动器与吸盘的分离设计。在一具体实施例,凸轮驱动模块包括电机6和凸轮7。凸轮7与拉线2相连,电机6驱动凸轮7旋转从而产生拉力,所产生的拉力通过拉线2以及拉力传递模块的其它部件传递给真空吸附模块的橡胶吸盘。例如,吸盘可设计为喇叭口形状。此外,凸轮驱动模块还可包括向心补偿部,用于补偿真空吸附模块放置时所产生的偏角,使吸盘与平面完全贴合。例如,向心补偿部为角支轴承,藉由角支轴承提供向心偏角柔性补偿功能。采用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吸附装置,其包括拉力传递模块、真空吸附模块和凸轮驱动模块。其中,凸轮驱动模块用于产生瞬时拉力,拉力传递模块与凸轮驱动模块相连接,用于传递凸轮驱动模块产生的拉力,真空吸附模块用于根据拉力传递模块的拉力使其内部的吸盘产生形变,藉由吸盘内部与外部产生的气压差使大气压力作用在吸盘的底座,使自动吸附装置稳定地吸附在平面上。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吸附装置通过凸轮驱动模块来产生拉力,并通过拉力传递模块远距离地、实时地将拉力传递至自动吸附装置的吸盘,从而实现作动器和吸盘的分离设计。此外,真空吸附模块采用橡胶吸盘的形变所产生的真空环境,使吸盘内部和外部形成气压差,从而使吸附装置稳固地吸附在平面上,提升接触时的密封性,减少或消除不易抓取以及抓取中途掉落的现象。上文中,参照附图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不偏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各种变更和替换。这些变更和替换都落在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吸附装置,适于在平面上进行吸附操作,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吸附装置包括拉力传递模块、真空吸附模块和凸轮驱动模块,/n其中,所述凸轮驱动模块用于产生瞬时拉力,所述拉力传递模块与所述凸轮驱动模块相连接,用于传递所述凸轮驱动模块产生的拉力,所述真空吸附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拉力传递模块的拉力使其内部的吸盘产生形变,藉由所述吸盘内部与外部产生的气压差使大气压力作用在所述吸盘的底座,使所述自动吸附装置稳定地吸附在所述平面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吸附装置,适于在平面上进行吸附操作,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吸附装置包括拉力传递模块、真空吸附模块和凸轮驱动模块,
其中,所述凸轮驱动模块用于产生瞬时拉力,所述拉力传递模块与所述凸轮驱动模块相连接,用于传递所述凸轮驱动模块产生的拉力,所述真空吸附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拉力传递模块的拉力使其内部的吸盘产生形变,藉由所述吸盘内部与外部产生的气压差使大气压力作用在所述吸盘的底座,使所述自动吸附装置稳定地吸附在所述平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力传递模块包括拉线外管(1)、拉线(2)、端盖(3)、桥接扣(4)、铰链销(5),其中,拉线外管(1)包裹拉线(2),拉线(2)与所述吸盘之间通过桥接扣(4)和铰链销(5)链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吸附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顿向明凌申宇敬忠良陈务军董鹏潘汉黄健哲陈家耕高颖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翼搏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