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咽鼓管球囊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5157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为一种咽鼓管球囊导管,包括细长导管,细长导管具有近端管体和远端管体,近端管体上固定套设有连接器,远端管体上固定套设有球囊,球囊的外表面涂覆有药物涂层,药物涂层为脂质体或环糊精,且细长导管的外周面设有亲水涂层。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球囊外表面设置药物涂层可以减少药物对病变处的刺激性与毒性,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在细长导管外周面设置亲水涂层,亲水涂层的润滑度较好,使球囊和细长导管与咽鼓管的表面摩擦系数降低,球囊导管更容易穿过患者的鼻腔通道而进入咽鼓管内。

A balloon catheter for eustachian tub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咽鼓管球囊导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为一种咽鼓管球囊导管。
技术介绍
咽鼓管是中耳与外界相通的唯一通路,咽鼓管阻塞或堵塞可以导致中耳系统的多种病变,并最终导致听力障碍和头部的噪声,如果堵塞的时间过长,可产生称之为分泌性中耳炎的病状。咽鼓管功能障碍主要是由咽鼓管粘膜肿胀导致的机械性狭窄、咽鼓管内缺乏表面活性物质、咽鼓管黏膜炎性或变态反应性水肿等因素引起。虽然,能通过日趋完善的中耳手术方式和高超的手术技巧重建鼓室、联接听骨链结构改善听力水平,但是,咽鼓管功能障碍目前尚无有效手段改善,导致中耳手术术后远期效果也无法保证。目前,已出现通过球囊导管扩张治疗咽鼓管及鼓室病变的报道,但是现有的咽鼓管球囊导管在球囊表面无添加任何药物涂层,对药物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且由于内管材料及结构的设置不当,在操作过程中内管易弯折导致球囊受损而对患者造成新的创伤。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咽鼓管球囊导管,在球囊的外表面设有药物涂层,在细长导管的外周面设有亲水涂层,其中,药物涂层可以减少药物对病变处的刺激性与毒性,提高药物的稳定性;亲水涂层的润滑度较好,使球囊和细长导管与咽鼓管的表面摩擦系数降低,使球囊导管更容易穿过患者的鼻腔通道而进入咽鼓管内。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咽鼓管球囊导管,包括细长导管,细长导管具有近端管体和远端管体,近端管体上固定套设有连接器,远端管体上固定套设有球囊,球囊的外表面涂覆有药物涂层,药物涂层为脂质体或环糊精。进一步的,药物涂层包括微球、微囊、磷脂或微胆醇双分子中的一种或多种。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案中,细长导管内为单腔道设置,具体为细长导管内设有轴向贯通的给药腔或充气腔,给药腔或充气腔的末端连接有内管,内管贯穿球囊,内管的出口端连接有聚氨酯管。本专利技术的其他技术方案中,细长导管内为双腔道设置,具体为细长导管内设有轴向贯通的给药腔和充气腔,给药腔和充气腔隔开设置,给药腔的出口端连接有内管,内管贯穿球囊,且内管的出口端连接有聚氨酯管,充气腔的出口端位于球囊的内部。进一步的,连接器为三通接头,三通接头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接口端和第二接口端,以及与第一接口端和第二接口端垂直设置的第三接口端,近端管体上套装有热缩管,热缩管通过保护套与近端管体连接,热缩管为锥形形状,热缩管具有缩径端和扩径端,扩径端与第一接口端连接,第二接口端与第一接口端之间设有密封套,第三接口端与给药腔连通,第二接口端与充气腔连通。进一步的,内管中还设有增强芯轴,增强芯轴的外径小于内管的内径。进一步的,细长导管的外周面设有亲水涂层,细长导管的给药腔中设有润滑涂层。进一步的,亲水涂层包括第一溶液和第二溶液,第一溶液由氨基硅烷类、水和有机溶剂组成,第二溶液由亲水聚合物和有机溶剂组成。进一步的,润滑涂层为硅油润滑涂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的咽鼓管球囊导管在球囊的外表面设有药物涂层,在细长导管的外表面设有亲水涂层,其中,药物涂层可以减少药物对病变处的刺激性与毒性,提高药物的稳定性;亲水涂层的润滑度较好,使球囊和细长导管与咽鼓管的表面摩擦系数降低,使球囊导管更容易穿过患者的鼻腔通道而进入咽鼓管内。(2)本专利技术的咽鼓管球囊导管的内管出口端连接有聚氨酯管,聚氨酯管位于球囊的外部,聚氨酯管的硬度较低,操作过程中可减少患者的不适与疼痛感,而且可以避免对患者伤口处造成新的创伤。(3)本专利技术的咽鼓管球囊导管在细长导管内轴向间隔设置有给药腔和充气腔,且充气腔的出口端位于球囊的内部,为球囊进行充气,给药腔出口端连接有内管,内管的出口端位于球囊的外部,用于为鼓室注射药物,通过双内腔管的设置,可以达到确切开放咽鼓管的目的,同时可以为鼓室进行注射药物,从而达到治疗因咽鼓管狭窄而引起的咽鼓管阻塞性疾病。(4)本专利技术的咽鼓管球囊导管在内管中设有增强芯轴,可有效改善产品操控时的安全性,减少因临床时的操控阻碍引起球囊受损而对患者造成伤害。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咽鼓管球囊导管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咽鼓管球囊导管的细长导管结构图;图3为图2中A部放大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咽鼓管球囊导管的细长导管截面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咽鼓管球囊导管的远端管体纵截面图;其中,1-细长导管,11-近端管体,12-远端管体,13-给药腔,131-进药口,132-给药腔口,14-充气腔,2-连接器,21-第一接口端,22-第二接口端,23-第三接口端,3-增强芯轴,4-球囊,5-内管,6-锥形热缩管,61-缩径端,62-扩径端,7-聚氨酯管,8-手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的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5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咽鼓管球囊导管,包括细长导管1,细长导管1具有近端管体11和远端管体12,近端管体11上固定套设有连接器2,连接器2与细长导管1为贯通设置,用于为咽鼓管输注药液;远端管体12上固定套设有球囊4,球囊4的外表面涂覆有药物涂层,通过药物涂层对患者伤口处进行治疗,本专利技术的药物涂层为脂质体或环糊精。具体的,本实施例的药物涂层包括微球、微囊、磷脂或微胆醇双分子中的一种或多种。通过添加微球、微囊或磷脂与微胆醇双分子层等脂质体或环糊精,可以减少药物对病变处的刺激性与毒性,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可以了解,环湖精为含有6-8个葡萄糖单元的环状低聚糖,可与脂溶性药物形成包含物,以增加他们的水性,提高药物的溶解度,而且环糊精可直接作用于上皮细胞,从而增加水溶性药物如肽类和蛋白质对粘膜的通透性;脂质体则是由脂质双分子层组成,内部为水相的闭合囊泡,主要由磷脂和胆固醇组成,脂质体同样可以降低药物的毒性,提高药物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中所描述的环糊精和脂质体均为吸收促进剂,可以增加药物鼻粘膜的吸收,提高药性。具体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细长导管1为单腔道设置,具体为,细长导管1内设有轴向贯通的给药腔或充气腔,给药腔或充气腔的末端连接有内管,内管贯穿球囊,内管的出口端连接有聚氨酯管7;可以知道,聚氨酯管的硬度较低,且无污染无毒无味,操作过程中可减少患者的不适与疼痛感,而且可以避免对患者伤口处造成新的创伤,有较好的安全性。本专利技术通过细长导管1上单腔道的设置,可以分别实现扩张咽鼓管和对鼓室进行注射药物的目的,单腔道设置的球囊导管为现在医院常用的产品,本
人员可参照现有产品进行设计,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咽鼓管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细长导管,所述细长导管具有近端管体和远端管体,所述近端管体上固定套设有连接器,所述远端管体上固定套设有球囊,所述球囊的外表面涂覆有药物涂层,所述药物涂层为脂质体或环糊精。/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咽鼓管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细长导管,所述细长导管具有近端管体和远端管体,所述近端管体上固定套设有连接器,所述远端管体上固定套设有球囊,所述球囊的外表面涂覆有药物涂层,所述药物涂层为脂质体或环糊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咽鼓管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涂层包括微球、微囊、磷脂或微胆醇双分子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咽鼓管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细长导管内设有轴向贯通的给药腔或充气腔,所述给药腔或充气腔的末端连接有内管,所述内管贯穿所述球囊,所述内管的出口端连接有聚氨酯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咽鼓管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细长导管内设有轴向贯通的给药腔和充气腔,所述给药腔和所述充气腔隔开设置,所述给药腔的出口端连接有内管,所述内管贯穿所述球囊,且所述内管的出口端连接有聚氨酯管,所述充气腔的出口端位于所述球囊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咽鼓管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为三通接头,所述三通接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文兵郭淑儿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曼翔医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