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皖西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智能机器人路障车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157800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2: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或交通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智能机器人路障车及其使用方法,所述智能机器人路障车包括:警示装置,所述警示装置运动至设定位置,用于显示或发出警示信号;车体,所述警示装置安装在所述车体上,所述车体带动所述警示装置运动;以及设置在所述车体上的导航系统,其包括监测模块、通讯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监测模块用于监测所述车体的行驶状态和路况,并将数据反馈给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车体运动,还通过通讯模块与外部交换数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避免了人为安放警示三角牌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降低了追尾事故以及二次事故的发生;且实用性强,适用于各种道路环境。

An intelligent robot roadblock vehicle and its use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机器人路障车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或交通设施
,具体是一种智能机器人路障车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车辆在马路和高速公路上出现故障时,基本操作为开启车辆双闪,人为展开三角牌,并需要人手提到车辆指定后方,(根据我国《道路交通法》第六十八条:一、高速公路: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发生故障时,警告标志应当设置在故障车来车方向一百五十米以外,晚上则放置在250米以外。车上人员应当迅速转移到右侧路肩上或者应急车道内,并且迅速报警。二、普通公路:在常规道路上,应将警告标志放到车后50米值100米以外。晚上则放置到150米以外。若在晚上或者遇到雨雾天气,距离应该提到200米以外)而且人工操作确定警示三角牌的位置,在道路上行驶,这样的操作也可能会使人受到二次事故。目前市面上都是简易性的车用三角牌,需要人为放置;使用结束后,也需要人为到放置点收回三角牌,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也已有飞在空中的警示三角牌,但由于无风状态可能无法飞起,而且不够方便,也不易于操作。其他的三角牌也只有增强反光的效果的警示三角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机器人路障车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机器人路障车,包括:警示装置,所述警示装置运动至设定位置,用于显示或发出警示信号;车体,所述警示装置安装在所述车体上,所述车体带动所述警示装置运动。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车体上的导航系统,所述导航系统包括监测模块、通讯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监测模块用于监测所述车体的行驶状态和路况,并将数据反馈给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车体运动,还通过通讯模块与外部交换数据。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还包括车库,用于停放所述车体的车库设置在外部机构上。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车库包括固定车库和活动车库,所述固定车库内设有释放件,所述释放件与所述活动车库连接,所述释放件带动活动车库降至行驶面。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释放件包括伸缩机构和卷扬机构,所述伸缩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活动车库连接,用于伸出和收缩所述活动车库,所述卷扬机构穿过所述活动车库与所述车体连接,用于在所述活动车库伸出后,释放所述活动车库和车体。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警示装置包括警示三角牌和声光报警器,所述警示三角牌包括连杆,三个连杆活动连接形成警示三角牌,所述声光报警器与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发出声光报警信号。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杆的连接处设有旋转驱动件,所述旋转驱动件带动所述连杆旋转形成警示三角牌。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监测模块包括环境数据采集单元和测距单元,所述环境数据采集单元用于感应环境声音、光,并将感应数据反馈给控制模块,所述测距单元用于检测车体前方有无障碍物,并将数据反馈给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接收所述测距单元的反馈数据,并控制所述车体的运动状态。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车体的底部设有移动件,所述移动件带动所述车体运动。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车体上设有陀螺仪模块,所述陀螺仪模块控制移动件的运动方向。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单片机,所述单片机与通讯模块和监测模块连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另一个技术方案:一种智能机器人路障车的使用方法,如上任一所述的智能机器人路障车,其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释放车体,通过控制模块控制车体运动至设定位置;将警示装置从车体上驶出,并展开警示装置上的警示三角牌,警示三角牌向外显示或发出警示信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避免了人为安放警示三角牌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降低了追尾事故以及二次事故的发生;且实用性强,适用于各种道路环境。附图说明图1为智能机器人路障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智能机器人路障车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智能机器人路障车中车体和警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智能机器人路障车中车体和警示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智能机器人路障车中控制模块的系统原理图。图6为智能机器人路障车中控制模块的流程示意图。图7为智能机器人路障车中车体的运行框图。图8为智能机器人路障车各模块的电路原理图。附图中:1、电动推杆,2、L型平台,3、电磁铁,4、导绳管,5、固定车库,6、电机A,7、电机B,8、绕线盘A,9、绕线盘B,10、活动车库,11、车体,12、警示三角牌,13、万向轮,14、减速电机,15、固定轴,16、车轮,17、三角牌安放平台。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施例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请参阅图1、2,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智能机器人路障车,包括:警示装置,所述警示装置运动至设定位置,用于显示或发出警示信号;车体11,所述警示装置安装在所述车体11上,所述车体11带动所述警示装置运动。具体的,所述警示装置包括警示三角牌12和声光报警器,所述警示三角牌12包括连杆,三个连杆活动连接形成警示三角牌,所述声光报警器用于发出声光报警信号。提醒后方车辆前方发生故障,注意行车安全。避免了人为安放警示三角牌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降低了追尾事故以及二次事故的发生。请参阅图1、2,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车体上的导航系统,所述导航系统包括监测模块、通讯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监测模块用于监测所述车体的行驶状态和路况,并将数据反馈给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车体运动,还通过通讯模块与外部交换数据。具体的,所述声光报警器与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发出声光报警信号。提醒后方车辆前方发生故障,注意行车安全。如图7、8所示,所述监测模块包括环境数据采集单元和测距单元,所述测距单元包括超声波测距模块和红外传感器(红外对管);如图7所示,超声波测距模块检测车体前方是否有物体,如有物体则避障,如无物体则直行;结合所述红外对管检测红外光线是否反射,未接收红外光线则直行,有接收红外光线进行判断,左边接收则向右调整车体的运动方向,右边接收,则向左调整车体的运动方向。所述环境数据采集单元包括声音检测模块和光敏电阻传感器模块,用于感应环境声音、光,并将感应数据反馈给控制模块;通过光敏电阻传感器模块判断当前是白天或黑夜,确定车体的行程,所述测距单元用于检测车体前方有无障碍物,并将数据反馈给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接收所述测距单元的反馈数据,并控制所述车体的运动状态。所述超声波测距模块的工作原理:车体行驶过程中,通过超声波测距模块检测前方距离在30cn时,小车将会转动一个角度,当确定没有障碍物在前方时,会检测旁边的声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机器人路障车,其特征在于,包括:/n警示装置,所述警示装置运动至设定位置,用于显示或发出警示信号;/n车体,所述警示装置安装在所述车体上,所述车体带动所述警示装置运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机器人路障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警示装置,所述警示装置运动至设定位置,用于显示或发出警示信号;
车体,所述警示装置安装在所述车体上,所述车体带动所述警示装置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机器人路障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车体上的导航系统,所述导航系统包括监测模块、通讯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监测模块用于监测所述车体的行驶状态和路况,并将数据反馈给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车体运动,还通过通讯模块与外部交换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机器人路障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车库,所述车库包括固定车库和活动车库,所述固定车库内设有释放件,所述释放件与所述活动车库连接,所述释放件带动活动车库降至行驶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机器人路障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件包括伸缩机构和卷扬机构,所述伸缩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活动车库连接,用于伸出和收缩所述活动车库,所述卷扬机构穿过所述活动车库与所述车体连接,用于在所述活动车库伸出后,释放所述活动车库和车体。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机器人路障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警示装置包括警示三角牌和声光报警器,所述警示三角牌包括连杆,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东李荣志黄龙徐宇宝
申请(专利权)人:皖西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