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层压体及其制造方法和塑料成型体技术

技术编号:2615724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2:19
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塑料层压体以对称结构包括形成有硬涂层的塑料膜,从而在高温环境下可以显著减少卷曲的产生。另外,通过调整上述塑料层压体的各层的厚度、成分和工艺条件,不仅可以进一步提升尺寸稳定性,还可以进一步提升防污性和印刷性等特性。特别地,当将上述塑料层压体应用于产品时,其可以在层压结构内提供无光泽的表面,以提供诸如豪华感的审美效果。因此,通过上述塑料层压体成型的塑料成型体,不仅具有高耐久性,还由于多功能复合化而降低成本,故可有效地替代现有玻璃材质而适用于移动设备的前盖或后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塑料层压体及其制造方法和塑料成型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塑料层压体及其制造方法和塑料成型体。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塑料材质的盖体,该塑料材质可替代适用于移动设备的前盖或后盖的玻璃材质。
技术介绍
移动设备的前盖或后盖一般使用在外观、尺寸稳定性及光学特性方面具有优势的玻璃材质。但是,由于外部冲击,在移动设备中使用的玻璃材质的前盖或后盖容易破裂和飞散。另外,根据目前移动设备逐渐大面积化的趋势,当使用玻璃材质的盖体时,存在难以实现轻量化,而且会导致增加成本的问题(参照韩国专利公开公报第2017-5755号)。因此,开始尝试开发利用塑料材质来替代玻璃材质的盖体。特别是,塑料材质具有重量轻,耐冲击性优异,破裂时不会飞散,成本低的优点。一方面,前盖或后盖起到从外部环境保护移动设备的作用,因此需要在塑料基材层的外露面上形成硬涂层以提升表面硬度和耐久性。另外,由于移动设备的盖体采用多样的设计,因此设置于设备内部的硬涂层需要具有有利于模具成型或印刷的特性。另外,目前移动设备的后盖通过赋予立体色彩、金属质感或光泽等来形成差异化,但对于玻璃材质,为了实现上述设计需要进行额外的后续加工工艺,因此目前一直在研究如何使用塑料材质来替代玻璃材质。
技术实现思路
尽管用于移动设备的塑料材质的硬涂膜具有许多优点,但由于在高温环境下的层间热收缩率差异,导致产生卷曲且尺寸稳定性低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人进行研究,结果将具有硬涂层的塑料膜设计为对称的层压结构,从而显著减少了高温环境下的卷曲产生。另外,通过调整层压体的各层的厚度、成分和工艺条件,不仅可以进一步提升尺寸稳定性,还可以进一步提升防污性和印刷性等特性。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改善现有硬涂膜的较低的尺寸稳定性及提高了除此之外的其他各种特性的塑料层压体及其制造方法。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利用上述塑料层压体,提供一种耐久性高且成本低的塑料成型体,其可替代适用于现有移动设备中的前盖或后盖的玻璃材质。特别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层压结构内适用无光泽表面或装饰用层以增强审美效果的塑料层压体及利用该塑料层压体获取的塑料成型体。根据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塑料层压体,包括:核心基材层;第一片材,包括依次设置于上述核心基材层的一表面上的第一基材层及第一硬涂层;以及,第二片材,包括依次设置于上述核心基材层的另一表面上的第二基材层及第二硬涂层,上述第一基材层及上述第二基材层的厚度比为1:0.9至1:1.1,上述第一硬涂层及上述第二硬涂层的重量比为1:0.9至1:1.1。根据上述另一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塑料层压体的制造方法,包括:在第一基材层上形成第一硬涂层以获取第一片材的步骤;在第二基材层上形成第二硬涂层以获取第二片材的步骤;层叠上述第一片材以使上述第一基材层面向核心基材层的一表面的步骤;以及,层叠上述第二片材以使上述第二基材层面向上述核心基材层的另一表面的步骤,上述第一基材层及上述第二基材层的厚度比为1:0.9至1:1.1,上述第一硬涂层及上述第二硬涂层的重量比为1:0.9至1:1.1。根据一实例,上述核心基材层的厚度为300μm至500μm,上述第一基材层及上述第二基材层的厚度为75μm至200μm,上述第二硬涂层的厚度为3μm至6μm,在140℃下放置2小时后的上述塑料层压体的拐角处产生0.3mm以内高度的卷曲(curl)变化。特别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第一硬涂层的表面具有图案,可以通过将无光泽图案转印到上述第一硬涂层的表面上来实现。上述图案可用于实现无光泽等装饰功能。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通过上述塑料层压体成型的塑料成型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塑料层压体以对称结构包括形成有硬涂层的塑料膜,从而在高温环境下也可以使卷曲的产生最小化。另外,通过调整上述塑料层压体的各层的厚度、成分和工艺条件,不仅可以进一步提升尺寸稳定性,还可以进一步提升防污性和印刷性等特性。特别地,当将上述塑料层压体应用于产品时,其可以在层压结构内提供无光泽的表面,以提供诸如豪华感的审美效果,另外,还可以适用着色膜、彩色滤光片、多层反射型偏振膜、图案层、无机沉积层等具有装饰功能的层。因此,通过上述塑料层压体成型的塑料成型体,不仅具有高耐久性,还由于多功能复合化而降低成本,而且具有审美效果,故可有效地替代现有的玻璃材料来适用于移动设备中的前盖或后盖。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塑料层压体的剖面示意图。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形成表面上具有图案的硬涂层的工序。图3及图4分别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塑料层压体的剖面示意图。图5及图6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又另一实施例的塑料层压体的剖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第一片材,20:第二片材,100:核心基材层,210:第一基材层,220:第二基材层,220':第二基材层(装饰层),310:第一硬涂层,320:第二硬涂层,410:第一粘合层,420:第二粘合层,420':第二粘合层(装饰层),500:图案层,600:无机沉积层,700:图案辊,800:紫外光。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考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在附图中,可能会夸大尺寸或间隙以帮助理解,并且可能省略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描述。在以下的实例的说明中,当提出一个结构要素形成于另一结构要素的上或下时,包括一个结构要素直接形成于另一结构要素的上或下的情况或者两者之间介入其他结构要素来间接形成的情况。在本说明书中,当提出某一结构要素“包括”其它结构要素时,除非具有特别的记载,否则还可以包括其他结构要素。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塑料层压体的剖面示意图。参考图1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塑料层压体,包括:核心基材层(100);第一片材(10),包括依次设置于上述核心基材层(100)的一表面上的第一基材层(210)及第一硬涂层(310);以及,第二片材(20),包括依次设置于上述核心基材层(100)的另一表面上的第二基材层(220)及第二硬涂层(320),上述第一基材层(210)及上述第二基材层(220)的厚度比为1:0.9至1:1.1,上述第一硬涂层(310)及上述第二硬涂层(320)的重量比为1:0.9至1:1.1。特别地,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第一硬涂层(310)的表面上具有图案。上述图案可用于实现无光泽等装饰功能。另外,上述塑料层压体还包括:设置于上述核心基材层(100)与上述第一片材(10)之间的第一粘合层(410);以及,设置于上述核心基材层(100)与上述第二片材(20)之间的第二粘合层(420)。另外,上述塑料层压体还可以包括上面提及的层及其之外的一个以上的层,以构成多个层。因此,上述塑料层压体的总层数可以为5个以上,例如可以为5个至15个,但并不具体限定。以下进一步具体说明每个构成层。核心基材层上述核心基材层位于上述塑料层压体的中心,用作对整体结构的支撑体并起到赋予成型性的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塑料层压体,其特征在于,包括:/n核心基材层;/n第一片材,包括依次设置于所述核心基材层的一表面上的第一基材层及第一硬涂层;以及,/n第二片材,包括依次设置于所述核心基材层的另一表面上的第二基材层及第二硬涂层,/n所述第一基材层及所述第二基材层的厚度比为1:0.9至1:1.1,所述第一硬涂层及所述第二硬涂层的重量比为1:0.9至1:1.1,/n所述核心基材层的厚度为300μm至500μm,所述第一基材层及所述第二基材层的厚度为75μm至200μm,所述第一硬涂层的表面上具有用于无光泽的图案,所述第二硬涂层的厚度为3μm至6μm,/n在140℃下放置2小时后的所述塑料层压体的拐角处产生0.3mm以内高度的卷曲变化。/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430 KR 10-2019-0050469;20200309 KR 10-2020-001.一种塑料层压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核心基材层;
第一片材,包括依次设置于所述核心基材层的一表面上的第一基材层及第一硬涂层;以及,
第二片材,包括依次设置于所述核心基材层的另一表面上的第二基材层及第二硬涂层,
所述第一基材层及所述第二基材层的厚度比为1:0.9至1:1.1,所述第一硬涂层及所述第二硬涂层的重量比为1:0.9至1:1.1,
所述核心基材层的厚度为300μm至500μm,所述第一基材层及所述第二基材层的厚度为75μm至200μm,所述第一硬涂层的表面上具有用于无光泽的图案,所述第二硬涂层的厚度为3μm至6μm,
在140℃下放置2小时后的所述塑料层压体的拐角处产生0.3mm以内高度的卷曲变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层压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硬涂层具有20%至90%的雾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层压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硬涂层的图案包括不规则的凹凸图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层压体,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塑料层压体的至少一个层为装饰层,或者,构成所述塑料层压体的层之间或所述塑料层压体的表面包括至少一个装饰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塑料层压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硬涂层及所述第二硬涂层中的至少一个层为包括染料或颜料的装饰层;或者,
所述第一基材层及所述第二基材层中的至少一个层与所述核心基材层之间还包括包含染料或颜料的装饰层。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塑料层压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材层及所述第二基材层中的至少一个层为选自彩色滤光片、多层反射型偏振膜、二向色滤光片、图案化膜及沉积膜中的装饰层。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塑料层压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塑料层压体中,所述第二片材的表面上包括作为装饰层的图案层或图案层与无机沉积层的组合。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层压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材层及所述第二基材层的厚度为100μm至200μm,
所述第一硬涂层及所述第二硬涂层包括具有2个至10个官能团的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类低聚物树脂或由其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洪烈曹圭中高载昊具本哲
申请(专利权)人:爱思开希高科技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