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海上油轮外输作业防船舶触碰的图像识别监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158378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海上油轮外输作业防船舶触碰的图像识别监控系统,包括可见光采集器、热成像采集器、激光测距采集器、电缆、接线箱、服务器和图像识别监控软件,服务器安装在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的控制室内,服务器内安装有图像识别监控软件和数据库;图像识别监控软件内置有预警判别算法模块;可见光采集器、热成像采集器、激光测距采集器安装布置在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的尾部;图像识别监控软件,用于实现提油轮的智能识别;同时图像识别监控软件将智能识别到的提油轮信息输入至预警判别算法;预警判别算法通过将采集识别到的提油轮信息与预先输入的参数进行对比,结合采集器的安装补偿值,计算提油轮的船体外形进行几何体接触判断。

Image recognition and monitoring system for ship collision prevention in offshore oil tanker transpor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海上油轮外输作业防船舶触碰的图像识别监控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船舶与海洋工程
,具体的说,是用于从浮式生产装置外输作业至提油轮这一高风险作业的辅助监测系统。
技术介绍
海上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是海洋油气开发的一种主要装备,集生产、储存、卸油功能于一体。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锚泊固定在海上油田,自身不带动力,当原油装满油舱后,需要另外的提油轮航行至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附近,进行原油的过驳,即外输作业。外输过程中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尾部通过外输大缆与提油轮船头连接,提油轮船尾通过缆绳与拖轮拖尾连接,外输作业通常持续10小时以上,由于风浪流的变化,提油轮在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尾部漂移,超过一定幅度会导致外输大缆断缆,船体碰撞等重大风险,属于高风险作业。目前对于外输期间提油轮的运动监控,通过人员现场巡查的方式实现,人员距离外输大缆较近,非常危险;部分船上安装有视频监控摄像头,但风险识别方式为肉眼凭经验判断,且由于外输作业时间通常超过8小时,人员需要轮换值守夜班,会影响风险判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在以往常规的海洋石油领域提油作业中,提油轮和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的相对位置需要人工肉眼辨识,通常由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尾部值班室工作人员和提油轮上的提油指挥配合工作,由于肉眼观察属于感性认识,观察偏差因人而异,因此需要长期的工作经验和识别技巧,才能给出正确的判断。提油作业属于常规高风险作业,通常涉及连续10小时的工作,随着人员体力消耗和疲劳度的上升,误报或延报的可能性增高,由于涉及两艘十万吨级油轮在距离100米内的运动,一旦发生两船触碰,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对观测预警提出了连续性、准确性和及时性的要求。近年来有类似船舶识别和监测预警的专利技术出现,但原理与本专利技术不同:如有其他专利技术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和船舶识别系统(AIS)进行船舶航迹跟踪,但由于定位精度受卫星运动影响,同时外输期间提油轮主机待机不工作,处于非航行状态,这一点大大降低了全球定位系统所输出航向角的精度,因此给出的结果只能用于定性判断,由勾股定理可知,一艘提油轮长度约220米,假设船尾为轴(因为工作时拖轮系泊点在尾部),航向角每偏差1度,船头摆动3.8米,两船之间靠缆绳的拉力牵制,工作长度在80米左右,摆动量为缆绳的4.75%,对拉力的影响非常大。在国内,有类似高精度差分全球定位系统(DPGS),增加观测精度的专利技术,但对于同一艘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每次驶来提供提油服务的提油轮不是固定的,差分定位系统装置,需要保存在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上,每次提油轮驶来,都要进行搬运、安装和校准,在完成工作后,还要进行拆除,工作流程繁琐,操作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海上油轮外输作业防船舶触碰的图像识别监控系统,在外输作业期间不再依靠人工值守,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在实现远程监控的同时,间接地使人员远离了外输大缆等高危险设备,提高了安全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用于海上油轮外输作业防船舶触碰的图像识别监控系统,包括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和提油轮,包括可见光采集器、热成像采集器、激光测距采集器、电缆、接线箱、服务器和图像识别监控软件,所述服务器安装在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的控制室内,包括主机、显示器、鼠标和键盘,服务器内还安装有图像识别监控软件和数据库;所述图像识别监控软件内置有预警判别算法模块;各采集器与服务器之间通过电缆及接线箱相互连接;所述可见光采集器、热成像采集器、激光测距采集器均设置有防爆、防水外壳,安装布置在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的尾部;并对安装后的各采集器的安装位置数据进行测量作为安装补偿值;所述图像识别监控软件,用于将可见光采集器、热成像采集器采集到的可见光图像和热成像图像进行识别处理,识别得到提油轮的特征参数,通过人工激光定点校准或网络获取提油轮得参数信息,采用智能学习技术,实现对采集到的提油轮特征参数的优化迭代,并存入数据库,在提油轮每次驶来时,通过采集到的信息与数据库内存储的特征参数进行特征匹配,实现提油轮的智能识别;同时图像识别监控软件将智能识别到的提油轮信息输入至预警判别算法;所述预警判别算法通过将采集识别到的提油轮信息与预先输入的参数进行对比,结合采集器的安装补偿值,计算提油轮的船体外形进行几何体接触判断。进一步的,所述预先输入的参数的包括两个半径参数和三个角度参数,两个半径参数分别为提油轮与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距离过近报警值、提油轮与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距离过远报警值;三个角度参数对应提油轮相对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所在船尾的扇形区域内的安全摆角、预警摆角和报警摆角,其中预警摆角表示提油轮摆动稍大,需要拖轮做出及时调整以使提油轮返回安全区域;报警摆角表示提油轮摆动已超过安全界限,需要关闭输油作业以免输油管因拉断破损发生漏油;安全摆角表示提油轮摆动在安全范围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智能图像识别技术,结合激光测距定位校准和数据库技术,前述所有功能装置都一次性地安装在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上,根据不同的提油轮建立特征数据库档案,在初期经过若干次人工校准迭代训练后,可实现提油轮的智能识别。涉及人工操作的工作量将越来越小,判断精度也将逐渐提高。2.国内有类似基于图像识别的船舶识别专利,其目标为识别船舶呼号、船舶名称,以实现识别、记录或进一步驱赶船只的目的;而本专利技术的目标,不仅是对提油轮船舶名称的识别,更深入地,是对提油轮外轮廓的识别和航向角等姿态参数的采集,输入给预警判别核心算法,通过计算和判别实现报警功能。3.在外输作业期间不再依靠人工值班,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在实现远程监控的同时,间接地使人员远离了外输大缆等高危险设备(特别是风浪先对恶劣期间,外输大缆抖动厉害,非常有可能破断,缆绳回抽力量非常大,击中人员设备后果不堪设想),提高了安全性。一是基于智能学习的图像识别技术,自动化识别提油轮轮廓位置并计算出当前浮式生产装置与提油轮的距离;二是通过热成像技术,实现在夜间对外输作业的连续监控;三是根据浮式生产装置和提油轮的具体参数,计算出两浮体之间的安全距离和相对夹角,自动判断是否触发报警,从而获得适用于海上油轮外输作业防船舶触碰的图像识别监控系统。4、其他专利技术依靠现有船舶定位设备(如GPS、北斗卫星),只能保证基本坐标值,将经纬度换算为以米为单位的距离时,对比实际两船间距,偏差较大,因此该技术只能定性分析无法给出定量的数据,而航向角在船舶处于停车状态(外输期间船舶相对静止不航行)时,精准度相对较低,角度值非常容易瞬间跳变,如果将该航向角角度值引入系统,将触发误报警,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因此通常需要专用的高精度定位设备(DGPS、星际差分等技术)。而若采用高精度定位设备,则需单独定制,由于油田提油操作每次协调前来作业的提油轮是不固定的,给每艘提油轮都配备一套设备不经济,因此需要将设备频繁搬运安装,使用后还需拆除以待下一次换船安装,同时每次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用于海上油轮外输作业防船舶触碰的图像识别监控系统,包括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和提油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见光采集器、热成像采集器、激光测距采集器、电缆、接线箱、服务器和图像识别监控软件,所述服务器安装在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的控制室内,包括主机、显示器、鼠标和键盘,服务器内还安装有图像识别监控软件和数据库;所述图像识别监控软件内置有预警判别算法模块;各采集器与服务器之间通过电缆及接线箱相互连接;/n所述可见光采集器、热成像采集器、激光测距采集器均设置有防爆、防水外壳,安装布置在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的尾部;并对安装后的各采集器的安装位置数据进行测量作为安装补偿值;/n所述图像识别监控软件,用于将可见光采集器、热成像采集器采集到的可见光图像和热成像图像进行识别处理,识别得到提油轮的特征参数,通过人工激光定点校准或网络获取提油轮得参数信息,采用智能学习技术,实现对采集到的提油轮特征参数的优化迭代,并存入数据库,在提油轮每次驶来时,通过采集到的信息与数据库内存储的特征参数进行特征匹配,实现提油轮的智能识别;同时图像识别监控软件将智能识别到的提油轮信息输入至预警判别算法;/n所述预警判别算法通过将采集识别到的提油轮信息与预先输入的参数进行对比,结合采集器的安装补偿值,计算提油轮的船体外形进行几何体接触判断。/n...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海上油轮外输作业防船舶触碰的图像识别监控系统,包括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和提油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见光采集器、热成像采集器、激光测距采集器、电缆、接线箱、服务器和图像识别监控软件,所述服务器安装在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的控制室内,包括主机、显示器、鼠标和键盘,服务器内还安装有图像识别监控软件和数据库;所述图像识别监控软件内置有预警判别算法模块;各采集器与服务器之间通过电缆及接线箱相互连接;
所述可见光采集器、热成像采集器、激光测距采集器均设置有防爆、防水外壳,安装布置在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的尾部;并对安装后的各采集器的安装位置数据进行测量作为安装补偿值;
所述图像识别监控软件,用于将可见光采集器、热成像采集器采集到的可见光图像和热成像图像进行识别处理,识别得到提油轮的特征参数,通过人工激光定点校准或网络获取提油轮得参数信息,采用智能学习技术,实现对采集到的提油轮特征参数的优化迭代,并存入数据库,在提油轮每次驶来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鹏黄国良杨凯东李牧孙恪成韦晓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采油服务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