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咪头的一体化麦克风音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52559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咪头的一体化麦克风音箱,包括:连接为一体结构的音箱单元、麦克风单元和手柄单元;所述音箱单元包括箱体和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的至少一个扬声器;所述麦克风单元包括麦克风外壳和安装在所述麦克风外壳内部的至少两个咪头,所述至少两个咪头连接组成一个目标指向性的咪头阵列;所述手柄单元内部安装有连接所述咪头阵列和所述至少一个扬声器的音频处理电路,所述咪头阵列输出的麦克风信号经由所述音频处理电路处理后输出给所述至少一个扬声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内置的多咪头麦克风单元,可实现极佳的目标指向性,以较好的抑制啸叫。同时,多个咪头的输出叠加,可以提高麦克风单元总体输出灵敏度,并降低失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咪头的一体化麦克风音箱
本技术涉及声学
,具体涉及一种多咪头的一体化麦克风音箱。
技术介绍
公开号为“CN206117984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随身卡拉OK蓝牙音箱,如图1所示,包括有音箱本体10以及无线话筒20。音箱本体10套设于无线话筒20外,无线话筒20的话筒头21凸伸出音箱本体10的顶部,无线话筒20的话筒柄22向下延伸出音箱本体10的底部。音箱本体10包括有外壳11、喇叭和辐射器,喇叭和辐射器均设置于外壳11内。无线话筒20穿设于外壳11中。无线话筒20与音箱本体10导通连接。如上所述,市面上的话筒与音箱一体的音响设备,大多是在一个普通的动圈或者电容式麦克风基础上增加一个可以播放音乐、伴奏及人声的音箱结构,将麦克风、音箱以及手柄组合成为一体,其中,音箱包括扬声器(喇叭)及箱体,麦克风包括话筒头及设在话筒头内的咪头。咪头又称为传感器,是一种将声能转化为电能的器件,有压电式、电容式、电动式等。麦克风收集到人声后,经过电路的处理和放大后,由音箱重放出来。音箱也可以同时播放由蓝牙或者其它音源传来的音乐,以形成演说背景音或达到伴奏演唱的目的。这种设计的音响系统集成化高、简约、便携,受到市场欢迎。但是,现有的话筒音箱一体设备,由于扬声器离麦克风比较近,容易产生强烈的啸叫,导致用户体验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多咪头的一体化麦克风音箱,用于通过多咪头的设计使一体化麦克风音箱中的麦克风具备较好的指向性,减少对音箱声音的接收,从而较好的抑制啸叫。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咪头的一体化麦克风音箱,包括:连接为一体结构的音箱单元、麦克风单元和手柄单元;所述音箱单元包括箱体和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的至少一个扬声器;所述麦克风单元包括麦克风外壳和安装在所述麦克风外壳内部的至少两个咪头,所述至少两个咪头连接组成一个特殊的目标指向性,尤其是心形指向性的咪头阵列,不接收或极少接收后方音箱单元的声音,以抑制啸叫;所述手柄单元内部安装有连接所述咪头阵列和所述至少一个扬声器的音频处理电路,所述咪头阵列输出的麦克风信号经由所述音频处理电路处理后输出给所述至少一个扬声器。其中,一种现实方式中,所述至少两个咪头可以包括一个全指向性咪头和一个8字型指向性咪头,所述两个咪头的电压输出端串联或者并联相接,组成例如心形指向性的咪头阵列。其中,一种现实方式中,所述麦克风单元可包括一个麦克风外壳,所述至少两个咪头安装在同一个麦克风外壳内;或者,另一种现实方式中,所述麦克风单元可包括至少两个麦克风外壳,所述至少两个咪头分别安装在至少两个麦克风外壳内。其中,一种现实方式中,所述麦克风单元可以设置在所述音箱单元的上方,所述手柄单元可以设置在所述音箱单元的下方;或者,另一种现实方式中,所述麦克风单元可以设置在所述手柄单元的上方,所述音箱单元可以设置在所述手柄单元的下方。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音箱单元、麦克风单元和手柄单元连接为一体结构,麦克风单元输出信号经过音频处理电路进行处理、放大后,输出至音箱单元可即时播放处理后的声音。而且,音箱单元可以同时播放外部音源传来的音源信号,达到伴奏演唱、形成背景音乐等目的。其中,通过内置的多咪头麦克风单元,可实现极佳的目标指向性,较好的接收麦克风单元前方的声音信号,但不接收或极少接收后方音箱单元的声音,从而可以较好的抑制啸叫。同时,麦克风单元内多个咪头的输出叠加,可以提高麦克风单元总体输出灵敏度,并降低失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图1是现有的一种多功能随身卡拉OK蓝牙音箱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多咪头的一体化麦克风音箱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多咪头的一体化麦克风音箱的电路原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两个咪头的串联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咪头指向性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两个咪头的并联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一种多咪头的一体化麦克风音箱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分别进行详细的说明。请参考图2和图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咪头的一体化麦克风音箱。该一体化麦克风音箱可包括:连接为一体结构的音箱单元1、麦克风单元2和手柄单元3;其中,所述音箱单元1包括箱体10和设置在所述箱体10内的至少一个扬声器11;所述麦克风单元2包括麦克风外壳20(即话筒头)和安装在所述麦克风外壳20内部的至少两个咪头21,所述至少两个咪头21连接组成一个特殊的目标指向性,尤其是心形指向性的咪头阵列;所述手柄单元3内部安装有连接所述咪头阵列和所述至少一个扬声器11的音频处理电路4,所述咪头阵列输出的麦克风信号经由所述音频处理电路4处理后输出给所述至少一个扬声器11。请参考图3,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音频处理电路4可包括:麦克风通道信号处理单元41,外部音源通道信号处理单元42,加法器43,以及放大器44。其中,所述麦克风通道信号处理单元41、所述外部音源通道信号处理单元42可分别采用一个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Processor,DSP)实现。如图3所示,所述麦克风通道信号处理单元41和所述外部音源通道信号处理单元42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加法器43的两个输入端连接,所述加法器43的输出端与所述放大器44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放大器44的输出端连接至少一个扬声器11。所述麦克风通道信号处理单元41的输入端和咪头21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咪头阵列输出的麦克风信号。所述外部音源通道信号处理单元42用于接收外部输入的音源信号。所述加法器43用于将所述麦克风通道信号处理单元41、所述外部音源通道信号处理单元42输出的信号进行相加处理。所述音频处理电路4可用于将来自麦克风单元2的麦克风信号和来自外部音源的音源信号进行相加等处理,输出至音箱单元1进行播放。音箱单元1播放的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咪头的一体化麦克风音箱,其特征在于,包括:/n连接为一体结构的音箱单元、麦克风单元和手柄单元;/n所述音箱单元包括箱体和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的至少一个扬声器;/n所述麦克风单元包括麦克风外壳和安装在所述麦克风外壳内部的至少两个咪头,所述至少两个咪头连接组成一个目标指向性的咪头阵列;/n所述手柄单元内部安装有连接所述咪头阵列和所述至少一个扬声器的音频处理电路,所述咪头阵列输出的麦克风信号经由所述音频处理电路处理后输出给所述至少一个扬声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咪头的一体化麦克风音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为一体结构的音箱单元、麦克风单元和手柄单元;
所述音箱单元包括箱体和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的至少一个扬声器;
所述麦克风单元包括麦克风外壳和安装在所述麦克风外壳内部的至少两个咪头,所述至少两个咪头连接组成一个目标指向性的咪头阵列;
所述手柄单元内部安装有连接所述咪头阵列和所述至少一个扬声器的音频处理电路,所述咪头阵列输出的麦克风信号经由所述音频处理电路处理后输出给所述至少一个扬声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咪头的一体化麦克风音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两个咪头包括一个全指向性咪头和一个8字型指向性咪头,所述两个咪头的电压输出端串联或者并联相接,组成心形指向性的咪头阵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咪头的一体化麦克风音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音频处理电路包括:麦克风通道信号处理单元,外部音源通道信号处理单元,加法器,以及放大器;所述麦克风通道信号处理单元和所述外部音源通道信号处理单元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加法器的两个输入端连接,所述加法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至少一个扬声器;所述麦克风通道信号处理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咪头阵列输出的麦克风信号,所述外部音源通道信号处理单元用于接收外部输入的音源信号,所述加法器用于将所述麦克风通道信号处理单元、所述外部音源通道信号处理单元输出的信号进行相加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咪头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喜海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融贤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