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负压防静脉回流留置针,包括留置针管体和留置针,留置针管体的尾部设有导管座,导管座内设置有密封塞,密封塞的外侧壁与导管座的内侧壁相贴合,导管座的尾端连接有套管a,导管座外套有套帽,套帽还外套在留置针管体的尾端上,导管座远离留置针的一端设有套管b,留置针穿过密封塞后位于套管b中,留置针管体的底部外壁设有按压部,留置针管体的内部设有负压吸引袋,按压部设置在负压吸引袋的顶部,负压吸引袋靠近留置针的一端为开口设置,套管b远离留置针的一端设置在负压吸引袋开口端的一侧。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可有效的防止静脉回流。
A negative pressure indwelling needle for preventing venous reflu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负压防静脉回流留置针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用品
,涉及一种负压防静脉回流留置针。
技术介绍
静脉留置针又称静脉套管针,由于静脉留置针能够减少患者反复静脉穿刺而造成的痛苦,静脉留置针被广泛用于静脉输液治疗,但现有临床使用发热留置针套管,其端部无闭合的功能,在不进行输液过程中易造成静脉血回流,回流的静脉血在留置针内形成小块血栓,进而造成留置针的堵塞,使液体不能顺畅的流动,同时在输液时易将小块血栓带入到血液中,进而形成血栓,对身体造成危害,且使护士工作量大,输液停止时需进行封管工作,即使及时的进行封管,将留置针后面的小夹子关掉,还是会有回血的现象发生,并不能完全的解决出血回流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负压防静脉回流留置针,能够有效的防止静脉回流。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负压防静脉回流留置针,包括留置针管体和留置针,留置针管体的尾部设有导管座,导管座内设置有密封塞,密封塞的外侧壁与导管座的内侧壁相贴合,导管座的尾端连接有套管a,导管座外套有套帽,套帽还外套在留置针管体的尾端上,导管座远离留置针的一端设有套管b,留置针穿过密封塞后位于套管b中,留置针管体的底部外壁设有按压部,留置针管体的内部设有负压吸引袋,按压部设置在负压吸引袋的顶部,负压吸引袋靠近留置针的一端为开口设置,套管b远离留置针的一端设置在负压吸引袋开口端的一侧,负压吸引袋的开口端为向上倾斜设置,负压吸引袋开口端的孔径与套管b的孔径大小相同,负压吸引袋按压后的最低端与套管b的最低端对齐。本专利技术所采用技术方案的特点还在于,负压吸引袋开口端的底部固接弹簧,弹簧的一端固接在留置针管体的内壁。套管a远离留置针管体的端部设置有活动瓣,活动瓣为在套管a的端部沿其径向均等的开设有若干条缝隙,缝隙的数量有多个且为偶数个,即套管a的端部形成多页瓣结构。活动瓣为磁性瓣膜,且相邻瓣膜的磁性相反。每个活动瓣上固接301钢丝,301钢丝的另一端固接在导管座内。按压部与留置针管体为一体化结构。套管a的外部套有针帽。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现有手段通过输液液体的压力打开活动瓣,有的时候压力太小,往往打不开活动瓣,本专利技术通过按压的手段进行施压,压力的大小可以随意控制,能够快速、准确的打开活动瓣,能够有效提高护士人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此外,通过设置多个活动瓣,其在一定压力下打开进行静脉输液,无压力时关闭,从而起到防止静脉回流的发生,301钢丝可以防止活动瓣在使用的过程中断在人体内,造成一定的风险,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能够大大提高留置针穿刺的成功率,还能够极大的方便护士人员的操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负压防静脉回流留置针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负压防静脉回流留置针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活动瓣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留置针管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活动瓣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负压防静脉回流留置针的活动瓣打开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留置针管体,2.留置针,3.导管座,4.密封塞,5.套管a,6.套帽,7.套管b,8.按压部,9.负压吸引袋,10.弹簧,11.活动瓣,12.301钢丝,13.针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负压防静脉回流留置针的结构示意图,包括留置针管体1和留置针2,留置针管体1的尾部设有导管座3,导管座3内设置有密封塞4,密封塞4的外侧壁与导管座3的内侧壁相贴合,导管座3的尾端连接有套管a5,导管座3外套有套帽6,套帽6还外套在留置针管体1的尾端上,导管座3远离留置针2的一端设有套管b7,留置针2穿过密封塞4后位于套管b7中,留置针管体1的尾部外壁设有按压部8,按压部8与留置针管体1为一体化结构,如图2所示,留置针管体1的内部设有负压吸引袋9,负压吸引袋9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负压吸引袋9设置在按压部8的底部,负压吸引袋9靠近留置针2的一端为开口设置,套管b7远离留置针2的一端设置在负压吸引袋9开口端的一侧。如图4所示,负压吸引袋9的开口端为向上倾斜设置,负压吸引袋9的最低端与套管b7的开口端对齐,负压吸引袋9开口端的孔径与套管b7的孔径大小相同,负压吸引袋9开口端的底部固接弹簧10,弹簧10的一端固接在留置针管体1的内壁,可通过按压部8对开口端的负压吸引袋9进行按压,使得负压吸引袋9开口端与套管b7连通形成封闭结构,通过按压能够在留置针内产生较大的压力,从而留置针套管内的压力大于静脉压力,从而增加回血的速度,从而提高留置针穿刺的成功率,现有的留置针的压力比较小,例如头皮静脉扎针,小儿头皮扎针,外周血管扎针,如果压力不够,静血的回流的速度比较慢,本来留置针已经穿刺成功,入股血液回流较慢,可能会使得护士以为穿刺失败,从而不利于护士人员的操作。套管a5远离留置针管体1的端部设置有活动瓣11,活动瓣11为在套管a5的端部沿其径向均等的开设有若干条缝隙,活动瓣的结构如图5所示,缝隙的数量有多个且为偶数个,图5为有4个缝隙的活动瓣,即套管a5的端部形成多页瓣结构,活动瓣11为磁性瓣膜,且相邻的瓣的磁性相反,如图6所示,输液的时候,一般情况下输液管挂的比较高,其内输送的液体在软管内形成一定的压力,在压力的作用下活动瓣11可打开,当压力减小或者无压力时,活动瓣11即会关闭,能够防止静脉血液回流,且停止输液时不需要封管,减少护士的工作量。每个活动瓣11上固接301钢丝12,301钢丝12的另一端固接在导管座3内,301钢丝12的主要作用是防止活动瓣断在人体内,造成一定的风险。套管a5的外部套有针帽13,针帽13用于保护套管a5及留置针2。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是:现有的留置针一般负压太低容易导致穿刺失败,本专利技术装置在静脉穿刺的时候,留置针负压吸引袋9的负压比血液的压力大,能够发现留置针已经进入了血管内,防止静脉穿刺失败,活动瓣11能够在输液的过程中放置静脉血液回流,在输液过程中产生压力,活动瓣11在液体压力的作用下张开,则进行输液;当停止输液时,无大气压,则压力较低,活动瓣11则闭合,能够防止静脉血液回流。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为:当需要对患者进行静脉穿刺时,操作人员对按压部8对开口端的负压吸引袋9进行按压,将负压吸引袋9与套管b7进行连通,使得负压吸引袋9开口端与套管b7连通形成封闭结构,通过按压能够在留置针内产生较大的压力,从而留置针套管内的压力大于静脉压力,从而增加回血的速度,从而提高留置针穿刺的成功率,静脉穿刺结束后进行输液,需要输液的时候当大气压达到一定的压力时活动瓣11打开,液体输完大气压过小时活动瓣11处于关闭状态,防止血液反流入留置针套管内堵塞留置针套管或者血液反流入留置针套管内使已经凝聚成血栓的血液再次流入人体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负压防静脉回流留置针,其特征在于,包括留置针管体(1)和留置针(2),留置针管体(1)的尾部设有导管座(3),导管座(3)内设置有密封塞(4),密封塞(4)的外侧壁与导管座(3)的内侧壁相贴合,导管座(3)的尾端连接有套管a(5),导管座(3)外套有套帽(6),套帽(6)还外套在留置针管体(1)的尾端上,导管座(3)远离留置针(2)的一端设有套管b(7),留置针(2)穿过密封塞(4)后位于套管b(7)中,所述留置针管体(1)的底部外壁设有按压部(8),所述留置针管体(1)的内部设有负压吸引袋(9),所述按压部(8)设置在负压吸引袋(9)的顶部,负压吸引袋(9)靠近留置针(2)的一端为开口设置,套管b(7)远离留置针(2)的一端设置在负压吸引袋(9)开口端的一侧,所述负压吸引袋(9)的开口端为向上倾斜设置,负压吸引袋(9)开口端的孔径与套管b(7)的孔径大小相同,负压吸引袋(9)按压后的最低端与套管b(7)的最低端对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压防静脉回流留置针,其特征在于,包括留置针管体(1)和留置针(2),留置针管体(1)的尾部设有导管座(3),导管座(3)内设置有密封塞(4),密封塞(4)的外侧壁与导管座(3)的内侧壁相贴合,导管座(3)的尾端连接有套管a(5),导管座(3)外套有套帽(6),套帽(6)还外套在留置针管体(1)的尾端上,导管座(3)远离留置针(2)的一端设有套管b(7),留置针(2)穿过密封塞(4)后位于套管b(7)中,所述留置针管体(1)的底部外壁设有按压部(8),所述留置针管体(1)的内部设有负压吸引袋(9),所述按压部(8)设置在负压吸引袋(9)的顶部,负压吸引袋(9)靠近留置针(2)的一端为开口设置,套管b(7)远离留置针(2)的一端设置在负压吸引袋(9)开口端的一侧,所述负压吸引袋(9)的开口端为向上倾斜设置,负压吸引袋(9)开口端的孔径与套管b(7)的孔径大小相同,负压吸引袋(9)按压后的最低端与套管b(7)的最低端对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压防静脉回流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吸引袋(9)开口端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封帆,安晓燕,
申请(专利权)人:延安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