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用脱硫装置以及搭载有该船舶用脱硫装置的船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53512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57
一种船舶用脱硫装置,用于对从搭载于船舶的废气产生装置排出的废气进行脱硫,其中,所述船舶用脱硫装置具备:吸收塔,其包括吸收塔主体部,所述吸收塔主体部划定具有纵长方向的内部空间,并且在所述纵长方向的一侧端部形成有与所述内部空间连通的废气导入口;以及废气导入装置,其用于将从所述废气产生装置排出的废气向所述吸收塔主体部导入。而且,在将所述吸收塔主体部的所述内部空间的纵长方向的最大长度设为L,将所述吸收塔主体部的所述内部空间的与纵长方向正交的横宽方向的最大宽度设为W的情况下,所述最大宽度W与所述最大长度L之比(W∶L)为1∶大于1.1且1∶小于等于6.0的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船舶用脱硫装置以及搭载有该船舶用脱硫装置的船舶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7年01月27日、申请号为201780008882.8、专利技术名称为“船舶用脱硫装置以及搭载有该船舶用脱硫装置的船舶”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用脱硫装置以及搭载有该船舶用脱硫装置的船舶。
技术介绍
随着近年来对船舶的废气限制的强化,在排出限制海域(ECA海域),有义务使用硫成分为0.1%以下的燃料油、或采取与之具有同等效果的代替措施。并且,在2020年,在一般海域也有义务使用硫成分为0.5%以下的燃料油、或采取与之具有同等效果的代替措施。以往,例如在ULCS(UltraLargeContainerShip)等超大型船舶中,使用硫成分少的低硫燃料油来应对,但能够预想到今后在这些超大型船舶中设置脱硫装置的需要也提高。从超大型船舶的主动力装置排出的废气量(100%负荷时的废气量)例如能达到20万Nm3/h以上。另外,为了满足船内的各种电力需要等,超大型船舶中设置有多个发电机·锅炉。因此,为了对从这些主动力装置、多个发电机·锅炉排出的大量的废气进行脱硫,搭载于超大型船舶的脱硫装置需要具有较大的通过面积的吸收塔。若欲通过例如搭载于散货船等比较小的船舶的主动力装置用的以往的脱硫装置来应对该种情况,则需要配置多个吸收塔,配置于船内会导致货物的减少、或者船体尺寸扩大等设计上的限制、变更。另外,以往的比较小的主动力装置用的脱硫装置使用圆型(圆形)的吸收塔,也考虑将该圆型的吸收塔面向超大型船舶而大型化。然而,圆型的吸收塔与方形的吸收塔等相比在配置于船内时容易产生死空间,因此配置于船内会产生配置效率恶化的问题。于是,为了消除上述的问题,作为超大型船舶用的脱硫装置的吸收塔,考虑采用在成套设备、工厂等陆地用的脱硫装置中实际使用过的方形的吸收塔。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清洗装置的一例,该清洗装置为用于去除在制造过程、工业过程以及商业过程等中产生的粒子状物质、有害气体、酸性化合物、以及恶臭等污染物质的湿式清洗装置,具有方形的清洗罐(吸收塔)。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631985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9-23923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在将吸收塔的内部空间的废气导入方向的长度设为L、将与废气导入方向正交的方向的长度设为W的情况下,在陆地用的脱硫装置中使用的大多数的方形的吸收塔的W与L之比(W∶L)处于1∶0.2~1∶1.0的范围。即,吸收塔的平面形状形成为沿着废气导入方向具有横宽方向、且沿着与废气导入方向正交的方向具有纵长方向的长方形状。这是由于,若形成为沿着废气导入方向具有纵长方向的形状,则纵长方向的近前侧(废气导入口侧)与里侧(废气导入口的相反侧)的气体流速有很大的不同,难以在吸收塔内均匀地使废气流动。若吸收塔内的废气的流动不均匀,则存在吸收塔内的脱硫处理产生不均等脱硫性能降低的可能性。为了应对这样的问题,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清洗装置中,在吸收塔的上端部设置废气导入口,将从该废气导入口导入的废气经由在吸收塔内垂直地延伸的废气管道向在吸收塔的下部设置的气体分配室导入,由此在吸收塔内均匀地使废气流动。然而,在欲将这样的专利文献1公开的吸收塔转用于超大型船舶用的吸收塔的情况下,会产生以下所示那样的几个配置限制方面的问题。第一,专利文献1公开的吸收塔的平面形状为大致正方形(W∶L=1∶1),但例如在ULCS等某种超大型船舶中,有时具有沿着废气导入方向而具有纵长方向的平面形状的吸收塔的配置性更好。第二,如上述那样,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清洗罐中形成有在吸收塔内垂直地延伸的废气管道、以及在清洗罐的下部设置的气体分配室。因此,与设置这些废气管道、气体分配室的量相应地,存在吸收塔的容积变大的问题。第三,船舶用的吸收塔多向上甲板的上方突出地设置,而作为主要废气排出源的主动力装置配置在位于船体内部的下方的动力装置室。即,吸收塔在船内多配置在主动力装置的上方。因此,若采用专利文献1的吸收塔,则需要将从主动力装置排出的废气特意超出吸收塔的侧端部而引导至上端部,而非引导至吸收塔的侧端部即可,从而存在废气导入线的延长变长的问题。另外,专利文献2中图示了搭载于船舶的具有方形的吸收塔的脱硫装置(图3以及图4)。然而,该专利文献2的吸收塔并非搭载于油轮(本船),而搭载于被本船拖航的驳船,对将脱硫装置配置于船舶(本船)时的配置限制方面的课题及其解决方案没有任何公开。本专利技术是在上述那样的
技术介绍
下完成的专利技术,其目的在于提供在配置于超大型船舶等船舶时的配置性优异的船舶用脱硫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1)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船舶用脱硫装置用于对从搭载于船舶的废气产生装置排出的废气进行脱硫,其中,所述船舶用脱硫装置具备:吸收塔,其包括吸收塔主体部,所述吸收塔主体部划定具有纵长方向的内部空间,并且在所述纵长方向的一侧侧端部形成有与所述内部空间连通的废气导入口;以及废气导入装置,其用于将从所述废气产生装置排出的废气向所述吸收塔主体部导入,在将所述吸收塔主体部的所述内部空间的纵长方向的最大长度设为L,将所述吸收塔主体部的所述内部空间的与纵长方向正交的横宽方向的最大宽度设为W的情况下,所述最大宽度W与所述最大长度L之比(W∶L)为1∶大于1.1且1∶小于等于6.0的范围。上述(1)所述的实施方式的船舶用脱硫装置具备包括吸收塔主体部的吸收塔,吸收塔主体部划定具有纵长方向的内部空间,并且在纵长方向的一侧端部形成有与内部空间连通的废气导入口。换言之,吸收塔主体部的内部空间构成为沿着废气导入方向而具有纵长方向。因此,与以往的圆型(圆形)的吸收塔相比不容易产生死空间,因此配置于船舶时的配置性优异。另外,对例如ULCS等(具有沿着废气导入方向而具有纵长方向的平面形状的吸收塔的配置性更优异)某种超大型船舶,能够提供配置性优异的船舶用脱硫装置。另外,同吸收塔主体部的内部空间沿着与废气导入方向正交的方向而具有纵长方向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废气以未脱硫的状态直接排出至吸收塔的外部的风险。另外,根据上述(1)的实施方式,内部空间的最大宽度W与最大长度L之比(W∶L)处于1∶大于1.1且1∶小于等于6.0的范围。这样,通过将内部空间的最大宽度W与最大长度L之比(W∶L)的上限设定为1∶6.0,能够将吸收塔内的废气流动的不均匀性限制在本专利技术人研究出的实用方面的容许范围内。(2)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在上述(1)所述的船舶用脱硫装置中,上述最大宽度W与最大长度L之比(W∶L)为1∶大于1.5且1∶小于等于2.0的范围。根据本专利技术人的研究,将吸收塔内的废气流动的均匀性保持为优选的状态的最大宽度W与最大长度L之比(W∶L)的上限为1∶2.0。另一方面,考虑到船内的脱硫装置的配置性,最大宽度W与最大长度L之比(W∶L)优选在某种程度上较大,最大宽度W与最大长度L之比(W∶L)的下限优选设为1∶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船舶用脱硫装置,用于对从搭载于船舶的废气产生装置排出的废气进行脱硫,其中,/n所述船舶用脱硫装置具备:/n吸收塔,其包括吸收塔主体部,所述吸收塔主体部划定具有纵长方向的长方形状的内部空间,并且在所述纵长方向的一侧端部形成有与所述内部空间连通的废气导入口;/n废气导入装置,其用于将从所述废气产生装置排出的废气向所述吸收塔主体部导入;以及/n散布装置,其用于对导入至所述吸收塔主体部的所述内部空间并在所述内部空间上升的所述废气散布清洗液,/n所述散布装置包括在所述内部空间网格状配置的多个散水喷嘴,并且,/n所述散布装置构成为相邻的散水喷嘴之间喷出的清洗液发生重合,/n在将所述吸收塔主体部的所述内部空间的纵长方向的最大长度设为L,将所述吸收塔主体部的所述内部空间的与纵长方向正交的横宽方向的最大宽度设为W的情况下,/n所述最大宽度W与所述最大长度L之比(W∶L)为1∶大于1.1且1∶小于等于6.0的范围。/n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120 JP 2017-0088421.一种船舶用脱硫装置,用于对从搭载于船舶的废气产生装置排出的废气进行脱硫,其中,
所述船舶用脱硫装置具备:
吸收塔,其包括吸收塔主体部,所述吸收塔主体部划定具有纵长方向的长方形状的内部空间,并且在所述纵长方向的一侧端部形成有与所述内部空间连通的废气导入口;
废气导入装置,其用于将从所述废气产生装置排出的废气向所述吸收塔主体部导入;以及
散布装置,其用于对导入至所述吸收塔主体部的所述内部空间并在所述内部空间上升的所述废气散布清洗液,
所述散布装置包括在所述内部空间网格状配置的多个散水喷嘴,并且,
所述散布装置构成为相邻的散水喷嘴之间喷出的清洗液发生重合,
在将所述吸收塔主体部的所述内部空间的纵长方向的最大长度设为L,将所述吸收塔主体部的所述内部空间的与纵长方向正交的横宽方向的最大宽度设为W的情况下,
所述最大宽度W与所述最大长度L之比(W∶L)为1∶大于1.1且1∶小于等于6.0的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用脱硫装置,其中,
所述最大宽度W与所述最大长度L之比(W∶L)为1∶大于1.5且1∶小于等于2.0的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船舶用脱硫装置,其中,
所述吸收塔以所述吸收塔主体部的所述内部空间的纵长方向沿着所述船舶的宽度方向的方式搭载于所述船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船舶用脱硫装置,其中,
所述船舶具备烟囱,所述烟囱用于将从所述废气产生装置排出的废气向外部放出,且形成为沿着所述船舶的宽度方向而具有纵长方向的长筒状,
所述吸收塔配置在所述烟囱的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船舶用脱硫装置,其中,
在所述烟囱的内侧配置有用于自从所述废气产生装置排出的废气回收热能的废热回收装置,
所述吸收塔与所述废热回收装置沿着所述船舶的宽度方向排列地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船舶用脱硫装置,其中,
所述吸收塔还包括废气导入部,所述废气导入部的一端部与所述吸收塔主体部的所述废气导入口连接,并且所述废气导入部从所述一端部朝向另一端部而向上地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船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佐木良三牛久哲杉田觉长安立人香川晴治神山直行渡边祐辅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日立电力系统株式会社三菱造船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