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平油污染度检测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5084 阅读:2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透平油污染度检测仪,该检测仪基于光电原理,在被检测的透平油经由平行透明薄板之间的间隙通过,光束经过小孔穿透薄板之间的油层,在薄板的另一侧安放一个光电转换元件,在光束经过油层照射在光电转换元件上时,会产生一定的电信号,信号电平与颗粒大小成正比,经微机检测分类后,可以判断油质的污染程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测量精度高,稳定性高,使用方便。(*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火力发电厂汽轮发电机组所用透平油污染度的检测仪器。汽轮发电机组在运行时其滑动轴承必须采用透平油润滑,由于在运行中机械零件的相互摩擦和大气中的杂质,在透平油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微小的固体颗粒,这些微小颗粒会导致轴承的磨损,影响使用寿命,因此需要经常检测透平油中存在的固体颗粒的数量和大小,在超过一定的质量标准后,就要使透平油通过高精度的油过滤器,以恢复透平油的纯洁度。目前国产仪表的检测方法是采取一定的样本,通过放大镜用目测计数来计算颗粒的大小和数量,这种方法需要比较长的时间,而且与个人的判断经验相关,一般只能间隔一定时间进行一次。本技术的目的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光电原理的透平油污染度检测仪,以便于运行人员在现场方便地进行油质的检测。本技术的原理和结构是使被检测的透平油经由平行透明薄板之间的间隙通过,来自发光二极管1的光束经过薄板2上的小孔穿透油层,在薄板的另一侧安放一个光敏三极管3,在光束经过油层照射在光敏三极管3上时,会产生一定的电信号(见附图说明图1)。设光束不被挡光时(油中无杂质)的输出电压为V0,完全被挡光时的输出电压为V1,则当油中有一定大小的颗粒经过小孔时,光束被部分挡光,其输出电压V必然介于V0和V1之间。设小孔面积为S0,颗粒面积(挡光面积)为S,而且光电转换元件工作在线性区,则有V-V0=SS0]]>(V1-V0),显然,颗粒越大,信号电压V也越大。当颗粒随着油流离开小孔时,信号就消失。所以根据脉冲的个数可以确定油中所含颗粒的数量,根据脉冲的电平可以确定颗粒的大小。如图2所示,A1、A2和A3为运算放大器OP27,T1为三极管,D1和T2分别为远红外的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U0为仪器内部高精度稳压电源所提供的+12V直流电源,三极管T1的集电极与电源U0相接,基极与电阻R1相联,发射极与电容C1和电阻R2的一端相联,电阻R2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相联,电容C1的另一端及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均与仪器的公共地相连,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与仪器的公共地相连,集电极与电阻R3及R4的一端相连,电阻R3的另一端与电源U0相连,电阻R4的另一端及电阻R5的一端均与运算放大器A1的反相输入端2脚相连,电阻R5的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A1的输出端6脚相连,电位器W1的一端与公共地相连,另一端与电阻R13的相连,R13的另一端与电源U0相连,电位器W1的活动端与电阻R6相连,R6的另一端与电阻R7的一端与运算放大器A1的同相输入端3脚相连,R7的另一端与公共地相连,运算放大器A1的输出端6脚还和电阻R8和R11相连,R8的另一端和电阻R9的一端均与运算放大器A2的反相输入端2脚相连,R9的另一端与A2的输出端6脚相连,电阻R10的一端与A2的同相输入端3脚相连,R10的另一端与公共地相连,运算放大器A2的输出端6脚同时也是电路的信号输出端,它和PLC微机的输入端相连,电阻R11的另一端及电容C2的一端均与运算放大器A3的反向输入端2脚相连,而电容C2的另一端则与运算放大器A3的输出端6脚及电阻R1相连,运算放大器A3的同相输入端3脚与电阻R12的一端相连,R12的另一端则与公共地相连,如上所述,当油中无杂物时,光敏三极管T2所得到光通量为最大,T2的基极电流最大,此时A点的电压(V0)最低。当油中颗粒挡光时,光通量减小,T2的基极电流减小,A点的电压升高(V),电压差ΔV=V-V0代表颗粒的大小,图2中运算放大器A1及电阻R4、R5、R6和R7组成一减法电路,A1输出端(B点)的电压VB=R5R4]]>(V0*-V)(需满足R5R4=R7R6]]>)调试时通过调整电位器W1改变V0*,使得在无颗粒挡光时VB=0,即V0*=V0。因为透平油中所含杂质的尺寸都很小,一般均在100μ以下,即使是较大的颗粒在B点所产生的信号电平也仅为0.3V左右,所以在送给PLC微机之前还要由运算放大器A2进行一次放大。根据运算放大器的原理,A2的增益KA2=-R9R8=-200K20K=-10]]>。PLC微机记录下每一个信号的电压值(它代表颗粒的大小),并按一定的规律进行分类,根据一定时间内各尺寸范围内颗粒的数量判断油质污染度的等级,通过面板上的显示器显示。本技术结构简单,测量精度高,操作方便,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图1为本技术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原理结构图。实施例本技术运算放大器A1、A2、A3型号为OP27;三极管T1为2NE5551;电容C1为涤伦电容,2μ,63V;电容C2为涤伦电容,2μ,63V;电阻R1为金属膜电阻,2K,1/4W;电阻R2为金属膜电阻,510K,1/4W;电阻R3为高精度金属膜电阻,220K,1/8W;电阻R4、R7为金属膜电阻,20K,1/8W;电阻R5、R6为金属膜电阻,120K,1/8W;电阻R8为金属膜电阻,10K,1/8W;电阻R9为金属膜电阻,100K,1/8W;电阻R10为金属膜电阻,9.1K,1/8W;电阻R11、R12为金属膜电阻,100K,1/8W;电阻R13为金属膜电阻,10K,1/8W;电位器W1为3006型多圈电位器,5K;PLC微机,为日本OMRON可编程控制器;电源为高精度稳压电源,V0=12V。权利要求1.一种透平油污染度检测仪,其特征在于三极管T1的集电极与电源U0相接,基极与电阻R1相联,发射极与电容C1和电阻R2的一端相联,电阻R2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相联,电容C1的另一端及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均与仪器的公共地相连,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与仪器的公共地相连,集电极与电阻R3及R4的一端相连,电阻R3的另一端与电源U0相连,电阻R4的另一端及电阻R5的一端均与运算放大器A1的反相输入端2脚相连,电阻R5的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A1的输出端6脚相连。电位器W1的一端与公共地相连,另一端与电阻R13的相连,R13的另一端与电源U0相连,电位器W1的活动端与电阻R6相连,R6的另一端与电阻R7的一端与运算放大器A1的同相输入端3脚相连,R7的另一端与公共地相连,运算放大器A1的输出端6脚还和电阻R8和R11相连,R8的另一端和电阻R9的一端均与运算放大器A2的反相输入端2脚相连,R9的另一端与A2的输出端6脚相连,电阻R10的一端与A2的同相输入端3脚相连,R10的另一端与公共地相连,运算放大器A2的输出端6脚同时也是电路的信号输出端,它和PLC微机的输入端相连,电阻R11的另一端及电容C2的一端均与运算放大器A3的反向输入端2脚相连,而电容C2的另一端则与运算放大器A3的输出端6脚及电阻R1相连,运算放大器A3的同相输入端3脚与电阻R12的一端相连,R12的另一端则与公共地相连。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透平油污染度检测仪,该检测仪基于光电原理,在被检测的透平油经由平行透明薄板之间的间隙通过,光束经过小孔穿透薄板之间的油层,在薄板的另一侧安放一个光电转换元件,在光束经过油层照射在光电转换元件上时,会产生一定的电信号,信号电平与颗粒大小成正比,经微机检测分类后,可以判断油质的污染程度。本技术测量精度高,稳定性高,使用方便。文档编号G01N21/31GK245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透平油污染度检测仪,其特征在于:三极管T↓[1]的集电极与电源U↓[0]相接,基极与电阻R↓[1]相联,发射极与电容C↓[1]和电阻R↓[2]的一端相联,电阻R↓[2]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相联,电容C↓[1]的另一端及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均与仪器的公共地相连,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与仪器的公共地相连,集电极与电阻R↓[3]及R↓[4]的一端相连,电阻R↓[3]的另一端与电源U↓[0]相连,电阻R↓[4]的另一端及电阻R↓[5]的一端均与运算放大器A↓[1]的反相输入端2脚相连,电阻R↓[5]的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A↓[1]的输出端6脚相连。电位器W↓[1]的一端与公共地相连,另一端与电阻R↓[13]的相连,R↓[13]的另一端与电源U↓[0]相连,电位器W↓[1]的活动端与电阻R↓[6]相连,R↓[6]的另一端与电阻R↓[7]的一端与运算放大器A↓[1]的同相输入端3脚相连,R↓[7]的另一端与公共地相连,运算放大器A↓[1]的输出端6脚还和电阻R↓[8]和R↓[11]相连,R↓[8]的另一端和电阻R↓[9]的一端均与运算放大器A↓[2]的反相输入端2脚相连,R↓[9]的另一端与A↓[2]的输出端6脚相连,电阻R↓[10]的一端与A↓[2]的同相输入端3脚相连,R↓[10]的另一端与公共地相连,运算放大器A↓[2]的输出端6脚同时也是电路的信号输出端,它和PLC微机的输入端相连,电阻R↓[11]的另一端及电容C↓[2]的一端均与运算放大器A↓[3]的反向输入端2脚相连,而电容C↓[2]的另一端则与运算放大器A↓[3]的输出端6脚及电阻R↓[1]相连,运算放大器A↓[3]的同相输入端3脚与电阻R↓[12]的一端相连,R↓[12]的另一端则与公共地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达仁张志强曹世杰徐基豫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3[中国|哈尔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